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28层螺旋CT及其多模式的后处理技术在腰椎弓峡部裂诊断中的价值

2010-04-12陈天凤许绍奇赵林芬周雪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年13期
关键词:峡部平片后处理

陈天凤,许绍奇,赵林芬,周雪芳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放射科,江苏常州,213161)

腰椎峡部裂(SS)又称为腰椎椎弓崩裂,为椎弓上下关节突之间的狭细部分的断裂,是椎体滑脱症的主要病因之一[1-4]。此部位解剖结构特殊,以往对腰椎弓峡部裂的诊断主要依靠腰椎双斜位X线片,但双斜位片受技师的投照技术及医师阅片熟练程度的影响较大,对其诊断存在较高的假阴性率及漏诊率,在同一层面上同时显示椎弓峡部裂隙和小关节间隙是CT提高病变检出率和鉴别诊断的关键。

目前随着多层螺旋CT(MSCT)重组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对峡部裂可获得更全面的诊断信息,大大提高了诊断准确率,而且显示峡部裂的状态对于临床手术计划的制定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的目的在于用后处理图像中的多向调整的MPR及MIP来替代不同方向和不同层面的直接扫描图像,以选择最佳的成像方法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37例腰椎弓峡部裂患者资料,其中男28例,女9例,年龄25~62岁,平均40岁。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腰痛,其中13例有外伤史,下肢痛者5例,病程1 d~3年。

1.2 方法

采用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AS 128层螺旋CT进行全腰椎一次性轴位容积扫描。扫描范围:T12上缘~S1椎体下缘。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mAs:343,探测器128×0.6 mm,FOV 192 mm,螺距0.8,扫描层厚5 mm,间隔5 mm,重建层厚 1 mm,间隔0.7 mm,Kemel:B20fsmooth,Window:spine,射线剂量16.47 MGY。将原始数据传入MMWP工作站,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和最大密度投影法(MIP)方式进行图像后处理。

2 结 果

37例患者椎弓峡部裂均位于 L5,其中双侧峡部不连26例,单侧峡部不连9例,双侧或单侧峡部不连并伴有椎体 I度滑脱2例。MPR及MIP图像可全部清晰显示峡部裂。

3 讨 论

椎弓峡部位于椎弓根与椎板连接处上下小关节突之间[5-6],沿后下方走向,其对固定同侧上下小关节突起重要作用。峡部不连的原因是多方面,可分为先天性和继发性,继发性又与反复应力及外伤有关。本研究中13例有外伤史,属于继发性椎弓峡部裂。腰椎弓峡部紧贴黄韧带外缘和侧隐窝的下后部以及构成椎间孔的后上壁,而且峡部不连的裂隙是由纤维组织连接的,此处纤维组织增生和骨质形成可使椎管横径变小,椎间孔变窄和侧隐窝狭窄,从而引起腰腿痛,再其次相应椎体的稳定性差,易发生异常活动,又会造成椎体的滑脱。本研究有2例伴有椎体滑脱。

过去诊断腰椎椎弓峡部裂主要依靠X线拍摄的腰椎侧位及双斜位片,但它的遗漏率很高。随着螺旋CT的问世,尤其是MSCT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中的MPR、MIP方式,充分的弥补了X线平片上的局限性。

椎弓峡部裂CT常表现为峡部裂隙呈低密度[7],边缘不规整且骨质硬化,裂隙呈斜行,平或锯齿状,宽度3~14 mm,裂隙位于上、下关节突之间即横突水平。MPR图像是各个方向的断面,通过不同方位旋转可清楚显示峡部裂,避免了X线平片因组织、器官的重叠而造成内部细节显示不清,也避免了因技师的投照技术、投照体位的不足而造成峡部裂不显示。经过椎弓峡部的斜矢状面MPR[8]相当于双斜位X平片,能直观、清楚地显示峡部裂的特征性表现-“猎狗项圈征”。MIP是取每个像素的最大CT值进行投影[9],反映组织的密度差异,对比度高,图像看起来比MPR图像更类似于X线平片,而且它也能任意的旋转角度并可切割去除重叠部分的功能,适当的加大层厚还可以取得更多的信息量,图像显示的更加满意,“猎狗项圈征”显示的更加清晰,但在显示软组织上MIP图像不如MPR图像。在CT横断面图像上,峡部裂与椎小关节容易混淆,其鉴别依据[10]:①峡部裂位于椎弓根下缘层面,而椎小关节出现在椎间盘层面;②峡部裂边缘不规则,可见碎骨片,而椎小关节可见光整顿皮质面;③峡部裂有其它伴随征象,如果出现“真空征”,则应考虑为小关节;④峡部裂方向更接近于水平位,而椎小关节更接近矢状位。冠状位MIP图像可以同时清楚显示峡部裂和椎小关节,表现为“双关节征”。本研究通过MPR及MIP图像使椎弓峡部裂检查率达到100%,同时也避免了峡部裂和椎小关节混淆的可能。

总之,MSCT的MPR及MIP的图像重组模式为详细观察椎弓峡部裂提供了全新的检查方式,弥补了普通X线平片的种种不足,也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全面更解剖化的图像信息,极大丰富了临床对该病的认识,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了更可靠的依据。

[1]闫呈新,刘云祥,岳云.多层螺旋CT的斜矢状为MPR图像对腰椎弓峡部裂的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9,25(8):1155.

[2]罗小平,陈奕奕,刘秀祥,等.MSCT容积扫描在诊断腰椎弓峡部裂中的价值[J].放射学实践,2009,24(5):542.

[3]高国勇,镇万新,杨大志,等.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7,24(4):385.

[4]饶东,曾晓波,何玉山,等.后路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33例疗效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5):462.

[5]李明新.腰椎椎弓峡部裂影像诊断中CT的作用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0):98.

[6]胡智勇,徐南伟,刘瑞平.青少年腰椎峡部断裂的手术治疗[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13(12):124.

[7]侯代伦,柳澄.脊椎滑脱的影像学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7(1):94.

[8]谢元忠,孔庆奎,公维云,等.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价值[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8,18(7):526.

[9]叶文钦,陈忠,练旭辉,等.螺旋CT三维和多平面重建在腰椎峡部裂中的应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2,21(11):886.

[10]魏培健,张英华,马晓晖,等.多层螺旋CT扫描及后处理方式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价值[J].河北医药,2008,30(8):1161.

猜你喜欢

峡部平片后处理
X线平片和CT对颈椎病诊断的临床效果
礞石滚痰汤联合奥氮平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观察
果树防冻措施及冻后处理
峡部植骨修复运动节段固定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研究
乏燃料后处理的大厂梦
SPECT/CT融合显像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增益价值
乏燃料后处理困局
应用X线平片、CT及MRI在颈椎病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腰椎峡部骨微细结构的Micro CT研究
双源CT任意切割容积再现重建技术诊断无滑脱型腰椎峡部裂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