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内科住院病人防跌倒认知行为调查及护理干预研究

2010-06-11肖祖碧孙全林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住院病人心内科住院

陶 明,肖祖碧,孙全林,田 甜,何 丽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贵州遵义563003)

住院病人发生跌倒由多种因素所致,其中病人是否正确认识并主动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与跌倒发生密切相关。目前,老年住院病人预防跌倒认知及行为干预已经受到很大程度重视,取得较好效果。心内科住院病人因病情复杂、用药复杂等特殊原因,跌倒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这种情况如果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则会增加病人跌倒风险,给身体带来伤害,甚至危及生命、引发医疗纠纷。本文对心内科住院病人跌倒认知及行为情况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分析整理后,作出相应干预对策,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09年1月至2009年6月心内科住院病人中筛查出跌倒高危病人79例。年龄22岁~100岁,男性47例,女性32例。疾病种类为冠心病21例、高血压19例、各种基础心脏病所致心力衰竭39例。文化程度:文盲9人,小学文化16人,初中文化14人,高中以上文化40人。入选病人均神志清楚、理解力正常,能自行活动、自愿配合、住院时间大于1wk。

1.2 调查方法

1.2.1 评估表及调查表制作、发放 查阅有关跌倒文献[1~5]后根据年龄、体能状况、跌倒史、心理情况、疾病因素、药物因素、肢体情况、环境、视听力等11个系统38个项目自行设计跌倒高危评分表;再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入选的高危病人进行跌倒认知与防跌行为调查。在认知调查中,根据回答结果对完全或几乎不知晓评价为0分,部分知晓为1分,大部分或全部知晓为2分,认为跌倒可以预防得分为1分,认为不可以预防得分为0分;在防跌措施评价中,根据是否采取措施进行评价,对未采取措施评为0分,采取措施为1分。本次发放问卷79份,收回79份,回收率100%。

1.2.2 调查内容及资料整理 按照调查内容采取书面结合面对面方式进行调查。该项工作由接受过规范培训的专人完成。

1.2.3 调查结果见表1、表2。79例高危病人对自身存在的跌倒危险因素、跌倒带来的后果及如何预防跌倒明显认知不足,不能采取有效的防跌措施。

2 干预措施

2.1 自制评分表客观评价,做到针对性预防。目前尚无统一的跌倒评分表,我们经过查阅文献,结合病人专科特点制定适合本科病人使用的量表在第一时间较为全面、客观地按照评价指标进行评估,在高危病人床头醒目位置放置“谨防跌倒”标识牌,提醒病人本人及家属、各级工作人员高度重视。长期住院病人每周评价一次,病情变化动态评估。

2.2 跌倒知识教育。从调查表看出,较多病人对跌倒危险因素认知不足,尤其对住院过程中因药物因素如扩血管药、利尿剂、安眠药等会导致跌倒发生的认知严重缺乏;对病情变化引起的腹泻、血压升高等以及环境因素如地面有障碍物、潮湿等与跌倒发生的相关性不能有效预见,更没有主动采取预防措施。对此,我们根据病人情况,详细告知个体当前暴露于跌倒危险因素的状况及跌倒带来的后果,以引起病人高度重视。

2.3 护患共同制定防跌倒方案。经过与病人本人及家属充分交流,共同认定目前患者所处的跌倒危险状况,同时制定防跌倒方案。反复强调病人合理使用床栏,教会正确固定床脚刹车,及时放回床尾摇把手;清理病房及走廊障碍物,保持地面干燥,地面潮湿时暂停行走;穿合适的鞋、衣物;身体虚弱者改变体位动作宜慢,教会病人采用“3个半分钟”方法下床活动即:醒后半分钟再坐起,坐起半分钟再站立,站位半分钟后行走。

2.4 使用特殊药物防跌倒护理。因我科病人较多使用降压药、降糖药、利尿药、血管扩张药、抗心律失常药、镇静安眠药等,这些药物与跌倒发生具有重要相关性[1,5]。为避免药物因素引起跌倒,我们详细向病人及家属讲解药物本身作用及副作用与跌倒之间的关系,如对使用降压药、降糖药的病人告知低血压、低血糖的自我观察及预防处理;使用扩血管药物如硝酸甘油或硝普钠的病人讲解卧床休息的重要性,要求病人床上或床旁大小便,强调如厕使用座便器并有人全程陪同;对使用镇静安眠药的病人使用床档,起床活动需家人陪伴。

表1 79例跌倒高危病人干预前后跌倒认知情况调查

表2 79例跌倒高危病人防跌倒行为干预前后调查

3 效果

出院前1天使用干预前相同调查表了解干预效果,见表1、表2。护理干预后病人认知及行为习惯明显改善(干预前后对比:P<0.001)。对跌倒危险性、相关因素、预防措施能较好认知并主动采取预防措施。

4 讨论

4.1 心内科住院病人跌倒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属于预防跌倒的重要群体,应引起高度重视。一方面,因心脏疾病引起的晕厥是跌倒的前兆[6];其次,病人病情复杂,往往多种慢性病聚于一身如常伴有随糖尿病、肺心病、脑卒中、白内障等;再次,病人用药复杂。有学者认为,在评估、诊断、治疗跌倒时,应充分考虑心血管方面的因素[6]。

4.2 住院过程中良好的跌倒知识教育是有力执行预防跌倒措施的前提。本次调查发现被列为跌倒高危的病人对跌倒不重视,认为跌倒是否发生无法预料和预防。不知道使用药物、起床动作幅度、下蹲、地面障碍物等因素与跌倒发生的密切关系,没有主动采取预防跌倒措施。经过护理干预后,病人较全面地认识跌倒危险因素及跌倒后果,主动配合护士采取有效的防跌措施,并逐渐把相关知识内化转变为习惯。

4.3 帮助住院病人建立良好的防跌行为习惯还需要护士耐心指导、督促,不断强化。本组病人出院前还有少部分在认知和行为上没有完全改变,需要不断教育。护士应该根据病人不同年龄、文化素质、防跌倒依从性等情况进行系统性、个体化教育。

4.4 目前还缺乏统一的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7],许多学者都在尝试制定一些特异性高、敏感性好、具有预见价值的量表用于临床。临床在使用现有的评估表时应该结合病人特点,综合考虑。

总之,防止住院病人发生跌倒受到广泛关注,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把住院病人跌倒率作为临床护理质量控制的一个显性指标。卫生部先后在2005年卫医发[2005]104号文件“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中及2008年中国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专门提及减少或避免病人发生跌倒作为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做好住院期间防跌倒干预不但保证住院期间安全,也能减少出院后跌倒发生,保证人民健康。

[1]徐建鸣.预防住院病人跌倒的最新护理实证[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7):38-39.

[2]郝燕萍,刘雪琴.老年人跌倒相关评定量表的研究概况[J].护理学杂志,2006,21(7):77-79.

[3]郝燕萍,刘雪琴.修订版跌倒效能量表在我国老年人群中的测试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19-21.

[4]王瑞红.预防跌倒护理评估表在临床住院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4,18(11):2047-2049.

[5]姚景文,侯黎莉.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与评估表建立[J].上海护理,2005,5(3):1-3.

[6]周白瑜,于普林.老年人跌倒和心血管疾病[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6,25(3):224-227.

[7]胡学军,黄津芳.跌倒评估方法的循证护理研究[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4,23(3):130-132.

猜你喜欢

住院病人心内科住院
妈妈住院了
呼吸内科住院病人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依托胸痛中心建设开展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与应用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分析
对心内科新护士应用人性化带教模式的教学效果观察
福尔摩斯·住院病人(上)
住院病人
基于住院病人的医院康复性景观设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