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林业科普工作要逐步引入市场机制

2010-04-08张丽君

河南林业科技 2010年3期
关键词:市场机制市场经济科普

张丽君



探索林业科普工作要逐步引入市场机制

张丽君

(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郑州 45000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改变了林业科普工作传统的思维模式。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林业科普工作有必要强化市场意识,引入市场机制。

1 林业科普工作要重视需求、重视效益

市场包括两个方面,即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林业科普工作也有两个方面,即科普供给和科普需求。科普的供给方包括科普工作者、科普团体及广大的科技人员。科普的需求方则为农村亿万民众。显然,由于农民科技文化层次、生产生活环境的习俗不同,对科普的需求就会千差万别。比如科技意识较低的农民感兴趣的是实用技术和生活知识的普及,而对科技意识相对较高的农民需要的是有针对性的科学方法、科学技术、科学管理的宣传。只有供求吻合,达到供求均衡,科学技术才会被广大农村所接受,才能切实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但是,过去我们一提到重视、加强科普工作,就往往局限于科普设施建设和增加科普经费,即都是力求改进科普的供给方面,而忽视了对科普需求方面的调查和重视。不考虑需求的科普供给不但经济上、人力上是一种浪费,也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因此,要推进科普工作,必须在重视科普供给的同时,重视科普的需求。要深入调查不同民众的科普需求,根据需求制定供给决策。使科普供求达到尽可能的均衡。只有这样,科普工作的效益才能得以实现。

2 林业科普工作面对着巨大的市场,也面对着激烈的竞争

经济学告诉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给与需求二者之间起主导作用的是需求,从某种意义上说,市场就是需求。有需求就有市场。

我国农村广大地域持续上升“科技热”。对于计划经济而言,落后的社会生产与日益增长的需求是一对巨大的矛盾,对于市场经济而言,需求越大,市场越大,机遇越大。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巨大的科普市场,他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与此同时,一个全社会涉农科研部门举办科普事业的局面正在形成,科普市场显现出竞争态势。在一些传统的工作领域,已经出现了越来越多“同场竞争”的部门和单位,就大林业而言,林业工作面对的是我国农村亿万民众,他们多数受教育程度低,理论性深刻的知识听不明白,但很现实,他们接受事物相信耳听为需,眼见为实,只有科技示范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他们才会看着学,跟着干。因此,在林业科技示范实践中,很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都进入了科普服务的工作领域中,开展着各具特色的科普工作,努力探索着“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科技推广形式。加大林业基地建设,让农民看有样板,在办好试验园、示范园的基础上,更重视搞好辐射推广,培养示范户,培植示范村、科技培训业、科技信息服务业等农村林业科普产业成为市场经济大潮中的“朝阳产业”。

因此应该对今天科研单位科普工作面临的基本形式和特点,要有一个实事求是的分析和更加清醒地认识。我们组织开展科普工作的运行机制和技术手段是否还相对落后,与目前农村科普工作主力军应有的形象和地位是否还有一定的差距,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科普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同在。

3 科普工作要引入市场机制,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市场经济主要是通过市场进行资源配置,其基本运行规则就是:通过竞争,促使资源从效率较低的地方流向效率较高的地方。科普有史以来就是以公益事业的形象出现,长期的计划经济模式,使人们产生了一种错觉,认为公益事业只能由国家包揽,不能从事经营活动,不能进行市场运作。由此造成的后果是:科普投入只能单纯依赖国家财政,科普工作缺乏活力,钱多多办事,钱少少办事,没钱不办事。科普工作只有内生驱动机制,缺乏外在激励机制,难以调动社会资源,难以进入良性循环。

要提升科普工作的竞争力,提高科普工作的效率,就有必要积极推动科普工作走向市场,借助市场机制,实现科普资源的流动和科普投入的多元化。与此相应,科普改革也要与时俱进。要加快科普工作走向市场的步伐。将国家投入与社会投入,政府支持与市场运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科普工作的活力,适应科普竞争,实现科普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2010-08-25

F316.2

B

1003-2630(2010)03-0085

(责任编辑:王团荣)

猜你喜欢

市场机制市场经济科普
以市场机制推动自愿减排 全国自愿减排交易中心建设有序推进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市场经济
科普达人养成记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机制是市场机制的内在本质
嵌入分部相关性的内部资本市场机制设计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