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晋城市区防洪建设的思考

2010-04-14闫志菊

山西水利 2010年11期
关键词:城市防洪市区堤防

闫志菊

(晋城市水利局,山西 晋城 048000)

1 河道概况

晋城市区位于白水河流域的源头,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部低平,整体地形呈北高南低的簸箕状,河道呈扇形向白水河汇集,为典型的山间盆地。流经市区的主要河道为西城河、东城河和花园头河。西城河发源于市区西北方向的伊侯山,流域面积75.6 km2,河长20.5 km,为市区主河道,其主要支流有3条,书院河、五门河和核桃凹河;东城河发源于城北的白马寺山南麓,流域面积7.9 km2、河长7.9 km;花园头河发源于白马寺东南,流域面积12.8 km2、河长6.4 km。东城河和西城河在市区南部汇流后称白水河,向南流经1.2 km后有花园头河汇入。由于地下水严重超采及周边煤矿开采对地下水资源的破坏,使得河道基本上没有基流补给,为季节性河流。流向市区的河流呈辐射形,具有小流域山区河道的特点,沟道调蓄能力小、比降大、流程短、产流快,暴雨后洪水由边山迅速向市区汇集,在流经市区时由于河道坡降变缓,洪水水位陡涨,极易发生洪涝灾害。

2 防洪建设情况

2.1 水库建设

市区河道上游共建有3座水库,建于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都是带病运行,对市区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加之城市建设挤占河床严重,市区防洪形势十分严峻。为缓解城市防洪压力,确保水库安全运行,1999年、2005年分别对花园头水库、战备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五红水库因90年代私开煤矿乱采滥挖,造成水库大坝、库区纵横裂缝数条,多处塌陷,水库已不能正常运行,1998年4月对水库大坝扒口,现仅能对市区起到缓洪作用。

2.2 河道建设

晋城建市以来至2002年,市区河道的治理规模不大,只是在原有堤防的基础上进行了维修加固,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改变市区河道脏乱差现状,提高河道行洪能力,2003年市政府投资两亿余元对处于市区西城河至白水河2 388 m河道进行了高标准的综合整治,包括堤防建设、景观建设、房屋拆迁、污水管涵建设等内容,是一项投资巨大的综合性工程,后经过近几年的不断治理,西城河新市西街至白水河污水处理厂4.5 km的河道防洪标准达50年一遇以上,基本上达到了雨污分流,而其余河道的防洪标准仅达5~20年一遇。现市区河道堤防建设共计10 km,其中西城河干流5km基本建有堤防,东城河干流上建有堤防2 km,白水河在东西河汇流后建有堤防3 km,花园头河及东西河支流上基本处于不设防状态。

2.3 排水管网建设

晋城市区排水体制为两种排水体制并存,在老城区基本处于雨污合流制排水系统,大量的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污染河水;旧城区以外的新建城区以及2003年以来市区河道综合治理工程都采用了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在东西河汇流后约3 km的白水河上建有一座日处理能力为10万t的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工程于2005年投入运行。

3 市区防洪存在的问题

3.1 河道设障严重,行洪能力不足

晋城建市以后,由于防洪规划滞后于城市建设,河道两岸的违章建筑迅速增多,侵占河道现象非常严重。市区河道防洪标准大部分只能达到5~20年一遇,只有西城河新市西街至白水河污水处理厂4.5 km的河道防洪标准达50年一遇以上。原有的河道堤防老化失修、河道两岸建筑密集、卡口地段多、淤积严重,河道行洪断面缩小,行洪能力严重下降。如花园头河自花园头水库溢洪道出口至白水河汇流口总长5.2 km,已有4.1 km变为暗河,河道在经过覆盖、束窄后进行大量的建设,河道内淤积无法清理,最小过水断面仅3 m2,严重影响河道行洪。

3.2 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未考虑城市防洪

晋城市区是在县城的基础上向外扩建而成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必然要进行道路建设及城中村和旧城改造。而规划部门、建设部门和土地部门在市政工程规划建设和旧城改造的中未考虑城市防洪和排水,填埋了原有自然水系,不仅降低了城市调蓄功能,而且阻断了雨水出路,形成新的防洪隐患。如道路建设抬高路面,以至于每建一条路,路两边就有连片居民成为低洼隐患地段,极易形成内涝灾害。

3.3 城市绿化面积不能有效承接雨水

城市的发展导致了不透水面积增加,极大地改变了流域降水的入渗过程,土地“水库”作用被取消,降水没有了渗透,暴雨产生的地面径流增大。近年来市区的绿化面积发展较快,很好的体现了晋城园林城市的风貌,但这些绿地在规划设计时,基本没有考虑其生态服务功能,绿化地普遍高于周围的地面,不能有效承接雨水。如人行道高于慢车道,绿化带高于人行道,快、慢车道中间的绿化带高于车道;小区、广场的绿地高于地面。一旦暴雨发生,雨水几乎全部汇集到马路上,再由马路送至低洼区,形成洪涝灾害。

3.4 排水管网建设滞后

目前污水处理厂配套的排污管涵只有少部分主干,远远不具备全部通过支流管道和主管道的联接来收集、输送污水的能力。旧城中的排水还是通过雨污合流管道直接排入河道。而且原有的排水管道管径偏小,老化、淤堵、损毁严重,一遇暴雨难以尽快排水,还有一些排水管道出口设置只略高于河床,小水时还可排到河道,大水时就会出现河水倒灌情况,更为严重的是,一些低洼地段的雨水既排不到河道,也没有排水管道,降雨即涝。

3.5 城市防洪规划滞后

1999年5月21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上通过了晋城市水利勘察设计院编制的《晋城市城市防洪规划》,防洪标准50年一遇。但规划只考虑了河道本身的行洪能力和工程规划,并未考虑修建堤防后与城市排水的交叉及城市规划建设的方方面面。近年来,城市建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有的防洪规划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4 防洪建设的思考

4.1 科学规划,不断完善城市防洪规划

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的主要目标就是提高城市防洪标准,确保城市防洪安全。但由于城市防洪工程与城市发展关系非常密切,必然涉及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已不是传统意义上单纯性修建堤防。应将城市防洪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防洪工程布置与城市交通、城市环境、城市排涝、城市景观等有关基础设施建设要相互协调、紧密结合,形成多功能融合的防洪工程体系。因此,要在原有的城市防洪规划基础上再进行补充完善,科学系统地做好规划论证和工程设计等工作。制定防洪工程分阶段实施目标,要先上那些最迫切、最重要的工程,次要工程可随经济发展逐步实施。

4.2 城市规划建设要首先考虑城市防洪

由于城市防洪工程特殊的自然和区位条件,决定了其与城市市政工程、城市交通、土地利用等关联度很大。为此,在市区规划、建设和改造中,规划部门必须按照防洪规划的要求,留足雨洪通道,规划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规划污水管网连接系统,避免污水直排污染环境。城市基础建设与防洪设施的建设要同步进行,必须按照防洪规划的标准做好雨洪通道、排水管道的基础建设,排水管道和河道堤防的交叉工程建设避免重复施工。坚决杜绝城市建设与城市防洪建设脱节现象的发生。

4.3 城市绿化建设要考虑雨洪调节作用

雨水是一个城市水资源的主要来源之一,合理利用雨水资源,既能涵养地下水、防止地面下沉,还可缓解城市内涝、减轻排水管网压力。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应减少硬化面积,通过绿地、透水性地面等措施将雨水渗透到地下。绿化建设就是一种天然的渗透设施,但只有绿地建设低于周围地面时,才能有效地承接雨水。因此城市规划建设部门要慎重对待每一次开发建设行为,不要随意填埋原有的自然沟叉和低洼地段,要因地制宜地营造绿地景观,对原有的绿化地有计划的进行改造,最大限度地让绿化地发挥其雨洪调节作用。

4.4 拓宽投资渠道、保障防洪工程建设

城市防洪工程是一项多功能融合、投资巨大的社会公益性项目,如果单纯依靠地方财政来解决,很难满足工程建设需要。因此,筹集工程建设资金是启动防洪工程建设的关键,也是搞好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的根本保障。首先要以政府投资为主,然后把商业开发与城市防洪治理有机结合起来,依据防洪工程建成后会提升土地价值的市场要素,采取“以地抵资”“招商引资”的方式从市场上多方筹资,按照防洪规划中分期实施的目标,逐步启动市区的防洪工程建设。

4.5 落实非工程防洪措施

由于财力、物力所限,使所有的防洪工程达到较高的防洪标准一时难以实现,所以采取非工程防洪措施来预防或减轻洪灾损失,是目前解决市区防汛问题最行之有效的措施。一是要编制城市防洪预案,落实各项责任制;二是加强与气象、水文部门的联系,为防汛决策提供技术支持;三是建立统一的城市防汛指挥机构,统一指挥调度全市的防洪、清障和救灾等项工作。四是建立一支河道专业管理队伍,平时对河道进行日常维护、管理和保护,汛期可进行抢险作战。

猜你喜欢

城市防洪市区堤防
本月主题 在市区 Downtown
紧邻堤防深基坑开挖方法研究与应用
浅析如何提高滁州市城市防洪标准
城市防洪与排涝工程设计洪水方法探析
2016年河南省己建成堤防长度
2016年1-3月各省市区玩具进出口统计
井冈山市新城区城市防洪规划经济效益分析
河南省2014年已治理堤防长度
河南省2014年已治理达标堤防长度
2013年一季度全国各省市区玩具进出口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