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年大蒜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2010-04-03庞明德乔丽霞

长江蔬菜 2010年3期
关键词:蒜薹蒜头叶枯病

庞明德 乔丽霞

河北永年农民有多年的大蒜种植和管理经验,生产的大蒜病虫害少、成品率高,一般加工成品率为63%以上,高于其他省市蒜区。近年来,由于多年连作,长期无性繁殖,种植方式和管理措施不当,导致品种严重退化,产量徘徊不前,生产中还出现许多问题,制约了我县大蒜产量和质量的提高。为此,我们进行了系统的调查。

1 品种严重退化

1.1 退化原因

①长期无性繁殖 用蒜瓣繁殖时,由于选种不当,常以小瓣、病瓣及受损瓣作种,使后代在保留了亲代优良性状的同时,又保留了亲代的蜕变性状。

②栽培管理不当 在幼苗期,由于播种过晚,或子叶受到伤害,植株生长瘦弱,导致蒜薹、蒜头形成期生长量小,产量低,品质差。

③气候条件影响 由于冬寒或冬暖春寒,再加上普遍采用地膜覆盖,土壤湿度大,常常导致沤根,造成缺苗断垄或二次生长严重,大蒜植株矮小或丛生,蒜头形成独头蒜、少瓣蒜、小瓣蒜或复瓣蒜。

1.2 防治措施

①使用脱毒大蒜种 利用茎尖或根尖生长点进行组织培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育苗,获得的植株一般都是脱毒植株,再在大田栽种、留种繁殖即可。一般脱毒大蒜种可使用3~5年。

②异地引种或及时换种 发现大蒜种性有退化现象时,应及时选、换优良品种进行更新。大蒜采取异地引种也能有效地促进种性恢复。

③严格选种,提纯复壮 在采收前,选择已采收蒜薹、且健壮无病的植株留种。在采收时,选择蒜头圆正、无病、无虫、无损伤的植株,连同地上部分一起晾晒1~3天,捆编成束置于阴凉处堆藏或挂藏。播种时,再次挑选蒜头圆正、大而无损伤、无病虫害的蒜头,剔除蒜皮,弯曲或过小的蒜瓣。

④利用气生鳞茎繁殖 气生鳞茎即蒜薹上长出的小鳞茎,利用气生鳞茎繁殖是有性繁殖,可有效的改变大蒜的品种退化问题。气生鳞茎的个体小,第一年播种后获得的是独头蒜,第二年将独头蒜继续播种,才能产生正常的优质蒜薹、蒜头。

2 生产上对各类病害防治不力

大蒜病害较多,但一般不会造成死亡,而且由于群体大,个别植株产生病害对产量影响不大,多数菜农不注意对大蒜病害的防治,致使病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我县大蒜上发生的主要病害有病毒病、锈病、叶枯病、叶斑病类、菌核病和白腐病等。

2.1 大蒜病害种类

①大蒜病毒病 可导致蒜头变小,是目前生产上隐蔽性减产的最重要病害。若播种带毒蒜瓣,出苗后即可发病,一般在高温干旱,蚜量大或土壤干燥,缺乏肥料,杂草丛生的地块发病较重。与葱属或百合科其他作物连作、邻作田块也易发病。

②大蒜锈病 比较常见的一大流行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其次为害假茎;病株蒜头明显变小,易开裂,商品价值明显降低。大蒜锈病病菌喜温凉高湿,若春季气温回升快,多阴雨,又有微风,则利于病原菌传播和侵入。在地下水位高、土质粘重、低洼的地块发病重。

③大蒜叶枯病 大蒜上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主要为害叶片和蒜薹,严重时病叶干枯,蒜薹不能抽出,或抽出时从病部折断,蒜薹颜色黄白。病菌发育温度范围广,需要湿度大;发病早晚取决于温度,发生轻重取决于湿度,连作田块,尤其是将病残体堆于田间的发生严重。

④大蒜叶斑病类 包括紫斑病、黑斑病、疫病、灰斑病、煤斑病等,降雨量大的年份发生重,主要为害叶片,造成叶片枯死,发生严重时造成蒜株枯死。该类病害病菌适应温度范围广,要求空气相对湿度较高,春季如出现倒春寒,再加上降雨多则发生严重。种植密度大,土壤有机质缺乏,偏施氮肥的田块往往发生严重,一般晚熟品种,紫皮蒜发病轻。

⑤大蒜菌核病和白腐病 前者为间歇性发生为害,后者常年发生。大蒜菌核病为害假茎,黄褐色腐烂,倒伏,或地上部生长缓慢,植株提早枯死。大蒜白腐病先从外围叶尖发病,出现黄褐色纵条斑,植株生长缓慢并黄化,后向假茎发展,湿度大时软腐。蒜头小,无苞叶而失去商品价值。一般多雨、寡照则发病严重,甚至成灾;土质粘重,田间低洼或林际、林下的田块发病重;连作、积水、密度大或偏施氮肥田块发病重;地膜覆盖较完整的则发病轻。

⑥其他较常见病害 大蒜细菌性软腐病、青霉病等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病害,大蒜细菌性软腐病一般年份零星点片发生。青霉病是收获后及贮藏期极易发生的病害,如收获时遇雨、收获后晾晒不及时、贮藏条件潮湿,则发病重,感病率高。

2.2 大蒜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①播种前后 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培育壮苗为目的,优选适宜对口品种。播前优选和精选蒜种;选择地势干燥平坦、排灌方便、土壤有机质丰富、保肥水能力强的砂壤土,忌连作或与葱蒜类重茬;精细整地,浇足底水,适时犁耙;适时播种;尽量采用配方施肥或施大蒜专用肥;采用地膜覆盖栽培;3年以上轮作倒茬。对叶枯病、叶斑病类及灰霉病、白腐病、菌核病等可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 70%代森锰锌 0.5~1 kg 对水 5~7.5 kg,均匀喷洒于蒜种上,然后晾干播种,可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②生长期 是叶枯病、叶斑病类、灰霉病、锈病等病害的发生时期,严禁大水浇灌,雨后及时排涝,结合田间管理清理病残体,带出田外。在蒜苗干缩期、蒜薹伸长期及鳞芽膨大期应进行追肥,每次每667 m2施尿素5~10 kg或硝酸铵10 kg,追施“催头肥”硫酸铵10 kg;也可喷施磷酸二氢钾液,提高抗病能力。对大蒜白腐病、菌核病可采用草木灰或石膏粉撒施茎基部。及时采薹,尽量避免划伤过大。

大蒜锈病一般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加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于春季防治,一般防治2~3次。防治大蒜叶枯病、叶斑病类、灰霉病等,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春季防治2~3次。病毒病以使用脱毒蒜防治效果为最好,田间植株壮,叶色深,一般不用打药;或者发病初期喷1.5%植病灵1 000倍液,20%病毒A 500倍液或5%菌毒清300倍液。细菌性软腐病,叶子发病初期喷洒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 0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800倍液,7天左右1次,视病情连防2~3次。

③收获后及贮藏期 主要是防治青霉病、灰霉病、紫斑病等病害。收获前5天停止灌水,以防蒜皮腐烂。收获时尽量避免机械损伤,及时清理病株残体,带出田外;集中进行高温堆、沤肥。对收获的大蒜应及时晾晒,按商品蒜要求剥去外皮,拣出腐烂蒜、绿蒜等。进行射线处理,冷库保藏。

3 过量施肥

大量使用氮肥,抑制了其他中微量元素的吸收,导致了各类生理病害的发生,如管状叶、二次生长、复瓣蒜等。合理施肥的原则是:多施底肥,少施追肥;多施有机肥,少施化肥;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配合施用磷钾肥和一些微量元素肥料;由于我县大蒜普遍采用地膜覆盖,因此应减少肥料使用量,尤其是氮肥更要减少,要增施磷钾肥和微肥。

4 密度过大,加重病害发生

我县大蒜是以收蒜薹为主的薹头兼用型,为提高蒜薹产量,增加密度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但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产量不仅不会增加,反而会因病害严重、长势弱而减产。合理的种植密度为5.5万~6万株/667 m2,行距 18~20 cm,株距 6~7 cm。

5 二次生长普遍发生

①症状 大蒜的二次生长主要从蒜头膨大初期开始发生,紧包鳞芽的鳞片向上生长,形成新叶片,构成次级植株,从叶鞘间伸出。剥开大蒜植株的叶鞘,可观察到二次生长形成的细长植株,形似“马尾”,习惯上将其称为“马尾蒜”。

②原因 冬春温度偏高刺激原基分化提早和再次分化;土壤含水量趋于饱和致使下部根系早衰或死亡;种瓣小、种性差,植株瘦弱;氮肥施用偏多,磷钾肥偏少;蒜种受病毒侵染对大蒜生长产生不良刺激加重二次生长。

③防治方法 更换新品种,种植脱毒蒜,或选择种性良好,未发生二次生长的大蒜瓣作种,培育壮苗。适期播种,避免播期过早或过迟,减轻气候因素对二次生长的作用。合理施肥,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以有机肥为主,速效肥为辅。做到增施有机肥及磷、钾肥,施用大蒜专用肥,适量追施速效化肥。并注意清沟理墒,排除田间积水。

猜你喜欢

蒜薹蒜头叶枯病
拔蒜薹
抽蒜薹
抽蒜薹
抽蒜薹
今年春天,我养了一株蒜
广南蒜头果发展现状与保护
水稻白叶枯病菌Ⅲ型效应物基因hpaF与毒力相关
苹果炭疽叶枯病在芮城县的发生特点及防治
硅对水稻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白叶枯病抗性的关系
韶关市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