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几个问题

2010-04-05

东岳论丛 2010年4期
关键词:管理企业发展

蒿 峰

(山东省人民政府政策研究室,山东济南 250011)

关于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几个问题

蒿 峰

(山东省人民政府政策研究室,山东济南 250011)

企业是工业的主体,管理是企业永恒发展的主题。加强企业管理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企业为主体,以精细化管理为核心,以管理信息化为支撑,夯实企业安全、节能和技术质量等基础性管理,全面优化现场管理和生产管理,切实加强成本管理和财务管理,加快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管理体系。当前加强企业管理应从强化管理理念、方法、机制和文化创新入手,重点做好企业战略管理、精细化管理、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信息化、队伍建设等。

工业结构;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

工业是山东省经济的主体,在全省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8年山东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 51.8%,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力量。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山东省制定实施了十大重点产业调整规划,全力推进工业调整振兴。经过全省上下一年多的共同努力,山东省工业一季度成功遏制快速下滑的态势,二季度企稳回升,三、四季度进一步向好,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847.8亿元,增长 14.9%。应当清醒地看到,虽然今年以来山东省工业实现了恢复性增长,但发展方式粗放的问题、结构层次较低的问题仍然存在。比如,山东省资源初加工和原材料生产占的比重较大,能源消耗过大、污染排放过多,能源、资源和环境压力越来越大;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比重偏低;经济整体效益水平偏低,核心竞争力不强等。这些问题既影响当前,更影响长远。如果解决不好,山东省工业就不能平稳渡过金融危机的冲击,更难以实现山东工业由大变强的转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做好 2010年经济工作,重点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真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转方式、调结构上,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推动山东省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

推进工业转方式、调结构,企业是主体,创新是动力,管理是保障。国内外企业发展的实践和经验充分证明,管理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没有科学的管理,企业就不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转方式、调结构就成为一句空话。

山东省历来有重视企业管理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一批靠管理求发展的优秀企业和企业家,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经验做法,有些企业如海尔、亚星等创造的许多模式和管理方式方法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但从整体上看,山东省企业管理离转方式、调结构的总体要求,与其他省市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从政府层面看,有的地方政府对当地企业的管理状况缺乏分析研究,也缺少有效的手段,监测、指导、引导和服务的力度还不够,不少地方一直存在着重投资、轻管理的现象,企业很多,规模很大,但知名企业、知名品牌却很少。从企业内部看,不少企业特别是大企业缺少战略规划,主业优势不明显,核心竞争力不强;企业的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集约化经营水平和整体素质不够高;企业管理比较粗放,基础管理不扎实,财务成本管理比较薄弱,缺乏现代管理方式和方法;市场营销手段和营销模式相对单一,市场开拓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产品结构水平偏低,市场竞争能力弱,等等。因此,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没有企业管理的进一步深化和加强,就没有工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就没有全省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正视差距,着眼长远,苦练内功,狠抓技术创新,狠抓科学管理,才能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实现工业转方式、调结构,推动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在新的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企业为主体,以精细化管理为核心,以管理信息化为支撑,夯实企业安全、节能和技术质量等基础性管理,全面优化现场管理和生产管理,切实加强成本管理和财务管理,加快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管理体系。

加强企业管理,最重要的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强化创新。一是管理理念创新。在管理思想上要加快由注重量的扩张向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提高转变。质与量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没有质的提升,量的发展必然受到限制,即使一时上去了也难以持久。广大企业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营观念,正确处理发展量与质的关系,在实现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效益,更加注重塑造核心竞争力,避免盲目投资和规模扩张。二是管理方法创新。大力推进由传统管理向科学管理、现代化管理转变。要坚持继承、借鉴、创新相结合的原则,把我们自己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管理方式方法总结运用好,把国外的先进管理方法借鉴吸收好,积极探索创造具有中国特色和企业自身特点的新的管理模式。三是管理机制创新。要坚持管理创新与体制创新相结合,体制的变化要靠制度来运行,而管理则是制度的载体和保证,企业管理机制要紧跟企业体制改革和经营机制转换的步伐,与企业经营机制相适应,在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方面发挥重要保障作用。四是管理文化创新。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强化竞争意识、合作意识、进取意识、荣誉意识,加强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满足员工在职业规划和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需求,培育企业团队精神,共同应对困难和挑战。要加强企业诚信管理,整合各部门企业信用资源,建立企业诚信体系,开展诚信企业活动,促进企业依法诚实守信经营。

当前,加强企业管理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重点:

(一)切实搞好企业战略管理。战略管理关系企业发展的方向和前途。世界上长盛不衰的百年企业,无一不十分重视企业战略的研究、制定和管理。当前,尤其要充分珍惜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所提供的调整结构的重大机遇,谋新谋变、抢占制高点,加快实现发展战略从“低成本竞争战略”向“差异化竞争战略”、从“规模扩张战略”向“质量效益提升战略”、从“跨越式发展战略”向“可持续发展战略”、从“以国内市场为主战略”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并重战略”的转型。要准确把握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大势,正确分析所处行业的市场状况和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立足山东省经济发展大局和区域规划布局,确定自身发展方向、主营业务走专业化发展的路子,着力培育品牌和核心竞争力。要切实加强市场研究,掌握终端客户需求,有的放矢地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创新营销模式和手段,大力开拓市场、创造需求,加快推进由“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变。重点企业要带头搞好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发挥在产品辐射、技术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中的龙头作用,带动中小配套企业特别是困难企业共同发展;要以产品生产所需的装备为重点,搞好消化吸收创新,带头发展装备制造业,加快推进由“使用装备”向“制造装备”转变。

(二)切实加强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是整个企业运行的基础和核心工程,也是企业应对当前危机、走出困境、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各类企业都要对照著名大企业找差距,加快推进管理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切实加强对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各个领域、各个流程的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一是强化基础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全方位多角度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提高工作效率和优质产品率,降低生产要素消耗和成本水平,努力向管理要效益。要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检查和劳动保护,防止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二是推进企业节能降耗。2009年山东省万元能耗降低 6.47%,成为 7个超额完成目标的省份之一。但随着工业经济逐步回升,完成 2010年目标任务十分艰巨,绝不能盲目乐观。要进一步加大节能管理的力度,切实搞好节能管理基础工作,大力推行倒逼成本法,对各个车间、班组和工作岗位,建立能源消耗定额体系和相应考核奖惩办法。大力推进节能技术进步,认真执行国家及省各项节能标准,完善节能标准体系,严格“两高一资”项目审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开展低碳经济试点,推进清洁生产和废旧物资综合利用,努力实现绿色增长。加大重点领域节能力度,继续抓好千户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开展同行业能效水平对标活动,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完善节能配套法规政策体系,扩大实施差别电价实施范围、推行阶梯式水价政策和排污权有偿使用及交易试点,用经济手段促使企业节能减排。三是加强财务资金管理,健全企业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完善资金项目决策责任制,加强内部审计,强化全面预算管理,从严控制企业对外提供担保、抵押、质押业务,强化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管理,防止和减少坏账、贬值和损失。

(三)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质量和品牌是企业发展的生命和灵魂,强化质量管理,提高创新能力,创建知名品牌,是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一是加快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在标准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加快建立以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标准体系,以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储运销售、技术服务等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体系,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企业要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严格原材料和外购件入厂质量检验,严格生产加工过程质量控制,杜绝生产不合格产品,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二是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各类企业不论大小,都要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把品牌战略作为建立百年企业的基本战略,在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水平的同时,建立健全售后服务质量体系,努力提高售后服务质量水平,培育塑造产品和企业的良好形象,积极创建知名品牌,走质量效益型的名牌发展之路。要围绕产业振兴,抓紧研究制定新一轮名牌发展规划,深入开展名牌产品、知名商标和优质产品生产基地创建活动,加快企业品牌向集群品牌和区域品牌转变,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品牌企业、产业集群集聚。三是推进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发挥我省现有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作用,进一步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组织开展联合攻关,构建长期稳定的产业技术联盟,推进企业技术创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水平。四是落实好加快折旧、新产品税收返还、进口关税和增值税转型、技术开发费进成本等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各项优惠政策,组织用好首台首套重大装备鼓励政策,不断加大企业技改力度,促进企业技术水平提高。

(四)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信息化建设是一场革命,是带动企业各项工作创新和升级的重要手段。要加快推进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企业生产的融合,全面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要大力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紧紧围绕工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开发、新型业态培育、企业技术改造等七个环节,加大信息技术应用力度,提升自动化、智能化和管理现代化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不断提升工业化和信息化水平。

(五)切实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和职工队伍建设。加强企业管理,关键在于企业的领导者和企业广大职工。没有具有现代管理意识、管理知识的企业家,没有受过良好培训、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企业的管理就不会转上现代化的轨道。一要大力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的权责,进一步建立健全责权统一、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特别是要加快民营大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步伐,大力引进和培养职业经理,实现产权与经营权的相对分离,实现法人治理结构的科学化、决策的民主化、经营管理的现代化。要不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加快推进企业决策、用人、分配、绩效管理、企业文化等机制创新,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和动力。二是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企业家是企业运作的灵魂,身系企业的进退成败。政府要关心爱护企业家,加强对它们的培养和扶持,努力造就一支职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企业家队伍。要加强对优秀企业家的宣传,扩大企业家的影响,引导全社会形成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保护企业家的良好氛围,为企业家成长和施展才能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完善对企业家的长效激励机制,充分激发企业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抓好员工培训。各类企业都要高度重视员工的培训,利用各种方式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技术水平、整体素质,为加快企业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四是加强劳动管理。深化企业用工、薪酬制度改革,认真落实职工各项劳动保障,切实做好失业下岗职工的分流安置工作,维护职工利益和社会稳定。

(六)认真总结推广先进管理经验。研究制订企业管理标准和管理规范,积极开展管理咨询和诊断,为企业提供信息引导、人才培训、难题招标等服务,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的新路子。注重先进经验的总结和推广,在全省企业树立一批优秀的管理典型,靠典型引路,用样板立标,以点带面,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要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方式方法,筛选提炼山东省企业创造的优秀管理创新成果,特别是对当前企业应对危机非常有效的六西格码管理法,要大力在全省企业中进行推广,加快推进我省企业管理向现代科学管理转变。要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政府考核企业的发展,要把企业管理水平作为重要指标,考察各项管理制度的完善情况,考察管理带来的效益,从而使各级政府、各类企业把转方式、调结构、强管理化为自觉行动,促进我省工业由大变强,再上新水平。

蒿峰,男,历史学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任山东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山东省人民政府研究室主任,兼任山东大学客座教授、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是宏观经济、企业管理、行政管理等。

F27

A

1003-8353(2010)04-0061-03

猜你喜欢

管理企业发展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企业
企业
企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