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众价值观的宣泄

2010-04-22

文学与艺术 2010年1期
关键词:丹尼金钱命题

李 晶

【摘要】丹尼·博伊尔是英国著名的怪才导演,然而他的才华在今年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才刚刚得到认同。在他的电影中,往往体现出与其它欧洲艺术电影大相径庭的艺术风格,这也许就是他成功的原因。

【关键词】丹尼·博伊尔;金钱;命题;小众意识

丹尼·博伊尔的名字对于普通的电影观众来说也许没有什么辨识度,但是提起《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这部电影,相信大家都有印象继而会恍然大悟。在第81届奥斯卡电影节上,《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横扫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最佳摄影等八项大奖,成为2009年奥斯卡电影节的最大赢家。在33届的多伦多电影节上,它夺得了最高奖项“人民选择奖”,英国独立电影奖最佳英国独立电影、最佳导演以及最佳新人,2008年美国国家影评协会最佳影片、最佳新人和最佳改编剧本奖。

它的导演就是丹尼·博伊尔,一时间所有的光环都笼罩在这位英国来的导演身上,也证明了普世价值观终于接受了这个向来激进偏执的怪才。

事实上,丹尼·博伊尔确实是大器晚成的类型。出生在天主教家庭,12岁之前,他一直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牧师,直到一位神父告诉他他并不适合,丹尼·博伊尔开玩笑说,“我不知道他是挽救了我还是教廷”。年少时他经常去一家老电影院看一些不知所谓的难懂晦涩的欧洲艺术电影,对他后来走上了自己的电影之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被电影吸引住,并且决定投身这个行业。他在剧院里做舞台剧导演,在电视台做监制,为以后的电影生涯积累经验。后来的事实证明,当时那位神父的远见是正确的。1995年39岁的博伊尔拍摄了他的第一部影片《浅坟》,辛辣的思维触角让他在欧洲电影立刻站稳了脚跟。第二年,博伊尔拍摄出了一部可以说永不褪色的经典影片——《猜火车》,这部被称作“愤青圣经”的电影,将青年人的迷茫、愤怒表达的淋漓尽致,他用大量冷静的黑色幽默来讽刺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拷问人性中的弱点。他把他的极端完全泼洒在影片里。那一年他正好40岁,而《猜火车》这部电影为他赢回了“老痞子”的称号。

他一直在探索自己的电影道路,从《浅坟》,到《猜火车》,到后来的《海滩》、科幻片《惊变28天》,04年他甚至童心大起拍摄了《百万小富翁》。他被视为“希区柯克、库布里克和昆汀·塔伦蒂诺的混合体”,这位英国“准电影大师”便在舆论的热评中诞生了。①

丹尼·博伊尔说,“我总是想让影片激烈一些,激烈的愉悦,激烈的可怖,激烈的欢腾,激烈是我追求的一种东西,那是我判断事物的方式之一。”他从来不做四平八稳的事情,拍电影讲故事就要深入人性,讽刺社会,执拗的表达自己的价值观,完全不在乎市场。因此博伊尔走了相当长的一段独立电影导演之路,电影靠DVD发行支持,名声流传在坊间却始终上不了大银幕。直到《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让他为大众主流所认同,各大奖项分分投出橄榄枝,可是看着那一个个的“新人”奖项,多少也会让人感叹万千。

不过身为世界级的怪才导演,也许他根本就不在乎,丹尼·博伊尔拥有了自己的一套艺术理念,偏激的价值观,各种时尚元素的杂糅,标榜先锋前卫和个性张扬,表达非主流的后现代意识,他的作品就是他对人和社会的思考,也是他闪亮的个人标签。

金钱是好的主人,坏的奴仆

似乎自古以来人类就对金钱这个概念有过很多议论,不管西方还是中国都曾经对金钱有过很深入的探讨,而且微妙的是,双方不约而同的对金钱采取了一种保持距离的暧昧态度。古人说,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价值观明显倒向了人性中崇高理性的部分,但是金钱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才有了以“值千金”来表达至美的说法。或者有钱能使鬼推磨这样,直接指明是金钱把人引向了罪恶的一端。西方哲学家也曾经提出,金钱是一个个的债主,借你一刻钟的欢愉,让你付出一世的不幸。比较中肯的说法,就是“金钱是好的主人,坏的奴仆”,总算是为它正了正名。现实生活中,金钱的出现虽然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却始终是大家避讳谈论的问题,仿佛带着某种约定俗成的禁忌。

在丹尼·博伊尔的电影里,金钱是一直是他爱不释手的描写对象。几乎所有的故事,都是由一袋钱引起轩然大波;所有的人性善恶,都是由一袋钱牵引出来。它像是一面镜子,熠熠生辉的反射出世态炎凉。《浅坟》里原本居住在一起的三位好朋友,意外得到了一皮箱钱之,勾心斗角、机关算尽,互相提防,最终闹的一死一伤一逃,将人性的自私、贪婪和不负责任表现的入木三分,引起观众深刻的反思。《猜火车》里整天无所事事浑浑噩噩的几个瘾君子,他们虽然像垃圾一样活着,却也是有着所谓的兄弟义气。可是在他们捡了个大便宜赚了一大笔钱以后,马克偷偷的拿走了所有的钱,但是他不需要自责,因为他知道其他人有机会也会这么做。《百万小富翁》直接让一对不到十岁的小兄弟捡到二十多万英镑,面对这笔巨款,虔诚的教徒弟弟决定用这笔钱救济他人,感恩上帝,而更加现实的哥哥却在思考欧元和英镑的兑换比率,享受人生。在父亲知道了这笔钱之后,想要将这些钱用于家庭,另一方面,丢失这笔钱的劫匪也在通过教徒弟弟寻找这笔钱。最后的最后,教徒弟弟烧毁了这些钱,导演借着妈妈的口,讲述他是如何看待金钱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也没有被放过,以金钱游戏为依托来展现种族问题和社会弊病。

一笔意外横财,是人性突转的刺激点,它没有主人、却有高额价值的金钱,引起了人们姿态各异的反应。这似乎就是丹尼·博伊尔的金钱观,通俗一点,就是在好人手里,它就拥有了无上价值;可是到了坏人那里,金钱就像是撒旦伸出的邪恶的爪子,将人拉向地狱。金钱只是以一种事不关己的姿态安静的呆在那里,看人们是为了它争的头破血流,还是想着如何善用它。

命题:反叛,讽刺,幽默,剖析,一个都不能少丹尼·博伊尔的电影里,从头到尾都写着“离经叛道”这四个字,他从来不惧怕自己的电影里会出现那些让卫道士们跌破眼镜的镜头,他担心的反而是自己的电影不够疯狂,不够激烈,不够深刻。曾经有人说,丹尼·博伊尔就是一个愤青,他对周围的一切保持着高度的敏感性和尖锐清晰的思考,但是奇异的是,他并没有让愤怒毁了他的生活。

这让他的电影中显示出一副迷人的图景,他在观众面前展示出一个玩世不恭的姿态,但实际上是却是用一种高高在上的眼光来看待世间的这些纷繁复杂的变化,而这种眼光背后,隐藏着他冷静的思考。青春的躁动和反叛,那些张扬奔放的性格,对社会黑暗面的无情讽刺和对人性的深入剖析,最终都汇聚到理智上来,使得他的思考变的更加具有让人信服的力量。

《猜火车》一开场,就是主人公马克的一段独白,“选择生活,选择工作,选择终身职业,选择有个家庭,选择该死的大电视……而我,选择不选择生活。”一句简单的话,将现代社会中人们不得不面对的接踵而来的各种选择罗列到一起,这些看似平常的选择突然呈现出一种荒诞性,观众会自然而然的去思考这些选择的意义。再接下来马克一群人的虚度光阴就显得顺理成章,毒品、酗酒、疯狂的舞厅、摇滚,这些都是青春期迷茫和躁动的结果,面临这么多的选择,偶尔迷失一下,正是青春才有的反叛的特权。结束了鬼混的生活后,马克去了一家房地产公司工作,他说他开始喜欢这些词,“利润、亏损、盈余、接受……尔虞我诈、倒戈叛变”,这正是丹尼·博伊尔对于当代快节奏生活和金钱至上的小小调侃和讽刺,同时又带着一点自嘲和揶揄,因为几乎没有人能够逃脱这些,马克也是其中的一员。有趣的是导演借助角色之口,表达出了大量他自己对于世界的看法,包括对电影的评论,对新事物的态度等等,反叛愈发变的理直气壮。《浅坟》中对这些也有非常多的展现,同样是青春年华的三位同居好友,在选择新室友时的标准,居然是听音乐并说出乐队的名字和代表作。面对意外之财,三个人都各自想要据为己有,并且丑态毕露,甚至出现了互相残杀的状况。这样的姿态,显然比《猜火车》中恣意的青春反叛难看的多。到了《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丹尼博伊尔似乎将眼光放的更为宽广,除了关注人性解读和社会问题以外,还涉及了一些种族问题。幼年的杰玛在种族暴乱中失去了母亲,否则他的童年生活可能会更加幸福一点,他和哥哥的生活也许会更加完满。而影片后半段,哥哥最终和杰玛坐在市中心的大楼上,看似经济飞速发展的城市,实际上是在侵略穷人们的生存地带,高楼大晒占据了原本属于贫民窟的地盘,那些贫民,他们的生活会更好么?

回顾丹尼斯·博伊尔的几部作品,就会发现他的电影总是拥有惊人的容量,他提出一个个需要人们停下来思考的问题,细腻又一针见血的戳中观众心中的痛处。从《浅坟》到《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每一部影片都涉及了大量的社会现实,涉及观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他精锐的眼光没有放过一处问题,尽管他快40岁才开始他的电影生涯,却有着别人无法匹敌的犀利。

小众意识的主流之路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并不能算是丹尼·博伊尔最好的作品,按照影响力的大小,《猜火车》可能更具有这个资格,但是《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却更具有获得奥斯卡青睐的资质。《猜火车》是一个风格特立独行的cult片,而《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则显示出了普世关怀的价值观,主角的乐观与希望,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梦想的坚持。回想一下,丹尼·博伊尔是很少拍这样的大团圆的结局的,结尾那段想宝莱坞致敬的歌舞更是惊世骇俗,让不少博伊尔的追随者大呼接受不了。在主题上,丹尼·博伊尔经历了一个蜕变,《浅坟》讽刺人性丑恶,《猜火车》愤世嫉俗,《百万小富翁》强调金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则走向了人性关怀,典型的电影探索之路。只是这种选择到底出自丹尼·博伊尔的什么目的,就不得而知了。

电影总会结束,电影院里的美梦也会结束,可是导演的探索之路却还在继续。在丹尼·博伊尔的世界里,他是对这个世界的不屈服的抗争,他的思考和判断,是电影世界里的一抹清明之光,但是在所谓艺术与商业的选择上,到底何去何从,还需要他继续的探索。也许这个过程中会有蜕变的痛苦,但是相信他将有一个美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李烁,《精英与大众的两次重复对话——英国导演丹尼·博伊尔“迷幻系列”文化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家》2008年10月

[2]方翔,《肮脏与美的饕餮大餐——浅析丹尼·博伊尔电影的美学特征》,[J],上海,《电影评介》

猜你喜欢

丹尼金钱命题
二则(金钱下的木偶)
语丝画痕
二则
乌龟丹尼
圆锥曲线的两个孪生命题
浅谈“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原谅那个保罗
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辨析
金钱的人生之旅
世界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