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政治发展中的制度移植问题

2010-04-03

长春大学学报 2010年11期
关键词:制度政治发展

邵 峰

(安徽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论中国政治发展中的制度移植问题

邵 峰

(安徽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21世纪的国家竞争更多的表现在各国的国家制度差距和制度创新能力上,如何创新制度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制度移植。现阶段制度移植在中国的政治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制度移植好坏能够促进或阻碍中国发展。回顾中国政治移植的历史,分析制度移植的误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我们不仅要移植其他国家先进的成熟的制度,更要超越制度移植,充分发挥本国人民的主动性,实现制度创新。

移植;制度移植;政治发展;制度创新

21世纪全球化进程将继续深化,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大,而这种差距更多的表现在各自的制度差距和国家制度创新能力上。那些在全球化过程中被边缘化的国家大多是由于其制度体系问题,而非地理位置偏远。泰国和缅甸同属东南亚国家,地理位置相近,然而两国的发展却差距甚大,军人政权的缅甸远远落后于民主制的泰国。这样,制度的差距就体现出来了,从而使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差距拉大。缅甸军人政权与泰国相比缺乏具有竞争性和现代性的政府,在全球化浪潮中趋于落后,可见制度在全球化竞争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泰国和缅甸文化渊源相近,为何制度发展如此悬殊,源于两者各自引进的制度与本地政治环境结合的成功与否,即制度移植的成功与失败。泰国成功地把西方制度与本国实际结合,创造出适合自己的制度体系,尽管泰国政局不稳,但其政治现代化无疑是比缅甸的军人统治要好。

同样,中国在政治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制度移植问题。在全球化浪潮中,中国如何吸收借鉴其他国家先进制度为我所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体系,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1 制度移植的概念

一般来说,“移植”是指将有机体的一部分组织或器官补在或移入同一机体或另一机体的缺陷部分,使它逐渐长好。而政治学中的制度移植就是指制度从一个国家和地区向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推广或引入,当然制度移植可以是部分移植也可以是全部移植。制度移植是现代制度建构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于后发国家来说更是如此。二战后许多新独立国家大量引进、接受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制度。对中国来说就是引进西方国家和地区已有的先进的政治制度,并按照中国的现实条件予以改造使之有利于中国的发展。从根本上讲,制度移植是一个包含着价值选择的过程,人为的色彩很浓,因此对制度移植价值好坏的评价也很难进行,不过有一个最低标准:移植的制度能够与本国传统制度相结合,制度移植就是成功的。

关于制度移植,亨廷顿提出过一个著名的案例:“16世纪的英国政治制度的主要成分恰恰是当它在母国被抛弃时被移植到新世界的,并在那里生根,获得了新的生命。这些成分本质上都是都铎时代的那一套,因此明显带有中世纪的烙印。”[1]这充分说明了政治移植的可能性,但是政治移植的可行性要与移植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相匹配,英国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能在美国扎根,是因为大部分美国人是英国人的后裔,他们从文化上和心理上更容易接受母国的政治制度从而使其在异地获得生机。而同时期,西班牙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的制度移植就是失败的,因为两者之间的文化上经济上的差距太大了,西班牙当时已经是资本主义国家,而拉美大部分地区则处于原始或奴隶社会。当然美国人的制度移植并不是不加取舍的整体搬来,可以说只要是有利于美国发展的他们都会拿来用,而一些落后的制度也会毫不犹豫地抛弃。这一点对中国的制度移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 中国制度移植的历史分析

中国制度移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鸦片战争之后。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是个相对封闭且自成系统的封建国家,两千多年的封建政治体制代代相承,基本上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很少有政治发展,遑论政治创新。制度日趋僵化,在西方先进的制度面前黯然失色,在与西方文明的碰撞中处于劣势。鸦片战争的失败可以说是制度失败的延续,在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之后,中国人的眼界也开始越过大洋彼岸,学习西方的先进文明成果,中国被动的卷入了全球化之中。以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运动曾提出过“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这并未从根本上涉及制度移植,因为中国政治体制的根基并未动摇,还是落后的封建体制,洋务运动要引用的只是西方先进的实用技术,没有从根本上变革中国的体制,随后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中国的知识分子终于认识到了制度移植的重要性,而不仅仅是学习西方的技术,只有借鉴西方先进文明成果,谋求制度创新中国才有前途。这时期的中国资产阶级希望学习西方的立宪民主政体以改造中国政制,从而实现救亡图存的目标。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注定中国不可能走独立的资本主义道路,一方面本国的封建势力会百般阻挠保住现实利益;另一方面帝国主义也不允许中国独立的发展资本主义。所以戊戌变法失败了,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帝制,但中国并没能走向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道路,反而步入了军阀混战时期。可见,资产阶级的制度移植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后来的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之际向社会主义求技,学习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并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带领中国人民打败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了新中国,取得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资本主义制度在小农经济体系下的中国,未能从根本上变革中国的政治制度,也无法改造中国的的现状。只有社会主义这一制度适合中国发展,并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历史进入了崭新的一页。中国目前建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建立了国外学者称之为的“中国模式”,也成为了其他国家制度移植的对象。

3 中国制度移植的误区

制度移植对中国这样的后发国家来讲是其政治发展的主要形式,新中国建立后参照苏联的政治经济制度建立的一整套全新的跟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制度不同的政治体系,在建立初期的确促进了中国发展,但是制度移植并不是解决发展问题的一把万能钥匙,盲目地照搬别国经验并不一定会带来发展,苏联制度的弊端也阻碍了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制度移植的选择就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的、理性的而非盲目的过程。在制度移植的目标选择过程中,既要兼顾本国的发展实际,同时还要符合政治精英的政治意识形态,比如说资产阶级会选择移植资本主义制度,而无产阶级则会选择移植社会主义制度。关于制度移植中国还存在着几点误区。

3.1 全盘“西化论”

在中国的学术界,存在这样一批人,他们认为中国的一切传统的、现实的制度全部是落后的,中国要发展只有抛弃一切,全盘西化,也就是按照西方资本主义模式改造中国。虽然持这些观点的人只占很少的一部分,但是影响却是很恶劣的,否定中国的一切最终会导致中国人成为没有根的人。世界上任何文化都没有优劣之分,中国五千年的文明成果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怎么可能全盘否定。不可否认,中国传统文化有其糟粕的成分,但大部分好的都是应该予以继承继续发展的。“西化论”者言必称赞西方,似乎西方的一切事物都是好的,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因此照搬西方的资本主义“三权分立”中国才能发展。他们忽视了这样一个现实:适合西方的制度未必适合中国,因为两者源于不同的政治体系。中国现行的政治制度是结合中国实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实践证明当前这种制度是有利于且促进中国的发展的。这些人不看成就只看弊端,他们说中国政府出现腐败,只有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才能消灭腐败。殊不知,腐败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不管是什么制度的国家都避免不了腐败,而拉美,非洲一些实行资本主义的国家腐败现象要比中国高得多也严重的多。

“西化论”者只看重制度移植,而忽视本国因素,忽视本国自主性的发挥,沉迷于制度移植的表征而不结合本国实际,是注定要失败的。

3.2 苏联式社会主义

苏联式的社会主义随着苏联的解体而破产,历史证明这种高度集权的制度是背离社会主义制度的而滑向了集权主义的深渊。建国之初,中国由于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只有选择学习苏联的发展模式。苏联这种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模式,对于建国之初恢复中国千疮百孔的经济是有其进步意义的,但是渐渐成为束缚中国发展的枷锁。过分集权压制了人民积极性自主性的发挥,计划经济体制也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中国走了很多弯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逐渐抛弃了这种制度,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虽然中国已经抛弃了苏联的发展模式,但总有一部分人抱着计划经济体制不放,认为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关于这,邓小平有精辟的论断:1987年2月6日,讨论十三大筹备工作时,邓小平还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认识。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2]。因此,中国制度移植目标的选择从苏联模式转向了市场经济模式。

3.3 中国传统论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中国政治体系自成一家,是无法借鉴西方政治实践的,只能继承中国传统政治理论,他们把制度继承当成制度移植,从而偏离了这一学说。中国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五千年没有中断的文明史,其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孔子的儒家思想影响了中国人两千多年,这种建立在封建宗族基础之上的封建伦理道德体系曾经促进了中国的发展,也维持了中华文明的稳定性,但是同时也禁锢了中国人的思想。基于封建小农经济的儒家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五四运动和文革期间出现过打倒孔子思想的运动,这肯定是矫枉过正,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儒家的许多思想是有利于中国的文明和进步的,我们要反对的是其糟粕,比如说对人性的压制、阶级压迫等,要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

现在一些学者认为传统儒家思想完全能够胜任中国现代化进程。主张从中国传统中进行制度移植,把过去的封建制度拿来用于现代,姑且不论其可行性,封建的东西只所以是封建的过时的,就是因为它们已经失去现代性了,更不可能促进现代化的发展了。如果走历史的逆流,重新构建儒家的封建宗族体系只会是中国离现代化越来越远。中国传统政制中的精华可以拿来利用,但是其中的糟粕成分还是要抛弃的。中国的历史发展不可能违背规律开历史倒车。

4 中国政治发展需要超越制度移植——制度创新

冷战结束后,两极格局解体,世界进入了以美国为主导的时期。虽然世界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然而美国的霸权优势依然很明显。许多发展中国家从现实角度考虑转而向美国学习,美国也积极地推销其政治发展模式。“从政治发展规律来说,制度移植有其必然性,但是制度移植不可能完全由一个国家移植到另一个国家。撇开世界各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不论,单就文化传统的多样性来说,明确或含蓄地号召所有国家都移植西方式的自由民主模式,也是一种过分膨胀的傲慢与自大。”[3]如同英国当代思想家米尔恩说过:“西方对西方人来说也许是好的,但以为它对人类的大多数来说都是最好的,则没有根据。”美国的民主制度在美国能促进其发展,但移植到其他国家,比如说移植到伊拉克反而加剧了国家的混乱和分裂化进程,因为“民主并非一项出口商品;它不能像玫瑰一样从一片文化土壤移植到另一片文化土壤”[4]。在制度移植过程中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比比皆是,中国的制度移植也面临这样的问题。不能把政治发展简单的界定为制度移植,中国需要制度移植,更要超越制度移植也就是制度创新。

制度移植可能弱化政治发展主体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所以中国在政治发展过程中要克服制度移植的弱化作用,这要求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不变。政治制度从一国移植到另一国时,不能忽视本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一味模仿和移植他国制度,对其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对政治发展中人的忽略,只注重制度移植的层面而忽视了政治发展主体自主性的发挥,忽视了制度创新。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的主体性的提升,从来都不是被动的或由外部规定的,而是历史主体主动参与客观历史进程的结果。没有了人的主动参与,任何的制度移植都是空洞的,没有生命力的。

中国在从西方进行制度移植的过程中走过弯路,但是经过理论论证,大胆实践,在制度移植和自主创新方面找到了一个最佳结合点——那就是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一个开放的制度,在发挥政治主体作用的同时,移植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然后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制度的本土化、民族化过程。在政治发展中,只强调制度移植,而忽视本国特性的制度创新,就可能面临着失败。因为一旦移植来的制度起不到预期效果,就有可能怀疑这种制度,转而将目光投向另外的制度。许多亚非国家早先效法苏联制度,苏联模式失败后转而学习美国,政治发展丧失了自主性,从而错失了经济发展的机遇。中国已经渐渐摆脱单纯的制度移植模式,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发展,中国取得了辉煌成就,中国也越来越自信。中国模式的提出恰恰是制度移植与自主创新的集合体。制度移植更要超越制度移植实现制度创新,中国已经通过实际行动践行了这句话。

世界上唯一永恒不变的东西就是变化。任何一个成熟的政治系统都是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推陈才能出新,任何制度都需要不停地改革,如何改革必然涉及借鉴吸收也就是制度移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诚如卢梭所说:“假如我们想要建立一种持久的制度的话,就千万不要梦想它成为永恒的吧。”[5]

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我们不仅要移植其他国家的先进的成熟的制度,更要超越制度移植,充分发挥本国人民的主动性,实现制度创新。

[1] 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80.

[2]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03.

[3] 张凤阳.政治哲学关键词[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11.

[4] 霍华·J·威亚尔达.民主与民主化比较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7.

[5] 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116.

On the system transplantation in China's political development

SHAO Feng

(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241000,China)

The national competi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mainly embodies in their national system gap and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capability.The most important part is system transplantation in the innovation.Nowadays,system transplant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na's political development and it can influence China'development.In order to review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olitical transplantation,analyze the errors of system transplantation and explore the political development routin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we should not only transplant mature systems from other countries,but also transcend system transplantation and stimulate people's initiatives to achieve system innovation.

transplantation;system transplantation;political development;system innovation

D621.6

A

1009-3907(2010)11-0086-04

2010-09-06

邵峰(1986-),男,安徽宿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当代中国政治研究。

责任编辑:沈宏梅

猜你喜欢

制度政治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