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包容性增长:科学发展观的又一重要理念

2010-04-05刘啸

党政干部论坛 2010年12期
关键词:社会阶层包容性成果

○刘啸

包容性增长:科学发展观的又一重要理念

○刘啸

2010年9月16日,胡锦涛出席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深化交流合作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致辞,指出:“实现包容性增长,根本目的是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包容性增长”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念。它强调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固然重要,但共享经济增长的成果,将所有人纳入发展进程,分享公平正义将成为这一发展概念的核心。“包容性增长”包括以下一些要素:让更多的人享受全球化成果;让弱势群体得到保护;加强中小企业和个人能力建设;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保持平衡;强调投资和贸易自由化,反对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重视社会稳定等。

“包容性增长”之“包”,其内涵在于,分配这种“增长”所带来的成果时,是否能够平等地惠及所有社会成员,尤其是弱势群体。当前中国社会出现“官二代”、“富二代”、“穷二代”等热词,说明“全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尚未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全民共同创造的社会财富更多地被一些既得利益者瓜分,而这些既得利益者在制定公共政策时掌握更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较为普遍的“赢者通吃”现象,从而加剧了贫富分化和社会阶层割裂。

“包容性增长”之“容”,其内涵在于,这种“增长”既要让自己发展,也要容忍、允许别人发展,不能具有排斥性。前不久全国工商联公布的一项统计数据表明,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利润总和,还不及两家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一直无法获得与公有制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企业平等的法律和政策地位,结果在一些地方和行业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国进民退”现象。这种“排斥性增长”还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为了城市的整洁而无视小商小贩的生存发展权利、为加快城市化进程而无视钉子户合法利益、为维护企业利益而无视工人权益等。

“包容性增长”强调发展机会的公平公正。中国有句俗话:不患寡而患不公。寡是结果,公是过程。社会上不可能人人都是百万富翁,但是应该建立人人都可以奋斗成为百万富翁的规则;社会上不可能人人都是省长市长,但是应该建立一个人人都可以奋斗成为省长市长的规则。这样看来,“包容性增长”,既是一种增长方式,更是一种增长机制。在总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改革机制的基础上,“包容性增长”突出强调机会的公平公正,更加强调消除个人发展中的不公平不公正的障碍。这种理念,不仅仅是中国民众所渴求的,更是世界民众、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所追求的。

“包容性增长”强调发展过程中的全民参与和共享。应该让人民群众有充分的发言权,让他们享有行使民主权利的广阔空间,以求在各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之间重建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认知,使每一个个体都能融入到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之中。“包容性增长”中作为定语的“包容”,有着“兼容并蓄”或“兼容并包”的涵义,可进一步引申为“融合”。我们现在讲“社会包容”或者“社会融合”,就是要消除任何形式的“社会排斥”,将所有的人包容到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共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消除社会阶层、社会群体之间的隔阂和裂隙,使所有的社会成员,包括男性和女性,老年人、成年人和未成年人,健康人和病人、残疾人,富裕阶层、中间阶层和困难群体……都能够无障碍地融为一体。

“包容性增长”跟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小康社会”、“和谐社会”是一脉相承的,它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理念,并使之更加具体化,从而在经济政治领域更具有指导意义的又一个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理念的进一步深化。“单纯地发展经济是不好的,而更加全面、均衡的发展,才能使得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的改善同步进行。这才是发展的目的,这样的发展才能够可持续”。现在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将这些思想付诸实践,尤其是要让人民群众都能参与到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去,共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

猜你喜欢

社会阶层包容性成果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现创新发展呈现崭新局面
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与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发展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发展趋势、挑战及组织策略
夜经济要有“包容性”
工大成果
Diversity:Driver of Innovation and Growth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包容性增长的理论内涵及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