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管理创新 科技创先 文明创优提高堤防设施管理水平

2010-04-14上海市堤防泵闸设施管理处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10年3期
关键词:堤防防汛设施

上海市堤防(泵闸)设施管理处

一、基本概况

上海市堤防(泵闸)设施管理处于2005年12月28日挂牌成立,是上海市水务局所属的具体负责黄浦江及苏州河600多公里堤防管理及43座市属水闸泵站等市直管水利工程运行、养护维修管理工作的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同时,作为项目法人单位,又承担了上海市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任务。处机关内设9个科室;下属4个泵闸运行管理所、1个堤防运行管理所及1个公司。现有人员近400人,其中全额事业人员编制217人。

黄浦江中下游堤防始建于1956年,先后经历了四次达标建设,达到了“千年一遇”防潮标准。黄浦江上游“3+1”堤防作为太湖流域综合治理骨干工程,防御流域50年一遇洪水标准,从1991年开工至2003年基本建成。苏州河堤防经过98年苏一期、2002年苏二期改造,及2008年苏三期工程建设后,工程已达到设防标准。

二、具体做法

在堤防的管理中,我们以通过国家级水利工程管理考核为目标,坚持管理创新、科技创先、文明创优,努力提高上海堤防设施的管理水平。

(一)坚持管理创新,提高堤防设施运行效率

1.坚持目标管理

我处组建伊始,就把通过国家级水利工程管理考核作为全处发展的总目标,并围绕着这个目标,编制了《上海堤防目标管理规划》,明确了上海堤防未来管理的目标、调研了目前堤防管理的现状、确定了下一步工作举措、实施的时间节点安排和经费保障等措施,从硬件的完善和软件的提升两方面进行了规划,并分步骤、分条段、分层次推进规划的落地。同时,通过宣讲、辅导、培训等形式,把创建目标、内涵、方式、举措、节点安排及工作要求让全处职工知晓,动员全处职工参与,夯实创建基础。

2.创新管理体制

(1)建立“建管合一”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为了更好地体现建设服务于管理、管理促进建设,我市把市属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和建成后工程的运行管理工作在职能上进行合并,全部归我处负责,以发挥体制的优势。我们从项目立项到项目竣工验收,紧密围绕未来管理的实际需求抓好工程的建设。同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运用管理资源优势,及时协调解决建设中碰到的问题,为建设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2)建立了“市与区堤防管理部门联合、管理与执法部门联手、相关行业之间联动”的工作机制。规范划分市、区堤防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与事权界定,加强市区两级堤防管理部门间的工作联合,充分发挥市、区两级堤防管理部门的作用。加强管理部门与执法部门间的联手,根据管理需要由管理部门制订管理标准、要求,开展业务培训,执法部门根据堤防管理需求开展执法检查,行政处罚,确保堤防设施的完好和安全运行。围绕堤防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建立了水务、海事、港口、城管等涉水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整合管理资源,充分发挥管理的综合效能。

3.完善运行机制

(1)建立“二查三抢五落实”防汛安全运行机制。一是做好“二查工作”,即日常巡查和专项检查工作。按照市区堤防4公里每人,郊区堤防5公里每人,建立了成立12支陆域和3支水域巡查队,每天在一线堤防巡查。同时,根据汛前、中、后等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组织专项检查,排查堤防的薄弱岸段,确保隐患及时发现。二是做好“三抢”工作,即抢险预案、抢险物资、抢险队伍,确保应急处置快速有序。完善抢险预案:制订《堤防泵闸防汛、反恐安保应急预案》、《防汛、反恐安保值班及应急响应规程》;并适时开展防汛、反恐安保演练,确保预案的科学、实用、可操作。充实抢险物资:根据不同区域的防汛特点,做好防汛物资存储和管理工作,确保抢险物资拉得出、用得上。组织好抢险队伍:按照“四个熟悉”的要求开展技能培训,提升抢险队伍实战能力:熟悉堤防抢险方案,熟练掌握不同险情的抢险方法;熟悉抢险物资器材的使用,能熟练使用各种抢险器具;熟悉本责任区域薄弱岸段的分布情况,对可能出现的堤防岸段做到心中有数;熟悉本责任区域内堤防交通,通行情况,做到防汛物资能迅速调运到位,为确保防汛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三是抓好“五落实”,确保防汛措施落实到位。落实防汛责任:对堤防沿线各单位签定防汛责任书,进一步明确和落实防汛责任。落实防险措施:通过堤防信息管理系统将台风暴雨等可能出现的险情提前通知堤防责任单位,落实相应的防险措施。落实养护措施:针对堤防巡查和专项检查出的险工险段和薄弱环节,落实养护和维修措施,确保设施的完好。落实值班制度:落实了灾情“首报、续报和终报”制度及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完成了应急响应规程的编制。落实联动机制:落实与海事港务水派等部门的联动机制,确保应急处置快速有序。

(2)建立科学的用工机制。坚决打破原有“吃大锅饭”的考核分配机制,我们按照“控制事业用工,扩大企业用工、精简劳务用工”的原则,建立用工激励机制。根据德识绩能,对表现优秀的劳务用工可以向企业、企业向事业实行身份转换,加强日常考核、现场考核,分级考核,探索量化的绩效考核机制和相应的激励机制。

4.探索管理方式:探索“直接管理、委托管理及合同管理”三种方式。根据堤防泵闸所处的不同区位和功能特点,我们采用了直接管理、委托管理及合同管理等三种不同的方式进行管理。对外滩堤防、上游3+1堤防及11座重点水闸泵站等重要设施,我们采取了直接管理的方式;15支堤防巡查队伍、9支区域化的堤防机动养护队伍和5支区域化的堤防应急抢险队伍,我们采取了委托管理的方式;堤防泵闸设施除险维修工作、堤防绿化养护工作、30座一般水闸泵站通过公开招标,确定除险维修和运行养护单位,依据合同界定双方职责,实行合同管理。

(二)坚持科技创先,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1.管理手段创新。堤防管理要实现从传统水利工程管理向现代水利工程管理的转变,必须创新管理手段,通过信息化带动现代化。近年来,我们完成了堤防运行管理、泵闸运行管理、工程建设系统和数字防汛预案功能模块在内的上海市堤防(泵闸)设施管理系统建设,开展了堤防安全监测系统建设,对黄浦江苏州河沿线的1596座防汛闸门、1190座潮闸门的运行状态加强了监控,有效地提高了设施管理工作效能。

2.创新管理科技:开展活动式防汛墙应用研究,针对上海城市发展及世博建设需要,为了进一步提高堤防的亲水性和可达性,开展活动式防汛墙研究及示范工程建设;开展了防汛墙缺口快速封堵新材料、新工艺应用研究,开展了装配式挡水子堤适用性改造研究,组织开展了临时防汛墙新材料应用研究;积极引进、推广使用抢险设备在堤防泵闸设施日常运行和应急抢险中的应用,完成了防汛应急抢险车辆的设计与制造。

(三)坚持文明创优,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1.创新管理理念:上海的堤防设施必须服务于上海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改变了过去单一强调堤防的安全性的做法,按照“人水和谐”的要求,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生态资源,注重形态和功能、经济和文化的统筹,确定了“设防标准内堤防安全运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文化景观功能不断提升”的堤防建设目标,强化防汛墙的安全功能,注重防汛墙的生态功能,挖掘防汛墙的文化功能,提升防汛墙的景观功能。

2.规范管理行为:开展堤防星级文明窗口创建工作,制定了《上海市堤防行业星级文明窗口创建管理办法》,引导职工更好地履行职业道德、遵守职业纪律、提高职业技能、规范操作行为,进一步塑造让人民满意的堤防管理窗口单位形象,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水务公共服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堤防管理运行机制尚未完善:设施运行养护市场发育滞后,实施“管养分开”后,对运行养护单位从业条件、资质要求等相关运行管理机制有待建立和完善,运行养护市场有待进一步培育;堤防的日常巡查、养护、抢险缺乏运行核算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

(二)堤防养护标准规范、定额需要进一步完善:目前“二部定额”不适用上海城市堤防,对堤防日常巡查及日常养护人员、费用的核定,缺少标准规范和定额。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理顺堤防管理体制,创新堤防运行机制,探索多元投资下的堤防管理机制,服务于上海世博,服务于上海社会经济的发展。

四、下一步工作展望

(一)聚焦创建目标,努力推进目标管理规划的实施

按照创建国家级水利工程管理验收单位的要求,修订完善创建规划,重点抓好规划的落地工作。结合年度专项工程,针对目前存在的薄弱环节采取工程性措施;对照水利部验收考核办法,根据黄浦江苏州河堤防管理特点,制定完善相关配套管理制度,将千分制考核内容逐项落实到部门,分解到人。

(二)协调各方联手,逐步理顺堤防管理体制

适应区县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及浦江两岸综合开发、世博会场馆建设需要,进一步理顺市区两级堤防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与事权界定;落实堤防公用段、专用段堤防的管理政策;完善多元投资下的堤防管理机制;健全堤防市区联席会议制度;完善管理与执法部门联动工作机制,探索建立日常管理与行政执法一体化机制建设;完善水务、港口、城管执法、海事及公安等行业管理部门之间联合工作机制。

(三)注重操作实效,努力完善堤防运行机制

划清日常养护与大修之间的工作界面,完善堤防巡查、堤防维修、堤防抢险经费的核算机制;完善以日常考核、现场考核,分级考核为主的绩效考核机制;探索堤防日常养护监理机制和激励机制;完善安全保障应急管理组织网络,形成“条、块、点”相结合的,水务、港口、海事、交通、水派、环卫及城管等“部门协同、合力抢险”的应急处置工作机制。

(四)坚持规范有序,着力加强堤防依法管理

明确堤防日常养护、设施维修和应急抢险的实体资质标准;建立堤防日常养护、设施维修和应急抢险市场准入制度;推行堤防日常养护、设施维修和应急抢险招标投标制度,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作用;抓紧制定堤防日常养护、设施维修和应急抢险定额及决算标准;根据黄浦江河道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和河道特性以及黄浦江河道保护和管理的需要,开展《上海市黄浦江防汛墙保护办法》修订。

(五)发挥体制优势,探索建设管理互促机制;

根据项目的不同要求和特点,积极探索设计施工总承包、代建制、直接管理等不同形式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模式。通过“三严、四控、五规范”,进一步规范建设管理行为;健全诚信体系,完善工程建设领域、项目考核、合同履约、黑名单等市场信用记录;积极探索建设服务于管理、管理促进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

通过以上五方面的工作,以服务保障世博为提升上海堤防管理水平的重要契机,保障安全运行,规范公共服务,强化设施管理,提升设施功能,实现体制顺畅、机制灵活、机构合理、人员精干、服务规范、环境优美、运行高效的管理目标,全面提升上海水利工程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堤防防汛设施
夏季防洪防汛
民生设施非“摆设”
防汛当前莫添乱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防汛,就是要和隐患“对着干”
紧邻堤防深基坑开挖方法研究与应用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淮委组织开展2017年防汛抢险联合演练
2016年河南省己建成堤防长度
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