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同伴互助”的教研管理研究

2010-03-23柳长友

天津教育 2010年7期
关键词:同伴互助同伴教研

■柳长友 邱 佳

柳长友 天津师范大学

邱 佳 天津市和平区岳阳道小学

我们通过对天津市某区教师的调查,试图分析“同伴互助”教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进而提高教研管理的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对“同伴互助”的教研管理的调查分析

“同伴互助”的教研管理,一方面,它是推动教师发展的一种手段,突出教师和教研员在教育实践中扮演的关键角色;另一方面,它强调教研组织的变革,希望通过这种制度性的变革,能为教师的发展营造一个支持性环境。基于上述的理性思考,我们从四个维度调研,发现“同伴互助”中教研管理存在以下问题。

1.教研中,同伴互助意识淡薄与彼此缺乏信任。

教研活动开展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之间的相互信任程度,只有彼此相互信任、团结合作,才能达到同伴互助的教研目的。在我们的调查中,约有97%的小学教师赞成、愿意参与与其他教师合作互助的教研活动,把教研看作是教师的一种工作,一份责任。但是,在参与“同伴互助”的教研中,有20%的教师认为教师同伴之间的了解及相互信任程度不足,其原因在于传统观念使部分教师缺乏合作精神,部分教师不够虚心,认为他人会的我也会,不愿与他人谈及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或成功的体验,也不欢迎他人介入自己的课堂教学。

2.教研中,同伴互助教研内容与形式不够统一。

教研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会使教研活动具有更强的生命力。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教师对传统的教研内容是比较认可的,如分享教学资源与材料、协助设计课程、示范教学、观察教学和提供回馈与建议,但在建立教学档案的教研内容上,教师还存在模糊的认识。在形式上,56%的教师认为形式和方法一般,教师不知同伴互助应从何入手以及如何来实现互助。

3.教研中,同伴互助教研的时间和空间不足。

教研活动的开展必须具有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做保障,调查发现有54%的教师认为缺乏共同沟通讨论的时间,理由是教师的日常工作繁忙,再加上各种会议及活动,剩余时间很少,缺乏开展互助的时间。有的教师愿意向他人请教或帮助他人,但由于地点不适宜,互助双方都比较拘谨,不能很好地发挥互助的作用。

4.教研中,同伴互助教研管理低效与互助氛围缺失。

调查中发现约有25%的教师认为教研管理仅仅是指挥教师、制定管理制度制约教师,忽视教师积极性、创造力的激发,从而使教研领导与教师之间产生矛盾、对立。94%的教师认为教研组内部应有良好的氛围,这样才有助于教师团体的合作。有的教师认为互助氛围淡薄,究其原因是有些学校仅仅用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师,激化教师间的矛盾和竞争,部分教师担心把自己的做法告诉大家,别人的成绩上来了,自己反而落后了,因此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有所保留。

二、提高“同伴互助”教研管理质量和效果的对策

1.提高教师自身教育素养与同伴合作意识。

在同伴互助中,教师之间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利益,这种和谐的文化气息激发着教师形成群体的合力,成为教师发展的动力。教师的发展不只包括教师知识的发展、技能的娴熟,更包括教师情意的健全。学会与人协作有助于教师间相互理解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教师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同伴之间的相互协作,既可以集思广益,相互启迪,也可以实现思维和智慧的碰撞、观念和方法的提升、情感和心灵的共鸣。

在同伴互助的教研实施过程中应加强对教师合作意识、合作知识和合作技能的培养。同时,要发现并树立教师同伴互助的典型,介绍他们的互助经验和效果,用教师身边真实的典型来影响教师,以此来强化教师的主体意识,使教师乐于参加同伴互助活动。

2.实现教研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

学者余文森认为,“同伴互助”指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同伴互助的内容与形式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对话、互助与合作。

教研活动中,教师们采用信息交换、经验共享、深度会谈和专题讨论四种方式使教研内容与形式统一。

3.给予教师互助必要的时间、空间的保障。

学校应尽量合理安排教研时间,充分增加教师同伴互助的有效时间。如保证每周1小时以上的教研组交流活动,并以制度的形式确保其活动时间不被占用。

教师通过网络,拓宽同伴互助的时空。在网络平台上,教师提出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疑惑或困难,寻求帮助;可以就某个话题展开讨论,发表观点,提出建议;也可以就各种各样的问题与专家或同行交流、咨询、质疑等,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4.优化教研管理策略,提高管理水平。

教研领导在引导教师之间建立积极的伙伴关系的同时,应经常参与教师的同伴互助活动,并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积极的支持。教研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从教师的现实出发,减少刚性的限制处罚,增加柔性的关怀尊重,沟通情感,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使教师间积极主动的互助成为可能。形成宽松和开放的氛围,建立起一种新的促进教师合作、发展的教研文化。运用公正、公平、公开的教研管理制度,激发教师的主体意识和创造力。

猜你喜欢

同伴互助同伴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寻找失散的同伴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同伴互助学习在英语诵读中的应用研究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同伴互助英语课堂观察研究
“同伴互助”学习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探索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