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2010-04-04叶兰生

成才 2010年5期
关键词:有效性课堂教学课堂

■叶兰生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叶兰生

一、巩固课堂阵地,推进有效教学

学校管理的重点是教学,教学管理的重点是课堂,课堂是教师施展才华的阵地,也是实现教师人生价值的平台。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实施有效教学,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学校核心发展力的主要途径。

有效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有效教学包括至关重要的五种关键行为:(1)清晰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口齿清楚不含糊,使要点明确且易于理解,能较清晰地解释概念等;(2)多样化教学:教师能多样地、灵活地呈现教学内容;(3)任务导向:把多少课堂教学时间用于教授教学任务规定的学术性学科,教师用于教授特定课题的时间越多,学生的学习机会就越多;(4)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关键不在学生而是在于教师,教师能否让学生参与教学是有效教学的一个指标;(5)确保学生成功率:学生理解和准确完成练习的比率。

有效的课堂必须要体现六维度:(1)参与度:全程、全员有效参与;(2)亲和度:师生间有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3)自由度:学生有展示自我才能的空间;(4)结构度:整体把握知识结构体系;(5)练习度:有效的知识巩固与技能训练;(6)延展度:知识与技能的有效迁移。

一堂课是否有效,关键看以下四个方面:(1)导入的“有效性”——良好的开端。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导入,可以使学生兴趣盎然,精力集中,思维活跃,理解和记忆的质量也会相应提高。(2)提问的“有效性”——交流的平台。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就是通过提问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引起学生的活动。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交流达到发展学生思维的目的,实现教学的有效性。(3)活动的“有效性”——语言的运用。学生在活动中学语言,在活动中用语言,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听、说、唱、演、玩等形式学习新知,巩固语言,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学习趣味性,激发了学习热情,可以说,活动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4)评价的“有效性”——真情的交流。这里所说的评价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表现的口头评价。口头评价,作为师生感情交流的有效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看似平常的话语,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热情,为学生的不断发展提供新的空间。

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1.备好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备课和教学设计紧密相连,只有在备好课的基础上才能提出科学的教学设计,从而做到上好课。要做到这一点学校应该强化备课组建设,要形成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形成教案,教师在此基础上形成个性化教案的制度。在教案中要做到“四备”:(1)备教材。准确了解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及教学目的,做到心中有数。(2)备教法。教师应在备课时注重创新,力求上出一节有自己风格和特色的好课。(3)备学生。课堂是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兴趣及爱好,尽量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经常用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或话题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只有处处为学生设想的课,才能算是一节好课。(4)备突发事件。在课堂当中有时会有些偶发的小事故阻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就要考虑得特别周详,做好预案,尽量处理好偶发事件。

2.上好课是有效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要牢牢抓住一切课堂行为都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做到“四个关注”:(1)要关注预设与生成。教学设计应该是一种弹性设计,它兼顾到预设的计划性和生成的可变性。如果说教案是教师的课前设计,那么课堂就是教师的现场设计。具备这二度设计,课堂才是科学的、艺术的。(2)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淡化教师的权威意识,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内容变成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3)关注课堂调控。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系统,为了实现系统效果的最优化,这就要求教师灵活把握“因学设教,顺学而导”的调控策略,努力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4)要关注教学目标的实现。一节课下来,使学生不仅要掌握好一些知识能力,还要参与这个过程并掌握一些方法,更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情操并端正生活学习的态度。一堂好课应该以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衡量,要求做到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认知与情感和谐发展。

三、完善教学常规,营造校园文化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要以制度建设作保障,以提高执行力为核心,要建立完善的教学常规,通过教学评价、校本教研、质量监控、教学奖惩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同时也要营造以人为本、效率优先、责任导向、和谐共进的教学管理制度的执行文化,用制度引导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上来。

1.关注学生的学习。研究表明,有效教学不仅仅取决于教师建立能够实现预期教育成果的学习经验的能力,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也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我们要提倡学生要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去探索未知,最终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习的内容不是给予的,学生必须亲自发现它,并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教师的作用在于教学中“尽可能保留一些使人兴奋的观念”,同时“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它”。

2.关注师生的交往。在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中,良好的师生交往也是很重要的。良好的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师和学生双方,取决于合作、交流、“共同体”对教与学的作用,强调文化、社交、活动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学习被看作是一种主动的、合作的建构过程,师生交往永远是教学的核心。

3.关注教师教的策略和学生学的策略。教学策略的问题,可以说从备课到上课,再到评价,教学流程的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策略。对教师而言,仅仅掌握零碎的教学技能已难以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将具体的方法、技巧上升为策略。如对教师而言,有课堂提问策略、观察策略、决策策略等。对学生而言,则关注学生的学习策略,除听、说、读、写、算这些的基本技能外,更强调解决问题的策略、选择方法的策略、合作学习的策略、科学利用时间的策略等等。

4.关注环境的影响。有效教学实际上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活动,使学生的学习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教学情境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之外又一影响教学成败的因素。把握环境的影响或者为所有学生设计有效的环境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四、把握课程标准,常规常抓不懈

1.明确新课标下的有效教学理念的内容。(1)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强调教师要有“对象”意识,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强调教师要有“全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某一学科的发展。(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效果。(3)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反思意识,即要求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日常教学行为,不断地追问自己: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我的教学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4)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和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检验教师的工作效益。(5)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所谓策略,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问题解决的行为方式。

2.把握新课标下的有效教学过程。(1)教学准备策略。教师在准备教学时,必须解决下列问题: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述写、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编制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并规定了教学目标的四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行为动词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测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2)教学实施策略。课堂教学实施行为分主要教学行为、辅助教学行为与课堂管理行为三类。(3)教学评价策略。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要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涉及学生学习结果评价和教师教学行为评价。

3.常规入手,努力提高教学工作的有效性。(1)认真钻研教材和备课。教师要在钻研学生与教材的基础上认真备课,各学科组、备课组要加强集体备课的研究,集体备课要严格按照“教材研读与备课讨论、形成教案和导学提纲、教后反思与感悟互动”的程序进行。尤其要注重教学目标的制定与教学方法选择的有效性,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导学提纲要提前下发给学生,引导学生据此进行独立预习。学期结束,各备课组要将导学提纲整理归档。(2)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讨。要通过研究课堂来提高教学质量,要紧密结合家常课、研究课,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确保每堂课学生的有效活动时间。(3)精心设计作业。各学科组要做好有效性作业的资料搜集与积累,要结合不同学段确定不同的训练重点。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对待作业的态度,作业布置要紧密围绕教学内容,适度提高,确保高质、适量,最大限度地发挥作业的作用。(4)抓好课外辅导。各任课教师要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切实分析学生现状,实施分层教学,制定培优补差目标,有明确的帮扶对象,并设计辅导方案,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取得不同的进步。(5)建立着眼于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估标准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估标准,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展开质量评估,尤其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估。

4.践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基本原则。(1)实践性:本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原则,将研究贯穿于教学始终,坚持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领悟,在领悟中升华。(2)全员性:所有任课教师是实践的主体,每位教师都要积极参与教研。(3)互动性:通过互相听课、评课营造平等研讨的平台,构建互动的研究方式,在思维碰撞中形成共识。(4)个人反思性:采取教学随笔、课后反思等形式,让教师反思课堂教学行为,引导教师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反思、总结,对教育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共享。

五、加大校本研修,提高教师素质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谈到教师的修养时,就提出三条基本的要求:一是“德”,即崇高的思想品德;二是“才”,即知识渊博;三是“术”,即高超的教学艺术技巧。提高教师素质,必须围绕这三点展开校本研修。

1.通过抓师德师风的建设,培养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学生的情感,唤醒教师的愿望,提升他们对事业的追求。

2.通过大练教学基本功,提升教师的教学素质和教学功底。

3.狠抓课堂教学研究,从过去的听课、评课走向有效的观课议课,激发教师追求理想课堂、实现幸福生活的愿望,在此基础上,引导教师研究课堂、改进课堂、改进教学,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六、充实校本教研,提高反思能力

1.健全校本教研三级教科研机构网络。学校建立教学处、校本研发中心、教研组三级教科研网络,以校本研发中心为发动机,层层负责,逐级推进。通过学校三级教科研活动,对全校教师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培训,重新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

2.培养教师教学反思意识,提高教学反思能力。(1)加强反思性教学是优化教师日常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要求每位教师坚持每周写一篇关于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反思文章,记录自己教学中的得失与分析。(2)同伴互助,完善校本教研。一起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研究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通过同伴间彼此交谈、协作、帮助等方法,“以老带新,以强带弱”,以优秀教师的“一支独秀”带动学校的“春色满园”。(3)以课例研究为突破点,实施行动研究。从“有效性课堂教学”评优活动中发现值得研究的课例,以课例为主要研究方式,让青年教师确定有研究价值的专题,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采取同课多人循环,在同伴的互助下,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反思,以课例展示理念,让理念回归课堂。(4)抓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各学科教师要立足基础,把好基础关,提高教学质量。不放弃每一个学困生,要以良好的心态接纳他们,给他们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为了抓好教学质量,教学处要组织人员进行各学科课堂教学常规抽查。

3.建立校本教研制度保障。(1)建立自身学习制度:每人自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理论和教学研究的文章。(2)进行“三课”制度:让有经验的老师,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头作用,带头上汇报课(新课改学习),研究课(专题研究课),观摩课(课例分析)。(3)建立对话交流制度:加强同组、同学科、跨学科教师之间的对话交流,在听课、评课的同伴互助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表真实的见解,广泛讨论,进行信息的交换、经验的共享。(4)个人反思制度:采取日随笔、周反思,让教师把上过的课进行反思。引导教师对教学问题进行实践、研究、反思、总结,对教育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共享。(5)教学问题积累制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教师深入思考与反思的过程,因此实施问题积累制度,有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作者单位:广州市第八十三中学)

责任编辑 廖林

猜你喜欢

有效性课堂教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