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0-04-10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信息化农业信息

杨 兵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湖南长沙 410128)

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杨 兵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湖南长沙 410128)

农业信息化建设是我国从农业大国成长为农业强国的有力途径。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政策引导不够、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信息化服务水平低、专业人才缺乏和农业人员信息化意识薄弱等问题,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以提高我国农业信息化程度。

农业信息化;信息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信息人才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信息化日渐发展起来,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农业信息技术都有了一定基础和规模,全国农业网站总数已达 2000多个。国家农业部建立了多种有关农产品价格、贸易等信息的农业信息网络,便于农产品的流通。大部分省、市建立了农业信息中心,许多县、乡也开始建立自己的信息化网站,据初步统计,全国已有 7000多个乡镇建立了信息服务机构,占乡镇总数的18%。另外,我国广播电视和通讯业的迅猛发展,信息更加透明,农业信息更容易传播,提高了我国广大农民信息化意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但比起发达国家来,我国的农业信息化程度依然很低,存在诸多发展障碍,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

一、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政策引导,制度建设滞后

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较晚,但发展速度相对较快,许多有关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立法和制度建设严重滞后[1]。目前,我国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上,主导作用发挥不够,没有形成政府对农业信息服务组织的补贴、支持和有效监管机制,农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法律和制度保障,农业信息市场管理无法可依,不能实现农业信息收集、整理、筛选和传播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导致农业信息产品开发不足,许多农业信息产品没能及时得以推广应用,信息市场竞争无序。

2、农业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

我国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还处在初始阶段,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由于中央和地方政府对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偏重于城镇,对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十分有限,不但造成农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农业信息化网络和传播体系不健全,而且导致农业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不足、信息服务业落后和农村信息资源稀缺,农业信息化程度不高,农村信息服务产业化水平低,信息进村入户难,且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据统计,目前我国约有 90%的信息资源尚未电子化,计算机设备的利用率和联网率仅为 15%-20%,农村许多地区甚至没有利用计算机。另外,农业信息化软件缺乏规范化、标准化,信息部没有一个农业信息化软件的正式定义,使得开发出来的软件五花八门,信息化系统集成困难,升级困难。当前我国各地开发的农业数据库大都自定标准,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农业信息标准,互通互联性差,不适应网络化时代数据共享的需要。

3、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低,信息资源开发不充分

首先,我国农业信息化网络建设、农业信息化数据库建设以及农业信息化软件的开发都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对广大农业产业的需求收集不够,不能真正了解到广大农业人员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农业信息化产品,需要农业信息化产品为他们做点什么[2]。这使得许多信息化产品脱离实际,开发出来不能真正地服务农业,也就严重地挫伤了农业人员进行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信心。其次,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一个高效、易用、全民化的信息平台来收集第一手的农业信息,使得我们的农业信息网站上挂的许多信息都是坐在办公室的农业工作者一些理论信息,缺乏实践知识,网站内容空洞,实用性差,使用价值低。再次,我国地域广阔、地质、气候各不相同,适合发展各种农业生产,这既是一个优点又是一个缺点,优点是我们可以大力发展各种农业生产,让农产品种类繁多,缺点是很难形成规模生产,而且由于不同的农业生产需要不同的信息,对信息的个性化、多样化要求高,这就需要更高的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3]。

4、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人才缺乏,发展后劲不足

农业信息化是一门交叉学科,一个真正的农业信息化人才,必须既具有农业专业知识又精通信息化技术。在我国这样一个农业信息化起步比较晚的国家,对农业信息化人才的培养远远不够[4]。首先,我国各大中院校对农业信息化相关专业重视不够。尽管国家一再扶持、补贴,但大中院校对此专业的重视程度远远低于其他专业。加上大家一直以来对农业相关专业的一些偏见,导致农业信息化专业成为一个冷门专业,报考的人数少,能够认真学习、有志于农业信息化事业的就更是少之有少。而社会上对农业信息化人才的培训就更加不够重视,投入少、培训机制不完善。种种原因,导致我们农业信息化人才缺乏,尤其是基层农业信息管理服务人员数量少和知识结构不合理,这使得我国农业信息网络的建设,农业信息系统的开发,农业资源数据库的建立困难重重。

5、我国农业人员信息化意识薄弱,参与热情不高

几千年的农业生产经验,孕育了各种经典农业生产方法。大部分农民不太愿意去接受新的东西、尝试新的方法,没有利用信息化这个有利工具发展农业生产的意识。信息时代速度就竞争力,第一手资料就是效益。不去利用农业信息,没有很好的更快捷地利用农业信息,必将在竞争中淘汰。由于上世纪我国广大农村基础教育普及不够深入,广大农民普遍文化素质比较低,对信息资源利用的积极性和风险性认识不足,少数有利用意识的农民也由于文化程度偏低,缺乏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的知识和能力,使农业信息传播效率不高。因此,必须加大农业信息化普及教育,全民参与,整体协调,特别是对广大农业人员,给他们提供更多信息化知识学习机会,多利用信息技术服务农业工作,让农业经济切实地得益于信息化的发展,进而提高农业人员的信息化意识[5]。

二、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1、加大农业信息化建设政策扶持力度

针对我国农业制度不够完善的问题,政府应该加大力度出台新政策来支持农业信息化建设。首先,对农业信息化企业给予扶持,比如对农业信息化软件系统公司在税收上给予优惠,对正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农业企业给予鼓励和帮助。其次,农业信息部应及时出台一些规范和标准,对农业信息化网站建设及农业软件系统进行规范,让农业信息产品有一个整体的标准,这样有利不同农业信息化产品之间的集成,信息共享。再次,国家还应制定一些规范农业信息化市场的法律法规,确保各农业信息网络上的各种信息安全、准确、可靠,提高农业信息的透明度。

2、完善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所有农业信息发展的立足之本。首先,在硬件设施上,要配备电脑及相关设备、开通网络。其次,在软件设施上,要建立体现当地农业特色的信息化网站及工作平台[4]。再次,在农业信息化建设用地、办公用房上给予优惠。在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上,财政资金应给予大力支持,同时,各地农村基层也可以利用公用资金建立农业信息化学习、实践平台。总之,要想加快我国农业信息化进程,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必须先行。

3、培养我国农业信息化专门人才

首先,要利用好大中院校这个培养人才的有利平台。政府要积极鼓励高校加入到农业信息化建设事业中来,在办学费用、配套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鼓励高校开设农业信息化相关专业,加大专业师资培训。其次,对各类农业科技、信息人才毕业后的就业问题给予帮助。比如为农业信息化专业人才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给予农业信息化工作者更好的优惠待遇。再次,建立农业信息化培训基金,因地制宜培训当地所需的农业信息化专门人才。

4、提高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水平

建立健全农村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加强农村信息服务和向农民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指导农民的生产和及时调整生产结构,应成为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首先,建立简单易用的信息服务平台,让文化程度不高的农业人员也能切实地体会到农业信息化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其次,推进农业信息数字化,为农业人员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服务,及时更新市场、气象、病虫害及防治、农技、栽培、农业政策等各类基础数据信息,便于农业人员随时获取农业生产经营所需信息。再次,制定方便农民上网的优惠政策,降低农民上网成本,如韩国农民上网的费用比市话便宜 30-50%。只有广大农民成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受益者,农业信息化也才能真正得到普及。[6]

5、提高农业人员的信息化意识

首先,是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电视、网站、报纸等媒体做一些公益的农业信息化宣传,多宣传农业信息化成功案例;各级农业基层组织可以加强相互交流,展示各自的农业信息化成果[2]。其次,是加强对广大农业人员信息化知识培训,让他们学会利用信息化工具来为农业服务,在实践中提高信息化意识。再次,利用大学生村官体制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大学生深入农村工作,既带去了农业信息化的知识,又可以大力宣扬农业信息化的思想。

(编辑:惠斌;校对:朱恒)

[1]J.D.布莱克.农业生产经济学导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352.

[2]E.O.黑迪.农业生产经营学与资源利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213.

[3]戚国强.国外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经验[EB/OL].http://aeolwww.neau.edu.cn/,2010-06-10.

[4]周 勇.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理论与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58.

[5]邵云华.试论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J].中国信息导报,2006,(5):5.

[6]陈莲香,杨 俊.新农村建设中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河北农业科技,2008,(23):1.

F30

A

1009-4148(2010)04-0025-02

2010-06-15

杨 兵(1982-),男,湖南长沙人,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信息化农业信息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