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山丘陵区生态工程造林的现状与思考

2010-05-30毕巧玲

河南林业科技 2010年3期
关键词:丘陵区荒地荒山

毕巧玲



浅山丘陵区生态工程造林的现状与思考

毕巧玲

(许昌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河南 461000)

以许昌市西部浅山丘陵区工程造林现状为例,通过对该区域内宜林地工程造林在科技支撑、资金支撑以及林地管理、林权制度改革等方面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分析,探讨提出了浅山丘陵区生态工程造林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浅山丘陵区;工程造林;绿化现状;存在问题;关键技术

1 许昌市浅山丘陵区有林地现状

1.1 自然环境概况

许昌市属淮河流域沙颍河水系,是伏牛山余脉向豫东平原过渡地带,位于黄淮平原西部,是山地与平原交接地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部山岗起伏,东部沃野坦荡。海拔100~500 m的浅山丘陵区占许昌市总土地面积的28%。土壤类型有褐土、潮土、沙姜黑土、棕壤、石质土,粗骨土等。植被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适生种子植物有120个科,500个属。乔、灌、草种类繁多。林木以泡桐、杨树、刺槐、国槐、柳树、椿树、榆树、楝树、侧柏、栎、杜仲等为主;果树以梨树、桃树、柿树、葡萄、核桃、枣树、杏树、石榴等为主。

1.2 浅山丘陵区林业生产现状

许昌市辖区内现有林业用地11.2万hm2。其中:荒山宜林地2.74万hm2,规划15°以上适宜退耕还林的坡耕地1.1万hm2,平原荒滩荒地1.66万hm2,花卉苗木面积5.0万hm2,其他2.5万hm2。 详见图1。

图1 11.2万hm2林业用地土地类型分类图

浅山丘陵区绿化造林工程主要有退耕还林工程、荒山荒地造林工程、水土流失防护治理工程等。截止目前,现有林业用地已经绿化6.71万hm2,有1.29万hm2的荒山宜林地没有绿化达标,占林业总用地面积的16%。

1.2.1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情况

自2002年起,许昌市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优先在禹州、襄城两个县(市)解决了一些坡度在6°~15°的坡耕地退耕,营建生态经济林果园,开发绿色果品,开展森林旅游,引导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生产向林果种植业、畜牧业、特色经济产业以及第2、第3产业的过渡。目前已完成退耕面积1.1万hm2,涉及农户36 774户。其中封山育林0.2万hm2;坡耕地退耕0.9万hm2。有多个产业基地的退耕还林开发项目获得成功。如:襄城县紫云镇的优质杂果示范开发基地、禹州市文殊乡翟山生态经济林开发有限公司的66.67 hm2核桃干果基地、禹州市鸿畅乡山底吴村吴道子景区内366 hm2生态特色旅游与优质果品示范开发基地等,年创直接经济效益均达100~400万元,极大地调动了退耕区农民开展特色种植的积极性。基本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3大效益同步增长。

1.2.2 荒山荒地工程造林绿化现状

坡度在15°以上的宜林荒山荒地有2.47万hm2,涉及多个乡镇,面积广,立地条件差异较大。除现有宜林荒山荒地外,对浅山丘陵区的废弃煤矿、塌陷区以及荒丘、荒滩等宜林荒山荒地,林业部门会同土地所在的乡镇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宜林则林、宜耕则耕。目前已经完成荒山荒地造林1.18万hm2。荒山拍卖承包面积达到其荒山总面积的50%~80%以上。还有20%以上的荒山由于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大还没有确权。禹州市政府规划建设的2 000 hm2木本中药材特色种植项目也在禹州市的方山、磨街、鸠山、文殊等乡镇种植,目前已经初具规模。但是,荒山荒地造林因林地生态环境脆弱导致造林速度较缓慢,尤其是坡度大于25°以上的造林地,自然立地条件较差,水、电、路等配套设施缺乏,造林难度大。已经绿化的个别林地由于干旱缺水、树种选择不当或管理不善、机制落实不到位等原因有返荒现象。

1.2.3 水土保持治理工程造林现状

禹州、襄城县浅山丘陵区林业用地除集体或个人承包所有的宜林荒山荒地外,还有禹州市、襄城县2个国有林场,下设多个分厂和森林植物园、森林公园。林场累计总经营面积0.672万hm2,活立木蓄积量26.6万m3。担负着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保护生态的重任,是全省生态公益林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还有已经发挥效益的农田防护林和多功能的水土保持林。采取乔灌草相结合营建的农田防护林、护路林、护村林和薪炭林,形成了农田防护林的基本框架,2010年已经通过河南省林业生态县验收,防护林建设体系达标;采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营造的水土保持林,在丘陵地区的崖边、水库、沟渠旁等以水库为点,以沟、渠为线,采取多林种搭配,多树种结合的方式,营造了护坡林、护渠林、水源涵养林,实施立体绿化,从根本上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美化了生态环境。

2 浅山丘陵区生态工程造林存在的问题

生态工程造林是根据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建造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造林工程技术,目的在于保护、改善与持续利用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与生态环境,最大程度发挥生态、经济、社会3大效益〔1〕。但是,在浅山丘陵区目前实施造林、营林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科技支撑、资金支撑、实施保障等原因,使造林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造林成功率低,尤其是坡度25°以上的荒山荒地造林,因造林苗木成活率低而再次形成低效林和返荒林,发挥不了生态工程造林应有的3大效益。综合分析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生态工程造林技术上缺乏支撑

2.1.1 造林规划设计不规范

大面积承包荒山绿化的集体或个人多是高收入的企业老板和经济效益稳定的其他高收入阶层,他们大多对林业生产与林木栽培了解不多,投入的精力也相对较少,在实际造林中,既没有生态工程造林的作业设计与实施方案,也没有施工图纸,在水电资源配置上,科学性较差。不符合生态工程造林的要求。另外,具有资质又能够进行林业生态工程造林调查设计的省、市级林业技术工作者,因体制不顺、资金不足等原因又出现技术棚架现象。所以,在实际造林过程中,工程造林规划设计科学性差,甚至有的业主根本没有进行工程规划与设计,主要以实际经验实施造林,随意性强,不能科学化、系统化、生态化,没有长远性。

2.1.2 造林树种配置不当

各乡镇宜林荒山荒地的地貌特征、立地条件差别较大。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土壤的理化性状有很大差异,甚至同一立地条件下的不同地理位置也有差别。禹州市荒山荒地土壤主要是壤土、砂礓土和石质土,土层较薄,土壤pH值相对较高,有机质含量低,保水保肥能力差。而襄城县浅山丘陵区土层深厚,肥力中等。两种类型的土壤要分别选择具有不同生物学特性的造林树种。但实际生产中,有的林农为了尽早获得收益,在高海拔、缺水的石质土条件下,种植桃、李等浅根性水果类树种,甚至栽植速生杨树。有的在土壤条件相对较好的山坡和山腰,种植刺槐、桧柏等抗性强、但收益低的先锋造林树种。有的林农或公司对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缺乏了解,既不分阴性和阳性树种,又不管深根性和浅根性树种的适生性,按个人喜好随意种植,或将其他平原乡镇绿化成功的经验照搬照套。调查中发现,农田林网配置工程、淮防林工程、水土保持林工程的大部分主栽树种都是速生杨树,林种配置单一,品种单一,树木没有合理混交,有害生物发展迅速,个别地方的杨树干腐病、溃疡病、杨小舟蛾食叶害虫已经影响到树木的正常生长,严重的已有成片死亡现象。林分生态稳定性差。个别有阳性与阳性树种混交且密植现象。导致树木有效生长空间不足,营养缺乏,生长缓慢。

2.1.3 苗木栽植技术含量低,林木成活率低

林农在生态环境脆弱,土壤瘠薄,肥力低下的宜林荒山造林,多采用的是常规造林方法,对自然和环境因素对苗木成活的影响估计不足,没有采取细致整地、蓄水、抗旱保水等先进的栽植方法,导致苗木栽植后肥水不足,成活率低。

2.2 生态造林工程保障措施不力

2.2.1 造林资金欠缺,工程进展受阻

许昌市西部山区荒山荒地面积大,林业发展一直存在筹资难、植树难、管护难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业主初造林时资金不足,在造林规划与整地、改良土壤,购置树苗等方面,不能满足现代生态造林工程建设的需要,林业工程整体缺乏稳定的投入和补偿机制,基础设施欠账多,水电路等配套设施不完备;二是由于林业生产投入较大,见效慢,投资回收周期长,即使部分业主通过承租、承包、股份合作等方式获得经营权,但也常常会因为后续资金跟不上而中途搁置,直接影响后期土地开发的进程。

2.2.2 重造轻管现象严重,林木缺乏管护

大部分私营业主投资造林,主要是以为林业比农业生产省工、省力,1次造林只等收获,以为造林就等于见到效益,个别林农对林产品市场前景缺乏信心,在经营管理上没有积极性,修枝抚育、病虫害防治跟不上,从而影响了林木的保存和生长。

2.2.3 林权改革滞后,保障措施不能合理配套实施

发展现代林业,林权制度是保障。目前,许昌市林权改革方式主要采取个人或集体承包经营的形式。禹州市个人承包造林0.67 hm2以上的近350户,其中承包面积在67 hm2以上的有30余户,其 余为集体或公司承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林地、林木、承包人等原始资源千差万别,林权改革工作进展较缓。加上林权改革方案的制订、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林业支持保护制度等系列改革内容尚不能合理配套实施,导致林权制度改革推进力度较小。

3 生态工程造林关键技术问题的探讨与建议

针对以上工程造林中存在的多种问题,综合分析,就生产中需要解决的造林与管理方面的关键技术。提出以下思考和建议:

3.1 从基础做起,搞好生态工程造林地的规划作业设计

林业生态工程造林的基础工作是林地现状的调查、分析和规划设计〔1,2〕。造林工程施工以前,要对具体造林作业地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包括林地现有植被种类与数量、土壤种类、土层厚度,土壤有机质含量、海拔高度、坡度、地表降水径流走向、适生植物、林地现有道路、水、电的现状等。在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生态造林工程的目标任务,按照保护、改善与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的林业生态工程的原理,结合生产实践中所积累的技术,对林地进行科学的规划,包括林地小区的划分与配套的水、电、路、办公设施等的设置。绘制施工作业图,适地适树制订详实的总体实施方案和分年度工程实施计划与技术方案。确定造林树种,对造林地树种、密度、栽植方法、种植模式、种苗供需数量与来源、工程投资总概算与分年度投资预算等都要体现在规划设计中,有的放矢。

3.2 提高造林栽植技术含量

在常规造林的基础上,采用抗旱节水栽植法。通过细致整地、树盘覆草、地膜覆盖、穴贮肥水、使用抗旱保水剂、根部放贮水袋等成熟的抗旱保墒技术,选用优质种苗,随起随栽。确保造林一次性成功。

浅山丘陵区宜林荒山荒地的海拔高度、林地环境、资源植被等差别很大,规划设计时,要分别实施不同的整地方式〔3〕。整地方式与林地坡度关系见表1。

表1 整地方式与林地坡度关系

3.3 造林树种的选择与配置

根据项目规划设计的目标任务内容和自然立地条件合理选择和配置林种与树种。山顶、山腰、山脚、阴坡、阳坡、土层厚薄等要分别配置不同的林种、树种与品种,综合布局。水平配置和立体配置相结合。具体是:(1)多树种、多品种造林。退耕区生态经济林果园的树种配置,不仅要考虑果树的抗逆性(抗旱、抗虫),而且要依树种的生物学特性适当安排早、中、晚熟品种的比例,每个树种配置2~4个品种并相互配植授粉树。(2)营造混交林,增加生物多样性,维持种群生物生态平衡,保证林分健康稳定。(3)合理搭配树种,使其阴阳搭配、疏密搭配、乔灌搭配,维持树种工程造林的稳定性。(4)因地制宜、合理密植,是造林成功的重要条件。立地条件越差,造林密度就应该越大;反之,立地条件越好,造林密度就应该越小。树冠越小,造林密度越大;反之,树冠越大,造林密度越小。(5)在种植结构上,经济林与生态林并举,纯种林与混交林相结合;在种植层次上,要分层种植,立体经营,形成生态林盖顶,经济林缠腰、药草铺底、路林成行的种植格局。

3.4 坚持科技兴林,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实施生态工程造林必须把科技进步放在突出位置,通过政府引导,解决林业技术与工程造林规划设计脱钩的棚架现象,尤其在退耕还林进行经济林规划时要结合自然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交通状况和经济条件,因地制宜进行经济林林种、品种的科学布局〔4〕。强化林业科技在生产中的作用。

3.5 加快林业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意义十分重大,是今后一个时期内林业生态建设的一个中心工作〔5〕。各级政府要提高认识,依法实施,规范运作,把林权改革作为县、乡、村三级一把手工程来抓,全面推进林权制度改革。鼓励集体、个人承包荒山并进行造林绿化与合理开发。对宜林荒山荒地进行合理土地流转,积极进行林权证发放和登记造册工作,明晰产权,打消短期经营行为。在不改变造林绿化的总体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的前提下,可以灵活经营,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筹集工程资金。按照工程规划设计,分林种、分项目集中连片实施,规模推进。除申请争取政府专项资金外,还可以利用社会闲散资金,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上的投资主体向工程建设投资。以保证工程造林的成功实施。争取施工1项完成1项,苗木栽植与管护同步进行,杜绝返荒林。严格贯彻执行《森林法》及其林业法律法规,健全工程造林的管护机制,杜绝一切毁林开垦行为。在组织管理上,要充分依靠当地政府和村委班子,围绕生态工程造林的生产管理、市场营销、质量监督、病虫害防治、修枝抚育等方面的工作,推广实施技术部门制定的各种科学管护技术与标准规程,稳步推进浅山丘陵区荒山荒地的生态造林绿化工程建设。

[1]《林业生态工程技术》[M].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李英武,柳晔,海钦. 宁南山区抗旱集流整地及树种配置技术[J]. 林业实用技术,2008(5):23-24.

[3]张莉,周保梅,臧保坤,等. 河南省经济林跨越式发展思路[J]. 河南林业科技,2003(4):30-31.

[4]万孟,闫琰,李富海,等. 平原农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现状与思考[J].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0(3):26-28.

Nearby Mountains Rolling Country Ecological Engineering Afforestati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Ponder

BI Qiao-ling

(Henan Province Xuchang Forestry Research institute,Xuchang 461000, China)

Take Xuchang west the nearby mountains rolling country project afforestation present situation as an example, through to this region in suitable for forestry the project afforestation in aspects and so on technical support, fund support as well as forest land management, ownership of forests system reform had the problem the investigation and the analysis, the discussion proposed the nearby mountains rolling country ecological engineering afforestation needed to solve key technologies question.

Nearby mountains ;rolling country ;Project afforestation Afforested present situation ;Existence question ;Key technologies

S727.28

B

1003-2630(2010)03-0045

2010-08-29

(责任编辑:王文彬)

猜你喜欢

丘陵区荒地荒山
把荒山打造成4A景区
浅谈丘陵区桥梁高墩施工测控系统应用
晋西黄土丘陵区深挖高填建设中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荒山的“根”——“牛玉琴”式的老人齐军祥
浅山丘陵区核桃周年管理技术
荒 地
缪带弟:姐妹齐心 荒山生金
对外发包的荒地为何被判无效
小猴栽树
陇东黄土丘陵区坡改梯田土壤有机碳累积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