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金华东站解编能力的探讨

2010-06-20王清骏上海铁路局金华车务段

上海铁道增刊 2010年1期
关键词:东站驼峰编组

王清骏 上海铁路局金华车务段

该站场布置为横列式一级三场,上下行场到发线分别为7股和8股,分类线20股。随着提速调图的实施,主要干线能力让货于客,加之客车等级和运行速度的提高,货物列车只能从客车的"夹缝"中找点(线条)运行,集中到达,集束出发,到发线运用紧张,技术指标延长,运输组织难度增大,车站运输环节出现了一些不适应的地方,甚至发生阶段性堵塞,严重影响了路网畅通。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影响车站改编作业效率的环节和因素,探讨提高的对策与措施。

1 提高车站解编能力的可行性分析

金华东站由于运输设备的缺陷、运输能力的不足、空车径路的调整、站车组织的不协调、劳动组织不完善等多种因素的叠加,制约了车站运输能力,从调研情况来看,行车组织、运输组织和劳动组织的不适应、编发线利用率低下也是影响运输效率原由之一。

1.1 调机使用现状

驼峰区配DF7型调机二台(1调、5调)。驼峰1调主要担当金华东站Ⅰ场到达列车的解体作业,协助编尾调机编组列车及取送作业;5调主要担当Ⅲ场到达列车的解体作业,协助编尾调机编组列车、机务段取送作业。

编尾区配DF7型调机一台(2调),主要担当金华东站出发列车编组,站修所取送作业,协助驼峰调机的解体作业。

金华枢纽调度机一台,必要时可根据站调的安排协助驼峰、编尾调车作业。

1.2 车站解编能力和驼峰、编尾的改编能力利用率

根据车站能力查定写实,按照横列式编组站改编能力计算与确定方法,得出车站解编能力(见表1)。

表1 金华东站改编能力

通过对表中数据分析及对金华东站改编能力的计算与实际运营能力利用率的分析,金华东站的解、编作业能力还应有提升空间。编尾能力已经接近饱和,而驼峰能力则有进一步的挖掘空间。按现有的技术设备、技术作业过程和劳动组织模式,需要进行能力加强。金华东站的解体能力大于编组能力,编组能力是整个改编作业系统的制约瓶颈,在兼顾驼峰能力和编尾编组能力的基础上,大力提高编组能力,可实现整个改编系统能力的提升。

2 影响车站解编能力的因素

经过写实调研和统计分析,目前影响车站解编能力的主要因素有:

2.3.2 尔雅通识课程学习效果情况。尔雅通识课程以网络在线教学为依托,学生在规定的教学周内自主制定学习计划,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完成课堂测验、参与提问、讨论及参加考核等方式进行学习,教学视频和课堂测验总共完成达到80%方有资格参加考试。尔雅通识课程成绩由四部分组成,即视频学习(30%)+课堂测验(35%)+访问数(5%)+考试成绩(30%),成绩达到60分即为合格可获取相应的学分,否则需要重修或者选修其他课程获取学分。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的学习结果统计分析显示,开设185门课程,1 360人次获得考试资格,最终1 346人次获得学分,通过率达99%。

2.1 解编车流到达不均衡

车流有序、均衡到达,是确保车站解编系统快速有节奏作业、充分发挥车站作业能力的重要前提和必要条件。长期以来,受旅客列车密集到发挤占运行线、天窗修以及大量的施工等因素的影响,金华东站解编车流不均衡到达现象比较严重。每天 20:30~24:00(下行)、24:00~7:00(上行)、15:00~18:00旅客列车密集到发。特别是Ⅲ场1:00~5:00时段上行旅客列车开行相当密集,有18列客车通过。Ⅰ场15:30~16:50通8列客车;21:30~23:00通9列客车,平均每10min一列客车,旅客列车密度大,这几个时间段几乎没有货物列车开行,造成车辆集结时间延长,同时影响了中时指标的完成。车流不均衡造成车站能力虚糜和阶段能力紧张,给车站作业组织带来很大的难度。

2.2 机车运用欠科学 调机使用率不均衡

⑴调车机与驼峰是编组站改编作业的两项关键设备。提高调车机及驼峰利用率,压缩空费时间,可显著提升车站改编系统的作业效率。驼峰调车机空费时间长、利用率偏低,降低了改编作业效率。说明在驼峰运用方面,作业组织不合理,作业进路交叉,解送禁溜车停止另一峰溜放作业,盲目下峰取送车、整场,峰顶间隔时间偏长等,造成驼峰空费时间增多,直接虚糜了驼峰能力。

⑵编发线使用效率不高。因编尾调机能力紧张,无法及时对编发线编妥列车进行试拉作业,造成编发线列车占用线路平均时间过长,影响了作业效率(详见表2)。

表2 2008年车站编发线列车占用线路平均时间统计

2.3 牵引动力阶段性供应不足

今年以来,受南昌局调整车流径路货车集中密集到发时段错位不同步,以及调度调整、车流波动、超图行车等因素影响,沪昆线上下行车流不对称,经常出现机、列衔接脱节有车流无机车的等机现象。这种列车长时间待发,不仅堵塞到发场,影响车站通过能力,还造成编尾调机等线编车,调车场车流积压,以致整个解编系统能力虚糜。

2.4 站场设备使用不合理

⑴目前下行正线为下行场Ⅲ道(1道为军用线),调车机到1、2道作业,均切割正线,在旅客列车密集到发阶段,1、2道利用率极其低下,影响下行场的改编及通过能力。

⑵牵出线有效长较短也是制约车站解体编组能力的一个原因。车站编尾两条牵出线有效长分别为800m、880m,货物列车换长标准为70点,不能完全满足列车一次解体、编组要求。

⑶自2009年3月份以来,由于金华东机务折返段施工,南昌局电力机车存放于金华东站1道。机车的出入库不但对金华东站的咽喉通过能力和到发线通过能力造成极大的削弱,同时也大大增加了交叉进路的产生,在作业中经常因为旅客列车密集到发,致使上行到达机车无法穿越正线回库,长时间占用下行场机车走行线,从而导致下行出发机车走行径路由原先的"机务段-下行场"改为"机务段-上行场-编尾-编发线(下行场)",造成了作业环节的增加、效率降低、交叉进路增多,增加了车等机情况的发生,降低了编发线的使用效率;同时也挤占了编尾能力,导致编尾能力下降。

除上述原因外,设备质量如驼峰作业区、调车场纵断面变形、驼峰控制系统失效、微机联锁死机等,施工频次及解送禁溜车多等,对改编作业效率也有一定影响。

3 提高改编作业效率的对策

3.1 加强调度组织指挥,提高计划编制质量

计划组人员要根据列车运行图及各方向车流到达规律,按照到达列车编组预确报、车站线路及各方向现在车分布和调机动态等实际情况,准确掌握作业进度和股道运用情况,科学编制计划,合理安排到、解、编、发作业,同时各场(站)间、各岗位间要主动沟通协调,使各项技术作业保持连续性和节奏性,不断提高运输组织水平和质量。

3.2 以单项作业质量、效率提高为助推器,加速驼峰解体作业

提前准备,严格在规定的作业时间内做好排风、摘管、钩提链捆绑、货物装载状态整理加固等解体作业前的准备工作。车列解体中,认真掌握好推峰速度和车组间隔,选择好提钩地点,掌握好提钩时机和"护钩"工作,杜绝"钓鱼"和"顿钩"现象发生;对解送禁溜车、整场等组织两台调车机双峰作业,不使峰顶空闲;加强解体工作的预见性,积极采用"解一看三"作业法,尽量减少调车机下峰顶线整场、等股道。

3.3 强化绩效考核,发挥机制作用,提高驼峰调机运用效率

改革调车人员计件工资清算办法,如驼峰编发线编组列车时,按实际辆数计算;编尾调机或本务机到编发线试拉作业时,编尾调车组按实际辆数的50%计算,驼峰调车组按实际辆数的50%计算。提高驼峰调机运用效率,使三台调机的能力趋于均衡。

3.4 大力提高编发线使用效率

计划组在编制调车计划过程中,尽量考虑始发列车安排在编发线出发,减少调车解体与接发列车交叉进路,最大限度地提供平行作业条件。利用驼峰调机停空时段,对编发线列车进行试拉作业,大大缓解编尾调机能力不足的情况,减少车列占用编发线时间,大力提高编发线使用效率,从而加速了车辆的移动,有效缓解编组能力不足的瓶颈制约。

4 提高车站解编能力的设想

4.1 整合调度指挥系统,实现调度集中统一指挥

针对目前车、机、辆等部门调度指挥分开管理的局限性和联系协调不畅等问题,建议在路局支持下,整合调度资源,将金华东机务段计划调度员、车辆段检修调度员岗位(检修调度员与列检值班员岗位合一)移至车站调度室,实施站区调度"三合一"集中办公。对合署办公的车、机、辆调度人员,实行同工同奖,将效率指标如中时、停时、保有量等纳入机、辆关键岗位人员的分配要素,结合机、辆人员的计件工资与车站工作量和工作质量紧密挂钩,最大限度地调动作业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

4.2 建议加快金华枢纽改造步伐

⑴加快增建金华东到达场。一是起到沪昆线运输秩序调整功能,确保货物列车能及时接入金华东。二是起到缓解金华东到发线运用紧张的功能。如果到达场上马,将解决机车乘务员超劳、等线接车、干扰客车运行的矛盾。

⑵适当延长牵出线有效长,满足列车一次解体、编组要求。

⑶对金华东站机务折返段进行扩能改造。南昌局电力机车全部进库存放。以减少机车的出入库对金华东站的咽喉通过能力和到发线通过能力的影响。

猜你喜欢

东站驼峰编组
摄影作品选登
关于对平顶山东站减速顶系统安全管理现状的探讨
驼峰场编发线向到发场交授权电路探讨
基于灵活编组的互联互通车载电子地图设计及动态加载
驼峰第三制动位减速器夹停钩车问题的改进
TDJ微机可控顶调速系统在平顶山东站的应用
提高芜湖东站枢纽维修天窗效率的措施
表观对称的轮廓编组算法
对驼峰测长的改进设想
驼峰里面装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