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檗碱对Toll样受体2信号通路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2010-05-22李最琼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衡阳市421002

中国药房 2010年11期
关键词:小檗抗炎磷酸化

李最琼(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衡阳市 421002)

小檗碱(Ber)又名黄连素,是一种从黄连植物中提取的苯并异喹啉类季铵型生物碱[1]。Ber可作为一种广谱抗菌药物,对多种革兰阴阳菌、真菌、霉菌、病毒、原虫和线虫等具有抑制杀灭的作用,已在临床上应用多年,常用于治疗感染性分泌性腹泄、消化性溃疡及胃炎、霉菌感染和慢性胆囊炎等,其疗效确切,但作用机制还不明确[2]。Toll样受体2(TLR2)属于模式识别受体,能识别多种病原微生物的成分,如革兰阴性和阳性菌的肽聚糖、真菌的酵母聚糖、原虫的黏蛋白和病毒的包膜糖蛋白等[3]。因此,以TLR2的细菌脂蛋白(BLP)刺激RAW264.7细胞,研究小檗碱对TLR2信号通路和炎症因子表达情况的影响,不但完善了小檗碱抗菌消炎的机制,而且可为扩大其临床应用范围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

1.1 仪器

680型酶标仪、PowerPac Basic电泳仪(美国Bio-Rad公司);IX70型倒置显微镜(日本Olympus公司);2300型CO2细胞培养箱(美国Sheldon公司);SW-CJ-IF型洁净工作台(苏州净化设备厂);Megafuge 1.0R型低温离心机(德国Herculeus公司);DNA/RNA测定仪(英国Pharmarcia公司);GBox-HR DNA/蛋白质凝胶成像系统(英国Syngene公司)。

1.2 试药

BLP(采用人工合成的细菌脂蛋白Pam3CSK4·3HCl,美国Alexis公司,批号:ALX-165-066-M002);盐酸小檗碱(美国Sigma公司,批号:D046);抗β肌动蛋白单克隆抗体(Anti-beta-actin mAb)、抗核因子κB 抑制性蛋白(IκB)磷酸化抗体、羊抗鼠IgG、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干扰素-γ(IFN-γ)、干扰素-α(TNF-α)、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3(IL-13)试剂盒(美国R&D公司);Trizol试剂、DNA marker、预染蛋白marker(美国 Invitrogen公司);TLR2、β-actin引物(上海捷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RT-PCR试剂盒(美国Fermentas公司);Premix Taq(大连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DMEM培养基低糖(干粉)、胎牛血清(美国Gibco-BRL公司);其余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1.3 细胞

RAW264.7细胞系购自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

2 方法

2.1 细胞培养

RAW264.7细胞用DMEM培养基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用含0.25%胰酶消化,20℃下125 r·min-1离心5 min,收集细胞,调整细胞密度为每1 L含4×108个,并接种于24孔细胞培养板,每孔定容1 mL,于37℃下5%CO2培养箱培养。

2.2 分组和处理

实验分为3组,即对照、BLP、Ber(100 mol·L-1)+BLP组。对照组加 10 μL PBS;BLP 组加 10 μL BLP(终浓度 1 μg·mL-1);Ber(100 μmol·L-1)+BLP 组先加 10 μL Ber(终浓度 100 μmol·L-1),孵育2 h后再加10 μL BLP(终浓度1 μg·mL-1),每一组均培养至6、12、24、48 h后收集细胞。

2.3 RT-PCR法检测TLR2 mRNA表达

于对应的时间点(6、12、24、48 h)收集细胞,以Trizol试剂抽提RNA。测定RNA浓度后,取2 μg总RNA,按照试剂盒说明书加试剂,在20 μL体积下,用下列条件:65℃、5 min,65℃、42 min,70℃、5 min进行逆转录反应,接着进行聚合酶链反应。TLR2引物序列为:上游5′-GCGTTACATCTTGG AACTGTCGGA-3′,下游 5′-AGGAAGACCTTGCTGTTCTCTACTGT-3′;β-actin 引物序列为:上游5′-ATCATTGCTCCTCCTGAGCGCA-3′,下 游 5′-ACTCATCGTACTCCTGCTTGCTGA-3′。按照说明书加试剂,在20 μL体积下,用下列反应条件:94 ℃、3 min,94 ℃、40 s,55 ℃、40 s,72 ℃、1 min,72℃、10 min,30个循环进行聚合酶链反应。TLR2、β-actin的扩增产物分别为231、109 bp。经1.5%琼脂糖凝胶电泳,凝胶分析系统对扩增产物条带进行扫描,并以TLR2灰度值/β-actin灰度值作为TLR2 mRNA的半定量值。

2.4 Westren-blot检测IκB的磷酸化水平

于对应的时间点(6、12、24、48 h)收集细胞,PBS 洗2次,裂解液裂解,离心,收集上清液,即细胞总蛋白,用二喹啉甲酸(BCA)法定量测蛋白浓度,用等量蛋白和蛋白上样缓冲液混合,煮沸,进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电泳后转硝酸纤维素膜(NC膜),依次孵抗体,即抗磷酸化IκB抗体和辣根过氧化酶标志的羊抗鼠IgG,发光显影定影后,用Quantity one分析软件计算条带灰度值。

2.5 ELISA检测炎症因子的表达

于对应的时间点(6、12、24、48 h)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按照ELISA试剂盒说明书操作,具体的步骤如下:将50 μL稀释液和50 μL 细胞培养上清分别加入包被有IFN-γ、TNF-α、IL-10和IL-13抗体的96孔板内,封板,室温孵育2 h,吸出上清后将板拍干,洗板4次,再加100μL辣根过氧化酶偶联的抗鼠IFN-γ、TNF-α、IL-10 和IL-13抗体,封板,室温孵育2 h,彻底洗板4次,加入100 μL四甲基联苯胺(TMB)底物,室温避光孵育30 min,加入100 μL终止液终止反应,即刻读取450 nm波长处吸光度。

2.6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Ber对TLR2 mRNA表达的影响

在BLP的刺激下,RAW264.7细胞显著性高表达TLR2,并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而增高,具有时间依赖性;100 mol·L-1Ber在6、12 h促进BLP诱导的RAW264.7细胞表达TLR2,但在24、48 h抑制BLP诱导的RAW264.7细胞表达。Ber对TLR2 mRNA表达的影响见图1。

图1 Ber对TLR2 mRNA表达的影响1.对照组;2.BLP组;3.Ber+BLP组Fig 1 Effect of Ber on TLR2 mRNAexpression1.control group;2.BLP group;3.Ber+BLP group

3.2 Ber对IκB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在BLP的刺激下,RAW264.7细胞内IκB磷酸化水平显著增高,并具有时间依赖性;100 μmol·L-1Ber在6、12 h 促进BLP诱导的IκB磷酸化,但在24、48 h抑制BLP诱导的IκB磷酸化。Ber对IκB磷酸化水平的影响见图2。

图2 Ber对IκB磷酸化水平的影响1.对照组;2.BLP组;3.Ber+BLP组Fig 2 Effect of Ber on the level of phosphorylation of IκB1.control group;2.BLP group;3.Ber+BLP group

3.3 Ber对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在BLP的刺激下,RAW264.7细胞显著性高表达IFN-γ和TNF-α(P<0.01),而100 μmol·L-1Ber在 6、12 h 显著促进IFN-γ和TNF-α表达,但在24、48 h 显著抑制IFN-γ和TNF-α表达(P<0.01或P<0.05);BLP的刺激不能显著增加RAW 264.7细胞表达IL-10 和IL-13,但100 μmol·L-1Ber显著增加BLP刺激的RAW264.7细胞表达IL-10和IL-13(P<0.01或P<0.05)。Ber对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见图3。

4 讨论

Toll样受体(TLR)属于模式识别受体,主要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激活相应的信号通路,诱导炎症因子的释放,并激活获得性免疫系统,最终清除侵入的病原微生物。

图3 Ber对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A.IFN-γ;B.TNF-α;C.IL-10;D.IL-13;1.对照组;2.BLP组;3.Ber+BLP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BLP组比较:#P<0.05,##P<0.01Fig 3 Effect of Ber on the expression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sA.IFN-γ;B.TNF-α;C.IL-10;D.IL-13;1.control group;2.BLP group;3.Ber+BLP group;vs.control group:*P<0.01;vs.BLP group:#P<0.05,##P<0.01

TLR2是TLRs家族中表达范围最广、识别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种类最多的分子,可以在细菌、病毒、真菌及其他一些病原体感染中发挥天然免疫作用,并通过其胞内信号转导而激活获得性免疫[4]。本研究用Ber作用于BLP刺激的RAW 264.7 细胞,RT-PCR 检测的结果表明,100 μmol·L-1Ber在6 h和12 h能够促进BLP刺激的RAW264.7细胞表达TLR2,但在24 h和48 h反而起到抑制的作用。这暗示着Ber可能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

核因子κB(NF-κB)是细胞内参与多种细胞反应的转录因子,如TLR2信号通路的传导。NF-κB通过与抑制蛋白IκB的结合,以非活性的形式处在胞浆中。当IκB被蛋白激酶磷酸化并降解后,NF-κB释放,转移到细胞核内,并结合于特定的DNA位点,启动相应基因的表达,如各种炎症因子[5]。本研究中100 μmol·L-1Ber在6 h和12 h 促进BLP 诱导的IκB 磷酸化,但在24 h和48 h却抑制BLP诱导的IκB磷酸化。结果表明,100 μmol·L-1Ber在早期(6 h和12 h)能够促进BLP诱导的NF-κB激活,但晚期(24 h和48 h)却起抑制的作用。

炎症因子主要分为促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促炎细胞因子主要包括IFN-γ和TNF-α等,其过度升高是过度炎症反应的主要原因;抗炎细胞因子主要包括IL-10和IL-13等。研究表明,感染机体内促炎细胞因子的过度升高,可刺激机体分泌抗炎细胞因子,从而减轻炎症反应,起到负反馈调节的作用[6,7]。本研究ELISA结果表明,100 μmol·L-1Ber在早期能够促进IFN-γ和TNF-α的分泌,而晚期却抑制IFN-γ和TNF-α的分泌,但在后期(12 h、24 h和48 h)显著性促进抗炎因子IL-10和IL-13的分泌。这可能是过度促炎因子的分泌刺激了抗炎因子的表达,或者是Ber能促进抗炎因子的分泌。但BLP的刺激能诱导促炎因子IFN-γ和TNF-α的分泌,却不能诱导抗炎因子IL-10和IL-13的分泌,表明IL-10和IL-13的分泌不是由负反馈调节诱导,而是由Ber促进的。

本研究表明,Ber在BLP刺激的早期,能够促进TLR2的表达、NF-κB的激活和促炎因子IFN-γ和TNF-α的分泌,加强TLR2信号通路的激活,增强TLR2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但在BLP刺激的晚期,可能是过度炎症反应时期,Ber反而抑制TLR2的表达、NF-κB的激活和促炎因子IFN-γ和TNF-α的分泌,抑制TLR2信号通路的激活,抑制过度炎症反应。并且,Ber具有促进抗炎因子的分泌从而能抗菌消炎的作用,但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1]叶宝娜,郝满良,刘 萍,等.小檗碱的抗炎作用机制[J].中国兽医杂志,2008,44(3):85.

[2]郑洪艳,徐为人.小檗碱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4,35(6):708.

[3]Trine H,Mogensen.Pathogen recognition and inflammatory signaling in innate immune defenses[J].Clinical Microbiolgy,2009,22(2):2240.

[4]杨芳芳,陈成水.Toll样受体2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8,14(11):1636.

[5]欧和生,廖端芳,唐朝枢.蛋白磷酸化对胞核因子κB活化的调节[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1999,7(1):80.

[6]于永洲,王占科,潘小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对严重烫伤内毒素血症小鼠血清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国药房,2009,20(4):250.

[7]de Mello LM,Bechara MI,Solé D,et al.TH1/TH2 balance in concomitant immediate and delayed-type hypersensitivity diseases[J].Immunol Lett,2009,124(2):88.

猜你喜欢

小檗抗炎磷酸化
T69E模拟磷酸化修饰对Bcl-2与Nur77相互作用的影响
小檗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相关通路的研究进展
贵州野生小檗属植物土壤与植株微量元素相关性及富集特征
秦艽不同配伍的抗炎镇痛作用分析
ITSN1蛋白磷酸化的研究进展
交泰丸中小檗碱联合cinnamtannin D1的降血糖作用
黄芩苷-小檗碱复合物的形成规律
磷酸化肽富集新方法研究进展
牛耳枫提取物的抗炎作用
短柱八角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