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语句歧解的语义所指分类

2010-04-03李春雷

长春大学学报 2010年11期
关键词:多义词所指歧义

齐 峰,李春雷

(1.东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2.长春大学 人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3.东北师范大学 留学生教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对现代汉语语病的研究,一直以来都受到广大语言研究者们的关注,尤其是在汉语走向世界的当今社会中,更加引起人们的注意,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语病也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基于这一点,本文就以语病的一种类型歧解为例,在语义上进行一个简单的分类和解释。

1 歧解和歧义的区别

歧解和歧义都属于病句的一种类型,但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歧义主要是句法层面的现象。

歧解的出现主要是理解上的语言认知失误问题,是受话者无意曲解了发话人的言语信息内容的言语现象[1]。例如《雷雨》中,周朴园问周萍:“你知道你现在做的事是对不起你父亲的么?并且也对不起你母亲的么?”周朴园的责问激活了周萍记忆中关于自己与继母乱伦之事,而周朴园要表达的是周萍在外赌博、鬼混等事,正是由于话语理解上的偏差,歧解就产生了。

歧义的出现主要是表达上的语言认知失误问题,是表达者用一种语言形式传递了多种语言信息的语言现象[2]。歧义的产生有时是由于词汇上的多义性引起的,一般是通过语句的句法层面上分析得出的[3]。由多义词的存在引起的歧义,例如:“他已经走了两个小时了”。这句话中的“走”产生了两种意思,既有行走的意思,又有离开的意思。在结构层次上的划分也可以分析出歧义,例如:“发现敌人的哨兵”。这句话如果先划分出偏正式,就是哨兵发现了敌人;若先划分为述宾式,就是敌人的哨兵被发现。

2 语义所指上的歧解分类

语义所指是指词语在句子里在语义平面上指出和说明的方向。语义所指上的歧解主要是指在语言交流过程中对言语表达的内容所指上的语义曲解。根据所指的方向不同大致可以分为语义所指不明、语义所指相悖和语义所指偏离三种类型。

2.1 语义所指不明

语义所指不明是指表达的语言信息与客观所指对象联系的不明确,从而造成理解上的偏误,在句子的整体结构上产生混乱。这种类型可以简单地分为代词的语义所指不明和多义词的语义所指不明。

2.1.1 代词的语义所指不明

这种情况多数是指代词对句首词语的复指所指的不明,代词在语句中的使用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然而如果在使用过程中不能讲清楚,就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例如:“我从小养成了独立生活的习惯,爸爸妈妈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从不娇生惯养我。”①本文语料来源多引自李行健、余志鸿主编的《语法病句辨误100例》。这句话中的反身代词“自己”在使用上出现歧解。在这句话中,代词“自己”应该指的是施事“父母”所要求的对象,然而从这句话中我们得出的意思却是指受事陈述者本人。所以应该把“自己”改成“我”。

2.1.2 多义词的语义所指不明

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多义词,而且在不同的语境中会产生不同的意义,如果没有对应上的准确描述很容易导致理解混淆,因此要特别注意语境的限制作用。例如:“贺顺顺:我和凌峰挺好的”(《广州电视周报》2001年6月17日标题)。这句话里的“好”是个多义词,与此相关的义项一是“和睦、友爱”,一是“境况良好”。由于对这个标题的语境限制因素不够,表达出的意思就不够明了。如果增加限制条件说“我和凌峰感情挺好的”,或“我和凌峰生活挺好的”,含义就明确了。

2.2 语义所指相悖

语义所指相悖,指的是语言符号表达的含义与所要表达的内容刚好相反,交谈中就是说反话的语言现象。这种情况主要表现为:介词使用不当和语序倒置。

2.2.1 介词使用不当引起的语义所指相悖

介词在语句中主要起标记作用,依附在实词或短语前面共同构成“介词短语”。如果介词使用不当就很容易造成所指混乱,形成表意上的歧解。又如:鲁迅“对于那些支持反动政府杀害爱国学生的人是毫不留情的”,下面又接着说了一句:“对这些人是毫无心肝的”(《正说鲁迅》)。这句话中的“毫无心肝”到底是说谁?按照作者的意思应该指的是“那些支持反动政府屠杀爱国学生的人”,可是却让人觉得好像是鲁迅“毫无心肝”。这就是因为介词“对”的使用不当,使语义指向上产生了相反的理解含义,造成对语句内容的歧解。

2.2.2 语序倒置引起的语义指向相悖

语序倒置是指在说明先后、因果等关系的句子中,由于次序的不当或位置安排上的颠倒,把二者关系说反了,形成歧解。例如:“那几天阴雨连绵,造成他家住的平房因年久失修而大面积漏雨,屋内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整个句子的因果关系表述不清,房子漏雨的原因一个是住房年久失修,另一个是那几天阴雨连绵。前者是根本原因,后者是直接原因,句子在原因分析上主次不分,对根本原因的确定不够明确,语句混乱造成意义上的歧解,所以在表达时要注意语言的条理性和层次性。

2.3 语义所指偏离

这种形式在日常的语言交际和文学作品中时有出现。总体表现为言语期待造成的所指偏离和词义模糊造成的所指偏离。有时作者为了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有意使用一些模糊性的词语。

2.3.1 言语期待造成的所指偏离

这种类型主要是在言语活动的过程中,由于说话人从自己期待的最大关联性的角度来处理自己的言语,往往引起听话人的歧解。例如:丈夫(偷窃回来):“看收获不小吧?”妻子(愤恨地责问):“你做这种事的时候,为什么不为我和孩子想一想?”丈夫:“当时我想到了,只是这家商店没有女人和孩子的衣服。”由于妻子和丈夫所表达出的言语期待的最大关联性不一致,所假设的语境也不相同,造成了各自心中对同一信息的不同理解,而得到了两个完全不同的意义内涵,即言语潜在的意思偏离。

2.3.2 词义模糊造成的所指偏离

汉语中有很多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所代表的意义也各不相同,这就会在表达上产生不同的理解内容,在一些文学作品中运用这种方式会对文章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黛玉临死时说的“宝玉,宝玉,你好……”“你好”是一种常见的问候语,而在这里却运用了意义表达上的模糊性,令人产生很多猜想。如果在文学作品中能恰当运用这种方式,就会使文章产生特殊意义而生动。

3 结语

对于歧解的研究已有很多学者发表过不同的见解和看法,在关于歧解的解决上,笔者认为语境是消歧的最好方法,如果有充分的说明和解释,把句子说得有条理、有秩序,那么就会减少歧解的出现。

[1]黄德玉.语境和歧解[J].语文建设,1991(11):12-15.

[2]周明强.歧义、歧解和用歧的认知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2004(3):83-90.

[3]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多义词所指歧义
体认原型范畴视域下多义词延伸及对学科英语研究生培养的启示
多义词
遗忘者
eUCP条款歧义剖析
论《群音类选》的编选类分及其官腔类所指
正义概念的所指霸权和能指反抗
English Jokes: Homonyms
基于关联理论的歧义消除研究
浅议多义词在语境中的隐喻认知
“那么大”的语义模糊与歧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