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双版纳普洱茶文化旅游的开发与特色品牌打造

2010-04-03张玉静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0年6期
关键词:西双版纳普洱茶茶文化

张玉静

(上海泽柏景观设计公司,上海200092)

0 前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蒸蒸日上,日新月异,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我国各地政府和企业对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视,各地的旅游产品正雨后春笋般地呈现出来。然而,旅游资源的挖掘贵在特色,游客多半追求旅游景点的特色。如北京的故宫长城、桂林的山水、西安的秦始皇兵马俑、苏州的小桥流水等,这就是优势,就是地方特色,这种特色是旅游业蓬勃发展的生命力。

西双版纳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有着种类繁多的动植物资源,被称为动物王国和植物王国。其中许多珍稀古老奇特濒危的动植物优势又是西双版纳独有的,引起了国内外游客和科研工作者的极大兴趣。具有丰富迷人的热带雨林、亚热带雨林、季雨林、沟谷玉林风光和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其旅游业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培育发展成为全州的支柱产业之一。而西双版纳另一个很重要的旅游资源没有很好体现——这就是以普洱茶为主的茶文化旅游。

普洱茶的原产地和发祥地就在西双版纳,可谓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西双版纳重要的特色旅游资源。加大宣传和开发,提高普洱茶品牌的知名度,促进茶文化旅游,这对于整合西双版纳旅游资源,提升西双版纳旅游战略地位和提高西双版纳文化旅游品味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西双版纳特色旅游资源——普洱茶

近些年来,茶文化旅游蒸蒸日上,成为旅游业的一个新亮点。例如杭州龙井茶文化旅游、安溪铁观音茶文化旅游、武夷山大红袍茶文化旅游等。茶文化旅游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吸引游客。西双版纳的茶文化旅游能否在全国日益昌隆和竞争激烈的茶文化旅游中占一席之地呢?这需要对西双版纳茶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加入特色来吸引游客。毫无疑问,这一特色就是普洱茶。在西双版纳,普洱茶的品牌效应是一个无可替代的旅游资源。

1.1 名字由来奇特

有说法认为,普洱茶的原产地就是思茅地区的普洱县,普洱茶因地名而得。较主流的看法则是认为,历史上的普洱茶是以古“六大茶山”所产大叶茶为原料制成的青毛茶,以及由青毛茶压制成各种规格的紧压茶。对于普洱茶的产地,史书上有记载,清乾隆进士檀萃《滇海虞衡志》:“普茶名重于天下,出普洱所属六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蛮砖、六曰慢撒,周八百里”。檀萃所写的这6个地方,全部都在西双版纳范围内,说明普洱茶的原产地不在普洱,而在西双版纳。普洱那时并不产茶,它只是云南地区重要的贸易集镇和市场西双版纳茶叶的集散地。那时,西双版纳属普洱府管辖,普洱又是西双版纳茶叶的集散地。“普洱茶”就因此而得名了。而在普洱茶区,茶民中时代相传的一个传说,也跟普洱茶的名字有关。相传7世纪左右,古代南诏国所辖的思茅与西双版纳一代发生了大型瘟疫。一时间哀鸿遍野、死伤无数。普贤菩萨为解救苍生而化身老农,摘采绿叶供百姓煮沸引用,瘟疫竟不医而愈。当地居民为感念菩萨恩德,从此广种大叶种茶,并因茶叶形状类似普贤之耳而将其命名为“普耳”,又因佛教中水代表慈悲,二者合并而称为“普洱”。此一说,充分表明了当地人民视茶为上天恩物感激、崇拜之情,带有强烈的神话色彩。古老的身躯和离奇的神话传说给普洱茶蒙上了一圈神秘的光环,使得普洱茶数百年来盛名不衰,成为当今游客猎奇的主要目标。

1.2 生长环境优越

普洱茶的重要产地——西双版纳,地处北回归线以南,一年中太阳两次直射地面,日照充足,北有哀牢山、无量山做屏障,气候具有大陆性气候兼海洋性气候交错影响的特点,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 200-1 500 mm,降水日期全年有170~200 d,年雾日达108~146 d。年平均气温18~22℃之间,一年之中最热的月份和最冷的月份气温相差仅10℃左右,并且只有雨季和旱季的之分,具有“常夏无冬,一雨成秋”的特点,故被称作“没有冬天的乐土”。优越的生长环境培育出了上等佳茗,使普洱茶成为茶中上品。

1.3 历史地位和作用显著

普洱茶在清朝曾达到第一个鼎盛时期,《滇海虞衡志》称:“普茶名重天下……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普洱茶开始成为皇室贡茶,作为国礼赐给外国使者。末代皇帝溥仪曾说皇宫内“夏喝龙井,冬饮普洱”。而到了现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几年来人们开始重视具有强大保健功能和迷人口感的普洱茶,流行之势从港台传至广东,回及云南,一时间风靡全国,就此创造过“一克普洱茶一克金”的财富神话。

普洱茶古老而又神奇的传说,层层神秘的面纱吸引着游客猎奇的心理,独特的生长环境,超凡脱俗的茶质,更加增添了它的神秘性。毫无疑问,普洱茶是西双版纳独特的旅游资源,这一特色是其他地区的茶文化旅游不可代替的。这些特色若充分利用,将会使西双版纳的茶文化成为驰名的旅游品牌,成为西双版纳旅游的亮点,而且以普洱茶为主的茶文化旅游将会成为闻名全国的精品旅游线路。

2 西双版纳茶文化旅游特色品牌的打造

发展西双版纳的茶文化旅游,需要利用西双版纳的平台,突出普洱茶的特色,靠实力的支撑、口碑的传送和适当的营销策略,打造一条精品旅游线路。“旅游业的强市场性也告诉人们,只有被别人认知,才有可能被别人欣赏”。因此,发展西双版纳茶文化旅游,打造旅游特色品牌,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2.1 宣传和开发并行,打造品牌旅游线路

众所周知,广告宣传是提高产品知名度、促销产品的主要途径。西双版纳普洱茶文化旅游线路也需要大力宣传。除了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宣传外,还可组织茶文化专家、各界知名人士进行公益营销,以名人效应来扩大普洱茶的影响。此外,西双版纳是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际生物圈保护区,每年有大量游客和科研者来这里参观旅游。2007年西双版纳接待国内外游客一举突破503万人次,比2005年增长86%;全州实现旅游总收入34亿元,旅游业税收占到全州地方财政收入的7%以上。2008年全州接待国内外旅游者达620万人次,接待海外游客人数达1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40亿元。游客是最好的宣传媒介,每年有如此多的游客,如果茶文化线路令他们满意,在游客返程后口口相传,与更多人分享喜悦。这样,西双版纳茶文化旅游的名气不胫而走。这是一个政府投入少、收效大的宣传途径。

2.2 发挥资源优势,以茶促游

西双版纳各处都分布有茶园,茶叶品种发展到100余种。这些名茶在海内外都有较大的影响。因此以普洱茶为主题,凭借特色打造精品,与其他茶叶品种联袂搭建西双版纳茶文化旅游平台,给西双版纳旅游业注入新的活力。茶文化旅游不仅有田园风光之秀、生态环境之美和绿色餐饮之纯等特点,而且茶文化旅游形式多样。比方说,近些年来,通过茶与茶宴、茶联、茶艺表演、祭茶等活动,扩大普洱茶的影响力。

2.3 丰富茶文化旅游产品

西双版纳已经开发的如在易武举办“茶初制技艺茶作大赛”,在南糯山半坡老寨古茶园举办勐海普洱茶·“阿卡老博”(哈尼茶文化)斗茶大赛暨“原生态哈尼民歌”比赛大会,“世界眼光看云南”大型媒体系列活动——寻香问茶走滇南·庆祝建国60周年大型媒体活动,以及各类民间茶艺表演、茶文化及茶经济专家论坛及茶歌舞表演、普洱茶祭茶祖活动及普洱茶形象代言人等等。政府还可以以旅游节的形式扩大宣传力度。2010年4月11日“西双版纳好茶寻源七彩云南走进世博暨2010年勐海茶王节”将在勐海举办。这些活动宣传了西双版纳茶文化旅游,为把西双版纳建设成为中国茶文化交流中心注入了新的活力。

2.4 传承民族传统,塑造茶文化旅游健康形象

千百年来,世居在西双版纳的13个少数民族的人民,在长期的种茶、饮茶、贸茶活动中,各民族的制茶工艺、饮茶习俗彼此渗透、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而又多姿多彩的民族茶文化,蕴育了积淀丰厚、博大精深的普洱茶文化,沿袭至今。各族人民视茶为“上通天神,下接地鬼”和涉及人生活方方面面的灵性之物,涉及到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哲学、医药等各个方面。各民族在长期的饮用茶叶中逐步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食茶、饮茶、用茶习俗,如:傣族的“竹筒茶”、“喃咪茶”,哈尼族的“土锅茶”、“火燎茶”,布朗族的“腌酸茶”、“青竹茶”,基诺族的“凉拌茶”、“包烧茶”,拉祜族的“烤罐茶”、“瓦盏茶”,彝族的“烤罐茶”、“姜桂茶”、“茶泡饭”等等。这些都是受特殊的地理与社会环境、生活水平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饮、食茶叶的传统习俗,其中的“火燎茶”、“凉拌茶”、“腌酸茶”等习俗便是原始、古朴的食茶习俗的遗留。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务必将这些民族的茶道演绎、饮茶方式与旅游景点有机结合起来,塑造茶文化旅游健康形象。

2.5 打造精品茶文化旅游线路

旅游线路的合理开发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要素。现代游客的欣赏品味和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需要对西双版纳茶文化旅游产品进行科学设计,凸显特色,以增加其吸引力,提高游客兴趣。首先绿色环保生态游。以具有一定规模、分布集中、种类齐全的茶叶生态园或茶叶生产基地作为基础,发展西双版纳茶文化旅游。其次茶文化景观游,以茶马古道遗迹为依托,科学组合旅游资源,开发多条文化旅游线路。同时将各民族风格迥异的茶俗和茶文化相结合,提高旅游产品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提高旅游产品和线路的知名度。同时推出茶乡寻根访祖游,茶文化学习考察游、健康养生游、茶节庆游等各种形式的茶文化旅游。总之,以市场为导向,与时俱进,根据游客的要求不断调整和挖掘出令游客满意的茶文化旅游线路和产品。

3 结语

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因此,以茶为媒发展茶文化旅游,一方面可以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寓教于游,陶冶情操。普洱茶是西双版纳人民的骄傲,也是这片土地的骄傲,进一步开发普洱茶文化旅游也将为西双版纳的旅游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因此西双版纳应充分利用全国茶文化快速发展的趋势,办特色、创品牌、造精品,将西双版纳茶文化旅游打造成独具风情的精品旅游线路。

[1]周红杰.云南普洱茶[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4.

[2]刘修明.茶与茶文化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3]陆世军.云南县域经济发展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增).

[4]黄桂枢.云南普洱茶史与茶文化略考[A].中国普洱茶文化研究——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

[5]杨桂华主编.旅游资源学[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西双版纳普洱茶茶文化
西双版纳 一个与冬天背道而驰的地方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第十四界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在昆开幕
收藏普洱茶对市场供需量的影响
普洱茶怎么泡
普洱茶叶加工大赛
YUN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