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碳农业安全政策模型研究

2010-05-12施正屏林玉娟

台湾农业探索 2010年4期
关键词:库存量零售价格减产

施正屏,林玉娟

(1.台湾师范大学国际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所,台湾 台北 10610;2台湾中兴大学,台湾 台中 40254)

中国大陆自1996年起,粮食生产已是世界排名第1,因此中国大陆粮食稳定,对国际粮食市场产生重大的影响。目前世界上有不少学者针对中国大陆粮食问题做出研究,在这些研究中较为重要的有:Brow n、Rosegrant、黄季焜等,美国农业部、日本海外经济合作基金会 (OECF)以及世界银行亦有做中国大陆粮食之经济模型。然而,这些模型对中国大陆未来粮食供求的预测,仅提供了初步的结果,无法如国际上其他国家之政策模型,如ERS、FAPRI、CARD模型可提供政府政策变化、与非农业相关联、提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产生之影响等之经济评估。回顾中外学者与国际经济组织虽曾对中国大陆粮食问题做出大量研究,惟多数研究未能针对中国大陆粮食安全问题在统一的理论基础作整合性探讨,亦欠缺对粮食供需与政策模拟建立可预测的量化分析研究。

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粮食生产供过于求到21世纪初期的粮食供求偏紧的转变,显示中国大陆未来粮食生产、消费需求和进出口形势进行早期预测的重要性,及时而准确地调整粮食生产相关政策和措施,才能确保中国大陆的粮食安全。因此,施正屏于2007年开发的中国大陆农业政策评估模型[1](China Agricultural Policy Simulation Model;CAPSIM),发展以计量为基础的模型(Econometrics-Based Model),为整合农产品供给需求模型 (以稻米、小麦、玉米、大豆、猪肉、羊肉、牛肉和鸡蛋为研究范围),不但可为中国大陆提供未来数年之主要农产品供需预测,对于评估中国大陆农业政策、总体经济政策以及结构变动对农业主要产品所产生的政策效果,以及针对世界粮食贸易交流之优劣,都可做精准的评估与模拟。

本文通过对 (1)主食类:稻米与小麦;(2)杂粮类:玉米与大豆;(3)畜产类:猪肉、羊肉、牛肉、鸡蛋等3大类农产品供需资料的收集,建立中国大陆农业政策评估模型,根据农畜产品之供需模型,推估各个独立变数之参数值,针对3大类8种农畜产品供给量、需求量与库存量进行推估预测,并据此完成相关模拟方案的政策评估。

1 资料范围与种类

本研究所需之统计资料来自中国大陆统计局网站资料。另外,亦参考中国大陆各省统计年鉴、各省农业年鉴中有关农业方面之资料。所需之资料研究期间为1978~2007年,研究之范围为中国大陆各省(市)之农产品生产与需求量。所需之资料种类如下,内生变数方面:总消费量、每人每年消费量、零售价格、面积、总生产量。外生变数方面:产地价格、生产成本、每年人口数、消费者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库存量、每人可支配所得、技术进步、温度气候因子、WTO与“一号文件”相关政策虚拟变数。其中包括3大类农产品(1)主食类:稻米与小麦;(2)杂粮类:玉米与大豆;(3)畜产类:猪肉、羊肉、牛肉、鸡蛋。

2 政策模拟外生变数之设定与说明

本研究在进行中国大陆各省之基准预测与政策模拟时,各项外生变数之设定与政策模拟的设定说明如下:在本模型中,各省政策模拟时,所需利用到之外生变数计有:收购价格、单位面积成本、前期总生产量、零售价格指数、收购价格指数、温度气候因子、技术进步、零售价格、WTO政策虚拟变数、人口等11个变数。其中各外生变数值之设定方式有下列3种:第一,依照3年移动平均法:其中包括收购价格、单位面积成本、零售价格指数、收购价格指数、人口数、温度气候因子等变数;第二,维持2007年之水准不变:“一号文件”

与WTO政策虚拟变数,则维持为2007年水准;第三,技术进步则依照之前设定以时间趋势表示。

3 各项政策模拟假设条件的设定

合成农用化学品的使用带来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无论在氮肥的生产过程中还是农田中使用的N2O——其温室效应潜值是CO2的310倍。试验发现,非矿物有机肥能够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从而将大气中大量的CO2固化在土壤中。生态农业系统可以抵消掉80%的因农业导致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不生产工业化肥每年可为世界节省1%的石油能源,不施化肥还能降低30%的农业排放[2]。要想抵消其他的农业排放如牲畜肠道发酵、稻田、生物质燃烧和粪肥处理,要求耕地的固碳率每年达到400 kg/hm2,牧场则每年需达到200 kg/hm2,有机农业系统能够达到这一水准,即抵消掉80%的因农业导致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3]。

面对中国大陆生活在半干旱农业地区的广大农民,偏远地区处于干旱等不利环境条件下,有机系统的表现要胜于传统农业。有机管理方法能够在多变的气候条件下提高当地的粮食产量,与传统农场相比,多样化的有机农场能够更顺利地经过自然演替过程,表现出更好的适应性,避免中国大陆农业生态系统崩溃。

以上述各项外生变数的设定维持不变下,提供中国大陆8种农畜产品供给、需求与库存量的预测,并以此作为基准预测,以比较各项模拟方案的模拟效果。

3.1 粮食作物模拟一

假设推动有机肥施肥技术,使得作物产量减产5%与10%,对中国大陆不同地区 (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地区)的作物产量、需求量、库存量与价格所产生不同的影响程度,进行政策模拟分析说明。

3.2 饲料作物模拟二

假设推动有机肥施肥技术,使得作物产量减产5%与10%,对中国大陆不同地区 (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地区)的作物产量、需求量、库存量与价格所产生不同的影响程度,进行政策模拟分析说明。

3.3 饲料作物减产对畜牧业影响模拟三

假设推动有机肥施肥技术,使得饲料作物产量减产5%与10%,致使饲料价格上涨,而使得畜产成本相对上升,在此假设下对中国大陆不同地区(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地区)的畜产品产量、需求量、库存量与价格所产生不同的影响程度,进行政策模拟分析说明。

4 模拟结果说明

本模型系采用最小平方法 (Ordinary Least Square;OLS)来估计,并将中国大陆各省估计结果,划分为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6大地区,以1978~2007年为研究期间所估算得出之方程式。就供给方程式与需求方程式市场结清以求得库存[1]。同时,利用本研究农产品需求体系ACDS所求得之需求弹性推估人均需求,并使用各省估计得到之农产品供给方程式与价格联系式之估计参数值,再配合各省外生变数之设定值代入,本研究即可得到基准预测。

另将各项外生变数固定不变下,就前述各项政策模拟设定纳入模型中即可完成政策模拟,本模型体系可提供之内生变数,计有:总生产量、人均消费量、总消费量、零售价格、库存量等5个市场的参考变数。现就相关政策模拟方案的结果就供给、需求、库存与价格说明如下。各项条件假设均与基准预测(Baseline)做比较。各作物之模拟方案之假设条件如下:

4.1 政策模拟一

口粮减产5%、10%对粮食作物的影响。假设施行有机肥使得口粮 (稻米、小麦)减产5%与10%,对稻米、小麦的产量、需求、库存与零售价格的影响如表1、表2与表3、表4。模拟结果显示口粮生产减少对稻米而言,使得各地区产量减少、需求减少,而使得库存量在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呈现增加的趋势,在华东、中南与西南库存量则较基准预测减少;对小麦而言,同样使得各地区产量呈现减少的趋势、需求亦呈现减少,并使得小麦库存量各地区皆较基准预测呈现减少的趋势。

口粮减产对零售价格的影响,会使得各地区零售价格呈现上涨的趋势,其中口粮减产5%与10%使得稻米上涨幅度约为2.9%与5.85%,小麦零售价格上涨幅度则为3.25%与6.36%,而各地区的上涨幅度则变化不大。

比较减产5%与减产10%的政策模拟,整体而言,对稻米与小麦的产量影响,随着减产幅度愈大,使稻米、小麦产量减产更多;对需求的影响亦随着减产幅度愈大,对总需求的影响愈大。对零售价格的影响亦随着减产幅度愈大,使价格上涨幅度愈大。

表1 2010年稻米产业基准预测与政策模拟结果(减产5%)

表2 2010年稻米产业基准预测与政策模拟结果(减产10%)

表3 2010年小麦产业基准预测与政策模拟结果(减产5%)

4.2 政策模拟二

饲料粮减产5%、10%对饲料作物的影响。若施行有机肥使饲料粮 (玉米、大豆)减产5%与10%,对玉米、大豆产量、需求、库存量与零售价格的影响如表5、表6与表7、表8。模拟结果显示饲料粮产量减少,对玉米与大豆,皆使得各地区产量减少、需求也跟着减少,各地区库存量也跟着呈现减少的趋势。

表4 2010年小麦稻米产业基准预测与政策模拟结果(减产10%)

表5 2010年玉米产业基准预测与政策模拟结果(减产5%)

表6 2010年玉米产业基准预测与政策模拟结果(减产10%)

表7 2010年大豆产业基准预测与政策模拟结果(减产5%)

表8 2010年大豆产业基准预测与政策模拟结果(减产10%)

对零售价格的影响,使得各地区价格呈现上涨的态势,其中减产饲料作物5%与10%使玉米价格上涨幅度为3.25%与7%,大豆价格上涨幅度则为3.35%与6.75%,各地区的上涨幅度也多在此范围内。

比较减产5%与减产10%的政策模拟,整体而言,对玉米与大豆的产量影响,随着减产幅度愈大,使玉米、大豆产量减产更多;对需求的影响亦随着减产幅度愈大,对总需求的影响愈大。对零售价格的影响亦随着减产幅度愈大,使价格上涨幅度愈大。

4.3 政策模拟三

饲料粮减产5%、10%对畜产品的影响。若施行有机肥使饲料粮(玉米、大豆)减产5%与10%,将使得饲料价格上涨,对于用以作饲料为成本的畜产品—猪、羊、牛、鸡蛋而言,可能的冲击效果如表 9、表10与表11、表12与表13、表14与表15、表16。

模拟结果显示:饲料粮产量减少使得畜产生产的成本上升后,对各畜产品的产量影响,使得各地区产量减少、需求也跟着减少,由于产量减少幅度较大,因此各地区库存量也跟着呈现减少的趋势。对零售价格的影响,使得各地区价格呈现上涨的态势,其中猪价格上涨幅度为7%,羊价格上涨幅度则为6.75%,各地区的上涨幅度也多在此范围内。

表9 2010年猪肉产业基准预测与政策模拟结果(饲料粮减产5%)

表10 2010年猪肉产业基准预测与政策模拟结果(饲料粮减产10%)

表11 2010年羊肉产业基准预测与政策模拟结果(饲料粮减产5%)

表12 2010年羊肉产业基准预测与政策模拟结果(饲料粮减产10%)

表13 2010年牛肉产业基准预测与政策模拟结果(饲料粮减产5%)

表14 2010年牛肉产业基准预测与政策模拟结果(饲料粮减产10%)

表15 2010年鸡蛋产业基准预测与政策模拟结果(饲料粮减产5%)

表16 2010年鸡蛋产业基准预测与政策模拟结果(饲料粮减产10%)

比较饲料作物减产5%与减产10%对畜产品影响的政策模拟,整体而言,对各畜产品产量影响,随着减产幅度愈大,使猪、羊、牛与鸡蛋产量减产更多;对需求的影响亦随着减产幅度愈大,对总需求的影响愈大。对零售价格的影响亦随着减产幅度愈大,使价格上涨幅度愈大。由于对产量减少影响幅度较需求的影响来得大,因此各畜产品库存量皆因减产幅度愈大,使得库存量呈现减少的趋势愈明显。

由本研究模拟结果显示,在全球暖化下若发展低碳农业为基准下,推行农作物施以有机肥,可能使得农作物产量减少,在此条件下,本研究模拟产量减少对需求、库存与价格的影响,可能造成价格有些微的上涨,但多在2%~7%,应在政府可控制的范围内。因此,在全球暖化,发展低碳农业—施以有机肥,对中国大陆大陆各地区农畜业仅会产生价格上涨的些许压力,若政府可以控制价格的小幅上涨,不但可以达到低碳农业的目的,对农民而言亦可增加所得。另一方面若将因低碳农业致减少生产的部分采用进口饲料粮的方式替代,不但可同时发展低碳农业,减少污染,亦可维持大陆物价稳定,终能兼顾粮食安全目标。因此在全球暖化影响下,持续发展低碳农业为可行的策略之一。

[1]施正屏.中国农业安全暨政策评估模型之经济分析[EB/OL].(2007-08-01).http://www.mac.gov.tw.

[2]鄢玫.低碳农业,踏春而来[EB/OL].(2010-04-06).http://science.aweb.com.cn/2010/4/6/359201004060800460.html.

[3]Nadia El-Hage Scialabba.低碳农业体系和生活方式[EB/OL].(2009-06-05).http://www.greenpeace.org/china/zh/campaigns/food-and-agriculture/ecological-agriculture-briefing1/eco-agr-perface.

猜你喜欢

库存量零售价格减产
2022年7月复合肥零售价格
2022年8月复合肥零售价格
无人机洒药相邻藕塘减产 谁来担责?
国内大豆库存量攀升!6月豆粕价格能否走弱?
2022年3月复合肥零售价格
2022年1月复合肥零售价格
预防“倒春寒”保证果树不减产
二铵减产 复合肥增产
错打农药导致西瓜减产咋赔偿
国际橡胶研究组织公布全球天然橡胶库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