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印美苏四国决策与中印战争

2010-06-04

改革与开放 2010年6期
关键词:尼赫鲁苏联战争

张 义

摘要:中印战争于1962年爆发,这场战争以中国的自卫反击的胜利并单方主动停火宣告结束。本文将就中国主动撤军的原因和印度决策的失误,以及美苏一致支持印度的背景予以分析阐述。

Abstract: The war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broke out in 1962, which ended with Chinas victory of the defensive attacking and ceasing fire first. The essay will analyze aspect of the reason on the Chinas retreating first and the mistake of the Indias policy, the background of the supporting India fromAmerica and Russia together as well.

关键词:自卫反击前进政策战略利益和解与对抗

Key words: defensive attacking; the policy of marching; strategic interest; compromising and confrontation

作者简介:张义 (1983—),男,汉族,内蒙包头人,东华大学人文学院行政管理专业08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与法。

1962年,印度政府在中国的西南边疆公然挑起一场大规模的入侵中国领土的战争。中国政府被迫进行了一场自卫反击战,并取得了全面的胜利,之后中国宣布停战并主动后撤。

中国在取得全面胜利的形势下,为何单方面宣布停火?而印度作为一支刚刚争取了民族独立的国家,其当时的国情和中国相差无几,又为何会如此的不可一世,公然挑起战争?印度政府为何会做出这样失败的决策?美国作为当时世界的超级大国在这场战争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而作为中国盟友的苏联为何会援助印度?本文将以四国的决策为切入点一一进行分析。

一、中方为何主动撤军?

中印战争在开战之前,印度在中印边境一直寻衅滋事。中国政府出于中印传统友谊和两国大局考虑,对印方的边境骚扰一直予以克制和忍让,并提出“隔离政策”以避免边境冲突。领土的完整和不容侵犯是任何克制前提,在印方对我边境全面进攻时,中国政府不得不采取自卫反击政策作为回应。当战争形势发展到逐渐有利于中国一方时,中方立即宣告单方面停火并主动撤回本土。做出撤退的决策虽然有当时的国际政治形势和国内经济形势的考虑,但从当时的实际情况看,青藏高原上后勤保障的巨大困难是战争无法维系的最大阻力。

原因一、恶劣的天气随时切断后勤运输路线

中印边界地区纬度低,降水相对较多,气候变化无常,雨雪集中。夏天的雨水常常形成山洪、泥石流、山体塌方、使得公路阻断。至今从四川进西藏的川藏公路,每年夏天的绝大部分时间都不能通车。为了躲过雨季,中国军队选择了1962年的l0月下旬对印度发动进攻,以使运送作战物资的道路条件更有保障。但是躲过雨季,躲不过11月的大风雪,进入冬季,天寒地冻,道路积雪,行车困难,西藏开始面临大雪封山的威胁。西藏高原上的运输问题直接影响到中国主要发物资供应,是中国军队后勤体系几乎无法解决的瓶颈。

原因二、财力与人力消耗巨大、新中国不堪重负

在财力方面,后勤系统出现任何的问题都直接影响着前方部队的战斗状态。由于运输线路长,每运到西藏的两车油,要消耗一辆相同油罐车运的油。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恶劣,如果考虑用直升机运送给养,一般直升机都飞不了。一次一架中国造直升机飞在运送任务完成后,机身拉升了一尺,飞机就此报废。中国军队后来选购了美国制的直升机运送给养,同样是因为地形复杂,气候恶劣的原因,连续坠毁了好几架。如果西藏边防真都改用由直升飞机保证供应的话,天价的进口直升机再加上油料和庞大的地勤系统,仅此一项,西藏边防的代价又要增加多少?

在人力方面,当时18军受命进藏,开始只有3个步兵师的3万余人。但随着进军深入,全军部队总人数扩到7万余人。为应对不断延长的运输补给线和迅速膨胀的后方机构,汽车部队、工兵部队、兵站系统、航空站和地勤站等相继成立,这些人都服务于后勤,结果真正进藏部队只有8000多人,其他人都服务于后勤,相当于进藏1个人就得有8个后方支援的人。

“在西藏,维持和平时期的边防已属不易,而若想具有进行战争的能力,成本之高更是难以想象。”[1]这种靠牦牛和人力维系且仅限于前线地区的保障不可能长久。因此,中国在给予对方军事一定的打击的同时,做出主动撤军的决策,一方面免于陷入战争的泥潭,另一方面也为节省国力,恢复经济解除了后顾之忧。

二、印度决策错在哪里?

新中国成立后,曾是世界文明摇篮的中印两国都经因过民族独立的斗争,关系基本是正常友好的。两国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在国际上积极合作。西藏地方政府和上层反动集团发动的分裂祖国的武装叛乱是两国关系的转折。在叛乱期间,印度政府“对叛乱分子采取了或明或暗的支持态度”[2],公然干涉中国内政。之后,其推行了所谓的“前进政策”,并不顾中国政府的抗议,向中国边境发动全面进攻。中国被迫采取自卫反击战取得胜利,并主动停火宣告这场战争的结束。

由政府决策的失误,注定印度从战争开始就陷于被动。这里我们将分析其决策失误的原因。

原因之一、錯误估计了双方的力量对比,政策偏执

战争结束后,印度的两份官方报告都指出一支没有做好战前准备且装备不良的印度军队被迫与强大中国军队的进行较量。官方发布的资料证明,尼赫鲁的政策遭到部分军官反对,因为他们意识到本国尚未做好面对边境上中国军队的准备。早期印度的高级将领就已意识到中国对东段边界的威胁并且采取了一些措施,然而陆军司令部和国防部对此未予以重视,也没有引起尼赫鲁的注意。尼赫鲁不但没有听取反对意见,相反他任命了一些顺从的军官担任高级职务,让这些人执行了他的命令,最终导致印度的失败,陆军最高司令部的政治化是造成印度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开战之前,为了避免边界冲突,中国单方面从边境线上后撤行动,也让印度以为“中国软弱可欺,加快了武装入侵中国的速度”。[3]

原因之二、错估了国际的有利形势,得意忘形

当时印度最顾忌的是与中国同为社会主义的苏联。为求得苏联的放心,印度在开战之前一再强调,它只是同中国作战,并不是同社会主义作战。出人意料的是,苏联不但没有反对,反而给予印度大量的军事援助。虽然在数额上不及西方国家,但其影响却非常巨大,直接表明苏联对印度政策的鼓励和赞赏,从而成为印度推行“前进政策”重要后盾。这使得尼赫鲁认为自己既有帝国主义撑腰,又有苏联撑腰,中国只有向自己屈服。

原因之三、情报系统的失误、出师无名

印度情报部门做出了有关中国的情况的错误判断。其情报来源依赖于中情局的简报和报纸以及驻华使馆所提供的信息,这些关于中国国内经济危机、中苏矛盾以及台湾局势的报告使得印度相信中国不会对“前进政策”做出强烈回应。

印方领导人强硬的态度和不负责任的声明使得中国能够以“自卫反击”为借口向印度发动进攻。1960年4月,周恩来专程程前往新德里,希望与印度政府友好的解决争议问题,但遭到了尼赫鲁的拒绝。内政部长夏斯特里在1962年2月就称“如果中国人不撤出争议地区,印度将会采取行动将中国人赶出去”[4]。在中国军队发动反击前一周,尼赫鲁也发表了类似的言论。可以看出“1962年战争是尼赫鲁政府强加给中国的”。[5]

三、美国在中印战争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美国作为当时美苏争霸的超级大国在中印战争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可以说美国是印度“前进政策”的间接决策者和直接受益者。

美国的战略是把印度作为反华政策的前哨阵地。作为印度最大的武器出售者和后勤支援者,战争开始前美国在印方的决策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美国就企图利用西藏达赖集团进行分裂中国的图谋。中印边境冲突的不断升温给了美国一个遏制中国的绝好机会,并且顺应了美在印之那半岛的战略利益。除此之外,美国认为中印冲突是“使中苏分裂深化的天赐良机”[6]。于是美国怂恿印度推行“前进政策”,同时给予印度大量的军事援助和后勤支援。受宠若惊的印度便甘愿充当美国反华的敢死队,印度高层领导人也就放弃了和平解决边境问题的机会。

随着印军大败,尼赫鲁没有得到苏联的援助。此时的苏联身陷于古巴导弹危机之中无法脱身,拒绝了尼赫鲁的请求。尼赫鲁随即向美、英等西方国家求助。面对尼赫鲁的求助,美国政府一面谴责中国的所谓“侵略”行动,一面急忙调遣远在海湾的航母支援印度。而此时中国早已宣布单方停火,并撤出争议地区以示和平友好的诚意。此时印度高层才意识到自己成为美苏遏制中国的前哨阵地,成为美国利益的攫取者和战争代价的承担者。

四、同为社会主义的苏联为何会支持资本主义的印度?

曾是中国友好盟国的苏联,在中国的革命战争和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建设时期都给与了大量的军事援助和经济援助。但为何在1960年前后,苏联会背弃与中国的联盟,转而支持属于资本主义阵营的印度?笔者试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出发来解析苏联战略政策调整的原因。

原因之一、“和解和对抗并用”方针的出台

赫鲁晓夫上台后,用“和解”和“对抗”兼而有之的方针代替了斯大林同美国和西方“对抗”的方针。其基本思想是:大力加强自己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谋求同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和平共处。但另一方面,其认为,“将‘共处一词用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未必恰当,和平共处是世界社会主义体系各国相互关系中无法接受和完全不可容许的”[7]。按照这个理论,苏联应当同印度和平共处,友好合作。社会主义的中国却应该听从苏联,向苏联看齐,服从于苏联的战略利益。但中国在维护主权和民族利益方面是决不退让的,对这种“家长”权威的不理采和意識形态方面的认同差异越来越大,使中苏关系出现了严重的裂痕。在这种背景下,苏联支持印度,一是向西方证明自己愿意同西方“共处”。二也可以对中国形成一种外部压力,迫使中国在听命苏联。

原因之二、企图争取苏联边界的支持者

在边界问题上,中苏有着一条漫长的边界线,中国政府曾向苏联建义通过谈判来全面解决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但苏联却拒绝了中国的建议。我们知道在沙皇俄国时期,俄国侵占了我国北方大量领土,苏联亦担心在谈判中其既得利益的丧失,故拒绝中国提议。这次支持印度不合理的领土要求,也是想为苏联在中苏边界谈判问题上获得有利于自己的支持者。赫鲁晓夫甚至多次强调“尼赫鲁是一位宝贵的朋友”。 [8]

苏联的亲印政策,对印度政府领导人在处理中印边界问题上产生了重要影响。来自苏联的军事援助从而成为印度大胆执行“前进性政策”的重要驱动力,使其在处理边界问题上一意孤行。因此可以说,苏联的支持是印度采取军事冒进的一个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 小艾. 中印战争中国大胜缘何无条件撤军[J].党建文汇,2004,(2)上

[2][7] 张岷. 苏联和中印、中越边境战争[J].历史教学问题,1992,(5)

[3] 尹家民. 毛泽东决策中印边界之战前后[J].领导文萃,2003,(8)

[4] 印度反思中印战争四大致命失误导致最终惨败[J] .腾讯网,2007,(8)

[5] 王宏纬.1962任何边界战争及其对中印关系的影响[J] .南亚研究,2002(2)

[6] 汪婧. 中央情报局对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的评估与美国政府的应策[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2007(1)

[8] 戴超武. 中印边界冲突与苏联的反应和政策[J].党建文汇,2004,(2)上

猜你喜欢

尼赫鲁苏联战争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被风吹“偏”的战争
莫迪想动“尼赫鲁”,辛格急了
尼赫鲁执政时期中印关系中的美国因素
他们的战争
印媒称莫迪冷落尼赫鲁诞辰
苏联克格勃第五局
挥之不去苏联人心态
关于苏联解体:你所了解的一切都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