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护理礼仪现状及教学应用

2010-04-08郑艳楠马云霞许天亮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人际沟通护患礼仪

郑艳楠,马云霞,许天亮

(河南职工医学院护理教研室,河南郑州451191)

浅谈护理礼仪现状及教学应用

郑艳楠,马云霞,许天亮

(河南职工医学院护理教研室,河南郑州451191)

护理礼仪;现状;教学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在现代护理工作中,人们对健康需求及医院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使护理人员不但要有救死扶伤的精神,熟练过硬的操作技术,还要有良好的礼仪修养。良好的护士礼仪一方面可提高护理人员自身修养,另一方面能创造出健康友善的人文环境,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因此,规范的护士礼仪服务是护理工作的需要,也是现代护士必备的职业素养,应该加强其在护生中的教育。

1 临床存在的护理礼仪问题

1.1 语言不当 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曾说:“医生有两样东西能治病,一是药物,二是语言。”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是人类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心理过程[1]。在护理工作中,良好的沟通技巧能获得患者有效的信息,温暖的话语慰藉能使患者获得心理支持,而目前有些护士不注意语言沟通,往往造成护患间的误解、怨愤甚至引发医疗纠纷。

1.1.1 语意含糊 护理工作是一项严谨的工作,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交谈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其沟通,表意准确无歧义。如:护士对一即将在全麻下手术的患者做术前指导时,应解释清楚禁食、禁水的具体时间及相关注意事项,而不是简单的交代患者“您明天上午手术,请不要吃早饭”。这样笼统的语言往往会致使患者及家属出现错误的理解,误饮水或误食食物而影响手术。

1.1.2 语气生硬 护理人员在与患者进行交流时,

应以和善的语言使患者感到温暖,但目前有的护士语言极为生硬。比如:有些护士给患者打针时,不是说“现在要为您进行注射,请您脱下外裤。”而是以命令的口气说:“脱裤子,打针。”注射完毕,不是说“请您穿上裤子,谢谢您的合作。”而是简单粗暴地说句“好了。”或者一言不发,抬腿走人。再如:有的护士穿刺不成功时,不是说“对不起”,而是埋怨“你血管不好”,“你随意乱动”等把责任归咎于患者。

1.2 仪表不美 仪表是容貌、衣着、修养的统一,既代表一个人的外在形象,同时也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在气质。护士被誉为“白衣天使”,意味着社会对护理工作人员的仪表有着很深的固有印象,同时也有着很高的要求。因此,护士的仪表应与自己的职业相协调,要美观大方得体,体现出护士职业高尚严谨的内在气质。而有的护士却不注重自身的仪表形象,浓妆艳抹、举止轻浮、衣冠不整、精神萎靡,导致患者产生不良情绪及不信任感。

1.3 举止不雅 护士举止礼仪是护士与患者语言沟通外又一个重要交流途径,规范的护士举止礼仪可以让患者心情舒畅。任意、随心、鲁莽的举止,都将影响患者情绪,影响治疗,这种举止,专家称之为护士礼仪错位。比方说,有的护士为患者检查时,不注意维护患者隐私,随意暴露患者不该暴露的部位,让患者难堪。在操作过程中,三心二意,与周围的人闲聊搁置冷落患者。在为患者擦洗伤口时,不注意轻重,喂药液时不管冷热等,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伤害。

1.4 缺乏热情 一些护士在护理患者时,不是面露微笑,精神饱满,而是板着脸孔,有气无力地护理患者。患者询问病情时,不是耐心的解答,而是表现出厌烦的情绪。还有的护士看患者总是用那种不屑一顾的目光,或者表情冷漠,让一些患者感到不自在,继而不愿与护士作交流,影响了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

2 护理礼仪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2.1 护理礼仪有利于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 如今,护士与患者的关系已非单纯的治疗与被治疗关系,两者更注重彼此之间的平等与信任。在护患交往过程中,良好的护理礼仪可以创造一个友善、亲切的人文环境,让患者倍感温暖,从而在心理上得以满足,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患者入院后,由于环境的陌生以及疾病的困扰,会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而护士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亲切的表情往往会消除患者的不安情绪,使患者在与护士的沟通中得到理解和安慰[2],建立起和谐的护患关系,从而提高护理治疗效果。

2.2 护理礼仪有利于提升护理人员的自身修养护理礼仪不会自发形成,也不是简单的几句礼貌用语,而是护理人员在成长、学习、护理服务过程中长期学习积累形成的综合礼仪品质。塑造良好的“白衣天使”形象,只靠外在的相貌着装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内在素质所散发出的职业魅力。加强护理礼仪的实践,将有利于护理人员进行自我监督,从工作中的每个细节做起,培养自身的道德文化修养,从而提高个人综合素养及职业形象。

2.3 护理礼仪有利于提高医院的整体形象 现代的医学模式已经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院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患者的信任,仅依靠技术与硬件设施是不够的,服务质量和人文环境的优劣在现如今的医疗市场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有在医疗实践活动中,具备崇高的医德品质,端庄的举止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理念,才能塑造良好的医院形象并提高核心竞争力。

3 如何加强护生的护理礼仪教育

3.1 提高护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作为一门交叉学科,需要通过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人际沟通与护理学相统一的特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3]。目前,许多护理专业的学生比较重视临床护理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护理礼仪这类人文学科的学习,所以,任课教师应该在授课之初就特别加强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知,使其了解其特点及今后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避免学生由于认识不足而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

3.2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加趣味性 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发展,如今的课堂上已不单单局限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讲授,多媒体课件、视频等多样教学手段的应用往往会消除沉闷的课堂气氛,增加教学的直观性,从而收到更好的效果。就护理礼仪这门课程而言,仅凭课本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缺乏听觉视觉刺激,理解起来较为抽象,也容易产生疲劳感。因此,应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以列表、图片、视频等手段将理论知识条理化、直观化、形象化,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3 运用场景模拟与角色扮演 《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这门课程中,沟通方面的礼仪占有及其重要的位置,为了强化学生掌握的知识,可设计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例如在讲授护患沟通时,让学生组成若干小组分别扮演护士、患者、患者家属角色,自行编排情节等。分组表演过后,由表演者谈其感受,观众进行点评,最后由教师结合表演内容、学生感受、教学目标作相关总结。这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可增强其思考能力及创新能力,并且寓教于乐,效果良好。

3.4 加强护理礼仪的实训教学 护理礼仪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了使学生能具有一个良好的职业形象,“站立有相、落座有姿、行走有态、举手有礼”,应在讲授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端庄稳重的仪表以及高雅大方的举止,这就需要在护理礼仪的训练中加强形体训练。基本姿势的训练包括站姿、坐姿、走姿、蹲姿、手姿等,由教师示范并讲述各种姿势的要点及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运用,并由学生分组练习。在实训过程中学生必须佩戴燕帽、着护士服、穿护士鞋,头发前不过眉、后不过肩、侧不过耳,装扮严格按照护士仪表的标准来要求。学生集体训练过后,还可以找个别同学进行演示,以检验学习效果。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护士形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工作中所体现出的良好仪表风范,不但给他人留以端庄职业的印象,也折射出护士自身甚至整个医院的精神面貌。因此,护理专业教师及学生自身必须注重求学阶段对职业素质的培养,加强学习,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1]高 燕.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M].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王翠香.浅谈护理礼仪在临床工作中的作用[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7,5(5):326.

[3]朱厚珍,张苑苑.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教学改革初探[J].宜春学院学报,2007,29(2):140.

[责任编校:蔡秀连]

R 471

B

1008-9276(2010)04-0411-02

2010-03-16

郑艳楠(1984-),女,浙江省舟山市人,学士,助教,从事基础护理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人际沟通护患礼仪
低年级本科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调查研究
筷子礼仪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礼仪篇(下)
影响临床护生沟通满意度的因素分析
人际沟通技巧在对台传播中的运用
云南医学院校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及需求状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