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鱼类越冬管理 提高鱼类越冬成活率

2010-04-09林士强

黑龙江水产 2010年2期
关键词:扫雪鱼病增氧

林士强

(汤原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黑龙江 汤原 154700)

佳木斯地区位于三江平原东部,地处北纬 46°48'35″,东经 130°22'8″,冬季气候非常寒冷,封冰期近 150d,冰厚可达 90cm。由于封冰时间长,冰层厚度大,常会导致越冬鱼类大量死亡,给养殖场(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提高鱼类越冬成活率,提高渔业经济效益,使水产养殖业稳步发展,建议抓好以下环节:

一、加强鱼类越冬前的饲养管理

1、强化饲养管理,提高越冬鱼类的肥满度,降低鱼体内结晶水的含量。其主要措施是在鱼类越冬前降低其饲料中蛋白质、脂肪的含量,提高饲料中维生素类物质的含量。一般在 8月下旬开始改变饲料的营养物质与维生素类物质的比例,以提高越冬鱼类抗寒抗病的能力。

2、加强越冬鱼类的鱼病检查与防治。一般在 9月初,对计划越冬的鱼类进行检查,主要是检查鳃、肝、胰脏和肠道等内脏器官。根据检查的结果进行防治,用药要内服外撒相结合,严禁鱼类带病进入越冬池。

3、加强越冬池底质和水质的管理。要定期清整越冬池,使其底质平坦,保水力强,淤泥厚度小于 20cm。全部使用井水的越冬池应提前将水注满,使其有一段曝气增氧时间。如果井水中含较多的Fe2+、Fe3+或H2S更应提前晒水。

4、合理确定越冬鱼类的密度,坚持鱼类进入越冬池前的消毒制度。一般鱼体消毒可用杀虫、杀菌药物合剂浸洗,也可单用 3-5%食盐水浸洗 3-8min。一般浅水池塘(有效水深小于 2m)的安全越冬密度 1.5-1.8斤/m2,深水池塘(有效水深大于 2m)的安全越冬密度 1-1.5斤/m2。

二、加强鱼类越冬期间的管理

1、扫雪。冬季在冰封的水体中,溶解氧主要来源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扫雪主要是为了增加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生物增氧越冬,扫雪是一项很重要的措施。如果是“雪封泡”,有条件的最好将乌冰打碎,使其重新结成明冰。即使是乌冰也要及时扫雪,因为乌冰只“乌”在表面,会逐渐升华,使透光性变好。所以,扫雪的面积越大越好,小池塘最好全部扫除,大池塘扫成南北方向的雪趟子,清雪面积最好在 80%以上。

2、测氧。一般在 1月上旬测定一次水体中的溶解氧。1月中旬以后,根据水体溶氧的变化情况 2-3d或不定期测定溶解氧,保证水中溶解氧大于 4mg/L,在溶氧低于 4mg/L时采取增氧措施,如:注含氧高的新水、控制水体中的浮游动物繁殖、原池循环水、施化肥及向水中充纯氧等。如水体溶氧低于 5mg/L,不得向水中撒药和施肥。

3、施肥。施肥是为了使浮游植物更好地繁殖和生长,保证冰下水体中有足够的浮游植物生物量。施肥时间不宜过早,最好在封冰后不久或水温降至 5℃以下进行,以免浮游植物过早过多繁殖,深水池塘尤其应当注意。施肥时溶氧在 5-6mg/L较好,溶氧在 5mg/L以下不可施肥,尤其不可以施有机肥(人、畜粪)。施肥量一般为:尿素 2.8kg/亩,过磷酸钙 1.6kg/亩,按有效氮计算为 1.5ppm,有效磷为 0.2ppm。

4、注水。及时补水,维持鱼池有效水深。适当补水可保持冰面不下陷。补水需要注意水源,搞生物增氧的越冬池可以适当利用部分培育池的老水。一般老水都富含营养盐类,并且浮游生物多,适量的使用,即可节省水源,又可对藻类培育有利。深水池塘最好完全不用老水,浅水池塘可以使用 1/2或更多一点的老水。在越冬期间适当注水也可促进池水产生涡流,使池水混合,这样可将底层营养盐类带到上层,因而定期少量注水对生物增氧越冬是有利的。

5、坚持巡塘、检查堤坝、注排水口、观察冰位变化、观察鱼类越冬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三、加强溶冰后的管理

1、降低水位,提高水温。把水位降至 1-1.5m即可。

2、用药物杀虫灭菌,预防由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引起的鱼病。

3、当水温升至 6℃以上时,要及时投喂,尽快恢复鱼类体质。

4、外运前要拉网锻练,提高运输成活率。

5、如果原塘饲养要尽早分池,减少鱼病的传播和漫延,以防止死鱼现象的发生。

猜你喜欢

扫雪鱼病增氧
水产养殖中鱼病的防治措施分析
淡水水产养殖中机械增氧技术的应用分析研究
机械增氧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鱼病肆虐,4000万打水漂!洪湖龙口有水产人在行动
秸秆燃气增氧燃烧特性的数值模拟
震撼!屈老师第六期渔医培训班座无虚席,“一滴水诊断鱼病”新增内容惊艳全场
要注重防控2019年春季鱼病的再度暴发
扫雪
融化
我在院子里扫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