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患者髋部骨折的护理体会

2010-04-13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年12期
关键词:髋部患肢骨折

(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骨科十五病区,江苏泰兴,225400)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口逐渐增加,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老年人由于应激反应能力降低和骨质疏松,稍不慎跌倒即可出现髋部受伤而致骨折。本文总结对本院收治的183例60岁以上的髋部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

1 临床资料

本院2006年12月~2008年12月共收治6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183例,其中女118例、男75例。患者中有基础疾病者共105例,占53%,其中主要基础疾病为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合并2种以上病变者18例。致股骨颈骨折者81例、粗隆间骨折者10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行髋关节置换71例、多钉固定8例、拒绝手术治疗2例。粗隆间骨折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95例,拒绝手术7例。年龄最大者92岁,由于手术后肺部基础疾病加重出现呼吸衰竭致死1例,1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致死。其他手术患者均手术后顺利出院。

2 护 理

2.1 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老年患者50%以上有基础疾患存在,髋部受伤后生活自理能力下降,首先顾虑自理能力恢复问题、手术的成败、家庭及子女的经济能力、基础疾患对骨折治疗的相互影响等。心理顾虑的外在表现为紧张、恐惧、情绪低落、脾气暴躁、不配合医护人员治疗及护理。在此时护士首先根据老年患者不良的心理特征、文化程度、社会及家庭背景等,因人制宜地在患者入院后做好思想工作,积极安慰患者,用关心体贴的语言、真诚的态度,缓解患者紧张的心理状态,稳定患者的思想情绪,告知患者不良情绪对疾病的负性影响、治疗的现状及手术后恢复情况,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鼓励患者增强与疾病斗争的勇气,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在配合治疗的同时主动做好生活护理和基础护理。

饮食指导:髋部骨折患者予以高热量,高蛋白、高钙饮食,进食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和水果补充维生素,嘱多饮水、多吃粗纤维食物以保持大小便通畅,有利于基础疾患的治疗。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饮食,正确使用降糖药物,高血压患者进行血压管理,冠心病患者行扩血管保心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行抗炎解痉平喘治疗,基础疾患纠正后及时进行手术。

牵引护理:患者入院后医生会给患者进行骨牵引或皮牵引,保持患肢中立外展位,以缓解疼痛。皮牵引时牵引带内用毛巾包裹患肢,在踝部毛巾向上翻卷,以防牵引带下滑,注意观察牵引带的松紧度、皮肤有无发红水泡等现象。骨牵引时观察骨牵引处有无红肿、渗血等针眼感染现象,用酒精消毒针眼 1次/d,保持牵引针眼干燥清洁[1]。注意牵引装置是否有效和患肢血液循环及肢体活动情况并做好交接班。

做好术前准备:正确评估病情及手术耐受力,对老年患者应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深入病房详问病史,仔细做好各项检查和认真观察,警惕潜在疾病发作和及时发现加重并存病因素。术前指导做好肌肉的舒缩活动,训练患者在床上解大小便并尽快适应。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和做深呼吸运动,以增加肺活量。术前做好清洁灌肠及术野的皮肤准备,保持术野清洁,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的机会。术前晚可酌情给予催眠药,以减轻紧张感而保持充足的睡眠,术前还需配血和做好常规术前准备。

2.2 术后护理

病情观察:术后患者返病房,按硬麻外或全麻常规护理,予以去枕卧位6 h,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血氧饱和度,给予连续吸氧,常规进行心电监护。观察并记录切口渗血情况,引流管是否通畅及引流量和性状,随时观察患者的神志、表情、睡眠、饮食、大小便等情况,有尿潴留及时导尿,有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做进一步处理。

患肢护理:术后患肢根据需要进行皮肤牵引,有15例患者根据医嘱术后做皮肤牵引,多数患者术后患肢以“丁”字鞋固定中立位2~3周,术后麻醉未恢复前进行患肢的足趾及踝关节的被动运动,麻醉消失后嘱患者进行患肢肌肉的主动舒缩运动,患肢膝下垫软枕,使膝、髋关节稍屈曲,防下肢外旋,24 h后撤除软枕伸直患肢,防止屈膝和屈髋畸形;可使用弹力袜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密切观察患肢的血运、皮肤颜色、温度、肿胀情况及足趾运动情况[2]。

一般护理:继续加强基础疾患的治疗,鼓励患者早期进行有效咳嗽,做深呼吸运动以防止坠积性肺炎发生。嘱患者少量多餐,以软食为主,根据各患者情况调配膳食,及时补充营养,以防止水电解质紊乱。本文中有15例患者术后由于进食不足,出现低K+、低Na+,经过及时补充电解质后得到纠正。同时注意饮食的合理结构和规律,帮助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2.3 并发症的预防

术后脂肪栓塞是最严重的并发症,本例中有1例患者为65岁女性,行半髋置换术后15m in即出现呼吸困难、口唇紫绀,及时汇报医生诊断为脂肪栓塞,进ICU及时溶栓治疗,成功挽救了生命。1例患者术后由于肺部基础疾患加重终因呼吸衰竭而致死,1例术后出现DIC,经抢救无效而死。本院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常规不使用止血药物,术后用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早期指导下肢主动运动和按摩患肢,穿弹力袜,能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同时还需加强对相关诱发因素的防治。压疮也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卧床期间尾骶部和足跟处易发生压疮,可根据情况用气垫床,协助向健侧翻身,注意患肢仍需处于外展位呈一直线。骨突处及时进行按摩,并做好床头交接,指导患者早期髋部适当抬高创面1~2 cm,能很好地预防压疮的发生。如果皮肤受压变红,可用红花油或酒精按摩。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保持会阴部清洁,减少局部刺激,还可防止潮湿和泌尿系感染。加强全身营养增强体质。老年患者心肺功能较差加之长时间卧床,极易发生肺部感染、肺不张,因此早期进行有效咳嗽、做深呼吸运动和翻身拍背很重要,可促进痰液排出[3]。术后还需加强切口的管理,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及时换药,严格无菌操作,应用有效足量的抗生素可防止切口感染。

2.4 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促进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情况在医护人员指导下锻炼,循序渐进,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时间由短到长,强度由弱到强。早期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患肢股四头肌的舒缩运动,膝关节可以微曲及进行伸直运动,足趾及踝关节进行主动伸屈和旋转运动,不但可促进下肢静脉回流还可防止关节僵硬和足下垂[4-5]。术后根据实施手术的情况,指导和进行功能锻炼。假体置换患者术后1个月左右可指导患者进行站立练习,健侧下肢先着地,患肢逐步试探下地,调节自身平衡后站立,逐步扶拐行走,但需专人看护防止跌倒。对于行股骨颈骨折及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患者根据术后骨折愈合情况决定下床行走的时机。同时也要注重其他健康肢体的关节肌肉的主动运动。本科自2004年起制定功能锻炼计划,并印发给每个患者说明自我锻炼的意义,鼓励患者树立信心,坚持锻炼,提高生活质量,达到早日康复。

2.5 出院指导

出院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卧床时间1~3个月,患肢需保持外展位,避免侧卧,6周内不要取患侧卧位,避免做内收、屈曲动作,不能将两腿在膝部交叉,以防髋关节脱位,3个月内不能坐低沙发、不能蹲下、不能爬陡坡。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门诊复查,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就诊。

[1] 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692.

[2]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642.

[3] 王金华.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围手术期治疗[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8,11(4):423.

[4] 朱红英.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16.

[5] 李靖宇.偏心距的有效恢复对人工全髋关节术后功能康复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1):1400.

猜你喜欢

髋部患肢骨折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中级篇)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同时伴有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成人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一例犬骨盆骨骨折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