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白西瓜品种资源圃建设及开发

2010-04-13王昭玲

上海蔬菜 2010年6期
关键词:种质西瓜课题

王昭玲

(山东省薛城区陶庄镇政府 277011)

三白西瓜是我市地方名优特农产品之一,栽培历史悠久,自明朝至今,已有400余年种植历史。三白西瓜白皮、白瓤、白籽,多汁、清爽,体大、耐贮藏、产量高。但是由于栽培技术滞后,三白西瓜品种特性逐渐退化,品质下降、产量低,种植面积逐年缩小,三白西瓜作为地方名、优、稀、特西瓜品种种质资源已濒临绝迹境地。为探讨和提高三白西瓜品种资源保护途径和栽培技术水平,保护三白西瓜种质资源,我们根据枣庄市2007年培养学科带头人专项资金计划项目专项合同的要求,积极开展了《三白西瓜品种资源圃建设及开发》课题。该课题自2007年1月开始至2008年12月结束,利用2年时间,通过对我市三白西瓜种子的收集、挖掘、整理、物性检测、田间检验、室内检验、病虫检验和营养品质分析,建立三白西瓜数字基因库,种植示范、提纯复壮基地6.67hm2,实现种子标准化、加工贮藏现代化、产品品牌化,达到现代农业产业化。同时,研究制订出适于我市推广的三白西瓜品种资源圃建设及开发技术规程,总开发面积达到333.3hm2,新增瓜菜5000t,项目总创效益1000万元。两年来,课题组在搞好研究的同时,组织项目区域内的5个乡镇1个办事处30个行政村认真开展了研究、示范和推广应用工作,推广应用面积累计达到340hm2,平均增产30%以上,平均667m2产量3100kg,项目总计生产三白西瓜1581万kg,按每kg售价2.0元计算,项目销售总收入达3162万元,大幅度提高了三白西瓜品质,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较好地完成了课题任务指标。现将2年来的主要工作措施介绍如下。

1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专门的课题班子

三白西瓜品种资源圃建设及开发项目是计划内自选项目,不仅其研究的技术路线和方法均无借鉴,而且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农田生物与非生物因素及社会诸多因素。为确保项目任务的顺利完成,我们组织成立了3套班子,一是课题领导小组,由承担单位负责人为组长、项目区域政府分管领导为成员,主要负责项目的组织发动,制订有关政策和物资协调,并督促检查有关工作情况。二是课题技术指导小组,由承担单位技术负责人为组长、乡镇技术人员、项目区域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技术骨干为成员,主要负责技术实施方案、试验方案的制定,技术指导、培训和系统调查等项目任务的具体实施。两年间,技术指导小组计完成试验研究内容32项次,技术指导5000人次。三是课题顾问小组,由山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张世明任组长、省市各有关专家任成员,主要负责课题进展中关键技术和疑难问题的解答、咨询和年度验收工作。两年间,省级专家莅临指导20人次,市级专家现场指导50人次。由于机构健全,责任明确,组织严密,工作有序,管理严谨,有力保障了项目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

2 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开展技术培训

针对三白西瓜提纯复壮技术尚不被农民所充分认识的实际,我们一方面从提高农民改变栽培方式意识入手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另一方面广泛宣传三白西瓜提纯复壮技术增产、增质、增效、降低能耗效应和推广利用价值,使广大农户认识、接受并自觉地实施。两个方面同时进行,双管齐下,从而促进了应用面积的不断扩大。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一是及时印发技术资料、明白纸3万余份,刻制技术指导光盘500张,拍摄技术照片近千张,利用“三下乡”活动等机会广泛宣传;二是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台等宣传工具广泛宣传;三是很抓技术培训,结合播种季节,采取层层举办培训班的方法,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活动,两年计举办不同类型的培训班近百期次,组织技术讲座30期次,培训达5000人次。同时,选择科技带头户和村组干部开展田间培训活动,使他们成为项目研究与应用的主力军,有力推进了课题推广工作的进程。

3 立足试验研究,做好点面结合文章

本课题为研究应用项目,两年来,在决选三白西瓜单瓜200个的基础上,建设果行圃0.67hm2、果系圃 1.33hm2、 原种圃 1.33hm2、 良种繁殖圃3.33hm2,我们先后设置完成对比试验20项次,取得试验数据500余个,为大面积推广积累了科学依据。同时,为促进面上应用工作的平衡发展,我们始终采取抓典型、树样板、搞好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总体思路,建立十亩示范方10个、百亩样板方5个、千亩应用方2个,“三方”面积占总应用面积的51%。并积极开展区级示范乡(镇)、乡级示范村(组)、村级示范农户(田块)活动,使广大农户在具体技术的操作过程中,学有人教、看有现场、干有样板,为项目总体应用任务的完成提供了有力保障。

4 明确岗位责任,搞好技术物资配套服务

由于项目应用区农民长期以来受农家品种常规留种意识的影响,特别对建立三白西瓜品种资源圃、提纯复壮技术增加劳动量一度出现了不理解苗头。对此,我们积极开展了包片、包点、包户和推行技物结合,即“三包两结合”活动,深入田间地头,跟踪技术指导,手把手地教,面对面地讲;同时,急农民之所急,干农民之所需,以乡(镇)为单位统一购进项目所需的物资逐级供应到农户手里。两年计组织供应提纯复壮的三白西瓜种籽1500kg,占应用总量的100%。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西王庄乡于官庄村孙培明0.33hm2三白西瓜年收入4万元,增产68%,增收16000元。课题组开展的“三包两结合”服务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农户的一致好评。

5 加强系统监测,及时验收

系统监测及其数据的可靠程度,是本课题成功的理论依据。对此,我们从加大系统监测力度入手,不断强化监测手段,课题组3次进京两赴上海投资3万元购置监测仪器设备。在种质资源圃内,采用“三圃两田”式自交选纯流程进行提纯复壮,良种繁育采取原种、繁殖用种和生产用种三级繁育制。于三白西瓜整个生育期进行生长发育特点及其开花结实规律观察记载。两年来,计设立区级监测点18点次,乡级监测点54点次,村级监测点90点次,整理监测数据1000个。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为指导大田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及时搞好大田考察和项目验收工作,两年间,课题组自行组织自测活动12次,接受由市科技局组织的省、市有关专家组成的项目验收组进行的年度验收两次,其验收结果与自测误差均小于5%,整体工作达到了课题预期目标。

总之,该课题依据作物品种生态学和提纯复壮基本原理,通过开展三白西瓜的生长发育习性和品种提纯复壮技术研究,明确了三白西瓜对温度、光照、水分、土壤、肥料的需求和适应范围及其制约因子;研究明确了三白西瓜的生长发育特点及其开花结实规律,制定出了适于本地区的丰产、优质栽培技术和良种提纯复壮技术规程,不仅为三白西瓜高产优质生产提供了有效途径,体现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而且有效地活体抢救性保护了西瓜农家品种——三白西瓜地方种质资源,填补了我国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系统(CGRIS)三白西瓜种质资源空白。但是,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和技术应用水平的差异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在课题增效方面还存在部分不均衡性,特别在三白西瓜药用性种质基因信息的开发利用方面,尚需进一步研究探索,以期达到通过保护利用种质资源和增强生物多样性,实现农业增产、增质、增效、降耗的目的。

猜你喜欢

种质西瓜课题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大小西瓜
亚麻抗白粉病种质资源的鉴定与筛选
当夏天遇上西瓜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巧切西瓜
贵州玉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核心种质库构建
红锥种质早期生长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