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生命
——创新

2010-03-23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思维语文

王 可

(天津市河西区三水道小学,天津 300222)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生命
——创新

王 可

(天津市河西区三水道小学,天津 300222)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1.什么是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就是指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它要求在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某种意义上讲,创新教育不是一种具体的教育模式,而是一种意义深远的教育思想。创新教育是一种超越式教育,是一种健全的人格教育,它努力塑造智商与情商的和谐共融,完善健全的理想化人格,强调人格发展的独立品质。创新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它属于高层次的素质教育,突出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2.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作为基础学科,语文一方面是人们交际的工具,另一方面又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载体,是我国丰富的人文精神的组成部分。面对新世纪的挑战,语文教学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一项基本任务,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积极有效地开展创新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如何创新

1.课堂教学的创新

(1)课型的创新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课型创新的关键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真正悟出课文中字里行间的意味。在教学中可以采取质疑式、启发讨论式①启发讨论式:启发是一种多向行为,在讨论式教学中,不仅包含教师对学生的启发,也反映出学生间的启发。、自读自悟式等创新课型。这些课型的共同优势是真正落实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落实学生的创新行为。

(2)课堂组织形式的创新

传统的课堂组织形式是死板的,大多是教师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需要自读自悟,需要讨论,需要互助,启发讨论式的教学较好地满足了这种需要。例如,在教学中采取分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在讨论中,不断交流自己的看法,将课文的理解引向深入,这样的教学组织形式生动、活泼、有趣,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能对知识深入理解,还能够真正掌握一种学习方法,在交流中,吸取他人意见,不断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教学手段的创新

利用现代化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多种教学媒介,立体形象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与认知能力,使抽象变具体,复杂变简单,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创新欲,从而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与高效。例如,在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课,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感受小村庄前后的变化,体会小村庄之前的美丽和小村庄被洪水卷走的惋惜,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文章的主旨,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升华。通过观看课件,学生能够置身于课文的环境中,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必须凭借教材,紧扣语言,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语文教材中创新因素大量存在,分布广泛,教师应当注重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并积极影响学生,鼓励学生也主动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创新因素蕴涵在课文的字、词、句、段之中,例如《荷花》一课,作者把自己想像成一朵翩翩起舞的荷花,学生可以进入作者的角色,将自己想像为一朵穿着雪白衣裳的荷花,站在水池中,翩翩起舞,体会文中描写的那幅“活的画面”。此外,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即启发问题、启发猜想、启发概括,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大胆猜测,大胆想像和联想,使知识在不断的积累中得到提炼,从而获得更新和创新。

(5)板书设计的创新

板书设计,作为教学思路的展现和教学重点的突出手段,在学生学习的重难点知识突破方面尤为关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板书设计也充满创新性,使板书设计富有新意,要善于挖掘课本的内在构思和脉络。同时,板书设计追求形象生动的微型化,以精辟的字、词,配上富有美感的简笔图案,将教学内容富有美感地定格在黑板上,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另外,板书设计的创新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让学生参与设计,甚至独立完成板书。这样的创新,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从而更好地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6)巧用课件,活跃思维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蕴涵着大量的创新因素。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利用课件给学生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对感兴趣的人物和时间产生联想和想像,进行创造思维的训练。例如,《荷花》一课,作者在描写荷花时,对不同状态、不同颜色的荷花进行了描写,学生可以自行解读课文,然后用手中的画笔,画出作者笔下的荷花。再例如,古诗《咏柳》的教学中,可以在课件中,展示初春柳树的图片,使学生更加深刻和直观地体会诗歌的意境。这样,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们的生活情趣,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7)教学语言的风格创新

风格化的教学语言是教学创新的标志之一。由于教学语言是教师口头表达能力的综合表现和反映,所以在教学创新中,教学语言就成了最外在、最直接的感知因素,创新的教学语言需要语文教师不断地追求和探索,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完善。此外,具有风格化的教学语言,还包括表情、目光、手势、体姿等,创新课堂教学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教师充分调动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前者为主,后者为辅,尽力创造多姿多样的、个性鲜明的语言,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学生的审美感受。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培养学生的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一切创新性学习的前提,是产生求知欲的内在动力。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把握小学生天真、好奇的性格特点,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发展创新思维能力的巨大推动力。因此,只有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学生才有可能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语文的学习中,并进入富有趣味的语文情境中,实现师生的互动。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乐趣,激发学生体验语文的魅力,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的身份进入到语文课堂中,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寻找创新因素。

2.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离不开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古往今来,那些有创新行为的人都离不开创新精神的激发。因此,教师在面对学生“异想天开”时,不应当盲目地泼冷水,要鼓励学生具有创造性,并且喜欢创造。基础教育时期是创造性教育的重要时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期,应鼓励学生发挥想像,发扬创造性精神。但是,基础教育时期,学生的思维敏捷但不深刻,考虑问题简单不周全,因此,在指导学生发挥创造性精神的同时,应注意正确引导和正确培养。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好奇心

好奇心是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内在动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设置特定的问题,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质疑。许多课文都可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发散性思考。教师对于学生作出的各种回答都应当给予肯定和鼓励,并适时进行正确的引导,以提高学生积极探索的愿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4.鼓励求新求异,激发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最大的特点就是求异性,“求异”是创造的前提。学生在“求异”过程中,要运用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提出自己新的见解,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促进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发展。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求异思维过程中学习知识,培养思维的多向性。鼓励学生发扬求异思维,发挥自己的想像,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学生可以针对同一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各抒己见。例如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识字经验,学生不断地交流自己的见解和经验,有助于每个学生的思维拓展。

5.课堂延伸,提供创新空间

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是十分有限的,课本以外的生活才是学习的广阔天地,生活是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源泉。作为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积极地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开阔视野,丰富知识,为学生的认知活动、思维活动、情感活动提供源泉。语文课外活动是一个独立自主的活动过程,应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例如,学生可以在节假日观赏公园的自然风景,并用现有的语文知识,对自然风景进行“语言写生”;指导学生开展猜谜、绕口令、课本剧等活动,学生自导、自演、自由表演,对参加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对表演独特又有新意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通过一系列的课堂延伸活动,把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起来,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其中,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人,充分地满足了参加活动的愿望,也只有独立自主地组织活动,才能够得到各种锻炼,提高各种能力。教师在学生自主活动中,充当引导者,让学生在语文的世界里,真正体味语文的乐趣,真正得到创新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课堂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阵地。我们必须从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的具体特点,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适时优化课堂结构,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落实到语文教学的每一个角落,真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有效地开展创新教育,让埋在学生心底的智慧种子生根、发芽,结下丰硕的创新果实。

责任编辑:陈兴安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思维语文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