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直播报道中卫星采访车的应用

2010-04-27文/樊

传媒 2010年9期
关键词:现场直播突发事件卫星

文/樊 勇

谈到电视现场直播,人们都会想起5·12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央电视台、四川卫视、东方卫视等媒体,迅即展开的大规模、长时间、全景式的直播报道,对地震信息的公开透明、对于稳定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发挥了重要作用。而鲜为人知的是,汶川大地震救援报道中,由于通讯中断,道路不通,中央电视台和四川卫视等台无法向观众提供直播画面。关键时刻,成都电视台的卫星新闻直播车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央电视台24小时不间断直播节目随时切入成都电视台的卫星新闻直播车及时传回的画面,让全国亿万观众第一时间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救援的全过程,让抗震救灾报道立体生动。从5月12日至5月20日,中央电视台各频道推出的直播特别节目总时长达676小时,创电视直播史纪录。5月13日、14日,新闻频道平均收视份额达7.23%,较平时增长了6倍多,创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开播以来的最高收视率。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独特优势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得以充分展示,而卫星新闻直播车功不可没。它越来越引发了电视人对电视新闻传播理念和传播方式的变革和思考。

卫星新闻采访车在我国的实际应用

目前,在我国,卫星新闻采访车大致在以下几种情况下进入实际运用。

每天固定的新闻节目切入信号。郑州电视台每天18∶00至19∶00播出的《郑州大民生》,都会切入卫星车现场信号,固定环节(直击现场)的直播连线,硬性要求天天播出,一是全面发挥卫星车的使用效率,二是使卫星车小组能够始终保持一种临战状态。从两年来的数据看,突发性事件有100多条,在全部400多条现场直播报道中占25% 。如一天晚上,一个小孩因受刺激要跳熊耳河自杀,直播车将警察和社会各界对小孩的救援进行了现场报道。此外,一些事件虽然不是突发的,但直播仍然能给观众以印象深刻的现场感。如执法人员对市场缺斤短两现象进行检查,卫星直播车利用自己车身小的特点,深入集贸市场对检查过程进行直播,让观众如身临现场般了解检查结果,并目睹商户与执法人员发生冲突的过程,这比第二天再播发画面配解说的新闻效果要强上许多倍。

重大活动进行直播时切入信号。各地每年都有很多重大活动,从经贸活动到文化活动,从纪念活动到庆典活动,通常都会全程直播,例如郑州电视台直播的2007年元宵节焰火晚会、第二届中部贸易博览会焰火晚会等。这类直播是按照预定方案进行的,在时间空间上均是可控的。在这类直播中,卫星新闻车只是多种技术手段中的一种,服从于总体方案的安排。

多地进行联播时采用卫星车信号。如为隆重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湖南经济电视台特别联合全国各重点城市电视台,包括南京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山东齐鲁电视台、福建电视台新闻频道以及香港凤凰卫视、台湾东森电视台,在8月15日推出《中国这一天》大型直播节目,同时新浪网、湖南经视网、金鹰网亦进行网上联合直播。这是一次以侵华日军受降之地——湖南省芷江县为直播中心点,横向联系抗日战争时期各主要战役所在地城市的直播节目,在长达5小时的直播中,多个城市的卫星新闻车报道组担当了重要角色。

在以上三种模式中,前两种在城市电视台中运用较多,后一种在运作上带来的挑战性最大,因为事件的发展往往使直播的进程很难掌控。但后者却是卫星直播形式努力的方向,电视从业者正从它的效应、特点、形式研究逐步引发电视传播理念和方式变革的直播。

对卫星新闻采访车使用的思考

原来卫星新闻采访车是个地地道道的“洋货”,那么怎么样才让其服中国的“水土”?这就存在一个对国外的卫星车采访经验的消化吸收问题。同其他的“舶来品”一样,不可能照搬国外的经验和做法,必须针对国内的具体情况进行“国产化”的改造。国外卫星车直播的取材大多是突发事件和时政两个方面的题材。我们对此进行了改造。

坚持突发事件优先,同时兼顾地区之间的平衡。现场直播突发事件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无论从新闻内容还是报道形式,突发事件也非常适合现场直播。不过,在实际工作中,重大突发事件可遇不可求,加上一些客观原因,有时还会出现可望不可即的情况。还是应把突发事件当做现实目标,在最短时间制定多种报道预案。像在《郑州大民生》节目中曾经报道的市区花园路变压器爆炸、京广南路水管爆裂、东明路地下窨井冒出不明气体、熊耳河一男子欲跳河自尽、西环路大面积塌陷事件等,这些突发事件从新闻价值上看并不够重大,但对于提升栏目的影响力效果明显。一是观众非常欢迎,认为报道很及时也很真实。事实上在有些报道中,直播车几乎与110出警人员同时赶到现场,有时比119、120还要早。二是这种突发事件的现场往往有多家媒体的记者,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给其他记者或采用其他报道方式的记者所造成的压力,非常现实而且明显。

抓取事件性新闻,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地域,而是依托畅通的新闻热线,各地的新闻事件都可以进入我们的报道范围。如青岛海上救助、临清大剧院倒塌、济南某仓库火灾等等。一个地区如果报道的突发事件过于集中,会造成“天下大乱”的宣传效果。由于我们可选择的范围较大,一般不连续多次在一个地区报道突发事件。而是转战各地,寻找题材。这会“浪费”一些题目,但可以保证宣传导向不出问题。

参与当地重大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报道。这种报道过去也搞,但微波和光缆的传输牵扯面太广,耗费太大,几乎每一次直播都是老少爷们齐上阵的大工程,一个台一年搞不了几次。有了卫星新闻直播车就便捷多了。它的各环节都是“大直播”的高度浓缩,人员减少了,费用却省了,直播可以经常化。同“大直播”相比,卫星新闻直播车省钱很多。

报道题材扩展到全国。既然全国不少省级台都引进了卫星直播车,又都面临着同样题材不足的困境,何不联合起来,相互取长补短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齐鲁电视台尝试同山西、湖南和福建进行了异地同时连线报道,效果非常好。2009年的“十一”报道,我们又跟部分兄弟台进行了连线。我们正在酝酿成立一个地市级电视台卫星直播联盟,实行资源共享。

加强事件的追踪。由于直播报道须依托一个现场进行,强调现在发生现在看,很难进行多层次展开式的报道,有人讥讽“卫星车现场报道”是“浅度报道”。这确实是个不足。“既快又好”是人们对事物的通常要求,你做到了快,但牺牲了质量,效果也不好。我们逐个跟踪报道,对事件的原因、结果和进展深入地交代,可以有效地弥补现场报道的不足。如《郑州大民生》直播车对18∶00前全天发生的比较有价值、受到人们关注的新闻,也按照现场直播报道的形式,回传完整的现场报道,直播时间在此基础上继续关注事件的进展做及时报道。

通过两年时间的运作,郑州电视台通过卫星采访车直播大型活动多次,直播突发事件近百件,播出时间平均占《郑州大民生》栏目的25%,位于非黄金时段(晚18∶00至19∶00)的《郑州大民生》栏目收视率从0.1%稳步上涨到2%左右,培养了稳定的收视群体。在成功运作的同时,卫星新闻直播采访也给从业者带来不少困惑。

小型卫星新闻车单一的困惑。这是技术手段层面的困惑。电视台卫星车一辆没有,或许感觉不到什么,仅有一辆,便会感觉在重大事件中一辆车单点报道的不足。如台湾东森电视台一家便有14辆卫星采访车,当台风即将来袭时,它可以将车辆在岛内重点地区进行部署。在报道时,电视画面除演播室外,可以同时呈现6路不同地点的现场信号。而内地,目前已经拥有卫星采访车的地方电视台大多只有一辆。郑州电视台面临大型突发直播报道,就没有那么大的力量做,多路记者派出去,有时更多采用的还是电话联线。如果多几辆卫星车的话,效果会大不一样,但卫星车上百万的成本,显然现在还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

报道选题上的困惑。这是报道实务层面的困惑。对于地市台而言,解决直播选题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同录播新闻相比,观众对于现场直播的新闻报道有着较高的预期。如果报道内容从观众的角度看,缺乏较强的参与感、纪实性和可视性,那就失去了直播的必要。而理论的层面,对于直播节目的要求则更高,既要有新闻信息量还要有过程信息量。目前面临的较大问题是,虽然不少电视台实现了天天卫星车直播,但不可避免出现了同一题材单一化现象,在没有足够新鲜或重要新闻事件的情况下,一般性的新闻题材往往重复报道,如车祸伤人、跳楼轻生、垃圾成堆、楼房着火等。如何走出琐碎事件的循环报道,而真正展现卫星采访车的威力与魅力,显然是目前碰到的最大瓶颈。

新闻真实性的困惑。卫星采访车直播报道能带给观众一个真实的现场,但不能保证带给观众一个真实的新闻。在追求快和新的同时,怎么样保障新闻事实的完整和新闻有关的查证工作,成了一个难题。《郑州大民生》曾直播过西环路上交通稽查人员拦路查车,引发一场车祸致人死亡的事件,记者第一时间到了现场,然而事情已经发生,人已经死亡,交通稽查人员和受害群众各执一词。现场记者和其他的目击者完全站在同一资讯的高度上,他甚至不会比其他的目击者了解更多,如何在报道中做得更到位,如何让观众迅速了解事情真相,不仅是对现场记者素质的考验,也是对卫星采访直播车直播形态和栏目组织水平的考验。

与管理体制发生矛盾的困惑。电视卫星采访车的直播状态使得管理层无法对新闻进行监管审查,目前的操作过程中,从领导到报道组总是处在战战兢兢的状态。有人指出,如果新闻管理者不太能够明确地划出一条线,说大凡涉及到现场的,涉及到突发事件的,可不可以报以及如何报,那么,我们很可能会无所作为,而只能陷于日常化的琐碎报道。如果卫星采访车不去做现场,那么和后期编辑出一段报道便没有什么两样。通过卫星车进行新闻采集这一新技术手段的普遍使用,已到了必须考虑现行管理体制责权明确划分的时候了。

直播实践应注意的问题

现场直播是最能体现、发挥电视传播特点和优势的新闻报道形式。将现场直播引入新闻报道,并逐步实现常态化已成趋势。目前,在我国购置、使用小型移动直播设备的地市台越来越多。实际上,对于大多数电视台工作人员来讲,新闻现场直播还是一个新东西。而在如何科学运用新闻现场直播形式、充分发挥新闻现场直播报道的优势方面,与其相关的交流、研究、培训等,都显得滞后和不足。

从实际操作上来讲,常规化的新闻现场直播报道,不能拘泥于理论的定义。就新闻报道而言,直播车是工具,现场直播是方式,虽然它们有其需要遵循的原则规律,若依其死板的要求来,对于现场直播的实践及发展有害无益。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直播毕竟不是录播,一但进入直播,所有的失误、错误都难以掩盖纠正,“万无一失”的概念始终不容忽视。因而在直播的实践探索上,还必须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

现场直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环节多、涉及的相关部门多、技术性强,哪个方面、哪个具体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直接影响到直播。虽然直播涉及的方方面面都有相关部门、相关人员负责,但在实际运行中,还显得配合不够紧密默契。为此,当然也是实际需要,卫星直播车在每天出发前,原则上都要做一次信号回传测试,这样的测试基本上包括了直播时所使用的所有设备。

选用直播人员,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较强的职业技能,要突出对整体意识、协作精神、现场应变能力的考量。尤其是主持人,不仅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还要有较丰富的生活阅历。虽然现场直播的内容其他记者也能录播报道,虽然每天也是面对不同的新闻事件、面对不同的采访对象,但现场直播报道往往没有充分的时间、甚至根本就没时间做相应的准备。因此,没有一定的职业经历和丰富的生活阅历,一些报道,主持人很难面对和驾驭。这里又引出另一个问题,即直播队伍的成熟,需要一个过程,直播队伍应该保持相对稳定。

猜你喜欢

现场直播突发事件卫星
miniSAR遥感卫星
Waves SoundGrid系统在广播电视现场直播中的应用
静止卫星派
陕西眉县首届猕猴桃园现场直播分享会成功举办
2017数博会“现场直播”
Puma" suede shoes with a focus on the Product variables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思考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