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农村养蚕消毒防病

2010-04-04丁寿朋

蚕桑茶叶通讯 2010年1期
关键词:蚕病蚕室漂白粉

丁寿朋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王兴镇政府 223307)

蚕病是养蚕生产的大敌。只有采取正确的消毒方法,配套的综合防治措施,才能起到消毒防病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消毒效果影响因素

1.1 病原数量及存在状态

病原微生物堆积或被覆盖包裹时,将影响消毒效果。病原微生物污染程度越严重,消毒越困难。

1.2 消毒方法

应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消毒方法。蚕室密闭条件好的,可用福尔马林、毒消散等消毒,熏烟消毒应尽快使烟雾均匀充满全室,堆放的蚕具要留有空隙,并适当补湿;若蚕室不密闭的,则采用漂白粉或消特灵等喷洒消毒,药液喷洒时,应均匀分布于消毒物表面。

1.3 药物质量

每一种消毒药物均由一种或多种有效成份协同作用,但在储藏和使用过程中,如处理不当,将会使某些有效成份失效(如漂白粉,石灰块等),应做到密封保存,随配随用。

1.4 药物浓度

准确掌握不同的消毒药剂对病原体的有效剂量才能达到消毒的目的。在一定范围内,对不同的消毒对象可使用不同的浓度。如漂白粉,作蚕室、蚕具消毒时,用 1%有效的漂白粉澄清液。

1.5 作用时间

消毒药物在一定浓度条件下,还需要一定的接触时间才能将病原微生物杀灭。如喷洒消毒一般要求在湿润条件下保持半小时以上,熏烟消毒需在密闭条件下保持 6~24h。一般而言,消毒时间越长,消毒效果越好。

1.6 消毒温湿度

消毒药物与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就是一系列化学反应过程,而一般化学反应速度又随温度升高而加快。所以,消毒的温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消毒湿度一般为 75%。如用福尔马林消毒喷药后,室内应保持 24℃以上,湿度为 75%,时间为 6h,密闭 1昼夜开放。

2 消毒防病主要环节

2.1 养蚕前消毒

养蚕需要一个洁净卫生的环境,防病首先要消灭病原,这是养好蚕的关键,因而必须抓好扫、洗、刮、刷、晒 、消等环节。

扫:把蚕具搬到蚕室外,将蚕室内外彻底打扫干净。要求不留蚕沙、死蚕、斑痕,无灰尘。

洗:清扫后的蚕室及周围环境用清水冲洗干净,蚕具放于清洁水中洗刷干净。要求蚕室内上下、前后、左右均用清水冲洗干净,做到“六面光”。

刮:冲洗后的蚕室和周围的泥土地面应刮去表层,垫上干净新土。

刷:蚕室打扫干净后,用石灰浆将室内外墙壁粉刷一遍。

晒:将蚕匾,蚕网等蚕具架在室外清洁地方曝晒。要求摊开、平放、经常翻动。

消:将蚕具集中于室内,用消毒剂消毒,一般 2~3次。常用含氯制剂和醛类等消毒剂进行化学消毒。要求浓度要准、药量要足、喷洒要匀,保湿半小时以上,密闭,防漏气。

2.2 蚕期消毒

2.2.1 建立卫生防病制度

养蚕人员在给桑或采叶前,除沙和除病蚕后都要洗手;进出蚕室或贮桑室要换鞋,且在蚕室门口铺一层新鲜石灰粉;除沙做到不落地,操作要轻,蚕沙及时运走,除沙后地面用 0.5%~1%有效氯漂白粉液或 250倍蚕用消毒净喷洒一次;在同一蚕室不能既养蚕又放叶,大小蚕不能同室饲养;参加治虫人员不得进入蚕室,以防农药中毒和有害气体危害蚕儿。

2.2.2 做好蚕体、蚕座消毒

小蚕消毒:收蚁后第二次给桑前用小蚕防病 1号在蚕体上均匀撒一层,以后每龄于起蚕饷食前进行,1~2龄可用焦糠石灰,3龄可用新鲜石灰粉消毒。

大蚕消毒:大蚕在起蚕饷食前或熟蚕用大蚕防病 1号消毒,从 3龄到 5龄第四天每天用漂白粉或新鲜石灰粉消毒,当天加网除沙(注意:使用粉剂时,大小蚕均不能喂湿叶)。

2.3 回山消毒

养蚕结束后应及时处理好蚕沙、死蚕、烂茧等,采茧后用消毒剂对蚕室、蚕具及其附属室、蚕室周围环境进行消毒处理。

3 消毒防病的几个误区

3.1 重消轻防

不少蚕农认为,只要养蚕前消毒,蚕病就不会发生,因此只重视养蚕前消毒,而忽视蚕期中对蚕病防治,不注重蚕体蚕座消毒,结果消毒了,药添了,蚕病仍发生。

3.2 消毒不彻底

消毒上往往是重消蚕室,不消环境;重消大蚕具,不消小蚕具;重药剂消毒,不注重扫、洗等系统配套消毒,导致消毒不彻底,养蚕后仍感染蚕病。

3.3 药品单一

许多蚕农由于缺乏科学用药知识,消毒防病缺乏针对性,认为消毒(或舔食)药剂都是万能型,不管发生什么蚕病,均用一种药剂消毒(或舔食),尤其在消毒上多数养蚕户未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消毒剂交叉消毒,往往只用一种药剂做一次简单消毒,根本达不到消毒目的。

3.4 方法不当

在消毒药剂上,忽略蚕药的保管和消毒方法的配套,甚至使用过期失效蚕药,消毒效果大打折扣;药物舔食时图省事,只把药物洒在蚕座上面的桑叶上,等蚕吃到下面的叶时,药已大量挥发,使舔食没有什么效果。

3.5 药量不足

一是水剂消毒喷洒不均匀、不彻底、留有死角;二是用烟熏消毒不计蚕室面积,不封门窗,虽熏了,但达不到效果;三是药物舔食随意性大,不以叶量定药量。

3.6 浓度不够

使用药物时,不按要求兑水或兑水过大,不达标准浓度。

3.7 用量不均

轻视消毒药投入,偏重舔食药购买;轻视蚕病预防,偏向蚕病发生后的治疗,其用药上的随意性与蚕病防治上防重于治原则正好相反。

4 改进方法

4.1 加强常规养蚕科技普及

培训时应深入浅出地传授让蚕农能掌握的常规基本知识,结合实际技能操作示范培训,让其懂得在蚕病防治上为什么这样做,怎么去做,做到什么标准。

4.2 严格消毒防病的综合措施和消毒程序

让蚕农懂得消毒防病关键是防重于治,交叉使用不同药品对蚕室、蚕具消毒(2~3次以上),消毒须按扫、洗、晒、蒸、熏、消程序严格进行,蚕期中坚持定时蚕体蚕座消毒,定时蚕病防治,才能防患于未然。

4.3 购足消毒防病药剂

按饲养数量、房屋大小、用具多少、消毒次数等购足消毒药剂,消毒喷药时做到面面俱到,不留死角。

4.4 按药剂使用要求兑水

按不同药剂的使用浓度标准和要求进行正确兑水,舔食蚕药要均匀,以保证消毒防病效果。

4.5 对症用药

针对症状使用蚕药,提高消毒药物的使用比例,注重舔食药物的质量,配套使用消毒防病措施。

4.6 强化服务意识,加大新技术使用的推广力度

树立良好服务意识,为蚕农提供广谱高效、药性稳定、成本低廉、使用简便的新蚕药,使蚕病的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确保蚕作安全,单位产量提高,效益增加。

猜你喜欢

蚕病蚕室漂白粉
霍山县蚕病发生原因分析及综合防治措施
漂白粉有效氯测定方法
2020年射阳县蚕病发生状况调查
重视蚕病综合防治 提高蚕茧质量
秋蚕饲养前消毒防病技术
沼气养蚕的技术
浅议漂白粉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养蚕消毒防病技术
又叫“下蚕室”
化学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