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壤中主要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及治理*

2010-04-05房存金

当代化工 2010年4期
关键词:甲基汞价铬重金属

房存金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商丘176000)

土壤中主要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及治理*

房存金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商丘176000)

介绍了土壤中主要重金属污染物汞、镉、铅、铬、砷在土壤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来源、迁移及转化过程。对土壤中主要重金属污染物提出了治理方法。

重金属;污染物;治理方法

由于重金属一般不易随水淋滤,土壤微生物不能分解,但能吸附于土壤胶体、被土壤微生物和植物所吸收,通过食物链或其它方式转化为毒性更强的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严重,所以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问题比较突出。重金属在土壤中积累的初期,不容易被人们觉察和关注,属于潜在危害,但土壤一旦被重金属污染,就很难彻底消除。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受金属的化学特性、土壤的物理特性、生物特性和环境条件等因素影响。土壤环境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过程分为物理迁移、化学迁移、物理化学迁移和生物迁移。其迁移转化形式复杂多样,是多种形式的错综结合[1-4]。

1 土壤中主要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1.1 汞的迁移转化

汞是一种对动植物及人体无生物学作用的有毒元素。土壤中汞的重要特点是能以零价(单质汞)形式存在,还有无机化合态汞和有机化合态汞。除甲基汞、HgCl2、Hg(NO3)2外,大多数为难溶化合物。甲基汞和乙基汞的毒性在含汞化合物中最强[5-6]。土壤中汞的迁移转化比较复杂,主要有如下几种途径。

1.1.1 土壤中汞的氧化-还原

土壤中的汞有三种价态形式:Hg、Hg2+和Hg2+2。汞的3种价态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二价汞和有机汞在还原条件下的土壤中可以被还原为零价的金属汞。土壤中金属汞的含量甚微,但可从土壤中挥发进入大气环境,而且会随着土壤温度的升高,其挥发的速度加快。土壤中的金属汞可被植物的根系和叶片吸收。

1.1.2 土壤胶体对汞的吸附

土壤中的胶体对汞有强烈的表面吸附(物理吸附)和离子交换吸附作用。从而使汞及其他微量重金属从被污染的水体中转入土壤固相。土壤对汞的吸附还受土壤的pH值及土壤中汞的浓度影响。当土壤pH值在1~8的范围内时,其吸附量随着pH值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当pH>8时,吸附的汞量基本不变。

1.1.3 配位体对汞的配合-螯合作用

土壤中配位体与汞的配合-螯合作用对汞的迁移转化有较大的影响。OH-、C1-对汞的配合作用可大大提高汞化合物的溶解度。土壤中的腐殖质对汞离子有很强的螯合能力及吸附能力。通过生物小循环及土壤上层腐殖质的形成,并借助腐殖质对汞的螯合及吸附作用,将使土壤中的汞在土壤上层累积。

1.1.4 汞的甲基化作用

在土壤中的嫌气细菌的作用下,无机汞化合物可转化为甲基汞(CH3Hg+)和二甲基汞[(CH3)2Hg]。当无机汞转化为甲基汞后,随水迁移的能力就会增大。由于二甲基汞[(CH3)2Hg]的挥发性较强,而被土壤胶体吸附的能力相对较弱,因此二甲基汞较易进行气迁移和水迁移。

汞的甲基化作用还可在非生物的因素作用下进行,只要有甲基给予体,汞就可以被甲基化。

1.2 镉的迁移转化

镉的污染主要来源于铅、锌、铜的矿山和冶炼厂的废水、尘埃和废渣,电镀、电池、颜料、塑料稳定剂和涂料工业的废水、农业上施用磷肥等。

1.2.1 镉在土壤环境中的存在形态

镉在土壤中以水溶性镉和非水溶性镉两种形式存在。水溶性镉常以简单离子或简单配离子的形式存在,如Cd2+、CdCl+、CdSO4,石灰性土壤中还有CdHCO3+。非水溶性镉主要为CdS、CdCO3及胶体吸附态镉等。其中,镉在旱地土壤中以CdCO3、Cd3(P O4)2和Cd(OH)2的形态存在,并以CdCO3为主,尤其是在pH值>7的石灰性土壤中更以CdCO3居多;而镉在淹水土壤中则多以CdS的形态存在。由于土壤对镉的吸附能力很强,土壤中呈吸附交换态的镉所占比例较大。但土壤胶体吸附的镉一般随pH值的下降其溶出率增加,当pH=4时,溶出率超过50%,而当pH=7.5时,交换吸附态的镉则很难被溶出。

1.2.2 镉的迁移转化

由于土壤的强吸附作用,镉很少发生向下的再迁移而累积于土壤表层。在降水的影响下,土壤表层的镉的可溶态部分随水流动就可能发生水平迁移,进入界面土壤和附近的河流或湖泊而造成次生污染。土壤中水溶性镉和非水溶镉在一定的条件下可相互转化,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土壤的酸碱度、氧化-还原条件和碳酸盐的含量。

1.2.3 镉的生物迁移

土壤中的镉非常容易被植物所吸收。土壤中镉的含量稍有增加,就会使植物体内镉的含量相应增高。在被镉污染的水田中种植的水稻其各器官对镉的浓缩系数按根>杆>枝>叶鞘>叶身>稻壳>糙米的顺序递减。镉在植物体内可取代锌,破坏参与呼吸和其他生理过程的含锌酶的功能,从而抑制植物生长并导致其死亡。与铅、铜、锌、砷及铬等相比较,土壤中镉的环境容量要小得多,这是土壤镉污染的一个重要特点。

1.3 铅的迁移转化

铅是人体的非必需元素。土壤中铅的污染主要来自大气污染中的铅沉降和铅应用工业的“三废”排放。土壤中铅的污染主要是通过空气、水等介质形成的二次污染。铅在土壤中主要以二价态的无机化合物形式存在,极少数为四价态。多以Pb(OH)2、PbCO3或Pb3(PO4)2等难溶态形式存在,故铅的移动性和被作物吸收的作用都大大降低。在酸性土壤中可溶性铅含量一般较高,因为酸性土壤中的H+可将铅从不溶的铅化合物中溶解出来。

植物吸收的铅是土壤溶液中的可溶性铅。绝大多数积累于植物根部,转移到茎叶、种子中的很少。植物除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铅以外,还可以通过叶片上的气孔吸收污染空气中的铅。

1.4 铬的迁移转化

铬是人类和动物的必需元素,但其浓度较高时对生物有害。土壤中铬的污染主要来源于铁、铬、电镀、金属酸洗、皮革鞣制、耐火材料、铬酸盐和三氧化铬工业的“三废”排放及燃煤、污水灌溉或污泥施用等。土壤中铬通常以四种化合形态存在,两种三价铬离子Cr3+和CrO2-,两种六价铬阴离子Cr2O72-和CrO42-。其中Cr(OH)3的溶解性较小,是铬最稳定的存在形式,而水溶性六价铬的含量一般较低,但六价铬的毒性远大于三价铬的毒性。土壤中的有机质如腐殖质具有很强的还原能力,能很快地把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一般当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2%时,六价铬就几乎全部被还原为三价铬[7-9]。

由于土壤中的铬多为难溶性化合物,其迁移能力一般较弱,而含铬废水中的铬进人土壤后,也多转变为难溶性铬,故通过污染进入土壤中的铬主要残留积累于土壤表层。铬在土壤中多以难溶性且不能被植物所吸收利用的形式存在,因而铬的生物迁移作用较小,故铬对植物的危害不像Cd、Hg等重金属那么严重。有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从土壤溶液中吸收的铬,绝大多数保留在根部,而转移到种子或果实中的铬则很少[10-12]。

1.5 砷的迁移转化

砷是类金属元素,不是重金属。但从它的环境污染效应来看,常把它作为重金属来研究。土壤中砷的污染主要来自化工、冶金、炼焦、火力发电、造纸、玻璃、皮革及电子等工业排放的“三废”、冶金与化学工业、含砷农药的使用。

砷主要以正三价和正五价存在于土壤环境中。其存在形式可分为水溶性砷,吸附态砷和难溶性砷。三者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当土壤中含硫量较高且在还原性条件下,可以形成稳定的难溶性As2S3。在土壤嫌气条件下,砷与汞相似,可经微生物的甲基化过程转化为二甲基砷 [(CH3)2As H]之类的化合物。由于土壤中砷主要以非水溶性形式存在,因而土壤中的砷,特别是排污进入土壤的砷,主要累积于土壤表层,难于向下移动。

一般认为,砷不是植物、动物和人体的必需元素。但植物对砷有强烈的吸收积累作用,其吸收作用与土壤中砷的含量、植物品种等有关。砷在植物中主要分布在根部。在浸水土壤中生长的作物,砷含量较高[13-15]。

2 土壤中主要重金属污染的治理

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使其固定从而降低其在环境中的迁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二是从土壤中去除重金属[16]。

2.1 汞污染的防治

对土壤进行灌溉和施肥时,要严格控制使用含汞量高的污水和污泥。对已受汞污染的土壤,可施用石灰-硫磺合剂。在施入硫以后,汞即被牢固地固定在土壤中;用石灰以中和土壤的酸性,可降低作物根系对汞的吸收;施硝酸盐或磷肥,可减少汞向作物体内的迁移,降低土壤中汞化合物的毒害作用。

2.2 镉污染的防治

土壤镉污染的防治对策重点在于防,而不在于治。因为土壤对镉的强吸附作用,镉常常累积于土壤表层,而很少发生输出迁移,也不可能像有机污染那样可能发生降解作用。

对于小面积严重污染土壤的治理常用客土法或换土法;在旱田土壤中加入石灰性物质或使用促进还原的有机物,使镉生成不易被植物吸收的Cd(OH)3、CdCO3或CdS沉淀;水田土壤中可施加磷酸盐类物质,使之生成磷酸镉沉淀或种植富集镉的植物如苋科植物,以吸收污染土壤中的镉,但此法应注意植物残体的处理。

2.3 铅污染的防治

土壤环境中铅的迁移性较差,因而铅主要累积于土壤表层。对于已污染的土壤,可用客土法或种植某些非食用但可富集铅的植物例如苔藓,以消除或改善铅污染或提高土壤的pH值、施用钙、镁及磷肥等改良剂,以降低土壤中铅的活性,减少作物对铅的吸收。

2.4 铬污染的防治

实行水旱轮作是轻度铬污染的有效改良措施。水旱轮作使土壤pH值增高,E值下降,有利于铬的吸附固定,从而降低土壤中铬的含量;在被Cr3+污染的土壤中,施用石灰石、硅酸钙或磷肥等调节土壤呈微碱性,使铬形成Cr(OH)3状态而加以固定,可减少铬对作物的危害;用有机肥,使土壤处于还原环境,有效减轻或消除六价铬对植物的危害。另外,有机肥能够通过吸附作用,降低六价铬对植物的毒害;种植非食用植物,利用植物累积铬的作用净化污染的土壤。

2.5 砷污染的防治

在土壤中施加各种铁、铝、钙、镁的化合物,可使砷生成不溶性物质而加以固定,例如,施加MgCl2可使土壤污染性砷形成Mg(NH4)AsO4沉淀,从而降低砷的活性;土壤中施加硫粉,可提高土壤固砷的能力;降低土壤pH值,加强土壤排水,可降低砷的活性;加砷的吸附剂。如旱田使用堆肥,桃树果园中施加硫酸铁,都可以提高土壤吸附砷的能力;用客土、深耕的方法来稀释、降低土壤中的砷含量,降低砷的污染[17-19]。

3 结束语

目前,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主要措施就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对于没有被污染的土壤以预防为主,切断污染源,提高土壤环境容量;对于已被污染的土壤主要是进行改造、治理,以消除污染。

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转化非常复杂,治理极其艰难,必须引起人类的高度注重,杜绝土壤的重金属污染。

[1]孙铁珩.污染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8-24.

[2]鲍桐,廉梅花,孙丽娜,等.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研究进展[J].生态环境,2008,l 7(2):858-865.

[3]李丽,王富华,王旭,等.韶关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0,27(1):24-25.

[4]GRCMANH,VODNIKD.Ethyasanewchelate forenvironmentally safe enhenced lead phytoxtraction[J].Journal ofEnviroum ental Quality,2003,32:500-506.

[5]HONGC,TERSEA C.EDTA and HEDTA efects on CA,Crand Ni uptakeby Helianthus annuus[J].Chemosphere,2001,45:21-28.

[6]AJUNGLA T,SHARMA GD,DKHARMS.Heavy metal toxicity on dehydrogenase activity on rhizosphefic soil of ectomycorrhizal pineseedlingsinfieldcondition[J].JournalofEnvironmentBiology,2003,24(4):46I-463.

[7]TANG S R.Editorial:Some key Issues in the field of Phytorem ediation of Contaminated Environments[J].Research Journal of Chemical Environment,2005,9(1):l-2.

[8]燧源.环境毒物[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45-50.

[9]夏家淇,骆永明.我国土壤环境质量研究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7,23(1):1-6.

[10]陈程,陈明.环境重金属污染的危害与修复[J].环境保护,2010,3:35-36.

Transport and Transformation of Main Heavy Metal Pollutants in Soil and Treatment Methods

FANGCun-jin
(ShangqiuPolytechnic,HenanShangqiu176000,China)

The major existence form,source,transport,transform process of mercury,cadmium,lead,chromium,arsenic insoil were introduced.The treatmentmethods of mainheavy metal pollutants insoil were putforward.

Heavy metal;Pollutant;Treatmentmethod

S159

A

1671-0460(2010)04-0458-03

2010-06-07

房存金(1957-),男,河南商丘人,副教授,1982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化学系,现从事无机与分析化学教学及化学在农牧业方面的应用研究,已公开发表论文19篇,获商丘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通过河南省科研项目成果鉴定两项。E-mail:fcjsqzy@163.com。

猜你喜欢

甲基汞价铬重金属
预热法测定皮革中六价铬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不同生育期水稻对甲基汞的蓄积
重金属对膨润土膨胀性的影响
测定不同产地宽筋藤中5种重金属
海洋中汞甲基化机理研究进展
ICP-AES、ICP-MS测定水中重金属的对比研究
六价铬转化微生物对电镀废水中六价铬的去除效率研究
再生水回灌中DOM对重金属迁移与保留问题研究
稳定同位素稀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水产品中甲基汞和乙基汞
三峡库区消落带甲基汞变化特征的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