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泉州市洛江区农民文化生活的现状与思考——罗溪镇后溪村实证调查

2010-05-12陈爱玉

台湾农业探索 2010年4期
关键词:设施农民农村

庄 琪,陈爱玉

(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1)

1 农民文化生活建设的重要性

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农民的钱包也开始鼓起了。农民拥有较为富足的物质生活之外,还要拥有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农民富裕后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现阶段我国农村的发展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世纪的中国农村面临着三大实践主题,即农村市场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民素质的提高。这三大主题与农村居民的文化生活状况密切相关,农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三大主题为条件与支持,而农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又可以促使三大主题的实践步伐加快,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200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要求大力推进广播电视进村入户,推动服务‘三农'的出版物出版发行,继续实施送书下乡工程,积极发展农村电影放映和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以及农村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系统发掘、整理和保护”[1]。

《国家 “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要求认真落实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增加政府投入,调整资源配置,着力推进农村文化建设重点工程,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的倾斜,建立农村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合理配置公共文化资源,逐步增加为农村服务的资源总量。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保证一定数量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用于乡镇的文化建设,文化领域新增加的财政投入应主要用于农村[2]。

十七届三中全会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强化农村社会管理。把实现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作为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之一,并指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3]。这充分说明我们党和国家已经把文化建设放在国家发展非常重要的位置,特别是把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作为广大农村繁荣富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和推动农村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来考虑。

2 村民文化现状与分析

后溪村是泉州市洛江区罗溪镇的一个行政村,地处泉州市洛江区罗溪镇北部,东与双溪村交界,西与新东接壤,北居后溪山下。村中有两大姓氏,人口3 600多人,800多户,分8个片区,17个村民小组。后溪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2.1 农民文化生活总体状况

调查显示,村民家中文化设施最多的是电视,其次是电脑和网络,而书房和健身器材等占的比例相当小。家中书籍居多的是小说和杂志类,农业科普类书籍较少。在文化生活内容方面,主要以看电视为主,其次是玩麻将扑克、看电影录像,读书看报以及上网等文化活动相对较少,如图1所示。

图1 文化生活内容(%)

在村民最迫切的文化需求方面,青少年所给出的答案是上网,壮年人最迫切的文化需求以学习科技知识、学习致富本领、学习一门手艺为主,而老年人则主要是希望多参加健身锻炼和观看一些戏曲和演出。虽然近些年农民经济状况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文化消费在农民生活总消费中的比重依然很低,如表1所示。

表1 文化生活支出

2.2 村中文化设施及利用状况

后溪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村口有体育健身场所,为2006年福建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村委会设有图书室,图书室内的书籍很全,不仅包括与农业有关的科普书籍,而且还有了解国内外大事的报纸杂志,同时还有休闲娱乐的国内外著名小说等,如果合理利用,这样的图书室可以满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层次群体的读书需求。村委会还设有老年协会,是村中老年人可以活动的场所。经常有老年人在此聊天,打桥牌,打扑克,打麻将等。但是从表2可以看出,村中的公共文化设施是比较齐全的,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参与者较少,设施的利用率较低。

表2 农民对文化设施的利用

2.3 对文化下乡政策的了解程度

农民主要通过电视,获取外部信息,了解国家政策,看电视成为农民文化生活的一个主要内容,农民平均每天看电视1~3小时。了解文化下乡政策的占21.1%,不太清楚的占 47.4%,不知道的占31.5%。

同时,调查得知,村民所希望的文化下乡内容呈现分散的趋势,以歌舞演出和地方戏剧演出为主,也有人希望图书上门、文艺辅导培训和电影放映等。虽然国家在近几年实施了多项惠及农村文化生活的政策,想借此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但是相对于与切身利益相关的物质生活而言,农民对文化生活的关注度并不高,多数农民不去注意相关的政策,不去参与相关的文体活动。

2.4 农村传统文化与信仰状况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特别是民间传统文化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村中的传统文化生活比较丰富的,主要的习俗活动有:佛生日、南音、高甲戏、祭祖等。村民绝大部分信奉佛教,其实在他们的意识中,佛神是一家,因为他们祭拜的是关公 (关羽),而关公本应是神明,他们却都认为自己信奉的是佛教。村民把关羽奉为财神爷和守护神,认为祭拜关公既能招财进宝,财运亨通;又能治病除灾,驱邪避恶。村中每年都会有几次比较重大的祭祖活动,主要是一些家中比较富有的人举办的,请的都是外村的戏班,在本村唱大戏。除此之外,佛生日也会举行隆重的活动。当前农村呈现着传统与现代并存的现象,传统习俗在农村依然很受欢迎。

3 当前农村文化生活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近几年,中国文化建设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强,文化事业经费逐年增加,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同时重大文化工程的顺利实施,使农村居民服务的公共文化资源总量有了较大增加,农民群众服务的文化资源更加丰富。然而农民文化生活中的许多矛盾和不均衡现象也有待进一步认识和逐步解决。

3.1 农民文化生活较贫乏,消费意识差

虽然政府采取各项政策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以及农村居民的增收,农民文化生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有了较大起色。但总体来讲,农民文化生活依然较为贫乏。突出表现在,休闲时间多,但是休闲方式却比较单一,大多数人都是用一些简单的室内活动打发闲暇时间,如看电视、看书、打麻将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少等现象依然存在。另一方面,调查发现,部分村民对文化需求缺乏认识,一些村民认为自己没有多少文化哪有必要有什么文化需求。他们对物质生活的关注度明显高于文化生活,反映出部分农民对文化需求缺乏长远的眼光,认识不到文化对未来生活的影响。

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与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成正相关关系,经济发展了,农村居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这就需要社会事业中相关的部分如文化教育、娱乐设施的发展能够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协调一致,不断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唯其如此,人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才能更有效地得到提高,农村现代化建设所需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才能源源不断地得到补充和升华。

3.2 文化设施的利用率低,缺乏有效管理

后溪村文化设施建设情况较好,文化设施为数不少,但是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些文化设施很难真正发挥作用。表层文化建设虽然十分必要,但仅仅停留在表层文化设施的建设是不够的,它必然导致社区文化建设缺乏深度和后劲。另一方面,村民们大多不愿在建设集体文化设施方面出钱出力,社会捐助几乎没有,因此,村集体文化设施建设基本是靠上级财政或文化部门资助,这就导致管理经费欠缺。后溪村虽然设立有老年活动室、图书室等,但是无人管理,设施往往处于闲置状态。笔者认为应在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关注深层文化问题,使之相辅相承,互为促进和提高。同时加大文化宣传力度,实现全民参与、全民互动,全面管理,提高文化硬件设施的利用率,以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的文化生活质量。

3.3 优秀文化传统与陈规陋习并存,缺乏有效引导

后溪村居民的文化生活中有着丰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在保留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也遗留下许多与现代生活相悖的陈规陋习,如佛生日之类的封建活动。尽管富裕居民已经逐渐摆脱了传统的小农观念的束缚和几十年来僵化体制下形成的僵化观念,初步建立了一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如竞争观念、效率观念、时间观念等等。但是人的经济行为更多地取决于他们的文化特质,取决于价值观支配下从事经济活动的态度和心理,这种态度和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是传统的积淀。这种积淀作为一种 “隐型文化”弥漫于一个地区社会成员的文化心理层面。因此,对传统在经济发展中的意义、在文化生活质量提高方面的作用应有充分和必要的认识。当前,在农村居民文化生活问题上,应正确把握好对民族传统文化选择向度,我们应当通过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进行筛选,筛选出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符合现代趋势的文化,排除那些对文化与社会发展起消极作用的成分,然后,进行正确的引导,使传统文化的精华得以发扬光大,进而在提高农民文化生活质量方面发挥正效应。

4 结 论

文化建设不仅仅活跃了农民的生活,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素质,而且对整个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只有大力推进村级文化建设,才能保障和实现村民的文化权益,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而当前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与利用,农村居民文化生活的丰富与提高还任重而道远。基层政府特别是村委领导要提高认识,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领导,巩固、健全、发展农村文化事业,重视解决农村文化工作所面临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从而促进农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农村文化更加繁荣。

[1]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 [N].中国文化报,2005-12-13(1).

[2]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 [N].人民日报,2006-09-14(3).

[3]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2008-10-19)[2010-04-31].http://www.gov.cn/Jrzg/2008-10/19./lontent_1125094.htm.

猜你喜欢

设施农民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民生设施非“摆设”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