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新中产阶级的“消费主义精神”

2010-04-03冯文华

关键词:消费主义中产阶级消费行为

田 芯,冯文华

(大连海事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6)

论中国新中产阶级的“消费主义精神”

田 芯,冯文华

(大连海事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6)

通过对中国新中产阶级消费特征的剖析,指出这一消费主体的消费行为只具备西方消费主义的个别特征,不能完全等同于西方中产阶级的消费主义。对于中国新中产阶级的消费行为只有给予正确引导,采取激励与约束的协调机制,才能使其成为中国积极消费文化的主流群体,在中国拉动内需中发挥积极作用。

中产阶级;消费主义;消费文化

中国改革开放30年,GDP年均增长率相当于同期全球的5.4倍。与此同时,中国私人消费的能力逐渐超越投资和出口。中国品牌战略协会的研究显示,中国内地目前的奢侈品消费人群已达到总人口的13%,即约1.6亿人,并且还在迅速增长。中国的奢侈品市场正在以每年20%~30%的高速度增长,增长幅度稳居全球之首。中国富裕及中产阶层群体伴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扩大,在未来几年内,中国将成为亚洲增长最快、最大的奢侈品市场。面对西方消费主义的渗透,反思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研究中国消费趋势的深层次问题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消费主义与中国新中产阶级

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认为:“消费主义是一种生活方式,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实际需要的满足,而是不断追求被制造出来的需要的满足。人们所消费的不是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而是它的符号象征意义。”[1]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是通过炫耀式的消费,如购买超出实际需要和实际消费能力的奢侈品彰显自己的地位和身份,确认自身的价值、品位与个性,获得自我认知与社会认可的内心需要的满足。

中国社会经济的大变革,使中国早期暴富的一代成长为今天中产阶级的前身。这部分中产阶层与社会的经济名流占有社会的大部分财富,而且随着20世纪90年代后有着良好教育经历人群的加入,这一阶层的整体素质大为提升,其社会地位越来越被社会所接受和认同。以政治、经济、教育程度为标志的中间群体构成中国现代社会的新中产阶级。现代西方社会学者通常以职业、收入和教育程度等为标准来划定这一社会阶层,把管理人员、专业人员、技术人员和行政人员等称为“新中产阶级”,并认为它已取代小商人、农民、个体律师和医生等构成的“旧中产阶级”。

二、中国新中产阶级的消费特征

由于中国新中产阶级产生于多种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阶段,这一阶段消费文化的发展速度并未与经济发展完全同步,导致中产阶级的消费文化、生活品位也出现了多样化个性发展的趋势,其生活模式呈现出渐变中的构建。

1.崇尚消费主义理念,是消费时尚的推崇者

中国新中产阶级无论是经济实力、文化品位,还是基于身份地位的社会强化与消费时尚欲望的满足方面,都是对西方消费文化接受能力最强、速度最快的消费群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崇尚节俭、注重储蓄的消费理念,难以满足新中产阶级追求个性、适度享受的人生理念。而西方消费主义的消费理念是弘扬超越实际需要和实际经济能力的生活方式,追求的是个性、品位及欲望的象征意义,消费寻求是社会地位的认可和身份价值的标注。这种消费观正好契合了中产阶级的消费心态,满足了他们的消费追求和人生定位。中国新中产阶级由于年龄、受教育程度、个人品位等因素,在消费中已不再满足于机械的模仿,与旧中产阶级相比较,在消费中开始加入更多的个性化等新元素。

2.追求象征性消费,是炫耀式消费的追捧者

中国新中产阶级在消费中更注重象征性消费,注重消费品的公众意义,注重产品或品牌的象征性,注重通过消费来认可自己在社会中的阶层和地位。大多数新中产阶级消费者都十分关注品牌并对品牌的忠诚度较高,靠消费来改善心理感受和树立自身形象。随着财富的迅速积累,新中产阶层的消费追求超乎自身实际需要的消费方式渐趋显现,炫耀财富、彰显经济实力等消费行为受到这一阶层的普遍追捧。他们已超越温饱阶段,在时尚、品位、富贵、浪漫、时髦、前卫、归属感等一系列攻势的诱惑下,消费的目的已不是满足实际的需要,更多的是追求名利与成功的动机满足。

3.效仿西方的生活方式,是西方消费文化的追逐者

从社会地位的视角看现代中产阶级消费行为,就会发现中产阶级这个对于社会地位有着强烈追求的新阶层,更乐于到高档、豪华的消费场所去购物,因为这种环境会使他们产生优越感与自信,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这一阶层的人们通常避免去低阶层的消费场所,抗拒低层次的消费模式。只有采取超越阶层的消费才能在行为上求同于社会上层,求异于社会下层,借此达到其对社会地位的诉求,以此提高其社会地位,制造社会差别。

虽然对中国新中产阶级消费特点的描述还存在着不确定性,但新中产阶级的自我认同、消费理念、生活方式都受到西方消费文化的很大影响,即渴望被社会认可和尊重,渴望稳定其地位赢得更大发展的心理需求。虽然在消费中时常承受着中西方消费文化的矛盾与冲突,但在自我认知和社会认可的欲望中还是被适度奢侈、适度透支的消费理念所征服。

三、中国新中产阶级的消费行为剖析

中国新中产阶级消费行为的渐变是在“本土化”和“西式化”两种消费模式的培育下发生的,其发展过程中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文化心理等方面已深深打上西方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烙印。中西方消费理念、生活方式的差异让他们内心的优越感与不安全感交织,对消费归属感的疑虑和面对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焦虑与担忧并存。浪漫与理性、节俭与奢侈、自由与制约等矛盾心理伴随着中国新中产阶级的成长。

1.中国新中产阶级消费中的心理冲突

现代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欲望模式的表征。“这种欲望模式是一种愉快的不舒适状态,而且追求乐趣的焦点并不在于拥有,而是追求。”[2]中国新中产阶级面临的一大挑战来自于消费行为带来的矛盾。一方面,他们在时尚与消费中发现了自己,但在消费中也面临着两难的局面,既向往高品位的生活方式,又渴望拥有轻松而优雅的生活。这种持续高消费的行为受中国社会传统消费观念、自身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社会保障的健全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导致其产生了现实与虚荣冲突的焦虑、物质享受与符号表现诱惑的疲惫等多于其他阶层的心理冲突。这种冲突表现为新中产阶级消费行为的决定因素、个体能动性、价值观念、发展方向等方面的矛盾。这种冲突的存在与作用,造成他们消费行为及其背景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2.中国新中产阶级“消费主义行为”的精神实质

中国的新中产阶级在形成过程中,除具有一般社会历史进程中的特征外还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其一,新中产阶级大多集中在高收入的垄断行业;其二,新中产阶级的构成群体大多分布于新兴行业、三资企业中,这部分人具有较高学历,年龄在30~45岁。消费具体表现为超越自身经济实力与实际需求的超前消费型特征,可定义为追求个性风格和品位、提升社会地位、制造社会差别、求得心理上满足的炫耀性消费,而并未把人的价值单一地定位于物质财富的享用,并未将消费看做人生的最高目的。中国新中产阶级的消费只具备西方消费主义的个别特征,不能完全等同于西方中产阶级的消费主义。

四、对中国新中产阶级的“消费主义精神”的审视

1.中美的消费行为差异

中国人传统的消费观是“用过去的钱过未来的生活”,而美国人的消费观正好与中国人的消费观相反,他们是“用未来的钱过现在的生活”,所以就有了美国人的借贷消费、超前消费、过度消费。统计资料显示:美国人从2001年末到2007年底的6年中个人积累的债务达到过去40年的总和;住房市场的债务高达14万亿美元,相当于当年的GDP总量。正是这次次贷危机导致了全球金融风暴。从美国人的消费特征中可以看到消费主义理念与金融危机的因果关系。中国在过去的30年发展中,消费对增长的贡献率很低,不到40%,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家庭消费率更低,2008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21.8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了45 353亿元。储蓄率的不断攀升带动了高投资率,所以呈现出高储蓄、高投资、低消费的特征。这一特征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主张节俭的消费伦理思想。这种思想从伦理道德的角度看对中国社会几千年的稳定发展的确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对于中国的消费也起到了抑制作用。

2.金融危机背景下关于消费行为的再思考

消费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对于国民经济来说至关重要。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央及时调整了宏观政策,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出台了一系列的具体措施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但这些政策实施的成效还取决于中国老百姓的积极消费行为。马克思曾经指出:“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但是,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因为如果没有消费,生产就没有目的。”一方面,商品只有在消费中才能实现它的价值;另一方面,消费能够创造出新的需求,创造出生产的动力。

吉姆·罗茨认为,亚洲包括中国不断增多的中产阶级以及他们的消费观念,使得亚洲已经拥有10亿积极的消费者,这些人大都是中产阶级。有数目大得惊人的中国消费者购买超出他们购买能力的货物。这种过度消费的原因,可能是政府的一些消费项目补贴。他们表现出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与消费能力。这10亿消费者成为未来外国公司的理想消费人群。[3]中国中产阶级的形成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是社会进步的显著标志。中产阶级群体的壮大意味着市场需求和整体消费的提升以及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多数经济学家认为,21世纪的前几十年是我国中产阶级形成和快速增长时期,中产阶层对房、车、旅游、教育等的消费需求,将对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3.审视中国新中产阶级的“消费主义精神”

2009年1月12日的《?望》登载的一篇题为《积极消费就是爱国》的文章谈到:“提倡消费爱国,并不是盲目鼓吹消费,而是基于我国居民消费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这个事实。‘滞后消费’或‘超前消费’,都不是科学的消费观,唯有坚持‘适时消费’原则,使消费水平的增长和社会再生产提供的条件及其发展的客观要求相符合,才能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传统的消费理念与外来消费文化将会产生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冲突,一种新的消费观也将在冲突中形成发展起来,成为中国的主流消费文化。随着中国新中产阶级的迅速扩张,这一阶层的消费品位与消费文化将成为这一主流文化的代表,引领着中国未来的消费趋势。美国麦肯锡公司大中华区主管安德鲁·格兰特和麦肯锡全球研究所主任黛安娜·法雷尔共同撰写了题为《一个巨大市场的诞生》的文章,认为在未来20年内,中国庞大的中产阶层强劲的消费需求将使中国经济从出口拉动型向内需推动型转变。可见中国新中产阶级在作为现代社会重要稳定因素的同时,也担当着形成社会消费动力与消费文化的主流角色。我国政府正在积极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如新的医改方案、加大社会保障力度等正在修改完善之中。这些政策措施若能如期实施,将为中国消费者的预期消费提供政策和心理的保障,也将进一步激发消费者的消费热情。

从科学发展的角度看消费行为,只有那些符合人的身心健康和自由全面发展要求,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才是值得提倡的。对于中国的新中产阶级这一消费主体应客观对待,正确引导其消费行为,从消费观念、消费模式和消费行为上遵循科学消费观。同时要制定相应的制度规范其消费,使新中产阶级的消费行为从机制上得到激励和约束,使新中产阶级真正成为社会积极消费文化的主流群体,挖掘消费潜力,带动中国各层次的消费者以积极的消费方式促进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1]杨慧娟.鲍德里亚符号消费思想评析[D].郑州:河南大学,2008:24.

[2]CAMPBELL C.The Romantic ethic and the spirit of modern consumerism[M].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ers,1987:86.

[3]吉姆·罗茨.亚洲的崛起[M].张绍宗,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256-257.

On“spiritofconsumerism”ofChina’snewmiddleclass

TIAN Xin, FENG Wen-hua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Dalian Maritime Univ., Dalian 116026, China)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onsum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middle class in China, the paper pointed out that their consumption behavior only just has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of western consumerism, so can not be regarded as exactly equivalent as the consumerism of western middle-class. For the purpose of turning the new middle class in China into the dominant groups of the positive consumption culture, we should guide their consumption behavior correctly, and adopt the coordination mechanism of excitation and constraint, so that the new middle class in China can play an active role in stimulating the domestic demand.

middle class; consumerism; consumption culture

1671-7041(2010)01-0094-03

B82-053

A*

2009-09-12

田 芯(1964-),女,辽宁大连人,副教授;E-maildalian.tx1222@21cn.com

猜你喜欢

消费主义中产阶级消费行为
Film review:WALL·E
谁最早提出了“中产阶级”?
浅析花卉市场中的消费行为
谁最早提出了“中产阶级”
谁最早提出了“中产阶级”
消费主义视角下传统集市贸易的现代化解读
浅析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
新媒体时代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
基于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团购网站建设
大学生资源节约型消费行为的养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