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

2010-04-13撰文常俊青

旅游纵览 2010年12期
关键词:初高中新教材定义

撰文/常俊青

在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试验中。新教材将融进近代、现代数学内容,精简整合传统高中数学内容,与现行教材相比,教学内容将增多,教材明显变厚,与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课程相比,其教学容量和教学难度大为提高,而高中新课程的课时数还将减少。如何研究新教材,按照高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结构,设计出指导学生高效率学习的有效方法,以使学生适应新教材,顺利完成初高中数学衔接学习,培养学生自学、探索和创新能力,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原则精神,将十分紧迫地摆在我们面前。为此,本人结合多年的高中教学经验,就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教学内容的衔接

就初中数学而言,教材中新知识的引入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和接受,教材的叙述方法也比较简单,语言通俗易懂,直观性、趣味性强,结论也相对比较少。相比之下,高中数学虽然在课改后难度也有所降低,但总体上相对初中数学来说其中的有些概念就比较抽象,并且一些定理及证明都比较严谨,逻辑性强,这就要求学生要有很强的空间想象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这样,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其次,初中为了追求升学率,中考不考但高中必须要用的知识和公式只是轻轻带过,甚至不讲。比如说类似于十字相乘法的内容实际是一个技巧,对解许多方程其实并不实用,学它必定要有相当的练习,很多教师在这里都舍弃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二次函数、根与系数的关系,中考要求低而高中解析几何中使用“根与系数的关系”解决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相交弦长、中点等问题的能力要求相当高,而初中内容不讲。立方差和立方和公式都没有给学生介绍。

教法学法衔接

在初中,由于内容少,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学生到黑板表演的机会相当多,为了提高合格率,不少初中教师把题型分类,让学生强记解题方法和步骤,重点题目反复做过多次。如江苏洋思的先学后教。而高中教师在授课时要求内容容量大,从概念的发生发展、理解、灵活运用及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理解和举一反三、知识和能力并重。从升学考看,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取得中考好成绩。而高考要求则不同,有的高中教师往往用高三复习时应达到的类型和难度来对待高一教学,造成了轻过程、轻概念理解重题量的情形,造成初、高中教师教学方法上的巨大差异,中间又缺乏过渡过程,至使高中新生普遍适应不了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

其次,高中学科多,任务中。课时减少。对于学生来说少了初中重复练习的时间,从而加重了学生理解的负担。初中学生习惯跟这老师的思维转,缺乏独立思考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高中学习则要求勤于思考钻研,找到一般的规律,强调数学思想和数学能力。如果高一学生沿用初中的学习方法,很难适应高中的学习。致使学生如果一步差将步步差,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解决衔接问题的办法

找准衔接点。数学知识间的联系非常紧密,运用联系的观点提示新知,使学生不仅能顺利接受新知,而且能够认识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高一数学知识大多是在初中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而从初中知识(衔接点)出发,提出新问题,可以研究得到新知识,比如函数的定义的讲解,可从初中函数定义(衔接点)出发,结合初中所学具体函数加以回顾,再运用映射的观念给这些函数以新的解释,在些基础上对函数重新定义,使新定义的出现水到渠成,易于理解,同时比较新、旧定义,发现原有定义的局限性,又使学生认识得以深化,新知得以掌握和巩固。

做好“衔接点”教材的处理工作。如,在讲解一元二次函数时,应先详细复习二次函数的有关内容,然后把二次函数、二次方程联系起来进行解决,重现十字相乘法,韦达定理。二次函数不但是初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的“龙头”函数,弄清二次函数的有关内容,对以后的学习指、对函数及三角函数图象的研究到“半两拨千斤”的功效。

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衔接。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一方面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使得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同时更具有针对性。

做好学法指导。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指导以培养学习能力为重点,狠抓学习基本环节,如“怎样预习”、“怎样听课”等等。指导学生把握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的条理性。

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

由于高中数学的特点,决定了高一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大挫折多。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使他们善于在失败面前,能冷静地总结教训,振作精神,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并努力争取获得成功。平时多注意观察学生情绪变化,开展心理咨询,做好个别学生思想工作,尽量以鼓励为主。及时收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教学的意见,为及时矫正学生的错误,调整教学,提高教学针对性提供依据。知识落实的思路为:以落实“三基”为中心,实行分层落实,做到培优补差。

猜你喜欢

初高中新教材定义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初高中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
初高中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关于初高中英语学习衔接的一些建议
成功的定义
修辞学的重大定义
山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