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班集体建设中的目标培养

2010-03-23■刘

天津教育 2010年7期
关键词:人生目标日记本本子

■刘 涛

三、个人目标

刘 涛 天津市河西区中心小学

有位哲人说过:伟大的目标构成伟大的心灵,伟大的目标产生伟大的动力,伟大的目标形成伟大的人物。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组织三组人,让他们分别向着10公里以外的三个村庄进发。第一组人既不知道村庄的名字,又不知道路程有多远,只是跟着向导走。刚走出两三公里就开始有人叫苦。走到一半的时候,有人几乎愤怒了,他们抱怨为什么要走这么远,何时才能走到头。越往前走,他们的情绪也就越低落。

第二组人知道村庄的名字和路程有多远,但路边没有里程碑,只能凭经验估算行走的时间和距离。走到一半的时候,大多数人想知道已经走了多远,比较有经验的人说:“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于是,大家又簇拥着继续向前走。当走到全程的四分之三时,大家的情绪开始低落,觉得疲惫不堪,而路程似乎还很长。

第三组人不仅知道村庄的名字、路程,而且公路旁每一公里处就有一块里程碑,人们边走边看里程碑,每缩短一公里大家便有一小阵的快乐,行进中,他们用歌声和笑声来消除疲劳情绪,所以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

心理学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当人们的行动有了明确目标的时候,就能将自己的行动与目标不断地加以对照,进而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进速度与目标之间的距离,人们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就会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达到目标。

在班主任的工作中,让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同样十分重要。那么,应培养学生确立哪些目标呢?

一、人生目标

这属于人生理想的范畴,它不同于近期奋斗目标,而是一个长远的规划。每个学生都有人生目标,我认为学生的长远目标不仅是成为科学家、医生……最根本的是学会如何做人。

1.伟人故事激情导行。

我们国家的伟大领袖周恩来,在南开中学读书时,就把人生理想定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现在的学生又有怎样的理想呢?

在一节课上,我问学生,你们的理想是什么?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当经理、当处长、当演员……”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们的志向更趋向于功利化,该如何引导呢?我对他们说:“俗语说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希望你们都在自己理想的岗位上做出贡献,干出一番事业。周恩来总理,他的一生都在为中华崛起而奋斗,当他病重垂危时,仍坚持批阅文件,当他与世长辞时,十里长街送总理,那是多么悲壮的一幕啊!”学生们听着,想着,眼圈红了,同时,做一个有用的人、有作为的人的意志更坚定了。

2.同龄伙伴激励影响。

英国教育家洛克在论述榜样的作用时指出:务必接受一个毋庸置疑的真理,无论给儿童什么样的教训,无论每日给他们什么样聪明而文雅的训练,对他们的行为能发生最大影响的,依然是他周围的同伴。

我班有个叫瑞瑞的男生,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以及自身患有交感抑制神经紊乱而显得和其他同学格格不入。打人,说脏话,上课捣乱。对于这样的学生,该怎么引导他呢?我特意给他安排了一个同桌小兰,小兰热情、厚道,帮瑞瑞收拾书包,整理学习用品,把他随便扔在地上的脏纸扫掉……渐渐地瑞瑞不再那么无理了,课上也安静多了。有一次,他竟拿起扫帚主动做卫生,当大家对他报以热烈的掌声时,他的脸上露出久违的微笑,甜甜的,让人难忘。

二、班集体目标

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班集体中度过的,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可以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目标,提高道德行为的自觉性,形成集体的义务感、责任心、荣誉感。

我们班的班集体目标是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是《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提到的、每个学生都应具有的良好品质,也是一个良好的班风所应体现的。

我班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刘老师,您看我的本子……”接过来一看,眼前是一个被撕成一条条儿、沾满了饭菜油渍的日记本。“老师,我怎么写作业啊?”小佳举着日记本,眼泪直打转。“这是谁干的?”我眉头一皱,举起本子问班里的学生。可沉默了半晌谁也不说话。我的怒火一下子蹿到了脑门儿。慢慢压抑住怒气,我和风细雨地跟他们讲道理:“犯了错误不要紧,只要敢于承认,大家都会原谅你。”

教室里一片寂静,大家都用疑惑的目光看着我,看着小佳。

“老师,我刚才扫地的时候,看见小佳桌子上就有这个本子。”小亮首先打破了寂静。“对!当时他周围的同学都出去活动了,旁边只有小白 。”别的学生也抢着说。“对,我在前面玩,也看见了。”又有学生补充道。

“刷”的一下,全班学生的目光一下子射向了小白。“小白!我们班的那个淘气大王!”我的头好像涨大了一圈,眼光也转向了他。

“不是我!老师,真的不是我!”小白站起来,大声地申辩着。可是,那闪烁的眼光分明泄露出这件事就是他做的。

“老师……”别的学生还想补充。

忽然,我的脑海中响起老教师们常说的一句话:“学生们年龄还小,应该允许他们犯错,并给他们改错的机会,只有教师真正地把育人工作做到学生的心灵深处,才能解决班集体中的问题。”我摆了摆手,静静地从书箱里取出一个新日记本,工整地写上小佳的名字。学生们都在下面看着,教室里鸦雀无声。我举起日记本对大家说:“哪个本子漂亮?”“新的漂亮!”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我故作神秘地说:“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桌椅的对话》这个故事吗?”我又给他们绘声绘色地讲起来……

故事讲完了,我举起两个本子对他们说:“现在,它们也在对话呢!”“是吗?”学生们惊奇地瞪大了眼睛。“它们在说什么?”“嘘,别出声,你们仔细听,它们在说什么,然后把咱们听的结果写在日记本上,题目就叫‘本子的对话’,好吗?”“好!”学生们欣然同意,一个个还故作神秘地“听”了再写。

课下,我把日记本收了上来,当看到小白的本子时,上面只有几个字,豁然写着:“老师,我错了,我不应该说谎。”看过以后,我是那么的欣慰……于是,我在小白的本子上工整地写下评语:“老师知道你是一个诚实的孩子。”

日记本发下去后,我和小白对视了一下,他的眼睛里闪过激动、懊悔和喜悦。我的头脑中闪现出刚进班时的他:由于父母感情上出现了危机,不停地争吵,他因此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障碍。课上,他不听讲,大声说话;课间,他站在桌子上大声喊叫,甚至口吐脏话。凭你去教育,他也只是脖子一歪,眼睛一斜,根本就没有是非观念。如今,他不仅知错,而且勇于认错,我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想到这儿,我向他投去赞赏与激励的目光。

一个教育者,可以通过多种教育手段来达到教育目的,疾言厉色是一种教育手段,和言细语更有其独到之处。对待小白这样特殊的学生,不仅要有宽容,更多的是一种忍耐,一种期待。

这件事以后,诚实守信成了我们班的目标。每个学生都在努力地记着,做着。

三、个人目标

这里的个人目标是学生们近期能够达到的,是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小的飞跃。

事实证明,每个学生的身上都有闪光之处,关键是我们能不能发现并使之发扬。

1.“胆小内向”型学生。

这类学生不大合群,但心灵深处却渴望与人交往,常常是不主动去寻找机会,不愿主动去交流。

此种现象的预期目标是找到突破口、张扬其个性。

玲玲是个胆小内向的女孩,父母离异后,她变得不爱说话,成绩下滑。

正当我绞尽脑汁不知如何安慰她时,她交上来一篇日记:“记得在一个很凉很凉的雨天,妈妈从幼儿园把我接回家,很大很暖的雨衣披在我身上,而她却浑身湿透,冷得发抖。在一个很热很热的夏夜,我甜甜地睡了,身上凉丝丝的,原来是爸爸不停挥着扇子,自己却满身是汗。爸爸妈妈的爱,我永远忘不掉,我爱爸爸,我爱妈妈。我多希望像其他的孩子那样,也同时拥有一份完整的爱。”

看了她发自内心的话语,我忍不住落泪了,征得她的同意后,我在板报的一角刊登了她的日记,并且省略了最后一句。当同学们围着她、称赞她、模仿她时,我相信,她的转变会一日千里。

果然,她的佳作越来越多,成绩也提高了不少。有一次,她偷偷地塞给我一张小条:“老师,我爱你,我会努力的!”我欣慰,我庆幸,我看到了她光明的未来。

2.“娇骄二气”型学生。

这类学生大部分来自条件优越的高薪家庭,父母收入高,对子女的要求有求必应,以至于这些学生总把自己处处凌驾于同学之上,不愿为他人服务。

此种现象的预期目标是培养其自立自强精神。

一天,我班的小龙走进教室,嘴里还嚼着没吃完的东西,同车的同学说:“他吃的是老师的早点!”我一愣,小龙却边嚼边嚷嚷:“谁让他不给我买早点的!”“为什么老师要给你买早点?”“因为我没吃早点!”

事情是这样的:他起晚了,没吃早点,到校门口非让老师给买,老师没带钱,他便不依不饶,直到把老师的早点吃了,才罢休。我问他:“那老师也要上一天的课啊,你吃了老师的早点,想过老师会饿肚子吗?”

“我从来没想过……”他有些愕然。

“每个人的心中都应该多想想他人,你爱别人,别人才会更爱你,对不对?”

类似的事情又发生了好多次,可每次我都会告诉他,只有多付出才能有收获。终于有一天,当全班师生为希望工程捐款时,他拿来了20个1元硬币,说:“这是我自己存的!希望能帮帮小朋友。”我拍拍他的头,我笑了,他也笑了。

一个人看不到自己的远方是很可怕的,有了远方也就有了人生追求的高度,而人一旦有了追求,远方也就不再遥远,而会成为奋斗的动力及人生导航。当你明确了人生目标,你要懂得将它分解,一步步地去实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实现你的人生目标一定是水到渠成。人生有了目标,有如黑夜的海上有了一盏指航灯,我愿我的学生都有前进的动力与方向,成为大写的“人”!

猜你喜欢

人生目标日记本本子
本子的心愿
没有遗失的日记本
扔掉的本子
我的新本子
心理学视角下的人生目标*
小小日记本
我的日记本
西方心理学对人生目标的研究述评
特里的100个疯狂人生目标
100个疯狂的“人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