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乳猪饲养中的几个问题

2010-05-09张晋辉

猪业科学 2010年9期
关键词:乳猪哺乳小猪

张晋辉

(汉荷瑞(北京)技术顾问公司,北京 100098)

现代养猪生产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乳猪的饲养。猪场生产水平的高低和效益首先是要看母猪群的生产效率和水平,接下来就是乳猪。母猪群提供了一个可能实现的指标,而最终的生产效益要首先通过成功饲养乳猪来实现。评价饲养乳猪的好坏有很多指标,但在实际生产上通常看2个具体指标:生长速度和死淘率,前者反映猪群生产水平的高低,后者反映了猪群的整体健康状态。

成功饲养乳猪的前提是科学理解乳猪这种动物的特点和需求,然后配套各种条件最大可能的满足这些需求。一般我们将乳猪的饲养分成两部分:出生到断奶(称为哺乳仔猪)和断奶后到保育结束(称为断奶仔猪)。这里,仅根据我们近年来的猪场生产实践,提出乳猪饲养中的几个细节问题与大家进行交流探讨。

 图1 通过观察小猪的行为来判断小猪的最适温度

1 哺乳仔猪

哺乳仔猪有3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对温度的要求很高;生长速度快;没有主动免疫能力,几乎完全依靠母乳中的特异免疫抗体来抵抗外界病原体,也就是被动免疫。

很多猪场都已经意识到温度的重要性,在产床上都会有加温的装置,如保温箱、保温灯、加热板等。虽然不同年龄的哺乳仔猪对温度的需求并不完全相同,还有具体的温度要求,但是小猪的最适温度是可以通过观察小猪的行为来判断的(见图1)。通过我们的现场观察,很多猪场对刚出生的小猪保温还有待于改善。刚出生的小猪(尤其是头3 d)对温度的需求很高(32~35 ℃),这段时间又是小猪存活的关键时期,因此往往只使用一种保温手段还不能完全满足,而且考虑到母猪对温度的要求,最好对刚出生的小猪使用保温板(保护腹部)或者保温箱(三面封闭)结合保温灯进行局部加温。

据报道,在母猪分娩过程中进行监护可以提高哺乳仔猪的成活率。一方面,实施必要的人工助产降低死胎率,另一方面,帮助刚出生的小猪尽快找到奶头吃到初乳,可以提高小猪出生后的活力,降低死亡率,特别是对于那些出生时间较晚的弱仔或者窝产仔数很大的小猪,这样做很有帮助。尽快吃到并且吃足初乳是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群体健康生长的有力保证。在这里,我们认为有必要谨慎考虑如何处理猪瘟超免和尽快吃初乳的矛盾。有些猪场为了保证猪瘟超免的成功,牺牲了出生后小猪尽快吃到并吃够初乳的要求,这样的做法到底是利多还是弊多,我们认为猪场应该根据自身的条件仔细衡量,然后再做决策。

我们都知道断奶重(反映哺乳仔猪的生长速度)对断奶后生长速度和健康的影响。如果哺乳期为28 d,哺乳仔猪群体的平均日增重达到250 g时,断奶体重为8 kg以上,这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水平。但是上世纪末的很多试验报道告诉我们,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哺乳仔猪的日增重可以高达450 g。这就说明,在哺乳期间,由于受到母猪产奶量的自身生理局限,哺乳仔猪的生长受到了限制。另一方面,随着现代育种技术的发展,母猪的窝产仔数不断提高,而产奶量提高有限(见图2),更加大了母猪产奶量和哺乳仔猪生长需求之间的差距。因此,高水平的猪场现在不仅要科学使用教槽料,而且已经开始尝试使用代乳粉等更先进的产品来解决这种矛盾。好的代乳粉和教槽料产品结合使用,能够将哺乳仔猪的平均断奶体重提高1 kg,同时断奶前死亡率可以降低约5%。

谈到哺乳仔猪的疾病抵抗力,很多猪场往往都很关注免疫程序是否健全,保健是否做得及时,消毒是否做得彻底。我们反而认为应该更关注母猪群,尤其是后备母猪群的健康状况,因为哺乳仔猪包括其后的断奶仔猪的健康状况很大程度上是由母猪的健康状态决定的。哺乳仔猪在产房暴发的疾病往往是由于母猪群的群体健康不当导致的,尤其是后备母猪群。我们曾经在一个猪场经历了一个产房暴发传染性胃肠炎的案例。仔细分析原因后发现,疾病首先是从后备母猪和它所产的小猪开始的,然后快速传染到其他母猪群和哺乳仔猪,结果使得70%的母猪分娩后头1周内没有食欲,奶水分泌不足,小猪断奶前死亡率高达50%,给猪场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控制哺乳仔猪的疾病时,除了现有的措施外,我们希望更多的猪场能理解和重视母猪群的整体健康水平。

图2 母猪窝产活仔数和产奶量情况(1995—2005)

表1 断奶后头3 d延长光照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2 断奶仔猪

断奶对仔猪来说是一个综合性的应激。对小猪而言,断奶不仅意味着没有了奶水,即主要营养物质和水源的消失,同时更重要的是采食行为的巨大改变,即小猪需要快速建立从被动的母猪召唤采食(即吃奶)到主动地去料槽和水槽采食饮水。最新的研究表明最关键的时期是断奶后头3 d。

断奶后,由于采食量的骤减,断奶仔猪反而需要较高的环境温度。如果断奶前的最适温度是25 ℃的话,断奶后的最适温度反而会升高到28 ℃。适宜的温度不仅会减轻仔猪由于维持体温所必需的能量需求,减缓断奶后的失重现象,而且还会给小猪提供一个较为舒适的条件,“鼓励”小猪尽快找到饲槽和水槽,尽早采食喝水。适宜的环境温度也是最终通过断奶仔猪的行为来判断的,原则同哺乳仔猪。

有些猪场由于担心断奶后仔猪的腹泻,往往在断奶后头几天内采取限食措施来进行控制。这样做反而会加剧断奶仔猪肠道的破坏程度,严重阻碍消化道的正常消化吸收功能,同时影响了断奶仔猪的正常生长。一旦加料,由于肠道的破坏,无法正常消化和吸收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反而会出现下痢。因此,我们认为在断奶后的头3 d内,应延续“少量多餐”的饲喂管理措施,帮助断奶仔猪的消化系统尽快适应饲料。在这3 d内,应继续使用断奶前的教槽料,降低由于换料带来的应激,不给脆弱的消化道带来任何负担。

根据泰高集团猪研发中心的研究报告,断奶后头3 d内,延长光照时间能够显著提高断奶后头2周的采食量和日增重(见表1)。这种管理措施简单易行,希望猪场能够尝试。

断奶仔猪由于还没有自己成熟的免疫系统,同时又失去了母源抗体的保护,因此非常容易发病,这也是很多猪场抱怨“保育猪不好养”的一个主要原因。断奶后头3 d内,肠道内的微生物发生了巨大变化,病原性的微生物(如大肠杆菌和沙门氏杆菌)迅速增殖,而有益微生物(如乳酸杆菌)迅速下降。在这个关键时期内,将饮水酸化(饮水pH值保持在4以下)是一个很好的控制措施,可以大大降低这些病原微生物导致的疾病发生率。我们在猪场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保育期内猪场出现了副伤寒疾病,通过饮水加药处理后的效果不明显。结合使用饮水用酸化剂后,发病率从11%降低到4%,同时采食量没有受到影响。

上面提到的4点总结为:断奶后头3 d内,加强保温措施,尽量刺激断奶仔猪采食,延长光照,有条件的话使用饮水酸化剂。

乳猪饲养是一个比较细致的工作。乳猪本身具有很鲜明的生理特点。而我们面临的是如何解决好在现代养猪追求生产水平和整体效率条件下,尽可能给乳猪提供满足它们自身生理特点的需要,从而充分发挥乳猪的生长潜力,给养猪行业带来最终的经济效益。在这里笔者仅就几个细节性问题进行阐述,并且将实践经验与大家分享,希望对猪场有所帮助和启发。

猜你喜欢

乳猪哺乳小猪
会哺乳的树
猪白细胞干扰素对乳猪疫病防治效果分析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提高乳猪成活率六要素
平躺,一个错误的哺乳姿势
可爱的小猪
小猪家着火了
浅淡乳猪的饲养管理
与乳母谈哺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