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珫及其藏书楼环山楼考叙

2010-03-22李玉富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0年4期
关键词:藏书楼吴氏生平

李玉富

(长兴县图书馆,浙江 长兴 313100)

〔作者信息〕李玉富,男,古代文学硕士,馆员。

吴珫,浙江省长兴县人,约生活于明中期成化至正德年间,著名学者、藏书家、著作家。作品有:《史类》六百卷、《三才广志》存三百卷、《经史文编》三十卷、《天文要义》二卷、《皇极经世钤解》二卷、《太乙统宗宝鉴》二十卷、《太乙淘金歌》一卷、《六壬金钥匙》二卷、《元元集》一册、《环山楼集》六卷等等。内容涉及极为宏富驳杂,其中尤可称道者当推《三才广志》、《环山楼集》两书:《三才广志》是我国古代流传至今最大的一部私修百科全书,是查考元明时期天文、地理、节令、气候、典章制度、文学艺术以及风土人情的重要工具书。原著有一千一百八十四卷,今所存不到半数。由于原书文卷浩瀚,无法版刻,唯有抄本存世。建国后,其残本已编入《续修四库全书》子部第 1125至第 1231册,约四百余万字。《环山楼集》六卷,见《明史◦艺文志》,是研究其生平与藏书楼情况的最有价值的文献。吴珫一生著述浩瀚,字数将近千万,且所涉学科竟为百科全书体例,成就亘古罕见。可惜如此一位成就卓著的学者,因隐逸平民的身份,竟致在古代学术、文化、著述史上湮没少闻。如施金炎编著的《中国书文化要览》、任继愈主编的《中国藏书楼》及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史上,提及吴珫皆言辞了了。现从《明史》《长兴县志》等文献资料中辑录出吴珫的生平资料以及藏书楼概况等,并对资料进行考述。

1 吴珫生平资料考述

由于正史记载的缺失,吴珫的生平记载最详的,当属长兴的地方县志。清同治《长兴县志◦人物》载其生平如下:“吴珫,字汝秀,号甘泉,世居吕山,宅旁有井泉,甚甘,因以自号。父孝春以乡贡曾任青神(今四川峨眉附近)、潜山(今安徽潜山)知县,年七十始举。珫少孤,颖异绝伦,而不习举子业。初孝春令潜山时,识王氏子于小吏中,勉令就学,后成进士,官御史巡浙,躬来展墓,见珫方舞勺异恒儿,诘所以废业,珫他辞对。王侦得之,乃命其伯氏五日一申状,以报起居,欲玉成珫。而珫志固已薄科名,不为矣。素与伯氏共炊,饶于资,逮析箸,尽剖膏腴与伯兄,仅取其硗瘠者,独请父藏书数屋,建环山楼于董坞先墓侧。键户二十年不下。博通典籍、尤精皇极经世之学,名动公卿,郡守刘天和北面受业、夫人亦执弟子礼;安仁刘麟、金陵龙霓、关中孙一元皆以珫故,来称礼焉。宁王宸濠曾以币交,珫峻却之。尝游白门,途遇舆榇累累,占有异,启逻者发之,乃逆瑾谋,自是折焉。其知几如神类,如此武宗闻而征,中途忽悟,夙因遄归,卒年七十三。著述甚丰,祀乡贤。”此外,明万历年间董份撰《湖州府志◦逸遗》也有记载:“吴珫,长兴人,励志读书,不屑举业,筑室董坞山,与安仁刘麟、金陵龙霓、关中孙一元、归安陆昆结社湖南,称‘吴兴五隐'。郡守刘天和每有请质,必造其庐,珫精邵子皇极数,博极群书,所著名动公卿,所著《三才广志》三百卷、《史类》六百卷,藏于家。”虽府志记录简略,但因距吴珫生活的时代更近,故真实性更高。

除人物卷单列吴珫条目,《长兴县志》其他卷条中,也有一些涉及吴珫,内容包括祖籍、家境、游历、归老等,可作其生平的补充材料。

1.1 吴氏祖籍 县志称:传说吴珫乃南朝梁著名文学家吴均后裔,吴均第二子、梁朝驸马都尉吴僧永自浙江安吉迁居吕山,遂衍吕山吴氏一支。查阅南朝梁朝历史,梁武帝萧衍共育四女,四女的丈夫姓名皆有记载,并无吴僧永之名。此条史料源头所据,乃明朝万历时吕山吴氏所修家谱,此家谱前有二十余条序言,包括当时长兴籍著名文化名人藏懋循、顾应祥等所作,涉及吴氏先祖吴僧永文字,皆称“传说为”,可见此说并不足信,系碍于情面的美饰之词。

1.2 吴珫家境 吕山吴氏家境殷实。《长兴县志◦孝义》卷载:“吴中,字宗本,相传为梁驸马吴僧永之后,家饶好施,江湖名士至其门者,馈谷相赠,子胜以人才仕至长芦运使,孙孝春、珵、綡、珍俱登科第,而孝春子珫遂以硕学瑰行特闻。邑中称望族,必曰‘吕山吴'焉。”又 《长兴县志◦选举》条载:吴珫父亲吴孝春正德时中举,七年选为潜山知县,后景泰至成化年间,吴氏一门吴珫叔父吴珵、吴珍等依次进士及第。又《长兴县志◦坊巷》载:“进士坊、亚魁坊、奕世登科坊、登云坊俱在吕山,分别为刑部主事吴珵、南雄府知府吴珍、工部主事吴綡、潜山县知县吴孝春建。”清朝光绪三十二年修《吴氏家谱》时,转抄明朝弘治时湖州府判《录水南祖告分家部府帖》一文,记录吴氏吴一族家财,计有:“庄田五万四千顷,山六万余亩,其他粮、银、房 、店、船、牲畜无数 。”综合可知,吴珫生于一诗书簪缨、富可敌国的家族,优厚的家庭条件为吴珫成为一代学者、藏书家、著作家打下坚实基础。

1.3 吴珫游历 吴珫乃吴孝春晚年得子,少年孤儿,中年以后,一直过着一种隐逸、书斋生活。《长兴县志◦山》吕山条下,有吴珫题“吕山十二景”,计为:蒙山峙翠、葛阜遗丹、平冈走马、古渎舣舟、龟山烟雨、董坞松涛、茶磨晚岚、掌峰朝雪、姑岭晴雪、星墩竹墅、黄公石壁、白鹤仙坛。“吕山十二景”涉及范围很小,不过方圆十余里地域,事实上吕山的风光、名气,勿论浙江、纵然在长兴也是默默无闻,可吴珫对“十二景”却如此钟情、倾心,每处都描绘得异常生动。可知吴珫的一生实乏远游,是位真正的书斋隐士。

1.4 吴珫归老 《长兴县志◦陵墓》吴珫条载:吴珫墓在吕山。

2 其他文献中关于吴珫资料

除长兴县志外,明朝正史及部分文人笔记中也有一些关于吴珫的文献记载,可作为对吴珫生平研究的进一步补充。

2.1 结社“苕溪五隐”及崇雅社 吴珫非官非绅,正史不载,但《明史》他人传记中却有零星旁叙。如《明史◦隐逸◦孙一元传》载:“孙一元,字太初,不知何许人,……时刘麟以知府罢归,龙霓以佥事谢政,并客湖州,与郡人故御史陆昆善,而长兴吴珫隐居好客,三人者并主如其家。珫因招一元入社,称‘苕溪五隐'。一元买田溪上,将老焉。举人施侃雅善一元,妻以妻妹张氏,生一女而卒,年止三十七。珫等葬之道场山。”自“孙一元传”可见,“苕溪五隐”结社,虽其他四位皆曾任朝廷显官,但主要精神领袖及所依托者乃吴珫,他人因依附吴珫方逐渐相结。“五隐”结社情形,自五人中职官最高的刘麟著《清惠集》中可略见大概。《清惠集◦墓志◦孙太初墓志铭》载:“五隐”之一孙一元约正德四年(公元 1509年)始至湖州与吴珫订交,后四年,刘麟因贬官寓湖州,来倚吴珫,五人始交往结社;至刘麟重起至西安赴任,孙一元英年早逝(公元 1520年),文社自散,起讫八年左右。又《清惠集》中载有文社的社约、立社序言及数十篇唱和诗文,依社约可知,社名“崇雅社”,主要活动场所乃吴珫宅院“太古居”。

2.2 “五隐”著作对吴珫生平的补述 《明史◦艺文志》中皆有“五隐”著作记录,龙霓、陆昆二人作品今不存,孙一元《太白山人漫稿》、刘麟《清惠集》皆入《四库全书》。孙一元《太白山人漫稿》涉及吴珫信息唯诗歌三首。刘麟《清惠集》涉及吴珫资料甚多:诗歌数十首,文近十篇,其中包括《吴甘泉入乡贤祠文》、《处士吴甘泉墓表成告文》两篇研究吴珫生平的重要文献。又《清惠集》中无数“崇雅社”作品以及刘麟题与“五隐”中他人交往的经历,也常涉吴珫信息。值得一提的是,在刘麟《清惠集◦卷八◦吴甘泉入乡贤祠文》文中提到吴珫“辛巳盖棺,已有两纪”。对照吴珫生活年代及万年历甲子序列,“辛巳”即明武宗十六年(公元1521年),又吴珫卒年 73岁,则可知其生辰当为公元 1449年,即明正统十四年。

3 吴珫藏书楼——环山楼考叙

吴珫建藏书楼——环山楼,安守书斋著书二十余年,非仅个人修为,实也多得家族的文化传统熏陶。县志古迹、艺文卷记载有吴珫祖父、父亲吴孝春等藏书、著书状况:“又‘退修斋',在县东南二十里金匮山南,明潜山知县吴孝春居宅,孝春自潜山归,匾其堂曰‘退修',学士商辂为之记;又有‘抱清轩'为其晚年读书处。”(《长兴县志◦古迹》)又艺文卷载:“吴孝春〈退修诗集〉七卷、吴贲(吴珫祖父)《棲云汇编》。”(《长兴县志◦艺文》)正是得益于祖上对藏书、读书、著述的如此酷爱,吴珫才能“独请父藏书数屋,建环山楼于董坞先墓侧,键户二十余年不下。著述甚丰。”吴珫家族的书香文化是其藏书楼环山楼建造的重要条件。

吴珫的藏书楼名“环山楼”,清嘉庆《长兴县志◦古迹》载为:“环山楼在县东南二十二里董坞,明征士吴珫别业,苍弁诸峰,旋绕拱秀,因以名焉,楼已圮,有碑仆地。”清人周祚宏有诗作《题环山楼》:“乐处何人寻孔颜,出门东望忆环山,而今百尺楼何在,拱木萧萧暮霭间。”环山楼遗址在今长兴县李家巷镇董家坞,至今尚存。董家坞,县志载为:“在县东南 20里,弁山支龙。”吴珫题吕山十二景其六《董坞松涛》,云:“即掌峰西北坞也,虬松万树,声泻如涛,不让武林之万松岭也。”今考察董家坞藏书楼遗址,虽高山已被削减不少,但昔日藏书楼位置、规模、残存的基址,仍依稀可见。

〔1〕(清)赵定邦 .(同治)长兴县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2〕(明)董份纂 .(万历)湖州府志[M].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963

〔3〕(明)刘麟 .四库全书◦清惠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4〕陈秉仁撰;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研究所编 .历史文献第二辑[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5〕(清)张廷玉等撰 .明史◦第二十五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4

〔6〕(清)周家岳撰 .吴氏宗谱[M].湖州吴氏,光绪三十二年(1907)刻本

猜你喜欢

藏书楼吴氏生平
傅忠诚教授生平
轮椅上的好医生,发明“吴氏膏药”
曾巩生平
湖湘吴氏响塘纸影戏艺术语言探析
包何生平考述
泼尽水墨是生平
吴氏温阳助减汤治疗甲减的临床研究
“贲园书库”藏书楼及其藏书掠影
藏书楼开出一朵花
城南袁氏及其藏书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