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学报编辑视角解读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篇

2010-04-10刘小平

关键词:声律刘勰知音

刘小平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编辑部,河北张家口075000)

从学报编辑视角解读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篇

刘小平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编辑部,河北张家口075000)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篇提出观文要做到“不偏”就必须“博观”;认为“平理若衡,照词如镜”,才能对文章作出公正的评价;只有掌握了“一观位体,二观置词,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的方法,才能判断文章的优劣。这些思想,对学报编辑实践乃至编辑学研究具有重要指导和启示作用。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博观”;“客观”;“六观”;编辑修养;编辑原则;编辑活动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中国南北朝齐梁之际一部杰出的文学理论巨著,同时代及后世许多文人和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家对该书推崇备至,评价极高。鲁迅将它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相提并论,可见它在中外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该书共计50篇,论及9个朝代的文学发展状况和200多位作家及作品,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最完整的著作。《知音》是其第48篇。自近代以来,学界将《文心雕龙》划分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三部分,把《知音》篇或划分为“批评论”,或划分为“鉴赏论”,或认为其兼具“批评论”和“鉴赏论”。笔者试图抛开上述框架的限定,从学报编辑的视角解读《知音》篇为学报编辑工作带来的有益启示。这部著作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文学领域,它对编辑学研究也不无指导意义。

一、“博观”是编辑主体必备的学养

刘勰在《知音》篇中提出了只有“博观”才能做到“不偏”的思想。他的这一思想为提高学报编辑主体的修养及鉴审能力指明了路径。他说:

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知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1](P1850)

这段话的原意是,弹过千种乐曲才能真正懂得乐声,看过千把宝剑才能真正认识宝物,所以要能懂得各种风格的文章,必须有旁通博览的学养积淀。从学报编辑的角度理解这段话,它至少包含了三层意思。第一,编辑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博观”,“博观”是鉴审稿件的必要条件。这里刘勰提出了主体修养问题。学报编辑工作的内容之一是审理稿件,这些稿件应该是各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而编辑看到的稿件往往是鱼目混珠的。怎样做到沙里淘金,慧眼识金,办法只有一个,不断学习,积累知识,开阔视野。学报编辑只有广泛涉猎,尽可能多地了解各学科最新研究进展和动态,才能在审稿过程中避免主观偏狭和片面性,从而对稿件作出正确的理解和评价。第二,编辑素养的培养还在于会“操曲”和“观剑”,只有“晓声”和“识器”,才能解决“文情难鉴”的问题。这里刘勰提出了主体勤于实践的问题。怎样才能“晓声”,刘勰认为听音乐的人要懂乐理,会操练;怎样才能“识器”,他以为观剑的人应重比较,会鉴别。对于学报编辑来说,就是要勤写多练,知甘苦,识文理,从而提高自身修养和鉴审能力。第三,“圆照”是对编辑的基本要求,即编辑要具备客观公允全面正确评价稿件的能力。“圆”指圆满无缺,“照”指洞照内外。“圆照之象”,谓文字在圆明寂照中所现的形象[1](P1851)。要想做到“圆照”,“务先博观”,“博观”是“圆照”的基础,是提高编辑修养和鉴审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客观”是编辑评审稿件应有的态度

刘勰在《知音》篇中还提出,鉴赏主体应具有客观公正的鉴赏态度。他的这一观点对学报编辑如何正确评审稿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阅乔岳以形培塿,酌沧波以喻畎浍,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然能平理若横,照词如镜矣。[1](P1852)

“阅乔岳以形培塿,酌沧波以喻畎浍”,强调了分析和比较的重要性,原意是,阅历了高山大岳自然理解丘陵的渺小,尝试过沧海波涛自然明白田沟的细流;“轻重”指对作品评价的高低,就编辑工作而言,“无私于轻重”是说编辑对稿件应保持客观公正的胸襟,不因为作者名气大小而分轻重,不因为个人爱憎而生偏见,惟其如此,才能像用天平衡量文理,用镜子观察文辞一样——“能平理若横,照词如镜矣”。因为评价文章就像权衡一样,应有客观的标准,编辑只有不带主观偏见,不囿于个人成见,才能“平理若横,照词如镜”,公正地评价作品,中肯地品评得失。

刘勰认为,自古鉴赏主体存在四种偏见,一是“贵古贱今”,二是“崇己抑人”,三是“信伪迷真”,四是“知多偏好”。在刘勰看来,这是造成“知音其难”的根本原因。学报编辑时时扮演着鉴赏主体的角色,其如果“偏于爱憎”,居于己见,容易导致“执一隅之解”。只有努力克服这些偏见,才能做到“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平理若横,照词如镜”。反之,不可能成为作者真正的“知音”。

三、“六观”是断文优劣的基本方法

刘勰提出了六种观文的方法:

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词,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斯术既形,则优劣见矣。[1](P1853)

刘勰在提出“博观”的基础上指出,要实现“博观”,在审查文情的时候,先要考察文章的六个方面:一是观察文章的文体安排,二是观察文章的敷饰辞藻,三是观察文章的通古变今,四是观察文章的姿态奇正,五是观察文章的事例引用,六是观察文章的调声协律,六个方面都考察到位,文章的优劣也就显现出来了。

(一)观位体

“观位体”,指观察文章所采用的文体是否适合其内容。刘勰对文体非常重视,在《文心雕龙·熔裁》篇中强调,“情理设位,文采行乎其中”[1](P1177),又说:“履端于始,则设情以位体”[1](P1182)。刘勰这里所说的“观位体”,是指根据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来确定其所采用的文体是否合适[1](P1853)。学界对于“位体”的理解不同,本文采用的是詹锳的观点。“观位体”是说,文章采用何种文体来表达相应的内容,是鉴审者或批评者首先需要观察和区分的。

对学报编辑来说,审稿时应该把学术论文与其他文体区分出来。有一些来稿,属于宣传文章、经验总结、教案或科普读物等。学报编辑需要将这部分稿件剔除,并有责任让作者明白什么是学术论文,学术论文的特点是什么。

(二)观置辞

“观置辞”,指观察文章文辞的运用、调度和修饰。结合《知音》全篇的语境可知,“观置辞”就是要通过观察文辞的运用、调度和修饰,判断文章的优劣。对学报编辑来说,这是鉴审稿件最基本的要求。因为学术论文是作者把形之于心的内容通过文辞的形式表达出来,而稿件评审却恰恰相反,是通过文章形式考察内容。

学术论文在语言的运用上有其自身的语体特征。它要求语言精确、简明、平易、庄重和必要的文采。[3](P186-191)语言准确,是对所有文章的要求,而学术论文对这一要求则更为严格、具体。科学研究论文最忌讳用词不当,语义模糊、含混,不顾需要滥用数据、材料等。语言简明,是说用尽可能少的语言材料,把尽可能多的信息明白无误地传递出来。语言罗嗦、重复、空话是学术论文应该避免的问题。语言平易,是指语言的形式要具有平实自然、明白晓畅的特点。平易不是平淡无奇,而是要“平中见奇”、“俗中见雅”,“语浅而意深,言近而旨远”。语言庄重,是说学术内容的表述需采用庄重的语言形式。在选句方面,学术论文多采用长句、复句、整句(主谓句)以及常式句、完整句,短句、单句、零句(非主谓句)及变式句、省略句使用较少。这是由学术论文必须表意精确,具有严密的科学性、逻辑性等基本特征决定的。在措辞方面,学术论文应该避免使用口语色彩浓烈的日常生活用语,感情色彩浓重的形容词、副词等,决不允许使用粗俗、低俗、庸俗、媚俗的语言。一般来说,具有明显的书卷语体的词语,是有利于增强文章庄重感的语言,应该成为论文写作的基本语言材料。必要的文采,是对社会科学论文语言的特殊要求。出色的社会科学论文语言应该是规范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是不容置疑的逻辑力量与沁人心脾的情感力量的统一。惟其如此,才能强化学术论文的魅力,而吸引、打动、感染、征服读者。这不仅仅只对人文社会科学论文而言,对自然科学论文亦未尝不如此。爱因斯坦科学研究论文的魅力正在于此。他不仅有重大的科学发现,还能将这种发现描述得精确、简明、平易、庄重,其所具有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跨越了读者身份、层次的局限。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学术论文在语言上达不到精确、简明、平易、庄重的基本要求,选题再好,离真正发表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三)观通变

“观通变”,指观察文章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处理得怎样。《周易·系辞上》曰:“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来往无穷谓之通。”[4](《周易·系辞上》P371)“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4](《周易·系辞上》P375)“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4](《周易·系辞下》P382)刘勰把符合客观事物矛盾运动的规律具体地运用到文学理论上,在《文心雕龙·通变》中用“通变”来表述文章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他“既反对‘循环相因’,又反对‘近附而远疏’,主张有所继承,又有所创新”[5]。刘勰认为,“文辞气力,通变则久”[1](P1079),要观察文章能否“参伍因革”[1](P1089),“望今制奇”[1](P1106),以有没有创新来断定其价值。

可以说,刘勰的“通变说”是从主客体双方面来讨论文章的继承与创新这个问题的。对学报编辑主体来说,他在审查稿件时应注重观察文章在选题、论点、论据、论证、角度、方法、材料使用等某一方面,在继承前人或同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哪些个人见解。也就是说,如果文章观点正确,论述也清晰,但缺乏个人见解,光有继承没有创新,这样的文章是不符合学报用稿要求的。

(四)观奇正

“观奇正”,指观察文章能否守正出新。刘勰在《文心雕龙·定势》篇提出了“奇”与“正”两个概念。“旧练之才,则执正以驭奇;新学之锐,则逐奇而失正;势流不反,则文体遂弊。”[1](P1140)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熟练的老手,能够依照雅正之路来驾驭新奇的文风,而那些急于求新的人,却一味追逐诡奇的文风而失去正道。这种趋势如果发展下去不回头,文章的体制就败坏了[1](P1140)。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的“奇”,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意思,有时作褒词用,含有卓越不凡(新奇)的意思;有时作贬词用,含有怪诞反常(诡奇)的意思。这里所说的“奇”,是针对齐梁形式主义文风盛行,片面追求“新奇”之意。学报编辑则需要辨别文章“通变”之“奇”是否守得住“正”。“观通变”与“观奇正”的逻辑关联正在于此。因此,笔者认为刘勰的“奇正”说,对学报编辑工作来说至少有如下两方面的实践意义。

第一,思想性与学术性需统一。社会科学论文,具有较强的思想性,这是由于社会科学研究的内容、功用及其应用范围决定的,也就是刘勰所说文章内容的“正”。因为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主体是具有一定社会地位、隶属于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人,其所持有的世界观、思想意识必然要对其研究内容产生作用,带有研究者的思想意识烙印。这就需要编辑主体认真把握,使其文章内容正确,避免偏颇,观点经得起推敲和实践的检验。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科学研究实质上仍是一项学术活动,不同于政治活动。如果片面强调科学研究的思想性,仅仅从政治倾向上着眼,来衡量研究质量和水平,是难以对研究成果作出真实全面评价的。只有既具思想性,又具学术性的研究成果,才具社会价值和科学价值。也就是说,“正”还有其学科层面上的具体涵义。

第二,创新性与科学性需统一。一流的研究应做到选题、论点、论据、论证、角度、方法、资料等某一方面的新。而求新并不等于可以随意标新立异,故意语出惊人,科学性是创新性的前提。揭示真理,正确反映社会现实及其发展规律,用正确的理论武装人,并有效地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是办刊人的重要任务。如果论文观点艰涩难懂,缺乏科学的论证,没有科学的推理,就很难令人信服。[3](P172-174)因此,一些为了求新求异,故弄玄虚,扰乱视听,容易造成人们思想意识混乱的文章,编辑必须严格把关。

(五)观事义

“观事义”,指观察文章引用的事例是否恰当,表情达意是否美善。事,指事类,相当于现代修辞学里的引用。所谓事类,指类似的事实和言辞。义,指意义,是说文章根据类似的事例来说明文章的意义(主旨)。刘勰在《文心雕龙·事类》中说:“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斯略举人事,以证义者也。”[1](P1407)刘勰认为,“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的作用在于求证,而不是在于炫耀,引用事例或成说,都是把它当作推理过程中的材料看待,力求解决问题,以证其说。在材料使用上,刘勰提出“取事贵约,校练务精,捃理须核”[1](P1427)的主张。也就是说,文中使用材料要简约,堆砌典故,则文章必然流于滞涩;选择要精确,要完全符合表情达意的要求,否则必然产生乖谬;由论据所表明的道理应该经过核实是合用的,否则无益于“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简言之,就是材料使用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力避繁琐,为论点服务。

从学报编辑的角度来理解“观事义”,就是考察文章观点、论据、论证的关系处理得怎样。如一些史论型文章的作者,他们收集了大量与选题有关的资料,然而他们并未认真地阅读分析这些资料,从中提炼出论文的观点,而是一味地铺陈、堆积史料。当需要论证自己的观点时,言之无物,做不到史论结合。还有一些作者,不去下功夫查找有关的原始文献,而是利用二手资料撰写论文,这一方面很难保证所用材料的真实性,另一方面不易从这些材料中发现新的问题。对史料的分析往往是人云亦云,缺少个人见解。这样的文章很难有新意,因而不会有多大学术价值。一些作者在理论思辨型论文中,缺少必要的论据,论据不足以支撑论点。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作者对这一选题资料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加之对相关理论知之甚少,因此,很难找到有力的论据来支持论文的论点。这样的文章缺少说服力,其结论难以让人信服。学报编辑万不可忽视这一编辑要点。

(六)观宫商

“观宫商”,本意是指考察文章的声律是否和谐。“声”指声律,“律”指音律。刘勰在《文心雕龙·声律》篇中专门讨论了文章的声律问题。刘勰认为,不但歌声有音律,一般语言也有音律,一般文章语言也要讲究音律。“言语者,文章神明,枢机吐纳,律吕唇吻而已。”[1](P1212)从《声律》篇来看,刘勰并不完全赞成沈约的声病说。因为沈约的四声八病说,主要讲的是人为的音律,而《声律》篇中所阐述的则偏重于自然的音律。“宫商朱紫,随势各配。”[1](P1124)宫商指声律,朱紫指辞采。这里是说,各种声调和辞采在文章中都是顺着自然之势配合的。如果语句自然,声调和谐,就可以达到“声转于吻,玲玲如振玉;辞靡于耳,累累如贯珠”[1](P1224)的效果。把声律作为文章重要因素看待应该说是始于刘勰的。我们从他人对《声律》的评价可以看出这一点:“自魏有李登《声类》之说出,则文章声律之说乃宏;自梁沈约以后,则文章声律乃精;自彦和此篇之说出,则文章声律之说始大定。”(《注订》)因此,视刘勰的文章声律说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又一个贡献应该说是不为过的。

刘勰把文章语言形式美作为考察文章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对编辑主体,包括写作主体来说都有借鉴作用。对作者来说,论文的遣词造句,要尽可能注意语言的声音美,和谐美,每一个字都要认真琢磨,气韵不对要调整;句子平仄要对称,形成自然的文字组合;句式要有变化,长句、复句、整句要灵活运用,从单句、平直的格调中解脱出来,形成一种轻松、明朗的调子,使文章体现出参差感,节奏美。对于学报编辑来说,除了对文章进行观点、材料、论证、段落、规范等方面的审查外,还要对句子、修辞、词语、语气、标点等方面做认真的考察。语言和谐,表达生动,用词精当,气韵流畅,是构成文章语言形式美的重要因素,也是学报编辑舍取稿件重要的标准之一。

综上所述,历来研究《文心雕龙·知音》篇的论者多从批评、鉴赏、接受美学的角度进行讨论,很少有人从学报编辑学的角度去研究它。实际上,《知音》篇已表现出许多深刻的编辑思想。如“博观说”讲的是编辑修养问题,“不偏说”讲的是编辑原则问题,“六观说”讲的编辑活动问题,等等。这些思想是极具研究价值和实用价值的。同时,刘勰的编辑思想是源于其编辑实践活动的。据《梁书·刘勰传》记载:刘勰在青年时代“依沙门僧右,与之居处积十余年,遂博通经论,因区别部类,录而序之,今定林寺经藏,勰所定也。”[6]刘勰在定林寺博通经论、编定经藏的10年经历使他产生了较为丰富的编辑思想。对刘勰编辑思想进行深入挖掘,不仅对现今学报编辑工作有借鉴和指导作用,而且为确定刘勰在中国编辑史上的地位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詹锳.文心雕龙义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2] 陈燕,陈冠华.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方法与规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3] 陈燕,陶丹,李广增,等.传播学研究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4] 郭彧.周易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7.

[5] 郭绍虞,王文生.文心雕龙再议[N].光明日报,1978-10-31.

[6] 姚察.刘勰·齐梁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3.

Abstract:In the PartZhiyinof hisWen Xin Diao L ong,Liu Xie argues that one is supposed to“comprehensively examine”a text so as to be“unbiased”;points out that one can fairly evaluate a text when one“judges the style as fairly as a scale,examines the diction as objectively as a mirror”;only when one masters the approaches of“six examines”,namely,examine the genre firstly,examine the diction secondly,examine the flexibility thirdly,examine the style fourthly,examine the content and theme fifthly and,examine the temperament sixthly,can one evaluate the text.Those ideas will offer important instructions and inspirations for the practice of journal editors and the study of editing.

Key words:Liu Xie;PartZhiyininWen Xin Diao L ong;comprehensively examine;objective;six examines;editorial accomplishment;editorial principle;editorial practice

(责任编辑 李桂萍)

Interpretation of the PartZhiyinin Liu Xie'sWen Xin Diao Long,from the Aspect of a Journal Editor

LIU Xiao-ping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the School Journal,Hebei North University,Zhangjiakou,Hebei 075000,China)

I 209

A

1672-9951(2010)05-0070-04

2010-08-06

刘小平(1955-),男,北京延庆人,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编辑部副编审。

猜你喜欢

声律刘勰知音
知音
声律启蒙·一东(童声独唱)
刘勰《文心雕龙》论“三曹”诗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请问这是哪个版本的《声律启蒙》
山水知音
声律启蒙
知音少,便做一朵未开海棠
刘勰《文心雕龙》的辨体理论体系——兼论其辨体观的开创意义和深远影响
论刘勰辨“骚”的矛盾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