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园本课程促幼儿教育和谐发展

2010-03-23武汉市硚口区常码头幼儿园吴蕾

成才 2010年8期
关键词:园本教研幼儿园

■武汉市硚口区常码头幼儿园 吴蕾

用园本课程促幼儿教育和谐发展

■武汉市硚口区常码头幼儿园 吴蕾

所谓课程园本化,是指幼儿园组织及成员,根据国家或地方政府关于幼儿园纲要的精神与幼儿园自身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园内外的各种教育资源进行课程选择、课程生成、课程重组的相关研究与管理过程。在课程园本化的过程中,武汉市硚口区常码头幼儿园以解决本园教学实际问题为切入点,以提高教育实践水平和教师专业水平为目标,积极更新教育理念,丰富教育内涵,努力促进幼儿教育的和谐发展,做了一些思考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领导有效引领,营造课程园本化生态氛围

园本课程的成功研发取决于教师的整体素质。因此,要让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提升专业素养,幼儿园首先要营造有利于教师成长、有利于园本课程开发的生态氛围。

要使幼儿园真正成为一个民主、开放的教育研究之地,必须从营造幼儿园的大环境出发,从幼儿园领导自身出发,促进幼儿园教育的和谐发展。领导层和教师层共同推动幼儿园的发展,优秀的园领导带动教师的进步,优秀的教师推动领导的提升。领导既是管理者、决策者,又是教师的支持者、服务者,更是教师的欣赏者、指导者。在课程园本化的研究中,在深化武汉市《新世纪幼儿园主题探究课程》的新课程教材改革过程中,我园长努力将幼儿园内部与外部的各种创造性思想建立联系,将多种优秀智能有机融合,促进新理念的生成。园长充分发展教师的专业潜能,发挥教师在课程研发中的作用,赋予教师信任感、责任感,为教师的拓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园长在课程园本化的过程中要成为学习型、思辨型的领导。成为教师团队的专业引领者、资源提供者和思想的提炼者,给予教师更大的自主权,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更宽广的舞台,使教师的探索行为更加主动,教师的作用得到更大的发挥。(1)教师乐于进行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乐于上公开课、实践课和研究课。(2)教师的内需大大增加,乐于在学历、技能、专长上进一步提升。(3)教师创新的行为不断涌现。

在我园的社会性情感探究教学活动《我爱幼儿园》中,教师运用自学的现代化教育技能参与活动,将多媒体辅助手段与主题探究进行有机整合,以孩子向往上小学,却又舍不得离开幼儿园这个情感矛盾为载体,设计出系列活动:向往上小学——参观、了解小学——要离开幼儿园——回忆幼儿园的生活——留念幼儿园。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广泛宣传:《家长报》留下了孩子们在幼儿园快乐游戏的画面;武汉电视台《少儿新闻》留下了孩子们在小学里与哥哥姐姐快乐共处的身影;《楚天都市报》见证了家长和孩子们对幼儿园的留念之情……为我园树立了良好的园所整体形象,取得了良好的教育实践效果。同时,教师们也将此活动整合到大班《新世纪主题探究课程》“我要上小学了”这一主题活动中,使之成为我园园本课程的教育资源。

这项活动的开展,再次证明,园长对教师的信任,就会让教师拥有自信和自觉:自信自己对教育教学的掌控,自觉关注自己对某个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或者某个片段,积极投入教学实践,寻求更有价值的教育资源。

二、教师积极参与,赋予园本课程新内涵

1.突出园本课程中教师的双重身份

以往课程常常把教师简单的视为课程的执行者和实践者,不重视教师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反思、批判的作用。我园在园本课程的整体设计中突出教师的双重身份。既积极调动教师投身教学的热情,又充分挖掘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的潜质,努力使教师成为园本课程的实践者和和批判、反思的研究者。

2.突出园本课程的“动态性”和“前瞻性”

我园构建园本课程不是为了形成某种固化的理论或者操作模型,而是为了解决教育实践的现实问题,力求以“实践——解决问题——反思——再实践——再解决问题——再反思”的动态过程,使园体课程的内容、目标等都不再是固定的安排,而更具有机动性和可调整性,大大丰富园本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从幼儿教育发展的大方向上看,幼儿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必然趋势。我园的园本课程以战略性的发展眼光,把园本课程的核心内容与科研相结合,渗透现代化信息技术理念,积极推进我园教研、科研的共同发展。

3.突出园本课程滚动上升的良性格局

在开展园本课程的活动中,我园针对幼儿的情况、社会的要求、教师的实际等多方位因素积极促进教育的和谐发展,努力构建连环互动、滚动上升的良性发展格局。用园本课程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用教师的成长提升孩子的素质,用孩子成长赢得家长的支持,用家长支持促幼儿园的发展。(如图)

三、利用“三位一体模式”,突显园本课程研发的群体智力

我园的“园本课程研发”坚持从幼儿园实际出发,从教师的需求出发,在宽松的环境中,力求发挥教师群体作用,催生出多元化的新型园本教研方式,使教研走近教师,帮助教师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使教师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园本课程研究的三个核心要素,他们构成了园本研究的三位一体模式。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园本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

1.教师互助合作,促进园本教研活动。不同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交流与冲突,可以促进教师互相学习、互相切磋、互相支持、共同成长。

2.教师自我反思,厚实园本教研活动基础。教师的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形成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的见解。

3.专家引领,提升园本教研活动水平。专家的引领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建。专家引领能提升园本研究的水平,促进研究成果质的飞跃。我园不少研究,都得益于专家的引领,如案例:情感课程之“爱”——《妈妈爱我,我爱妈妈》。

建立“学习联盟小组”,以“小组”为核心,开展“一课多上”活动,分享教育经验。按照“发现闪光之处——寻找困惑入手——提出建设性意见——分享研究成果”的主线进行“民主参研”,从教学的前期准备(摄制妈妈一日活动——布置“我爱妈妈”主题墙,联系妈妈来园参加活动)到教学的实施过程和后期总结、反思,都是教师、领导、专家以“求真、求善、求实”科学的态度全程参与,进行所有研究和探讨。教师们不在意评价者提出问题,而是乐意接受“善意批评”,促进自己成长。教师在群体的帮助下,产生了自信,获得了决心,拓宽了视野。教师乐于参与研讨,体验到研究过程带来的快乐,互相尊重、互相接纳、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园本课程研究,必须依靠团队的智慧,才能形成一种研究的氛围、一种研究的文化、一种共同的教育方式,才能真正提升幼儿园的教育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证明,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的实施,为幼儿园领导拓展了新的领导思路,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空间,更为幼儿教育的和谐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责任编辑 王爱民

猜你喜欢

园本教研幼儿园
基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幼儿园园本课程研究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园本课程开发的迷失与回归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爱“上”幼儿园
运用多元智能构建园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