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亲不认”的印度理工学院

2010-05-30蒋骁飞

读者 2010年17期
关键词:通融笔试入学

蒋骁飞

卡梅娅是一名电脑程序员,她报考了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印度理工学院虽不是什么世界一流大学,但在印度却大名鼎鼎,它的“严进严出”政策,让很多考生望而却步。

尽管卡梅娅雄心勃勃,随后却三次名落孙山。第一次落榜是由于法语成绩差了两分;第二次报考,专业课以一分之差落榜;第三次各门功课笔试都通过了,但面试表现欠佳,再次被淘汰。

接二连三的失败,让卡梅娅非常沮丧。有段时间,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整日不出。父亲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敲开了卡梅娅的房门,说:“孩子,凭你的实力,你完全可以考取印度的其他任何一所大学。你干吗非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呢?”倔犟的卡梅娅擦去眼角的泪水,对父亲语气坚定地说:“不!爸爸,我一定要考取印度理工学院,它是我的梦想,我从来就没有想过放弃!”父亲轻轻搂了搂卡梅娅,既心疼又欣慰地说:“爸爸祝福你,相信你!”

从此,卡梅娅更加勤奋。她辞去了工作,全身心地扑在书本上。功夫不负有心人,第四次考研,卡梅娅以笔试成绩第一名、面试近乎完美的表现被印度理工学院录取。按照传统,每年印度理工学院要在开学典礼上为成绩特别优秀的入学新生颁发奖状和奖金。那天,卡梅娅幸福得像一朵盛开的花儿,她同其他一批优秀新生站在主席台上,等院长巴隆迪先生给他们一一颁奖。

当巴隆迪院长走到卡梅娅面前时,卡梅娅轻轻地对他说:“爸爸,我终于成功了!”

“孩子,爸爸为你感到无比骄傲!”巴隆迪院长紧紧拥抱了一下女儿。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2010年4月,巴隆迪院长在中国教育电视台的一个访谈节目中,很“动情”地跟观众说起了这件事。也许我们当中有很多人感到不解:作为一校之长的巴隆迪,为何不替女儿入学开方便之门?他不好替女儿的笔试成绩作假,最起码能够为女儿的面试跟导师“通融”一下。殊不知,在印度理工学院根本就不存在通融之道,它的录取从来就是六亲不认,哪怕你是校长的子女,一切都要本着严格、公正、透明的原则。

也许,正是这种“严格”,成就了印度理工学院。尽管它直到现在也只有不到60年的办学历史,但它培养出来的人才(特别是IT技术方面的人才),是印度其他院校甚至世界上一些名校都难以望其项背的。所以,比尔·盖茨曾称之为“改变信息世界的大学”。

(蓝 帆摘自《讲述》2010年第7期,夏大川图)

猜你喜欢

通融笔试入学
坚守与通融——《中国画学全史》传统史学研究法探微
“对截止日期更通融些”:教师们从上轮远程教学中学到了什么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推广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提倡
疫情下的笔试
《中华通韵》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通融性
入学面试
关于校招笔试的5个问题
2016年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考试招聘人员笔试工作完成
懂得通融 方得从容——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单片机技术应用教学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