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庙会的“非遗”保护与开发规范

2010-04-12赵德利

山东社会科学 2010年11期
关键词:庙会非遗民间

赵德利

(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陕西宝鸡 721013)

民间庙会的“非遗”保护与开发规范

赵德利

(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陕西宝鸡 721013)

庙会从管理主体上可以分为民间庙会和官方庙会。民间庙会是指由民间信众自发组织、管理的庙会形式。民间庙会相对于官方庙会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民间庙会是民间思想的集散地,象征地表达着传统的乡村秩序;民间庙会是民间文化表演的大舞台,庙会中交汇着民间游艺民俗、城乡商品交易、各种小吃,展演着民间文艺最精良悠久的剧目、曲艺和手工艺品;民间庙会是中国农耕民众的狂欢节,内涵着“众生平等”的意识和“人心向善”的道德情怀。庙会是历史与现代、机器与手工、物质的与精神的交汇、聚合、展示,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活化保护和适时发展!无以数计的民间庙会为新时代背景下的文化产业开发提供了机遇和广阔前景。开发中必须统筹规划,做到制度规范,责任落实,活态保护。

民间庙会;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保护与开发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民族的民间的宝贵财富,这种文化认识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士的拥戴。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在得到保护的同时,也被作为文化产业的资源被开发。民间庙会作为一种拥有最广泛民众基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各地的保护和开发中多有差异。如何认识、保护和规范开发具有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民间庙会,是本文欲与社会各界同仁探讨的一个论题。

一、庙会的类型及其差异

庙会是举办方与参与者依某寺庙场地,怀着敬畏之心而共同建构起来的具有信仰性思想情感为基础的文化活动。它一般以某个庙宇为依托,在规定的日期里公开举行。这种文化活动以神灵祭祀为核心,伴有商业贸易、文艺表演、休闲娱乐等多种形式。概括而言,宗教信仰是庙会的源点,经贸和文化是庙会的支点。

庙会因分类标准不同,可以分为许多类型。从性质上分,可以分为传统宗教型、纪念祭祀型、文化经贸型。从庙会供奉的神佛塑像,可以分为龙王庙、土地庙、城隍庙、祖师庙、娘娘庙、火神庙、关爷庙、山神庙、河神庙、圣母庙等等,多不胜数。这些庙宇为庙会的兴办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从庙会开办的时间可以分为古、今庙会。本文从庙会的管理主体将庙会分成官方和民间庙会两类。这样来区分庙会类型或许少见,但是,当我们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产业开发的角度去审视这种分类时,就会意识到从庙会的管理主体区分庙会类型的意义,或许会唤起对庙会保护的责任和意识。

1.民间庙会

所谓民间庙会是指由民间信众自发组织、管理的庙会形式。因庙会管理者为民间团体,相对于文管单位的管理方式,我们称此为民间庙会。民间庙会一般由民众推选的会首及其会务组织和若干自愿者组成管理班子,他们具有自发、自由、自觉的特点。虽然他们的文化程度不高,也没有津贴报酬,但是他们却有着超越一般文管员的工作热情和奉献精神。而他们对庙会的至诚热情最为可贵,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重要的民间基础。

民间庙会相对于官方庙会具有开放性和广泛的群众性。在我国,遍及农耕村镇的大大小小的民间庙会数以万计。每逢农闲时节,庙会便会隆重举办。民间庙会不收取门票,有的还开办灶房,为信众提供“义饭”。尽管民间庙会也会邀请一定级别的剧团做表演,也需支付有关费用,但一切费用均出自信众的布施。所有的庙会管理者均为信众志愿者担任,故此节省一笔雇用者的支出。

2.官方庙会

俗所谓官方庙会是指将庙会所在寺庙或文物保护单位按政府文物文化部门编制管理,庙会期间文管所对整个庙宇及其相关文化商贸活动全程监管,故而将他们开办的庙会称之为官方庙会。官方庙会因为以政府名义实施管理,所有的庙会活动呈现科学、条理、严谨、规范的特点。北京的东岳庙、陕西的周公庙、甘肃的伏羲庙等文管单位所开办的庙会均是如此。

文管所在我国多是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工资奖金的资金来源压力,使他们非常重视门票收入,而庙会又是他们一年一度最重要最集中的收支来源。故此,庙会期间文管所往往临时雇用支付报酬的工作人员,以使庙会管理井然有序,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和利用。

3.民间庙会与官方庙会的差异

民间庙会虽相较官方庙会交通不很便利,但由于庙会没有门槛费且以僧道信仰为主要内容,故而参加庙会的信众以农耕民众居多。他们着装朴素,心怀虔诚祈愿心理,不远数十里数百里,手提肩扛布施的米、面、菜、油,将自身融入庙会诚朴信众之中,因而形成与官方庙会不同的信仰与文化景观:同吃一锅饭,同烧一炉香。比起官方庙会,民间庙会具有更大的包容性,乞丐、出家人等也来赶会,颇为引人深思。

如果说民间庙会具有更多的感性特点的话,那么,官方庙会则因“科学”管理而呈现理性特点。在官方庙会,管理者会特别宣传庙会的历史文化特点,淡化宗教信仰的内容,而在收费时又会“瞄准”信众因传说而格外迷信的“偶像”崇拜。例如白云山庙会的抽签卜卦,因传说毛泽东等人来此抽签灵验而蜚声遐迩,问卦人络绎不绝;周公庙庙会传说触摸“玉石爷”摸哪儿医哪儿,致使信众趋之若鹜。这种庙会活动并不能体现庙会宗教信仰祭祀的性质,而只能说借庙会活动祈福消灾而已。庙会的管理者就势利导,给庙会带来了丰厚的收入回报。这些都集中体现了官方庙会理性运作、开发财源的特点。至于文管所日常的文物文化旅游工作的管理与开发,不在本文论及之列,不做探讨。

二、民间庙会的文化价值

庙会文化丰富复杂,涵盖文化人类学、宗教学、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等多种学科,囊括民俗学多个分支学科:庙会中的神灵崇拜和祭祀、占卜、禁忌、巫术,是信仰民俗;庙会中的饮食、商贸、旅居,属于经济民俗;庙会中的戏曲、曲艺、讲唱、传说故事,分属文艺民俗。它既是宗教的,又是世俗的,反映了广大农耕文化民众长期积淀形成的心意信仰、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是沉积深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世纪末期以来,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民众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经济物质生活的丰足,使庙会的文化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庙会虽然还持存着传统庙会的基本形式,但是其宗教信仰的职能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异,然而民间庙会的文化意蕴依然十分丰厚而且具有现实意义。

1.民间庙会是民间思想的集散地

民间庙会是中国的农耕民众在佛教与道教竞建寺庙、道观,“行像”出巡招徕信徒的基础上,因民间的社、会组织主动前往集会助兴而逐渐成了以宗教活动为依托的群众聚会的场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交流的需要,庙会又在保持祭祀祈愿的同时,融入集市商贸活动。庙会又因此得名“庙市”,成为中国市集的一种重要形式。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又在庙会上增加娱乐性活动。从此逛庙会就成了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内容。庙会文化的演变过程,反映了庙会宗教化向世俗化、心意信仰向生活实用的转变。

从庙会的生成和转变过程可以看出,庙会从东汉佛教传入起,经南北朝、唐宋时代,到明清定型为一种实用与娱乐、物质与精神两栖并重的生活文化。作为一种传统生活习惯和传统信仰,它是广大民众口耳手脑相传的技能及其文化观念。它的价值主要表现为植根、传衍于民众之中的民族民间文化,即凝聚着民间百姓的思想智慧,聚合着广大民众创造的多种文化艺术精华。作为一种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人类历史的参照,映照着人类的发展历程,具有民族的和地域民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作用,成为民间思想的集散地。

2.民间庙会是乡村秩序的象征表达

庙会是在中国宗法社会背景下发展传承下来的信仰性生活文化,庙会的发展与民间的社、会组织的参与组织密切相关。当今庙会,信众已从传统庙会的神灵信仰转换为社会需求的间接表达,官方庙会更是因为有文管所的组织领导而呈现科学管理理性信仰的特点。然而,由民间组织承办的民间庙会,却秉承了传统庙会的组织形式,在维护和持存乡村秩序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民间庙会是乡里能人们以其民间思想智慧,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展示法理社会中传统农耕文化道统理想愿望的一个平台,是在现代基层(乡、村)政府掌管社区生活秩序之下,传统信仰平复乡村秩序的一次演练。

英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曾经说过:“宗教并非产生于玄想,更非产生于幻觉或妄解,而是出自于人类计划与现实的冲突,以及个人与社会的混淆。假如人类没有足以保持完整和供为领导的某种信仰的话,这种冲突和混淆势必发生。”①[英]马林斯基:《文化论》,中国艺术出版社1987年版,第75-76页。作为著名的功能学派的代表人物,马林诺夫斯基的认识不仅在20世纪初年是超人的大胆论断,即就是在21世纪初年的中国,至少印证了数以亿计的民间信仰者的庙会行为。它也同样更好地证明了马氏文化的功能论见:“文化是包括一套工具及一套风俗——人体的或心灵的习惯,它们都是直接的或间接的满足人类的需要。”②[英]马林斯基:《文化论》,中国艺术出版社1987年版,第14页。在现代工业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透视民间庙会的形式与意蕴,无人会否定这种依然在人们生活中生发着精神的寄托与慰藉、商贸与交际的功能。

陕西的许多民间庙会具有这样的特点,尤其是佳县白云山庙会的“会”更有原生态性质。从明代形成庙会以来,白云山庙会每年就由“会”管理着庙会的一切事物,包括布施的收入。所以,那时的“会”权利很大,道士主要管理道教祭祀。随着“会”的壮大,“会”衍生出二会、三会、四会、五会和六会。各会分别负责初一至初八的布施收入及其庙会管理工作。直到现在,白云山庙中依然保留有各会的窑洞财产。“会”与白云山道教管理委员会(道士掌管)共同构建着盛大的庙会信仰活动。会长(包括总会长和分会长)都是在当地有一定威望的乡里能人,他们精明能干,顺应民意,颇具感召力。每天上千人来往于庙会,吃住于庙会,遵规守礼,井井有条,在一定层面上,“会”象征着中国传统宗族文化复归,传统文化理想和秩序的表达。

3.民间庙会是民间文化表演的大舞台

当今的民间庙会较好地传承了古庙会的基本事象,提供了民间文化展示的多种平台。庙会中交汇着民间游艺民俗的各种技艺,搭建了城乡商品交易的平台,聚合了当地最地道、最有代表性的各种小吃,还展演着民间文艺最精良悠久的剧目、曲艺和手工艺品,它们共同构建和展示出“吞古纳今”的民生精华,是当今庙会依然吸引游客“逛会”的重要因素。

扔沙包、推铁环、抖空竹、玩风车、丢钱眼、套圈、拉地龙等多种多样杂技杂耍,不仅是中华民族“童年”的天性与智慧,而且表现出民间传统文化娱乐的情趣与追求。它并非是“玩耍”,内中所包含的审美的创造力,独具民族艺术特点。

庙会是城乡商品交易的平台,每逢庙会举办,不仅小商小贩摆摊设点,一些大的商店公司也搭棚赶场,抢抓销售良机,促进了商品流通,满足了不同地域间人们的需求。庙会为信众游客提供的各种传统小吃,最具民间底层特色,有的是在城里难以品尝的“美食”。这些食品内含着文化创造的缘起与传说,映照着地缘物产与民众生存活动的原生情态。

文艺表演是庙会不可缺少的民俗事项。许多民间文艺最精良悠久的剧目和手工艺品,都在庙会期间展演。如果说某地的传统戏剧因社会发展难以为继的话,只要有庙会,它就能找到戏剧生存繁衍的民间沃土,拥有最广大的民间文艺欣赏者,获得本真的演艺效果。

无论是游艺民俗,还是民间饮食文化,亦或是传统戏曲艺术和民间工艺品制作,都是缘于庙会而聚合,在工农业现代化的今天,庙会无异于是历史与现代、机器与手工、物质的与精神的交汇、聚合和展示,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活化保护和适时发展。

4.民间庙会是中国农耕民众的狂欢节

传统民间庙会中,城乡信众与游客汇集,无论祭祀的还是游艺的,人们心无戒备,相拥成伴,心中流溢着和谐、平等、向善的意愿。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捐献爱心成为庙会最美善的举动。中华民族推崇的“众生平等”的意识和“资助弱者,人心向善”的道德情怀在此得到最集中的体现。就连向香客乞讨的乞丐(大都是伤残人和孤寡老人)也在这里能得到心理的“平衡”。他们不仅能讨得充满善心的香客的同情心,还能像所有香客一样到厨房得到免费的“义饭”。

庙会为什么能使农耕民众惯常的节俭、保守暂且搁置呢?民间庙会提供了一种“场”,一种庙会信众投身其中所建构起来的信仰性心理场,一种充满感性生命力、向往自由自在生活的场。民众置身其中,忘却了日常生活的忧烦,充分的释放了俗世生活的心里郁积,感受到了生命的狂欢。一如巴赫金所说:“狂欢式的生活,是脱离了常轨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是‘翻了个的生活’,是‘反面的生活’。”①[俄]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176页。它是一种“交替与变更的精神、死亡与新生的精神。”②[俄]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178页。正是这样一种反常的,充满变更渴望的精神,才使广大民众投身庙会之中,放纵感性生命,寻求自我自由,袒露人心向善、众生平等的道德情怀。

民俗作为与人共生的文化伴生物自有其发生、发展变化的缘由和规律。正是作为满足人类生活需要的基本前提和基本功能,文化的选择性才使人类在任何时代都不灭生存之志,不断培育后代满足物质与精神需要的生存方式和心意信仰,并不断地将它传承下去。正是在这种生存活动中,人类才创造和发展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成为万灵之长,永生不灭。民间庙会从一个侧面正反映了民俗文化中人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的两栖并重特性。可以说,是传统的信仰支撑起了现代科学理性的文化多元论,令人们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解悟到人类的历史生成意义,看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灭绝将意味着人类自我断裂的可怕和可悲。民间庙会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弥补了现代与历史的断裂,在心理上消解个人与社会、感性与理性的矛盾冲突,自有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

三、民间庙会产业开发的规范

庙会是非物质文化的宝贵遗产,它的文化价值必须得到认可和保护。尤其是民间庙会作为较少变异的原生态文化事项,标记了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在心意信仰上的追寻轨迹,承载了传统文化的丰富的物质的和心理的内容,成为当今社会拥有民众最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作为一种极有开发保护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无以数计的民间庙会和因庙会而链接起来的商贸、饮食、民间工艺以及演艺等产业,为新时代背景下的文化产业开发提供了机遇和广阔前景。

如前所述,庙会在管理上具有官方与民间两种类型,官方庙会是由文化旅游事业单位经管,在经营开发和管理上已经形成一套模式。民间庙会原本非经营目的,在产业开发上尚未有经验模式可循。而文管单位的“官方庙会”既有产业开发的成功经验,亦有谋财取利、变相损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弊端。这些经验教训都应为民间庙会借鉴。因此,民间庙会在产业开发中如何将文化保护、旅游管理和市场开发结合起来,统筹规划,是今后民间庙会文化产业开发必须优先谋划的问题。

1.生态保护规范开发

文化具有传承性和变异性,融入当代生活的变异也是对传统民俗事象的一种传承,一种活态保护。本着文化的社会功能特性,只要民间庙会有益于人民大众的生活,有利于民族文化的承扬,在保持民间庙会的“非遗”生态的前提下,可以作适当的“开发”,以利于民间庙会的持存发展。

对庙会的文化产业开发必须以文化生态保护为前提条件。这里的生态保护含义有两点,一是庙会的硬件设施及其与周边的环境条件要保持相对原始情态,不得为了旅游经营而大拆大建,破坏庙会的原生态文化意蕴,复失庙会的历史文化原貌和文化内涵。陕西灵山庙会(净慧寺)近两年大规模投资,拆除了大部分原有建筑,增建了“仿古大殿”,使庙宇看起来“宏伟”漂亮许多。虽然净慧寺在建筑外观上与交通管理上有了明显“改进”,但是,这些被“现代人”看起来“现代化”的变化,却也破坏了庙宇的原生态结构,使传统民间庙会的人文特性丧失其中。

二是保护庙会主体的人文生态特性。既保持庙宇的原有管理身份,允许民间会首管理庙会的形式存续,不要以新建文管单位的建制替代传统庙会的民间性质,使民间庙会成为又一个官方庙会;又鼓励广大信众踊跃参与庙会文化的重建,保持民间庙会祥和、平等、民主、人性化的人文生态特性。不能假以科学的名义阻止庙会中的祭祀、祈祷等宗教信仰活动,要允许庙会参与者秉持虔诚之心与庙会主办者共同建构信仰性心理场,真正使原生态的民间庙会得到活态保护。有的庙会重建中拆除原有厨房,使庙会中的物品捐赠和“义饭”复失,令众生平等、与人为善、和谐与共的文化内涵随之丧失。可以说,庙会中的人文性存留越少,庙会的文化遗产价值越小;徒留观光形式的庙会犹如行尸走肉,已无文化意蕴,亦失保护开发的价值。

2.政策到位责任落实

2005年以来,我国开始政府主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程。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但是幅员广阔的中国不可能将一个个民间庙会收录名册,以制度规范保护和开发,势在必行。

第一,明确民间庙会的责任主体。以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方式,明确民间庙会的项目“持有人”,举办庙会的“责任人”,享有参与权的庙会“使用人”,以保证民间庙会主体权利的相对独立性,避免商业盈利活动的损害及其他权力因素的破坏。要重视民众对庙会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功能。民众是庙会的主体,失去广大民众,民间庙会就不复存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庙会的文化旅游产业在统筹兼顾文化保护和市场开发的前提下,得到有效的保护、开发和管理。

第二,注重文化学者和研究专家的指导意见,规定在开发中要有专家听证。文化学者因其在文化研究方面的长期积累,而具备了超人的睿智和视野。学者所拥有的丰富知识、研究手段、保护技术和前瞻眼光,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不可缺少的智囊要素。他可以使每一项决策都具有科学性和人文意义,减少功利色彩和人为因素。

我国的真正意义上的民间庙会并不是很多,有些庙会因为历史原因已经没有庙宇作依托,只是一些文化商贸娱乐活动的组合;有些庙会因为文管所的管理功能变异,遗失庙会的原生情态。更有的庙会因为难于管理而遭到弃办。据报道,南京100多个民间庙会面临消亡:遭停办的不止尧化门庙会,迈皋桥庙会、燕子矶庙会、仙林庙会也都陆续停办。栖霞“蒋王庙庙会”、溧水“蒲塘桥庙会”、江北“泰山庙会”,这些乡土史上大名鼎鼎的民间庙会也已名存实亡。①章庆、程晓:《南京100多个民间庙会面临消亡》,《东方卫报》2007年5月9日。在举国高呼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今天,为什么会有如此离奇的庙会消亡之事?尧化门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向记者举出众多“庙会弊端”:“每逢庙会,七八万的人流量让交通瘫痪,周边的政府部门、企业、学校等无法正常运行;大量治安问题出现,偷盗、诈骗、赌博等时有发生;不健康表演团体频现,假冒伪劣产品猖獗;环卫压力巨大,仅垃圾就要拖走上千吨……”②殷骏:《民间庙会,传承还是消亡?》,《南京日报》2007年4月4日。毋庸讳言,庙会的确有像这位副主任所说的偷盗、诈骗、赌博现象,不健康表演团体的问题,假冒伪劣产品,环卫压力巨大。其实没有庙会,但凡群众集会,就会出现这些问题。这位副主任因噎废食,全不见民众的文化热情,全不管非遗保护和传统文化的遗失,只顾自己小家子的一己利益。

可见,在庙会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中,既需要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助,也需要基层政府和文管单位按照文化保护规律办事;既要规范开发,还要活态保护,严禁以本地区本单位的利益谋算甚至牺牲文化遗产。因此,必须制定严格的民间庙会保护和开发法规,规定庙会的保护、开发、使用的主体与责任,确实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利用获得规范有效的保证。

(责任编辑:红星)

K890

A

1003—4145[2010]11—0029—05

2010-09-25

赵德利,陕西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教授。

本文系陕西省社会科学界2010年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0C004)。

猜你喜欢

庙会非遗民间
元宵节,逛庙会
丰都庙会
宝顶架香庙会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洋庙会写趣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