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村人礼俗

2010-05-19王振东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0年2期
关键词:嫂嫂米面小芹

王振东

叫媳妇

“六月六,叫媳妇”是黄土洼流传多年的习俗。每年的农历六月,地已锄三遍,正值农闲。在六月初六那天,婆家都要叫没过门的媳妇来家住上几天,让儿子及未来的儿媳多见见面,增加了解,增进感情。

去叫媳妇时,男方要给女方家族近门叔伯每家带份礼品,以示诚意。礼大的,媳妇会高高兴兴地来:礼小的,媳妇就有可能拒绝。媳妇叫到家后,婆家要宾客相待,临走还要送上几十块甚至上百块零花钱,这样才算圆满。

村东有个叫顺德的后生,长相不错,人又憨实,可家里太穷,媳妇家门份又大,拿不出像样的礼品叫媳妇。六月六还没到,顺德娘就愁得寝食难安,眼看六月六一天近一天,可娘还没借到足够的钱。六月初五那天,顺德对娘说,你啥也甭管了,把钱给我就中。顺德把娘借到的一百块钱,拿出五十准备给媳妇小芹,揣着剩下的五十去了供销社,买了十份礼。第二天,顺德让十八岁的妹妹小芳去叫嫂嫂,小芳说啥也不去,说拿恁些东西咋去?丢死人了。嫂嫂看见这些东西,不扔出门才怪呢!顺德说,咱拿的礼是太小,可咱得占理儿,如果咱不去是咱的不对,她嫌东西少不来,那是她的过错,你只管去。小芳赌气说,不去就不去,要去你自己去。顺德一看小妹生气了,马上赔着笑说,好妹妹,你要把你嫂嫂叫来,咱家的重活我全干了,让你光歇着。小芳的脸仍绷住。顺德又哄道,你要把你嫂嫂叫来,我给你买条花纱巾。小芳立时露出笑脸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顺德说,男子汉大丈夫,吐口唾沫是颗钉。我决不诓你。

小芳高高兴兴地去了嫂嫂家,午饭后,小芳果真把嫂嫂叫了过来。

小芹来后,全家人都借故出去了,只剩下顺德和小芹。四目相对,顺德流露出的是歉意,小芹则满眼柔情。顺德说,俺家穷,让你娘难看了,让你受委屈了。小芹说,你这叫啥话,我看中的是你的人,又不是钱。说着,一头钻入顺德的怀里,顺德趁势抱紧小芹。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顺德说。俺家拿的礼你娘就没说啥?小芹抬头剜了顺德一眼说,娘能说啥?知道你家拿不出多少礼品。为了让娘在近门叔伯面前有面子,我又去供销社买了十份,在路上截着小芳添上了。顺德眼里流露出感激之情,激动得说不出一句话,一口咬着小芹的嘴唇,四片嘴唇顺势绞在了一起……忽然,“咚”的一声,一只竹篮从条几上掉了下来。两人一惊,身体赶紧分开了,一看,是家里的大花猫把竹篮扒掉了,让两人虚惊了一场。

小芹在顺德家住了三天,两人是说不尽的情话,道不完的思念。在临走的前一天,小芹用顺德送她的五十块钱,到供销社给小芳买了一条花纱巾,剩下的全给了婆婆。小芹亲手把花纱巾围在小芳的脖子上,小芳的脸蛋笑成了一朵花。

送米面

婴儿出生第三天,男方家里要派人去婴儿外婆家报喜。生男为大喜,生女为小喜。报喜一般以红糖为礼,生男糖包上贴红纸条,生女不贴红纸条。讲究的人家报喜要写喜帖,上写“喜提一男(女)谨于农历×月×日洁治汤饼,敬请×府×××大人暨阖府玉趾赐临。”按照报喜时所定的日期,婴儿外婆家及亲戚要到闺女家为闺女及婴儿送米面。过去生活困难时,多送白面、鸡蛋、红糖、挂面、鞋帽之类,但数量很少。随着生活的好转,大多送整箱的鸡蛋、整袋麦子,还有童车、童毯。现在农村生活水平提高了,吃的穿的啥也不缺,再送米面时,只象征性地送些米面糖之类的东西,多数送现金。省却了大车小车拉米拉面的麻烦。

送米面那天是小孩子们的节日。那时生活艰苦,平时难得吃一顿肉,但送米面那天就不一样了,东家要做“十碟八碗”,有条子肉、红烧肉、锤鸡丸……小孩子们早几天都盼着那天赶紧到来。开席后,小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叨上一大块肉,塞进嘴里,还没品出啥味,一伸脖子就咽了。每次,小孩子们都吃得小肚子圆鼓鼓的,以至于两天吃不下饭。这时,父母就会骂他们“小馋猫”。

生孩子送米面是个喜庆事,双方父母都为有了下一辈人而高兴。但也有例外。村西的石头,老婆生了个丫头。在当时,哪个婆娘生个丫头是会被人耻笑的。石头让人去老婆娘家报喜时,岳父母认为自己的闺女没本事,给娘家人丢脸,对报喜者慢待了许多。送米面那天,老婆的娘家认为送的米面够闺女坐月子吃就行了,没有像生了外孙那样送许多,结果去送米面的人多,但送的米面却少,双方话不投机,差点动起手来,喜庆的宴席差点变成了武场。

村东的二柱在自己的女儿出生后,吸取了石头的教训,报喜时,把红糖包上也贴上了红纸条。女儿的外婆一看到红纸条,认为女儿生了个男孩,把报喜者好好招待了一顿。送米面那天,大车小车地拉,有小米、白面、红糖、鸡蛋,还有童车、衣裳、童毯、布料,光白面就送了一千多斤,鸡蛋送了大几百只。当女客到产妇房间看望产妇、婴儿时,咋看婴儿咋像个女孩。女客灵机一动,接过婴儿,偷偷拿掉尿布,一看果真是个女孩。席间,不知谁提起了这事,来客中有几个小伙子认为二柱耍了他们,火气像点着的油桶一样,“腾”就起来了,撸胳膊卷袖就要动武,正客赶紧让人拉住了这几个小伙子,对他们好言相劝:辣椒红了值钱,人红了不值钱。虽然二柱这样做不对,但咱闺女已经是人家的人了,闺女又有了女儿,再找事等于是跟闺女过不去。

几个小伙子听后,气慢慢就消了。

走亲戚

在黄土洼,除了春节,最主要的节日就属中秋节了。节前,亲戚之间都要相互走动走动,谈论农事,联络感情。过去中秋节走亲戚,客人带一斤月饼就算大礼了,如今月饼早已不再是稀罕物,带月饼只具象征意义,转而带整箱的水果、鸡蛋、方便面了。东家免不了要好好招待客人,条件好的大方的要做七碟八碗菜,条件差的小气点的也要做几大碗,如今请人陪客饮酒也是常事。通过走动,亲戚之间的关系更好了,感情更深了。

村里有个七爷,人特抠,外号“老啃头”,平时粗茶淡饭,很少见他家吃过肉,掉在饭桌上的米粒,也要捡起塞进嘴里,日子过得极节俭。一次,公社干部老祁来黄土洼检查工作。轮到七爷家管饭。七爷对七奶说,公社来了干部,咱说啥也得整俩菜,这样吧,你捣一盘辣椒泥,再煮两只咸鸡蛋,鸡蛋一破两牙儿,装在小盘里让人一看也是一盘菜。吃饭时,七爷的小儿子,我喊小叔的,嚷着要吃咸鸡蛋。七爷哄小叔说,你甭急,等老祁吃完了,剩下的全归你。小叔就听话地蹲在门外,两眼盯着盘里的鸡蛋等。老祁不爱吃辣的,一盘辣椒几乎没动,倒是把四牙儿鸡蛋吃了三牙儿。正当小叔想着剩下的那牙儿鸡蛋归他时,老祁又把筷子伸向了那牙儿鸡蛋。小叔再也忍不住了,“畦”的一声大哭起来……从此,七爷落下了“老啃头”的外号。

中秋节前,外甥、外甥女两家相约去七爷家瞧舅舅,外甥女、外甥女婿带着三个孩子都去了,可外甥嫌七爷“啃”,只让他十二岁的女儿小翠去了。谁知那天七爷一反常态,请了邻村的厨子,做了八凉八热十六道菜,囫囵鸡子囫囵鱼都上了。小翠回家后给她爹妈一说,两人后悔极了,连说,“日头打西边出来了”。事后有人问七爷为啥变得这么大方,七爷说,宁省一年,不省一节。再说还有外甥女婿在场,不能让人觉得咱“啃”。平时对自己“啃”点儿,为的是在关键时候对外人不“啃”……

村人听了极服气。从此,再没人喊七爷“老啃头”了。

(责任编辑何为)

猜你喜欢

嫂嫂米面小芹
嫂嫂
志愿者
门先生
粮食
年糕
神灯
彩排
花是谁摘的?
不包换包修
长满葛藤的小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