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省流域规划环评的特点和工作思路

2010-03-24福建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周世良

海峡科学 2010年6期
关键词:福建省电站河流

福建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周世良



福建省流域规划环评的特点和工作思路

福建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周世良

根据福建省的特点,总结了福建省第一阶段流域规划环评的经验,提出了第二阶段环评的特点和工作思路,探讨流域规划环评的生态流量、富营养化、环境容量等问题,并提出应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规划环评的思路和建议。

流域规划环评 梯级开发 生态流量 工作思路

1 福建省流域的特征

福建省由于其地形的特点,,决定了其河流的特点,这些特点是:

1.1 河流短促、独流入海。福建省河流全长3000多km,地形为山多平原少;山高谷深,河网呈扇状分布、河流湍急,除汀江外基本上都为省内独流入海的河流,水量充沛,水动力条件好。因此,流域规划可以在省内完成,与外省基本上没有关系。

1.2 总水量充沛,但分布极不均匀。单闽江的年径流量就与黄河相近,水资源十分丰富;但季节性强,许多河流的丰水期和枯水期流量相差超过十倍,在自然状态时水资源的利用率很低。因此,许多县市都是当时小水电开发的模范县。

1.3 河流开发程度高。目前大多数流域都进行了多级梯级开发,随着大量中小型水电的开发,在全省形成了星罗棋布的水库,以南平市为例,已建、拟建的水电站就有1011座。我省河流的水电开发程度超过了国内外的控制水平,河流的流态从湍急河流,变成了静止的湖面,生态环境和水动力条件的变化很大。随之产生了很多的生态环境问题,流域的规划环评变得十分迫切。

2 福建省流域规划环评的特点

2.1 目标明确,要求高

福建省流域环评是在福建省人民政府直接指导下进行的,省政府颁布了《加强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管理规定(试行)》,对质量和时间都有十分明确的要求。省环保厅和省水利厅都十分重视,这是我省环保部门直接参与综合决策的一个重要途径。流域规划环评的目的是通过对流域综合规划的环评,解决流域在环境综合整治中的难点问题,把有限的环境容量优先分配给支撑海西发展的重点产业以及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相关产业;要求流域环评能协调各部门的关系,实现流域的和谐发展。流域环评要重点解决梯级开发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确定各节点的最小生态流量、筛选重点整治的水库、讨论与其他规划的协调性。

2.2 全省各流域同时进行,数量大、时间紧

福建省流域中大于500km2的流域有68条,小于500 km2的流域有905条,有近千条流域需要环评。由于在《加强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管理规定(试行)》中规定在未完成规划环评的流域,停止审批有关项目。因此,必须要求所有的规划环评在短期内完成,才能及时跟上经济的发展。

2.3 大部分流域的规划项目已进行了开发

我省大部分河流规划中的水电项目已进行了开发,水工程控制程度较高,据第一轮规划环评的统计结果,各流域的开发利用程度都在40%以上,有的流域甚至高达88%以上,环境问题已经显现,这成为我省绝大多数河流规划环评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2.4 流域综合规划内容丰富

我省的流域综合规划不是单一的水电开发规划,内容一般包括水资源规划、水能发电规划、水运规划、灌溉规划、防洪排涝规划、水土保持规划等综合内容。并以水能开发规划为主线进行编制,形成梯级开发。但流域规划中常很少涉及河流的生态功能、水产养殖功能、旅游景观功能、城市排污口设置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充实。

2.5 环评所需要的资料十分缺乏

由于第二轮规划环评是以小流域为主,因此,不论是水文资料还是水质资料都很缺少,甚至没有。规划环评的基础材料十分缺乏,而要对900多条小流域进行实测又工作量太大,无论时间和经费都难以实现。

3 我省流域开发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3.1 大部分流域已经人工化

根据钱正英等“人与河流和谐发展”中对国内外流域开发程度的划分,第一类是指完全或基本保持自然状态的河流系统:人类活动影响较小,基本上未建具有控制能力的水工程,开发利用程度小于10%的流域,这在我省已基本没有了;第二类是人工化与自然复合的河流系统:人类活动有一定影响,流域中建有一定有控制能力的水工程,开发利用程度一般在40%以下,这在我省也已很少;第三类是指已人工化的河流系统:人类活动影响较大,水工程控制程度较高,天然河流已改建为不同类型的人工河流系统,河流水质污染严重,开发利用程度在40%以上。

用这个标准评价,我省大部分河流已经人工化了,对生态环境已造成较大的影响;但要想拆除水库恢复到自然状态,不论对经济还是社会影响都是十分困难的。

3.2 生态环境用水得不到保证

生态用水是保持河流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重要保证,梯级开发引起的大量的脱水段或减水段造成对生态环境不同程度的破坏。以汀江干流的现状来说,脱水段占到开发河段的22.72%,回水河段占到开发河段的69.04%,这些河段的生态流量得不到保证。又如闽江古田溪的脱水段造成居民用水和农业灌溉的困难,水量减少又降低了水体的纳污能力,如上世纪90年代三明市的氨污染事件,下游工厂排污的情况是正常的,只是由于上游水库的放流减少,使下游河段污染物积累,造成氨的浓度升高,引起大面积的死鱼。

因此,流域规划要与当地水资源条件相适应,根据当地生产、生活、生态及景观需水要求,统筹确定合理的生态流量,落实相关工程和管理措施。为了维护河道生态用水,必须保持河流的最小下泄流量。但是大多数电站目前都无法保证河流的最小下泄流量,甚至连保证最小下泄流量的设施都没有。因此,必须优化水电站的运行管理,实行有利于生态保护的调度和运行模式,避免电站运行造成下游河段脱水段(或减水段),最大限度地减轻对水环境和水生生态的不利影响。

3.3 对饮用水源的影响日显严重

水库的建设必然使河流的水生生态系统发生变异,水中生物变成以静水生物为主,因此,在许多水库中藻类和水浮莲等会得到大量繁殖,有的还会有藻毒素产生,既对饮用水造成威胁,又大大影响景观。富营养化对饮用水源的水质和水处理造成不利的影响,如近年闽南九龙江拟甲藻的爆发,永安的饮用水源由于藻类的大量繁殖,造成饮用水源处理困难而欲搬迁,三明市的饮用水源也从沙溪河搬迁到支流东芽溪,目前三明市的集中饮用水源地都不在主干流上。

3.4 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由于大坝的阻隔,廻游鱼类、水生生物的通道被隔断,因此鱼类的种群发生了变化。如闽江建溪的胭脂鱼(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闽江尤溪的黿等廻游鱼类水生生物的通道,对廻游鱼类有重要作用的河流,但因原在大坝的建设中没有建设相关设施,因此,对廻游鱼类的影响最大。其次由于水库的建成,水产养殖业虽然得到发展,由此形成的养殖污染是不可忽视的。水产养殖一方面要求有优良的水质,另一方面又会排出很多污染物而污染河道,产生富营养化,成为一对矛盾。

3.5 航运规划基本没有实施

梯级开发就其本意来讲是可以提高航运的等级,如沙溪梯级开发时原设计是提高沙溪口到永安的航道吨级。但实际上,福建省除了水口电站有船闸的设施外,其它电站都没有过船的设施,非但没有增加至航道吨级,反而连航运都中断了。

3.6 存在低温水对灌溉的潜在影响

对有灌溉作用的河段,一要注意其脱水段(减水段)的水量能否满足下游灌溉的要求,二要注意水库的低温水会不会对农作物灌溉造成影响。但我省的坝高较低,低温水的影响还不明显。

3.7 水库的库容侵占了大量土地、林地和湿地

从全省看,有的水库侵占到自然保护区等重要区域,使野生动植物的生境发生变化,形成对生物物种的威胁。耕田的丧失对农民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粮食减产。

3.8 淹没区移民产生较大的影响

水库的淹没,引起一部分居民的搬迁。而如果居民的迁移处理得不好,会引起严重的社会问题,对移民的安置地又会产生新的环境问题。

3.9 防洪排涝设施对环境的影响

流域规划中都规划了防洪排涝的项目,是目前规划中的重要工程内容,但要注意,在防洪堤选线时不能把湿地围在里面作为房地产的开发地,减少了蓄滞洪区,要注意防洪堤岸的生态性,不要影响鱼类的生长。

4 福建省流域环评的工作思路

4.1 以流域为主线,以地区为单位,整合流域规划环评

流域规划环评是规划环评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战略性环境影响评价的一种,因此必须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评价才能发挥作用。面对近千个的流域规划环评,如果一条条进行,不但在时间、精力上是不可行的,并且,把各流域分割开来进行环评,范围太小,本身就缺乏总体性和系统性,也不符合战略性环境影响评价的初衷。因此,在第一轮68条大于500 km2的流域规划环评中,我省以水系为单位,组合成22个流域进行评价;在第二轮905个小流域的评价中,仍应以流域为主线,以地区为单位,尽量合并,再将905个小流域划分为几十个环评项目进行,这样不但保留了流域规划的总体特点,又突出了小流域相互间的关系,使其更符合战略性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

4.2 突出重点,顾及全面,筛选出重点流域和重点工程

由于这次环评的流域众多,不可能都同等程度地开展工作,因此要从众多的环评流域中筛选出重点流域和重点工程,解决重点流域和重点工程存在的环境问题。

重点流域筛选的原则应为:涉及饮用水与自然保护区的流域;有新工程(包括防洪堤等)需要上马的流域;通过重要城镇的流域;已发现有重要环境问题但还没有解决的流域(如引水发电脱水段大于1/10河段的流域)等。对重点流域和重点工程进行较为全面的工作,兼顾一般性流域。

4.3 重实效,科学合理地解决评价资料的来源

应根据流域特点进行资料采集,因地制宜制定监测方案,尽量采用现场快速监测的方法进行;采用类比方法获得所需要的水文资料;对流域面积大,山高路险的地区可以采用卫片等方法进行调查。

4.4 突出公众参与

评价中要突出公众参与,其中部门和专家咨询是公众参与调查的重点,也是取得资料的重要来源;而类比调查则是进行环境预测的重要方法。

4.5 尊重现实,实事求是地提出整改措施

尊重现实情况才能正确提出整改建议,在梅溪干流的78.6公里河段中建了20个电站;古田溪的达才溪在约5公里的河段中建了5个电站,其密度之密是少见的。如果要求这些河流都基本恢复其原有状态与原有的自然功能,是不现实的;因此,只有在尊重现实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从工程设计、统一管理等方面,对各电站的开发、利用和改造作分类指导,并提出改造和管理的要求,才能使规划环评的成果得到落实。

筛选需要整改水电站的基本原则主要是:低水头(5米以下)的电站;装机容量低(小于500kW)的电站,超过设计时限的电站水库;对生态环境影响很大的电站水库;对饮用水造成影响的电站水库;涉及自然保护区的电站水库。对不合格的电站采用行政措施逐步加以解决,并根据流域特征确定近期和重点工程。

要进行能减小水库电站对环境影响的主要关键性技术问题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补救方案。例如,目前大部分电站没有最小下泄流量的设施,应当用什么工程措施加以解决,产生的富营养化问题应如何减轻等。

这次流域规划环评规模宏大,其获得的基本资料将十分丰富,建立一个流域环境数据库的条件已经成熟,应该进行立题研究,使规划环评的成果更上一层楼。

[1] 李巍,王华东,王淑华.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环境科学进展,1995,3(3):5-9.

[2] 周世良.开展战略性环境影响评价[J].福建环境,1999,16(2):2-4.

[3] 周世良.福建省流域综合规划环评初探[J].海峡科学,2007,(6):11-12.

[4] 李书绅,陈晓秋,刘予宇.SEA与可持续发展战略[J].环境科学,1998(增刊):73-77.

[5] 李巍,等.累积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环境科学进展,1995,3(6):18-21.

猜你喜欢

福建省电站河流
三峡电站再创新高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低影响开发(LID)在光伏电站中的应用
河流
流放自己的河流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
当河流遇见海
静静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