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案例:“借”与“还”的尝试

2010-03-23武汉市硚口区常码头幼儿园黄燕侠

成才 2010年8期
关键词:娃娃油画工具

■武汉市硚口区常码头幼儿园 黄燕侠

观察案例:“借”与“还”的尝试

■武汉市硚口区常码头幼儿园 黄燕侠

黄燕侠,本科学历,武汉市硚口区常码头幼儿园高级教师,硚口区第七届优秀青年教师、硚口区优秀班主任。从事幼儿园教学工作十四年,承担武汉市幼儿园十五和十一五科研课题。撰写的论文、观察案例、活动方案多次在市、区获奖或发表。执教的教学活动曾获区一等奖,并在全区幼教年会上展示。指导学生在“希望杯”全国青少年书画大赛活动中荣获绘画和书画大赛一等奖。

背景资料:肖宇轩是中班下学期刚刚转来的新生。他的爸爸妈妈都是老师,由于爷爷家就在幼儿园附近,爸爸妈妈工作又十分繁忙,于是将肖宇轩全托在爷爷家,爸爸妈妈只在双休时才来看他。爷爷、奶奶对他十分溺爱,什么事都不要他做。只要肖宇轩在家,家里就会乱得一塌糊涂。

观察时间:2009年5月

观察地点:走廊、活动室

观察对象:肖宇轩(中班)性别:男年龄:五岁

观察目的:培养幼儿学会收拾物品的良好行为习惯

观察实录

油画棒不见了

孩子们特别喜欢玩区域活动,因为那里丰富的活动材料给他们带来了无穷的操作乐趣。今天肖宇轩对我说:“黄老师,母亲节要到了,我要做一张爱心贺卡送给妈妈。”他于是在本班的“艺术长廊”里兴致勃勃的做起了手工。一会儿画、一会儿剪、一会儿粘,可认真了。“肖宇轩,工具用完后要放回原处。”可他好像听都没听到,已经没空和我说话了……过了一会儿,邱子畅气冲冲地跑过来对我说:“黄老师,肖宇轩把我的油画棒弄不见了,他还不说对不起。”肖宇轩也跑了过来说:“我找了,没找到。”两位小朋友吵了起来。原来肖宇轩没有红颜色的油画棒,找邱子畅借了一支,可是他把邱子畅的油画棒给弄丢了,又没找到。这时,我看到“艺术长廊”里的胶水“跑”到了废纸堆里,小剪刀等工具到处“安家”,一张张洁净的白纸被颜料弄成了“大花脸”,油画棒最后在毛线团里找到了。在我的调解下,两人和好了。我借此话题,组织全班孩子进行讨论。经过热烈的讨论,孩子们一致认为:向别人借东西用完后要及时归还,还要说“谢谢”,要爱惜别人的东西,不能到处乱丢。

我们来做工具娃娃

我找来了废旧材料,和小朋友商量做一个能放“艺术长廊”里的小剪刀、勾线笔等工具的“工具娃娃”。孩子们兴趣很高,纷纷出谋划策,最后,大家一致同意用蛋糕盒做娃娃的“头”,用矿泉水瓶、雪碧瓶分别做“胳膊”和“腿”,用小纸箱做“身体”。娃娃组合好了,可工具放在哪儿呢?有孩子提议把所有的工具放在“身体”——小纸箱里。经过尝试,孩子们发现,纸箱里放这么多的东西,不方便取放。肖宇轩提议把工具分开来放,在“胳膊”和“腿”上各剪个大小合适的口儿,把固体胶水、小剪刀等小东西分别放进去。大家都觉得这个办法很好,我按着这种办法做了,果然效果不错。“还没有放白纸的地方呢!”肖宇轩拿着纸在娃娃身上比来比去,也没有找到能够放时白纸的地方,后来拿起旁边的盒子比了比说:“这个行。”结果我们把原来做身体的小纸盒换成了更大一点的盒子。我在娃娃的头顶上挖了许多个洞,插上油画棒做头发。孩子们纷纷为我鼓起掌来,连连称赞说:“老师做得真好,真有意思。”一个形象有趣的工具娃娃做好了,我把它挂在“艺术长廊”里的墙上,便于孩子们取放工具。后来,孩子们在“艺术长廊”的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每次活动结束后,孩子们都会很认真地把东西“还”给工具娃娃,即使有的孩子忘了,也会有别的小朋友提醒。渐渐地孩子们学会了给工具分类,如把固体胶水、双面胶等放在一起,把各种质地的纸放在一起。

分析与措施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人生。”“物放有序”的好习惯是会使人终身受益的。孩子喜欢游戏和探索,但是如果没有收拾整理的习惯,他就会因为东西杂乱无章而着急,甚至探索的兴趣也会消失。不爱惜图书和玩具,乱扔东西,这些陋习看似微不足道,但必然影响孩子做事的条理性,甚至还会影响到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为什么油画棒不见了,因为肖宇轩没有收拾物品的良好习惯,用过的东西随手到处乱丢不会收拾,活动区玩后一片狼藉。导致孩子习惯不良的主要原因有:家长不注重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当孩子乱扔东西的时候,家长总是帮孩子收拾;当孩子“破坏”玩具和图书的时候,家长并没有严厉地制止;给孩子买的玩具太多了,淘汰的速度太快,孩子自然就不懂得珍惜;家长没有有意识地鼓励孩子自己收拾东西,或者提醒孩子要爱护东西等。久而久之,孩子对许多事情都不在乎,缺乏责任感;主动做事的能力不强,做事情常常有始无终。

怎样使孩子主动自我调整,形成良好的收拾物品的行为习惯呢?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是需要家园共育的,只有家园携手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发展。具体措施如下:

1.家长措施

(1)家长为孩子树立榜样。父母应该有意识地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整洁、有条理,让孩子在简单、整齐、舒适的家中愉快地生活。孩子还没有养成收拾东西的习惯时,父母要适当引导孩子,让孩子知道什么东西应该放在什么地方,用过的东西应该放回原处。自己的东西,包括玩具等,不用的时候应该放回原位收拾好。

(2)为孩子准备好储存物体的工具。为了让孩子养成自己收拾东西的好习惯,父母应当为孩子准备一些储存物体的箱子,要求孩子把属于自己的东西放在这些箱子里,需要的时候自己就容易找到。这样也为孩子提供了属于自己的空间,孩子一般都非常感兴趣,能自觉有序地储放物品。

2.教师措施

(1)从小处着手。教师帮孩子收拾时,可以让孩子帮忙,一边收拾一边对孩子说:“以后,这些事情就得你自己做。看好了,这些东西放在什么地方,等下一次想玩了,你就知道在什么地方找了。”下一次就鼓励孩子自己动手,自己收拾物品,教师可以站在一边指导,没有必要直接帮孩子收拾东西。如果这样的教育坚持不懈,孩子就能慢慢养成收拾物品的好习惯,只要孩子愿意自己做了,就要表扬他。在教师的教育与鼓励下,渐渐的孩子就能分门别类地把东西收拾好。

(2)责成孩子自己改正错误。平时教师习惯将看到的掉在地上的废弃物自己捡起来或请值日生帮助捡起来,而不是让谁掉的谁捡起来。乱扔乱丢的孩子却在一边不闻不问,教师一定要坚决地责成孩子自己改正错误,让他明白,自己扔掉的东西只能自己捡起来。同伴可以帮你一起收拾,但你不能一味指望别人。而且,还要严肃地告诉他,这种举动是非常不文明的。

(3)抓准时机适当奖罚。当孩子主动把玩具、操作材料、凳子等放在指定位置,教师就应该大加赞许。可以这样说:“我们为你感到高兴,因为你已经学会了自己收拾东西。”如果孩子老是改不掉乱扔东西的毛病,也要给予适当的惩罚。比如,当孩子老是不知道午睡时将袜子脱在哪了,坚决不要帮他,等他想穿又找不到时,就可以趁机说:“看吧,这就是你平时没收拾造成的。”然后再帮他一起找,教育他以后多长点记性。

(4)在游戏中学会收拾东西。教师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收拾衣服的游戏,还可以让孩子给袜子配对等,可以要求孩子把鞋子整齐地放进鞋柜里,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收拾物品。

由于孩子年龄小,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后,要及时进行强化和巩固。多鼓励、多奖励,有时鼓励可以是一句赞扬的话,也可以是一次游戏,或者是一个小礼物、一朵小红花等。幼儿行为形成的渐进性、反复性决定了幼儿行为需要成人进行长期的、系统的、协调一致的教育。只要家园密切的配合,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对幼儿产生强大的影响,使孩子自觉的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责任编辑 王爱民

人文绿地

题永安堂小学

刘晓鸣

诵古远芳绿,

吟今江花红。

诗教成一景,

蔚然特色浓。

猜你喜欢

娃娃油画工具
一张油画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油画《塬下》
油画
准备工具:步骤:
“巧用”工具
《岁月长又长》(油画)
三个娃娃一台戏
简易娃娃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