APP下载

网上的“咕咚来了”

2010-07-03章杰衷

互联网天地 2010年3期
关键词:散播危害性流言

文 章杰衷

网络是一个充满乐趣的地方,不仅新兴的娱乐游戏其乐无穷,就连在互联网上发表的文章也有不少让人忍俊不禁的。早年的中国相声网就曾在网络上收集过不少网络笑话,其中有很多笑话已经成为了经典的段子。然而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的,编个小笑话逗大家乐一乐的事情早已成为手机短信的专利,而网络上的笑话听起来也越来越不那么像笑话。

谣言“愚人”

鲁迅先生写过一篇名叫《从幽默到正经》的文章,其中的幽默灵感的确让很多人笑了,但笑多了也难免会让人笑不出来,唯有正经的幽默,才能让读者会心一笑。但偏偏世上正经的事情多半不幽默,或者即使幽默,听者也幽默不起来,中国的楼市便是一例。所以幽默工作者们只能从一些虚幻的事情上来构建一个看似真实的故事,当大家笑点上来又苦于笑不出来的时候,跳出来告之此非事实,如此博得你我一笑,逗大家开心。此行为又被称为“愚人”,因为确实是骗人的勾当,欧美国家的人们不知何时成为了这方面的“行家”,为了正大光明地“愚人”,这才有了一年一度的“愚人节”。

《咕咚来了》这部动画片给了我们启发。

4月1日每年只有一天,这当然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要,所以便有人不分时间,一年四季都在为幽默事业“做贡献”。忙人都有出错的时候,制造“假笑话”者有时候也会忘记要告诉别人这是假的。于是他乐了,别人却乐不起来,需要其他人为其指出何为真、何为假才行。当人们知道了“假笑话”的本质,知道自己完完全全被骗,而且是不带一点怜悯的被愚弄以后,就再也笑不出来了。这并不是什么“幽默”,而是谣言、流言之类的负面消息。

网络上的“咕咚”

有人可能会问,不就是传个话至于这样吗?我可以很认真地说:至于。这话不带半点幽默。很多大朋友们应该都看过《咕咚来了》这部动画片,故事讲的是两个小兔子听到木瓜落水后发出的咕咚一声,而被吓得半死,到处传言咕咚特别厉害,结果这一惊一乍把整个山上的动物都吓得惊跑了出来。网络上流言的发展过程也大致如此,例如,明明只有人轻微受伤,结果经过人们自我创意地传播之后,变成了死了若干人的流言。由此可见,网络上信息的“倒手”速度实在是太快了,原本在现实中要花上大半个月才有可能“变味”的事情,在网上只要若干小时就行。何况有些人还是带有恶意传播性质的制造、散播这些谣言,以达到他们娱乐自我的目的。就好比动画片里那几只散播咕咚来了的小白兔,在看到大家连滚带爬跑出深山的时候,嘴角露出了邪恶的笑容,这表情倘若被其他动物们看到,估计小白兔们就会被群殴了。

一般来说,谣言是利用各种渠道传播的,对公众感兴趣的事物、事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阐述或诠释。从这点来看,谣言本身似乎并不一定是假的,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的公开化程度越来越强,那些未经证实的传闻中绝大多数都只是传言,很难有证据可以证明其真实性。而谣言的传播同样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其一是谣言要有可信度,即事情和讲述者要有一定关联;其二是有一定的传播渠道。本来散播谣言这事也并非网络上才有,民间的流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并为我们留下了切实的证据—三人成虎,之后陈胜、吴广和朱元璋也都做过类似的事情。但是当谣言散播到了互联网上,其危害性就大大增强了,因为互联网不仅能够为谣言提升一定的可信度,还成为了散播谣言者最完美的传播渠道,为谣言的传播创造了很有利的形势,这对我们阻止谣言传播工作的开展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很久以前在网络上就有条名言: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表明在网络上隐蔽自己的身份,或者伪装一个身份是何等的容易。如果我说我舅舅是某大网站的高层领导,别人也没办法去查证,就算要发动人肉搜索也得知道个名字才行,哥行走天涯不带走一片云彩只是个传说,你上哪找人去?既然身份不能证明真伪,那么只要有真实的可能性,就难免有人会相信。何况现在的谣言多半被编造得很真实,而且抓住了人们最操心的事情,例如海地地震、智利地震,连台湾也震了,那么咱们这里是不是也要震一下?于是山西、南京等地的地震谣言满天飞。最不靠谱的是,连“麦当娜是麦当劳他姐”这种低智商级的谣言都有人相信,说起来还真让人觉得夸张。

多种方式“治”谣言

《咕咚来了》这部动画片给了我们启发。

不过谣言就算再真、再糊弄人,最多也只能在一定的区域内传播,受害人并不会很多,但是互联网的力量的确太神奇了,一个网友随便发条消息就能在瞬间传递到世界的另一头。

三鹿事件让人们变成了食品添加剂研究专家,这是中国食品界的一个悲哀。但是倘若让每个人都变成“网络谣言鉴定家”,那就是中国互联网界的一个悲哀。空穴来风的地震谣言和无凭无据的绑架案已经不止一次影响到了人民群众正常安定的生活,类似事情确实不该再次发生了。然而如何才能让网络谣言远离我们呢?

一般来说,要阻止谣言的传播主要有三个途径。第一个途径就是依靠法律。从法律层面上制止谣言的继续发展是最强有力的一种手段,也是很多专家学者极力希望推行的一种手段。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是很难实施的,作为国家强制力的一部分,法律的介入往往意味着事件的扩大化和严重程度高,同样会造成人们心理上的波动,甚至为新的谣言的产生制造了温床,只有一些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谣言才能依靠法律治理。因此,依靠法律治理网络谣言的传播并不能够成为最普通的阻止方法,无法普遍应用,所以便有了第二个途径,那就是从“人”的层面解决问题。

要每个人都能火眼金睛看出哪条消息是真、哪条消息是假的确很困难,连专家教授们都有可能一时看走眼,想要从传播者的角度杜绝此类事情是有困难的。我们无法废弃互联网重回铅与火的时代,所以只能从源头来杜绝,其中最主要的是加强对每个网民的网络精神文明教育,让散播网络流言的那些人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以及此类事件对整个社会的危害性。如果能够形成一种健康、和谐、规范的网络环境氛围,相信谣言出现的次数就会越来越少,直至趋向于彻底消失。然而倘若有些散布谣言者不知悔改、一意孤行,就要从第三个途径来予以治理,即从管理层面上来制止。这就要求互联网上论坛和博客的管理者要对某些具有危害性的流言进行及时制止,强制删帖,把谣言扑杀于萌芽阶段。

总之,网络谣言是网络“亚健康”状态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互联网环境走向成熟的必经阶段,也是我们所必须要面对的挑战,要想真正阻止网络谣言这头洪水猛兽继续肆虐,最终要靠的还是我们每一个普通网民的自律自觉。

猜你喜欢

散播危害性流言
猪大肠杆菌病的临床表现及危害性
河南丹江口库区滑坡危害性评价及防治对策
浅析刑法中社会危害性理论
真相在真相里活着
流言
流言
用理智的剑,斩断流言
准噶尔盆地南缘无叶假木贼种子雨特征
欧美农田牧场施肥专用汽车(上)
酒的危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