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商:民企基业长青的内核

2010-05-25陈英

浙江经济 2010年9期
关键词:民营企业笔者文化

文/陈英

作为浙江省民营企业协会的理事,笔者曾多次参加“中国民营企业峰会”。每次峰会,浙江省工商管理局郑宇民局长的讲话总让人振奋不已。在第三届峰会上,郑局长的一句话:“全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为2.7年,浙江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虽然长一些,但也只有7年!”经常在笔者脑中回荡。200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著名学者刘光明教授在题为《企业文化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报告中提到“企业健商”这个词,这对笔者启发很大,也让笔者思考了很多。

一个人虽然情商、智商、财商很高,但如果他的健商为零,那他所有的一切都将归为零,企业也是一样。这次源自美国的金融危机波及世界各地,不少百年老店破产倒闭,其中不乏有很强盈利能力的、良好营销能力的,也有实力雄厚的,但它们还是倒下了;同时也看到在这场危机中,有些企业却更红火了,有些企业经历短暂的困难后马上恢复了。这生与死的差异在哪里呢?研究一些企业破产的原因和一些企业几代传承的经验,笔者以为以下几点对于提高企业健商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文化至上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员工的认同感,营造企业的凝聚力。企业文化不需要有多么华丽的词藻,也不需要有多么高深的内涵,只要求它来源于企业内部,能体现企业的某种特点,最关键是能为广大员工所接受,能沁入到他们的心灵。笔者接触过一家民营企业,在2008年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但困难中这家企业员工非常团结,想尽办法维护公司和股东的利益,让笔者非常感动。探究其中原因,笔者发现,这家公司有比较好的企业文化,文化已经渗透到了每个员工的心里。面对恶劣的经营环境,提倡“保护首长、掩护同事、牺牲自己”;在人才培养上,提出“革命分子知识化、知识分子革命化”;在对待用户上,要求员工“诚信为本、做人为先”……语句非常朴实,但却令人深思。

企业界和理论界公认:企业文化无法模仿。原因就在于一个成功企业经过长期努力所建立的企业文化不仅仅是其领先的理念,更重要的是这种理念已融入到企业血脉之中,形成传统代代相传。可见,民营企业在创建企业文化不能照搬照抄,要根据企业的产品优势、行业特色、人员结构和所处的环境等,创建一个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而且企业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地深化,沉淀的是一代代企业人为其拼搏与奉献的精神。

风险意识

所谓风险意识,就像驾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虽然车子很好、路况也很好,但脚总是时刻准备着踩刹车的那种意识。这种意识主要是指预防出轨、预防撞车、警惕前方将出现的各种意外。企业生存发展的过程中面临很多的不确定性:市场竞争态势变化、消费者需求偏好变化、经济周期走势、国家政策和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等,很多因素都不是企业所能控制的。有的企业在艰苦的时候能生存得很好,但往往在顺风顺水的时候会头脑发热出状况;有的企业在初创的时候很小心谨慎,但长大以后很容易冲动出意外;有的企业开始主业单一,后来开始多元化经营,在多元化的过程中迷失了自己。

从近年浙江民营企业发展的情况看,笔者觉得应该把财务风险列为首位,很多企业的失败都在于没有控制好财务风险。由于局部资金断裂而引发整个企业的破产,在2008年这场金融风暴中因为这个原因倒闭的企业不计其数。

管理体系

民营企业必须建立一个好的管理体系。好的管理体系是指企业需建立一整套融合制度、财务、人力、技术、物流和绩效的管理模式。很多企业可能依靠一个产品、一个项目甚至一个老板的成功决策,将企业带上一个全新的台阶甚至可以辉煌一阵子。但作为民营企业家,应该清楚在企业整个发展历程中难以保证的是让每个产品成功、每个项目成功、每个决策成功。所以,经常会看到一些企业如明星般一会儿升起、一会儿倒下。

当企业摆脱了发展初期残酷的竞争后,应该将企业的目标设定在永续经营、建立百年基业上。必须认识到单单依靠个人的敏锐与决断,依靠一个或几个产品上的技术优势,要想基业长青是根本无法做到的。只有建立并真正运行起一套科学的管理系统后,依靠严谨的工作流程与有序的管理制度,凭借可量化的决策评价标准,持续地在市场中与不断出现的竞争者搏弈,企业才真正能做到永续经营,基业百年。

持续创新

创新是指一种能以其独特的魅力创制出深受客户欢迎的新产品、新流程、新服务、新经营活动或新的管理理念。所谓创新能力就是指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理念创新、管理创新而不断地超越自己的一种能力。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魏杰教授早在几年前就提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才是真正的企业。

浙江永康是著名的“五金城”。面对小五金这些产品,笔者常会有一个疑问:这些企业能维持多久?可是,当地企业不仅越活越好,而且越做越大。同样是这些产品,它们一年一个样,长得不一样,名称也不一样,名称不一样功能也不相同,像喝水的杯子——从保温杯——保健杯——养生杯,不断丰富产品的形象和内涵品质。这些企业一直充满着活力,有时是企业在引导着消费者的需求理念,有时则是企业在顺应消费者的需求。这在提醒民营企业家,要永续经营就必须不断创新,而且应把创新的着重点放在原发性创新上。正如专家指出,“品牌是靠不断的自主创新来支撑的,有自主创新的企业会使自己企业的品牌更红火”。

留住团队

中国有句古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笔者认为,在企业发展中团队就是“青山”。“巨人”公司的生存轨迹我们应该都很清楚:1995年,史玉柱被《福布斯》列为内地富豪第8位;1997年,烂尾的珠海巨人大厦为史玉柱带来上亿债务,成为“中国首负”;2000年,史玉柱开始运作“脑白金”,清偿了巨人大厦所欠的预售楼花款;2007年12月,巨人网络在美国上市。“巨人”崛起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史玉柱和他的团队。在最困难的时候,团队中没有一个人离开。我们应该也还记得,温州企业----均瑶牛奶,这个企业随着他的领航人王均瑶先生的离世而悄然消失。

可以看出,一个团队对企业来讲是多么重要。现在,很多民营企业家并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个问题,很多企业是老板一人把控全局,既是销售总监,又是财务总监,还是技术总监,不放心把权力下放,自己累得够呛,底下还怨声载道,最终所有的责任都由老板一个人自己承担。民营企业家一定要懂得自己是团队的核心,要有胸怀,善于用人,敢于放权,而不应事无巨细地听汇报,更不能成为企业的救火员。

以上五大元素在企业的生命历程中起着无比重要的作用,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笔者希望民营企业家能重视企业“健商”的培育,“健商”的提高可以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可以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可以使企业活得更健康、更长久一些。

猜你喜欢

民营企业笔者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谁远谁近?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民营企业组建关工委的探索
民营企业关工委“五抓”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