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金融危机下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策略

2010-04-13王焱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1期
关键词:金融危机教育资源国际化

王焱

(沈阳大学外国语学院,沈阳辽宁 110041)

国际金融危机下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策略

王焱

(沈阳大学外国语学院,沈阳辽宁 110041)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及多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中外合作办学加速发展,国际金融危机却席卷全球的形势,论述了我国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和发展,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对其的影响,并提出了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策略。

国际金融危机;国际化;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策略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初,旨在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使中国学生不出国门就能接受国际先进教育。其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国际和国内背景,经历了初始探索、规范化发展和法制化管理三个发展阶段。

一、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产生和发展

2003年3月国务院正式颁布并于2003年9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明确规定了“中外合作办学属于公益性事业,是中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国家对中外合作办学实行扩大开放、规范办学、依法管理、促进发展的方针。国家鼓励引进外国优质教育资源的中外合作办学。国家鼓励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领域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鼓励中国高等教育机构与外国知名的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办学。”[1]

中外合作办学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在教育领域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当时正值西方发达国家国内教育市场趋于饱和,在教育资源剩余的情况下,他们想方设法向教育欠发达国家输出教育资源,不仅赢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产生了深远的国际影响。2003年,澳、英、美等一些国外著名大学和优势专业开始向中国大陆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加入WTO,在协议中承诺将教育融入国际教育之中,直接参与国际教育的竞争,使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迅速,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03年底,中国共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712家,覆盖了大陆的28个省、市、自治区,办学逐步向平民化和西部等边远地区发展,办学模式也趋向多元化,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发展远程教育,举办网络学校成为办学的主要形式。合作类型主要是学历教育为主,非学历教育为辅;办学层次以本科教育、大专教育为主,还有部分研究生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所设专业以工商管理、外语、信息和教育等为主。学校的办学条件发生了巨大改变,多数中外合作办学院校拥有独立的校园、先进的教学设备、大量的专职教师,学生在国内如同上国外大学。通过中外合作办学,零距离了解国外大学办学与发展动态,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

当前,中外合作办学在国内具备稳定的生源市场,已经成为公立大学、民办大学和出国留学三种教育形式的有力竞争者,也是积极的促进者和合作者[2]。在合作办学过程中,我们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先进的教育管理和办学模式、教育途径和方法、专业设置和教学活动组织、教学计划编制及优秀原版教材,注重中外师资互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等。因而,中外合作办学是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全方位的创新和探索。

我国现在拥有13亿人口,估计到2020年将达到16亿,这决定了教育市场有很大的潜力和拓展空间。我国居民教育消费的年均增长速度是20%。按同龄青少年毛入学率计算,研究生教育仅为0.4%,本科生为4%,专科教育为7%,高等教育尚处于“精英教育”阶段。而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2007年我国就有14.4万人出国留学,其中90%以上为自费留学,表明至少每年有20多亿美元以学费和其他附加费等形式流入国外教育市场。教育的巨大需求为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二、国际金融危机给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带来的机遇

1.较高的留学费用迫使家长们重新选择

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全球各国GDP下降,政府税收下降,社会失业增加,家庭收入和消费能力下降。很多中国家庭原本希望孩子出国留学后靠打工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但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有些西方国家经济低迷,本国人找工作尚且困难的现实成为他们选择海外留学的最大障碍。因此,有些家长会为孩子选择中外合作办学的院校求学深造。对学生而言,既可以在国内享受国际先进的教育,实现了不出国的“留学愿望”,又节省了经费。

选择在国内中外合作办学院校求学,学生丝毫感受不到出国留学带来的精神和经济压力,他们会自由自在地学习和生活,家长的经济负担也大大减少。

2.吸引海外学子

在金融风暴的阴霾下,大量海外人才回国创业。海外学子希冀依靠自己拥有的海外学历、经历和能力,借助国内一些有效的交流平台和优惠措施,找到自己发展的舞台。很多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校吸收一些有实践经验的“海归”人才充实到教学队伍中,他们比较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强调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课堂教学多采用案例分析、互动式教学方式,这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素质教育及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与机遇并存

国际金融危机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来说,最直接的利好就是人民币升值、所需学费下降。低费用拿“洋”文凭——中外合作办学以其费用的优势,受到了许多人的青睐。以英国留学为例,一个学生一年大约需要费用20多万元人民币,而选择在中外合作办学的院校读书,不仅可以得到最吸引他们的那张国外文凭,而且一年只需5万~6万元人民币。随着金融风暴的加剧,一些与我方合作办学的国外高校积极扩大海外留学市场以弥补其办学资金不足,采用增加国际学生名额、放宽招生政策及降低签证难度等手段,满足“2+2”或“3+1”等办学项目的学生想出国继续深造的需要。

三、国际金融危机下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策略

1.合作办学的国际化策略

自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国外一些高校为应对经济困难,更加关注境外合作办学,尤其要大力开发中国的教育市场,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抢占高等教育的国际市场。因而,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可采用与国际接轨的“2+2”、“2+1+1”或“3+1”等办学模式,实现中外合作双方分阶段进行教学,互认课程学分,学生可灵活跨专业选读,并允许学生把国内所修学分直接带入国外院校继续深造。学生在国内享受国际教育资源并完成相应课程,不仅可节省留学费用,还能获得国际国内认可的学历学位。此外,合作办学项目一定要引进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课程和教材,填补国内高校专业甚至学科的空缺。如为我国物流、动漫制作、软件设计、数字影视及花卉设计等行业培养急需的高级专业人才[3],是我国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成功的核心。

2.合作办学的市场化策略

随着合作办学国际化过程的快速推进,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其为本国带来的大量外汇收入,这势必会促进国际教育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因此,中外合作办学必然走产业化、市场化道路。现在中外合作办学的性质是公益性事业,需要计划与市场双重调节机制,是事业性和产业化的统一,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公益性和盈利性的统一[4]。政府应该坚定不移地对外开放我国的教育市场,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为法律保障,增加中外合作办学的自主权,在遵循教育规律办学的同时,还要遵循市场规律办学。当前,金融危机风暴正席卷全球,政府给予中外合作办学更灵活的发展空间和相应的政策支持是我国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成功的基本保障。

3.合作办学的理性化策略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经济形势及升学、就业的压力,家长在为孩子选择中外合作办学的学校时,“近选专业,远看就业”成为务实的思考。家长更多地考虑让孩子选择所需教育投资和风险系数明显低于出国留学的“国内留学”,利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优质教育资源,获得胜人一筹的思考和合作能力,进而成为充满竞争力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家长们这样的理念,要求合作办学也要采取相应的理性化策略。

4.合作办学的多元化策略

国际金融危机应促使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引进来、走出去”多元化发展。目前,我国主要集中在“引进来”这个环节,而“走出去”较少。而留学生教育及其规模是衡量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指标。根据美国2009年度“门户开放报告(Open Doors Report)”数据,外国留学生每年为美国带来近180亿美元的收入。因此,改善办学条件,采取措施大量吸引外国留学生是我国教育国际化的当务之急。大力发展外国留学生教育会成为国际教育交流的助推器,学生的跨国界流动也会有助于我国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5]。留学生不仅会给我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为国内剩余的教育资源寻找出路,而且留学生来中国学习,也必将促进汉语、中医和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5.合作办学的品牌化策略

中外合作办学的品牌化经营是国际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积极吸引国外知名大学在我国高校设立分校,可以增强我国高等教育的世界竞争力和国际化程度。国外众多名校所创造出的卓越教学品质及高含金量的学力,必然会给学生的学习和就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尤其是拥有国外名校的学习背景,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结语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适应了经济全球化以及高等教育国际化对人才的需求,合作办学可观的学费收入可以弥补我国高等教育投入的不足。我们应努力通过选择与国际知名高校合作办学,利用国外高校成熟的办学经验和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办学实力和竞争力。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2003年3月.

[2]贾波.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38-41.

[3]杨贺盈.充满希望还是危机重重——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07(8):173-175.

[4]姜丽娟.从WTO-GATS规范论跨国高等教育的质量议题[J].复旦教育论坛,2005(6):26-35.

[5]马相明.国际学生交流是教育国际化的必然选择[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8(3):100-102.

Developing Strategies of Sino-Foreign Collaborative Higher Education under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WANG Yan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Shenyang University,Shenyang 110041,China)

Sino-foreign collaborative higher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multiplicity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ino-foreign collaborativ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nd the trend that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broke out all over the world,the development and current condition of Sino-foreign collaborativ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re stated and the influences of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on Sino-foreign collaborativ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re analyzed.The developing strategies of Sino-foreign collaborativ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under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are put forward.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internationalization;Sino-foreign collaborative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ing strategy

G 64

A

1008-3863(2010)01-0060-03

2009-12-18

王焱(1969-),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大学教授,武汉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祝颖】

猜你喜欢

金融危机教育资源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如何认识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北欧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五老”是金钱买不到的优质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