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浙江新产业体系建设

2010-05-25傅允生

浙江经济 2010年9期
关键词:高技术生产性新兴产业

文/傅允生

(作者为浙江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教授)

2010年是承前启后的一年。一方面,经过一年多调整,在主要发达国家央行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刺激下,世界经济正在逐步走出经济衰退,国际贸易逐渐回升。同时,中国经济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方针指引下,经济率先回升,从而为浙江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营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2009年以来浙江经济企稳回升,运行态势趋好,产业转型升级步入轨道,从而为浙江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产业体系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新阶段,新特点

产业转型升级是经济发展的规律性现象,反映了由资源配置条件与市场环境变动所带来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变迁的现实。通常,产业转型升级意味着经济增长由要素资源投入转向技术创新推动、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因而是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产业一般要经历三次产业间的结构调整,以及二次产业中的产业升级过程。

世界经济调整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新的压力与动力

从实践看,产业结构特点与产业升级路径主要受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约束。2003年后中国进入重化工业发展阶段,浙江曾及时提出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产业发展思路,希望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主体的轻工产业体系,向轻重工业并举的产业体系转型。由于浙江既缺乏重化工业发展所需要的能源与矿产等资源,又不具备大钢铁、大化工和大装备等产业基础,加之中央政府宏观产业布局也没有将浙江纳入重化工业重点发展地区,因而壮志未酬,没有能够搭上中国重化工业发展的快车。这也是此后浙江产业结构调整滞后,投资与经济增长趋缓的基本原因。

2008年,由国际金融危机引起的世界经济大调整,既有世界经济增长的周期性波动因素,更是全球经济的结构性调整。由于世界经济面临着国际贸易与国际收支严重失衡的问题,以主要国家国内经济相对平衡为基础的世界经济均衡,是世界经济调整的内在要求,也是世界经济真正复苏的基本条件,以及全球经济新的发展趋向。对于中国来说,经济增长已进入通过扩大内需,逐步实现经济发展主要由外需带动向内需驱动转变的阶段。对于浙江来说,世界经济调整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新的压力与动力,使之有可能抓住经济环境变化所蕴含的发展机遇,通过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加快新产业体系建设,增强经济竞争力,形成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新条件,新路径

产业转型升级受外在环境与内在条件约束,一般情况下,外在环境与内在条件相契合时,产业转型升级就会水到渠成。2003年以来,浙江重化工业发展步履维艰的主要原因是,外部环境具备而自身条件不足。至今,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方面全球面临气候环境严重恶化的问题,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方向;另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与主要基础设施建设完工,中国重化工业发展高峰即将过去,钢铁与水泥等重化工业产能过剩的矛盾正在逐步显现,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已逐渐转向高技术产业、新兴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从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及其趋势看,浙江应该把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与方向放在高技术产业、新兴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上。

高技术产业、新兴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具有能耗低、物耗少、污染小的特点,既是建设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经济的主要产业载体,也是工业化、城市化后期的主导性产业。浙江整体上已进入工业化、城市化后期阶段,重点发展高技术产业、新兴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高技术产业、新兴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需要资金与人才的支撑,与浙江要素资源结构特点相吻合,有利于发挥浙江民间资金丰裕、创业人才丰富的比较优势。同时,高技术产业、新兴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需要形成大量具有创业意愿与创新能力的行为主体。从实践看,浙江中小企业众多,创业创新意识强,有助于高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如果说,2003年以来浙江由于受自身条件限制,没有能够搭上中国重化工业发展的快车,那么面对高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浙江尽管与上海、天津、广东和江苏等省市相比,高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规模明显偏小、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但依然有条件、有能力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推动,加快高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抓住这一产业转型升级与新产业体系建设的历史机遇。

新目标,新要求

产业转型升级的目的是通过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形成符合浙江经济发展条件与要求的具有自身特点与产业先进性的现代新产业体系。因而需要根据结构调整与转型发展的要求,对产业转型升级与新产业体系建设进行整体规划,明确发展目标,确定工作思路。

——传统产业是浙江优势产业,需要在压缩过剩产能与淘汰落后企业的基础上,以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保持传统产业的竞争优势。

——重化工业是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主体性产业,对经济增长具有重大影响。要加强重化工业建设力度,重点发展具有地理优势、产业基础和自身特点的临港工业、石化工业和设备制造业。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竞争力,拉动浙江经济增长。

——高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是工业化、城市化后续阶段的主导性产业。对于浙江经济发展来说,重视与加强高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能够优化产业结构、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完善经济体系,增强发展后劲,是浙江经济转型升级与新产业体系建设必经之途,也是浙江从经济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的必由之路。

高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建设是浙江经济转型升级与新产业体系建设必经之途

新关系,新举措

产业转型升级与新产业体系建设既是经济关系变动的产物,又会引起经济关系发生新的变化,从而对即期经济增长与长远经济发展产生相应影响。在产业转型升级与新产业体系建设中,需要处理好保增长与调结构、存量调整与增量发展、政府引导与企业自主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产业转型升级与新产业体系建设需要压缩过剩产能与培育新产业,即期经济增长因而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在经济调整时期,这种压力尤为明显。问题是浙江目前面临的经济调整压力,在很大程度上缘于产业结构滞后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过剩产能,能否在经济回升后形成新的增长动力与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在经济调整时期加强压缩过剩产能,积极培育新产业。为了防止经调整时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产业体系建设有可能造成的经济增长过快下滑,可以通过加大高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投资,以及扩大政府在基础设施、公共事业、节能环保、民生工程中的投入,来拉动经济增长。

浙江产业结构的主要矛盾是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主体的轻工产业体系,没有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提高而出现产业结构的根本性变化。经济发展国内领先,产业升级相对滞后,低端产业和低附加值产品规模过大,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内在矛盾与主要制约因素。产业转型升级与新产业体系建设,要着重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规模压缩与水平提升,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对高技术产业新兴产业与生产性服务而言,重要的是要加快资源整合,形成产业特色,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增强产业竞争力。2010年产业转型升级与新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在于找准产业发展方向,建成产业发展平台,打好产业发展基础。

猜你喜欢

高技术生产性新兴产业
2021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
陕西经济挺起“新支柱”——“数说陕西70年”之新兴产业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欧阳明高技术控的产业情怀
中国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研究
高职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航天项目管理——高技术复杂项目管理
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