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稻区蔬菜新品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工作总结

2010-04-13沈迪青洪森旗孙越信郑彩凤

上海蔬菜 2010年6期
关键词:稻区新品种大棚

沈迪青 洪森旗 孙越信 郑彩凤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戴村镇农技服务中心 311261) (杭州市萧山区种畜场)

萧山南片地区一直以种植水稻为主,是我区传统的粮食产区,蔬菜主要从外地运入,价格较高。发展蔬菜生产可以满足当地居民蔬菜需要,平抑物价,社会效益显著。戴村郁家山下基地,附近无工业污染源,交通便利,设施基本配套,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适宜种植各类蔬菜,在此建设示范基地,既可提高基地经济效益,又可促进南片稻区蔬菜产业的发展。戴村郑氏蔬菜专业合作社创建于2009年12月,基地面积11hm2,以种植蔬菜新品种为主,并采用高效生态种植技术,预计年产值可达100万元左右、2010年被区农业局列入区南片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1年来已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具体工作措施总结如下。

1 实施计划及预期目标

1.1 实施计划

项目实施面积为11hm2,其中竹大棚2hm2,实施单位为杭州郑氏蔬菜专业合作社,地点在戴村镇郁家山下村。

1.2 预期目标

项目建成后,预计蔬菜667m2产量4000kg、年产蔬菜620t,667m2产值7000元、年产值108.5万元,复种指数200%,聘请15名专业生产人员从事田间劳动。在萧山区农产品批发市场设立蔬菜批发点,在临浦镇农贸市场设立蔬菜零售摊位,有专人负责蔬菜销售。

2 项目完成情况

2.1 经济效益

该项目实际实施面积11hm2,常年667m2产量4831.5kg,完成目标任务的120.8%;667m2产值9818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40.3%;667m2成本3282元、667m2利润6535元,均超额完成了目标任务。

2.2 社会效益

通过示范基地建设,为市场提供了大批优质商品蔬菜,繁荣了市场,丰富了居民菜篮子;解决了当地部分劳动力就业问题,同时减少了冬季农田抛荒面积,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2.3 生态效益

通过示范基地建设,运用高效生态种植技术,提高了农业投入品利用率,减少了肥药无效流失和浪费,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提高了农产品品质。

2.4 示范效果

通过园区建设,有利于改善目前南片稻区蔬菜生产技术落后、种植结构单一、冬季抛荒严重等现状,大力推进南片稻区蔬菜的发展,实现萧山南片农业结构的优化,并起到很好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3 技术措施

3.1 合理生产布局

(1)马铃薯—茄子、豇豆—青菜种植模式,马铃薯种植面积 2hm2、茄子 1.33hm2、豇豆 0.67hm2、青菜2hm2;(2)大棚辣椒—芹菜、菠菜种植模式,辣椒种植面积 1.67hm2、 芹菜 1hm2、 菠菜 0.67hm2;(3)丝瓜—包心菜、青菜种植模式,丝瓜种植面积2hm2、包心菜 0.67hm2、青菜 1.33hm2;(4)芋艿—莴苣笋种植模式,芋艿种植面积 1hm2、莴苣笋 1hm2;(5)玉米—大豆种植模式,玉米种植面积0.33hm2、大豆0.33hm2;(6)蒲子—大蒜种植模式,蒲子种植面积0.33hm2、 大蒜 0.33hm2;(7) 朝天辣椒种植面积0.33hm2;(8)冬瓜—大豆—四季豆种植模式,冬瓜种植面积 0.67hm2、大豆 0.67hm2、四季豆 0.67hm2;(9)大豆—萝卜、菠菜、花菜、大蒜种植模式,大豆种植面积 2.67hm2、 萝卜 0.67hm2、菠莱 1hm2、 花菜0.33hm2、大蒜 0.67hm2。

3.2 引进新品种

2010年共引进蔬菜新品种6个、种植面积8hm2,新品种种植面积占基地总面积的72.7%。

3.3 科学施肥

在蔬菜生产上,均按作物需肥规律进行科学施肥重点增施农家肥,翻耕前每667m2施猪栏肥1500kg,耕耙入土,追肥做到氮、磷、钾配合施用。

3.4 实施绿色、无公害生产

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上,以清沟、摘除老叶、设置防虫灯、防虫网为重点。病虫害药剂防治主要采用托布津、甲维盐、阿维菌素等低毒高效农药防治,尽量做到少施或不施农药,使作物达到绿色、无公害生态农业要求。

3.5 新技术推广

重点应用设施栽培、间作套种和科学合理的周年生产布局。在施肥上重点釆用农家肥作基肥并耕耙入土、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

3.6 搞好田间档案记载

4 工作措施

4.1 政策激励

镇政府对建立蔬菜基地给于政策扶持。对发展新增钢管大棚蔬菜面积在0.33hm2以上的,每667m2补贴1000元;对新增蔬菜面积在1.33hm2以上的,每667m2补贴50元;对新品种引进具有一定规模的镇奖励人民币4000元;对注册商标镇每个补助1500元;对申报并通过认证的无公害、绿色食品也给于一定的奖励。

4.2 推广设施栽培

在基地内搭建毛竹大棚2hm2、地膜覆盖5hm2。采用大中小棚覆盖栽培,可提早上市,与露地相比增产增效明显。

4.3 落实基地面积

该基地原是千家万户的人口田,2009年冬季在镇、村两级的支持下,通过土地流转集中了人口田,实施了规模经营,使基地面积得以落实。

4.4 加强小型水利配套设施建设

由于该基地初建时地势高低不平,路、渠、沟不配套,通过扩建机耕路、同时开好四周围沟、中间开好十字沟,并添置泉水泵2台,做到涝能排、旱能抗,成为旱涝保收的丰产田。

5 体会及今后设想

杭州郑氏蔬菜专业合作社建社以来,在各级政府和技术部门的高度重视支持下,区农业局领导和镇农技员多次到基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还帮助我们引人才、引品种,并做好各项服务工作;积极帮助解决我们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使我社的示范项目顺利完成并使基地蔬菜生产上档次、上规模。

今后,我们要进一步扩大蔬菜基地面积,2011年春转包农户土地2hm2,使基地面积达到12.3hm2;增添大棚设施,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扩大0.67hm2;加大对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力度,2011年引进新品种2~3个,新技术如防虫网、杀虫灯、使用二氧化碳颗粒剂等。

猜你喜欢

稻区新品种大棚
大棚妹子
大棚换茬季 肥料怎么选
谨防大棚房死灰复燃
青菜新品种介绍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原地翻建大棚 注意啥
几个杏新品种介绍
2018年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
——稻(二)
2015年全国水稻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贵州白背飞虱灯下种群发生动态区域性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