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冰心一片在玉壶

2010-05-30吴景山

读者 2010年17期
关键词:兰大刘校长兰州大学

吴景山

时下,中国高等教育的问题成了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这些话题的焦点之一就是,中国何时能产生一大批按照教育规律办学的教育家。正如中国教育报刊社常务副社长刘堂江在文章中指出的那样:“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一大批具有独特教育理念和富于创新精神的教育家,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塑造灵魂的事业,就不可能培养出杰出的人才和身心健康的公民,更不可能产生一个创新的民族。”

而在这一点上,曾多年主持清华大学工作、后出任兰州大学校长的刘冰同志,就足以使兰大学子引为自豪。

由刘冰同志出任兰州大学校长,其缘起与发生在1975年秋天的那个惊天动地的事件相关。鉴于对当时教育战线极度混乱的担忧以及对“四人帮”及其走卒的不满,他与清华大学另外两名党委副书记及党委常委联名上书毛泽东主席。孰料老人家却做出了“清华大学刘冰等人来信告迟群和小谢。我看信的动机不纯,想打倒迟群和小谢。他们信中的矛头是对着我的。我在北京,写信为什么不直接写给我,还要小平转。小平偏袒刘冰。清华大学所涉及的问题不是孤立的,是当前两条路线斗争的反映”的批示,并将其作为中央文件在全国上下广为传达。以这种形式直接点名指责某位党员干部攻击毛主席,在中共党史上应是仅有的一次。也就是以此为借口,全国再次掀起了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浪潮,刘冰也在所难免地和邓小平一起受到了无情的冲击与批判。

1976年打倒“四人帮”后两年多的时间里他都没有获得重新工作的权利,最后还是在邓小平同志“请市委给刘冰同志安排工作”的指示下,他才在1978年年底出任了兰州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一职。

我进入兰大后,特别想领略他的风采。经学长的指点,在原拐角楼东侧的人行道上,我第一次见到了刘校长。他中等身材,显得有些清瘦,穿着一身洗得略显发白的中山装,戴一副黑边眼镜,沉静的表情,稳健的步履,给人一种庄重严肃的印象。他那朴素的外表,很难把他和那个因冒死上书而名贯全国的人联系到一起。此后发生的两件小事使我对刘校长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大家看到了没有?这是我在学生食堂捡到的!”在一次全校师生大会上,刘校长从公文包中拿出了几个没有吃过几口的馒头,用沉重的语气讲道,“要知道我们还有多少人吃不饱饭啊!”在要求大家不要忘掉“艰苦朴素、厉行节约”的传统后,继而他又耐心地向大家说明了如何端正生活态度的道理。

另一件事情发生在我们入学后不久,一位来自农村的学生因为对外语课学习感到吃力,进而对任课老师产生了意见,他径直找到了刘校长。倾听了这位学生的反映后,刘校长立即责成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在弄清了刚刚走上讲台的年轻老师确实存在着教学经验不足的实际情况后,随即对任课教师做出了相应的调整。有关这件事的消息在师生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曾在自己心目中近乎神圣的刘校长竟是如此平易近人,这是我没有想到的。然而在读大二时,我却给刘校长出了一个棘手的难题。

出于对丝绸之路沿线奇异的自然风光、神秘的历史遗迹的向往,我当时突发奇想,计划骑自行车对丝绸之路做一次实地考察。因为西去考察要占用大量上课的时间,所以向学校请假是必须履行的手续。然而不久前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考察时失踪的阴影仍然笼罩在人们的心头,我要只身考察的想法也就自然受到了各种各样的非议和阻拦:

“青藏高原上常有数十只的狼群出没,汽车经过都要结队而行。”

“戈壁滩上的狂风可以把碗口粗的大树连根拔起,行人如果躲避不及,转眼就会被流沙埋掉……”

家里也发来了一封封电报:“不准西行,否则今后别与家中通信。”

出于对我安全的考虑,我西去考察的申请最终未能得到校领导的批准。在求助无望之时,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找到了刘校长。在耐心地倾听了我要考察丝绸之路的打算后,刘校长会同聂大江副校长就我的请求进行了商议并做出了如下决定:由学校出差旅经费,让我坐汽车、火车前去考察。组织上的关怀是令人感动的,亲友的牵挂也在情理之中,但年轻人认定的道理却很难改变。

经过多次坚持不懈的请求,刘校长在做出周密的安排后,最终批准了我西去考察的申请。不过临行前刘校长对我的嘱托却颇有几分悲壮:“我想你是能胜利返校的,如果万一发生意外,那你一定要在尽可能的情况下,把所发生的一切都记下来并留下标记,以便为今后去那里继续探索的人提供经验,或是为寻找你而提供一些线索。”

在我单车西行的日子里,刘校长一直挂念着我,并且向我途经之处先期汇去资金予以帮助,有时一次汇款就是100元,须知当年我在学校一个月的生活费才仅需15元!当刘校长看到我西行考察4个多月平安归来,紧紧地握着我的手将我拉进他的办公室,亲切地询问着我在路上的见闻,那种兴奋、喜悦之情,就像是一位慈父终于盼到了浴血疆场的儿子毫发无损地回到了自己的身边。

从1979年到兰州已整整30年过去了,在漫漫的学术探索过程中,每当我梳理着自己的点滴成果时,都会发出由衷的感叹,如果没有当年刘校长批准支持我西行考察的胆识与魄力,也就没有我的今天。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越来越理解刘校长所承受的工作压力。面对十年动乱给兰州大学留下的破败不堪的现状,刘校长在狠抓教学质量的同时,总是不忘亲自深入基层,以便及时发现、解决师生员工在工作生活等方面所遇到的各种难题。我的同学牛景海仍清晰地记得:1979年入学的第一个寒假他没有回家,除夕的晚上刘校长敲开了他宿舍的门。校长关切地问他是否适应这里的生活,有没有什么困难,家住哪里。当得知他来自于河北邢台时,刘校长高兴地说道:“啊,是邢台。当年我在那里打游击时还是个红小鬼!”一番亲切的交谈,消除了他远离家乡的寂寞与孤独。

由于当时学生数量的激增,教室及师生住房显得十分紧张,刘校长果断地将原本在旧文科楼内办公的党政机关,全部迁往仅有几排土坯房的偏僻院落里,将设施相对好一些的旧文科楼全部恢复为教学用房。刘校长自己也拒绝了学校分配给他的教工单元宿舍,很长时间住在一间土坯房内。1981年兰州大学盖起了当时档次最高的一栋教工宿舍楼,刘校长和党委班子做出决定:新住宅全部提供给奋战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所有党政干部不得参与分配。“办好一所学校,学生、教工的吃住是最基本条件。后勤工作抓好了,老师能安心讲课,其他的问题自然也就容易解决了。”这是刘校长的一句名言。

人们也许难以置信,刘校长初到兰大时,因为受长期动乱的影响,学校原来的澡堂早已关闭多年。“师生员工连个洗澡的地方都没有,还办什么大学!”他在感叹之余,亲自带领教职员工打扫并修缮了已经废弃了十几年的澡堂,改善了最起码的生活条件。鉴于当年校园中满目干旱荒凉的景象,他带领全校师生在校园和教工住宿区亲自种草植树,扩挖人工湖,增加假山高度,将原来的泥土路面铺上了水泥砖,在学校周边砌起了围墙……兰大的面貌焕然一新。

在刘校长的努力带动下,兰州大学最终呈现出了人心思定、团结奋进,全体师生重教学、重科研、重学习的生动局面。

现在,刘校长已自全国人大的领导岗位离休,每天闲暇时他都会在小区中散步,看上去是那样普通,很难让人想到这是一位做出了一番轰轰烈烈事业的革命老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刘校长从34岁到清华大学工作开始,大半生都献给了我国的教育事业,中共甘肃省委书记陆浩同志曾为刘校长写下这样的诗句:“求索真理志不休,桑榆未老晚情酬。立德立言励桃李,风雨岁月笑春秋。”

2008年春天我去探望刘校长,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阳光明媚,蓝天如洗,他漫步在绿树如荫的小道上,动情地唱着《大海啊,故乡》这首歌,3段歌词竟一字不差。他的记忆力依然是那样惊人,他的身体依然是那样健康。看着童心未泯的校长,我忽然想起了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句:“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林 倩摘自《兰州大学报》2010年5月15日)

猜你喜欢

兰大刘校长兰州大学
校长“不务正业”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简介
兰州大学法学院简介
兰州大学药学院简介
兰大为美,有幸遇见你
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简介
刘校长又来了
感谢词
送顶官帽给你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