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底本考识

2010-03-22秦华英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0年4期
关键词:底本乐府刻本

秦华英

(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100)

〔作者信息〕秦华英,女,文史哲研究院 2008级硕士。

《四印斋所刻词》是一部词总集,清末王鹏运编纂而成。王鹏运与朱祖谋、况周颐、郑文焯被称为晚清四大词人,他们倾全力振兴词学,把清代词学复兴运动推到了鼎盛的巅峰。王鹏运一面致力于词的理论研究与创作,提出“重、拙、大”的词学理论;一面又精心编集校刻《四印斋所刻词》、《四印斋汇刻宋元三十一家词》等。《四印斋所刻词》刻于光绪年间,共 62卷。选录词别集有南唐冯延巳一家,宋代苏轼﹑贺铸﹑李清照﹑周邦彦﹑辛弃疾﹑姜夔﹑张炎﹑王沂孙﹑朱淑真等十五家,金代蔡松年一家,元代白朴、邵亨贞两家;词总集两种,即《花间集》﹑《草堂诗余》;词学理论三种,即宋代沈义父《乐府指迷》﹑元代陆行直《词旨》﹑清代戈载《词林正韵》。光绪十九年,编者又汇刻《宋元三十一家词》,收录宋代潘阆﹑朱敦儒等24家,元代刘秉忠﹑陆文圭等 7家,每人 1卷,共31卷,亦附入《四印斋所刻词》中。

王鹏运精于词学,所见宋元珍本词籍较多,所刻校勘精审,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晚清以来,大规模汇刻词集﹑词总集,乃从王鹏运汇刻《四印斋所刻词》开始。沈曾植《彊村校词图序》称“鹜翁(王鹏运)造其端,彊村(朱孝臧)竟其事”。此书的刊刻,对衰微已久的晚清词坛,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

一部作品如果有几个不同的本子,其中总会有优劣之分。影印校勘时也应尽量选取优良的本子作为底本。底本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决定了所刻书的这一特性。下面探讨一下《四印斋所刻词》中每一种词所选用的底本以及底本的来源。

(一)《东坡乐府》的底本是元延佑云间本。光绪十四年,王鹏运从杨氏海源阁处借得此本,据此刻入《四印斋所刻词》。王鹏运在记中提到“光绪戊子春,凤阿同年闻余有缩刻稼轩长短句之役,复出此册假我,遂借抄合刻”。

此书曾为黄丕烈所藏,而黄丕烈是从顾广圻处购得。在黄丕烈的序中这一点交代得十分清楚:“千里曰:‘闻子欲卖词,余反有一词欲子买之。'余曰:‘此必宋刻矣。'千里曰:‘非宋刻却胜于宋刻者。昔钱遵王已云:宋本殊不足观,则元本信亦可宝。请观之。'则元延佑庚申刻《东坡乐府》也。其时需直卅金,余以囊涩未及购取,后思余欲去词,辛词本欲留存,且苏辛本为并称,合之实为双璧。因检书一二种售诸友人,得银廿四两。千里意犹不足,余力实无余,复盖以日本刻《简斋集》如前需数,而交易始成,余遂得以书归。”从中可以看出“元延佑云间本”的珍贵。《读书敏求记》载:“东坡乐府二卷,刻于延佑庚申,旧藏注释宋本,穿凿芜陋,殊不足观,弃彼留此可也。”对元延佑云间本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现在学界有人认为这一元延佑云间本是现存《东坡词》最完美的刻本。

(二)《稼轩长短句》的底本是元大德广信本。光绪丁亥十三年,王鹏运亦从杨氏海源阁借得此本。这本书亦曾为黄丕烈所藏,原书由黄丕烈转入汪士钟之手,后入杨氏海源阁。而黄丕烈是从古董肆购得此书,顾广圻的跋中交代得很清楚:“嘉庆己未荛圃买得于古董肆内,缺三页,出旧藏汲古阁抄本,命予补之。”

辛弃疾词在宋代即已有多种版本,主要为四卷本和十二卷本两种。四卷本名《稼轩词》,分为甲乙丙丁四集,宋刻本已不存,今有汲古阁影宋钞本及明代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本。十二卷本名《稼轩长短句》,宋刻本已无传,今有元大德三年广信书院所刻本及其传本。《四印斋所刻词》在十二卷本的传承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三)《双白词》是指姜夔的《白石道人词集》与张炎的《山中白云词》。《白石道人词集》的底本是以陶宗仪写本付梓的陆氏本,王鹏运认为这是他所知道的姜夔词的最好的一个版本。他说:“《白石道人集》余所见凡四:汲古阁《六十家词》本,裒辑最略;洪氏及陆氏二者皆诗词合刻,陆氏以陶南村写本付梓,独称完善即为祠堂本所从出。辛巳岁首合刻双白词集,此词即尊用陆本而去其铙歌琴曲,以意主刻词,固非与陆异也。”姜夔词集,宋本可考者凡四种,即钱希武刻《白石道人歌曲》六卷本;《花庵词选》本;南宋刊 《六十家词》本;《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之《白石词》五卷本。钱希武与姜夔为世交,所刻或为姜夔手定。钱希武原刻今亡。今传元陶宗仪钞本系统的姜夔词集,皆出于钱希武本。元至正十年,陶宗仪钞写于钱唐叶居仲处,为本集六卷,别集一卷。从这个陶钞本出的,清时有乾隆二年江炳炎传抄本、乾隆八年陆钟辉刻本、乾隆十四年张奕枢刻本。然江、陆、张三本,字句往往不同。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所据正是陆钟辉本。

《山中白云词》的底本是从端木采处所得的抄本。《四库全书总目》中载:“炎词世鲜完帙……康熙中钱塘龚翔麟始为传写授梓,后上海曹炳曾又为重刊。”可知,龚刻或曹刻都是较好的版本。但是在刻此词时,王鹏运并没有见到龚刻和曹刻。所以选择了这一抄本,虽然疏漏不可避免,但就像王鹏云自己说的要让大家先睹为快,于是校订刊行。光绪十四年时,王鹏运又刊刻了《山中白云词续补一卷》。因为《双白词》刻出后,以龚刻、曹刻为底本的《山中白云词》也陆续出现。所以王鹏运发现了前刻的诸多疏漏不足之处,所以录出前刻所缺的四十首编为续补。

(四)《淑玉词》由王鹏运首刊于光绪七年。王鹏运以曾慥《乐府雅词》所录李清照词二十三首为主,旁及宋人选本、说部所载,共辑得五十首。光绪十五年时为了与《断肠词》合刻,于该年重刊,重刊时增加了况周颐所辑的八首作为《补遗》。

(五)《花外集》即 《碧山乐府》的底本是鲍氏知不足斋刻本。因为《花外集》的传本很少,而诸家选本也很少收录,直到鲍氏《知不足斋丛书》刊本收词 65首。《花外集跋》中云:“《御选历代诗余》云:碧山乐府二卷,则此刻似非完书。”由此可知,王鹏运认为虽然鲍氏刻本并不是最完善的刻本,但是重加校订之后付梓刊行,对王沂孙的词的流传也是有益的。

(六)《词林正韵》是清代戈载所著,始刻于道光元年,四印斋于光绪七年四月重刻。

(七)《阳春集》据《汲古阁未刻词》本刻。卷前有宋嘉佑三年陈世修序。据《直斋书录解题》知,《阳春集》的宋刻本凡三:陈世修本;元丰中高邮崔公度(伯易)本(名《阳春录》);南宋长沙《百家词》本。但明清所传,皆出陈世修本。如明吴讷刻《唐宋名贤百家词》本,康熙时侯文灿刻《十名家词》本等。王鹏运于光绪十五年以《汲古阁未刻词》本所刻本,也是出于陈世修本。

(八)《东山寓声乐府》的底本是《汲古阁未刻词》中的《东山词》。贺方回的词,现在仅存两个古本。其一为虞山瞿氏铁琴铜剑楼所藏残宋本《东山词》上卷。此本曾在毛氏汲古阁,但没有刻入《宋六十名家词》。其二是劳权传录鲍廷博钞本《贺方回词》二卷。光绪十五年,王鹏运四印斋初刻贺方回词,采用了《汲古阁未刻词》中的《东山词》,也就是残宋本《东山词》上卷。又将自己辑录所得二十余首增入。

(九)《梅溪词》的底本是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跋语中王鹏运道:“其集毛氏丛刻外绝少单行,爰为雠校,付之劂氏。”

(十)《断肠词》的底本是毛氏汲古阁未刊本。《断肠词》就《纪略》所著原有十卷,至陈振孙《书录解题》仅存一卷。可见《断肠词》传本甚少。况周颐的跋文中交待:“右校补汲古阁未刻本宋朱淑真《断肠词》一卷……此本得自吴县许鹤巢前辈(玉瑑),与杂俎本互有异同,订误补遗,得词三十一阕,钞付手民书成,与四印斋《淑玉词》合为一集,亦词林快事云。”从中可知,王鹏运所依据的底本,得自吴县许玉瑑,而许玉瑑则是自常熟翁大农处所得。许玉瑑的《校补断肠词序》言之甚详:“是本出自毛钞,著录甚富,兵燹以后散在市廛,辗转为常熟翁大农年丈所得。去冬假归案头,将乞幼霞补刊一二以存其旧,夔生乃欣赏不辍眠餐并忘,特任剞劂。”

(十一)《乐府指迷》的底本是明刻本。《乐府指迷》宋元旧本无传,明时附刻于万历十一年陈耀文《花草粹编》卷首。明人刻书时是将玉田生的《词源》下卷与陆友仁《词旨》中引用此书的部分,摘取出来组合在一起的。《四库全书提要》中提到:“元人跋陆辅之词旨,尝引此书。然篇页寥寥,不能成帙,故世无单行之本。”可知很少见到《乐府指迷》独立成书的版本。《四库全书提要》中指出:“此本附刻陈耀文《花草粹编》中,凡二十八条。”可见,王鹏运刻《乐府指迷》所用的底本与《四库全书》采用的版本应该皆源自于《花草粹编》。

(十二)《东山寓声乐府补钞》的底本是归安陆氏皕宋楼所藏的王氏惠庵辑本。前面提到曾经刻过贺铸的《东山寓声乐府》,而补钞的出现是因为王鹏运发现了《东山寓声乐府》的又一个版本,即归安陆氏皕宋楼所藏的王氏惠庵辑本。前刻所依据的是《汲古阁未刻词》本,即所谓亦园候氏本。两个版本相比之下,王鹏运发现王氏编辑本多出百余首,于是钞补录出,编为《补钞》一卷。

(十三)《南宋四名臣词集》包括南宋赵鼎、李光、李纲、胡铨四家词。王鹏运从况周颐处抄得赵鼎 《得全居士词》、李纲 《梁溪词》、胡铨 《澹庵词》,又从李慈铭处得《李庄简词》。王鹏运原本打算合赵鼎、李纲、胡铨三家词为《炎兴三贤词》,以其三人曾同朝为官,合为一集,便于后人知人论世。后李慈铭为补其先人李光《李庄简词》,合为四家,并易为《南宋四名臣词》。参见李慈铭《与王鹏运书》:“先庄简公讳光与忠定同朝至好,与赵忠简同年后与胡忠简同在海外往还甚密,集无刻本。弟于四库书钞得之,是从《永乐大典》掇拾而成,弟久拟付刊,因无善本可校,脱误甚多,集中附词十三阕。虽苦太少,然与三公真一家眷属也。若并而刻之,名为《南宋四名臣词》似较稳妥。”

(十四)《天籁集》的底本是皕宋楼所藏的杨刻本。王鹏运从皕宋楼处钞得此本。杨希洛从白朴迁居到六安的后人那里得到这本书,并请朱彝尊对此本进行了校勘,之后才付梓。在朱彝尊为此书作的序中,对这一版本的描述及由来介绍得很详细:“康熙庚辰八月之望,六安杨希洛氏千里造余,袖中出兰谷《天籁集》,则仁父之词也。前有王尚书子勉序,述仁父门世颇详……后有洪武中国子助教江阴孙大雅序及安正儒学教谕松江曹安赞。……白氏于明初由姑孰徙六安,是集希洛得之于其裔孙驹。将刊行,属余正其误,乃析为二卷序其端。”

(十五)《蚁术词选》的底本是知不足斋抄本。光绪庚寅十六年况周颐在广州时得到这一抄本。《四库全书总目》云:亨贞所著《蚁术词选》,世已无传,又云:其词世不多见,惟陶宗仪《辍耕录》载所作沁园春二首,隽永清丽颇有可观。盖所长尤在于是,惜词选今已久佚矣。《御选历代诗余》载十二阕,明以来诸选本并仅载沁园春眉目二阕。现存的《蚁术词选》多出自四印斋本。

(十六)《花间集》的底本是杨氏海源阁所藏的宋淳熙鄂州刻本。“花间宋刻凡三本:一、绍兴十八年晁谦之刻,八行十七字;一、淳熙鄂州刻,十行十七字……一、毛氏词苑英华所据本,有陆游跋云是开禧元年刻,今不可见。”〔1〕王鹏运在刻《花间集》时,存有影写的意思,对宋本的流传是很好的做法。

王欣夫在《蛾术轩箧存善本书录》中提到:“花间集传世宋刻,以聊城杨氏海源阁旧藏十行十七字用淳熙十一、十二年册子纸印本为最善本。”〔2〕在王欣夫看来,王鹏运所依据的底本正是最佳的善本。

(十七)《草堂诗余》的底本是天一阁藏明嘉靖本。《草堂诗余》以宋词为主,兼收一小部分唐五代词。《草堂诗余》元明时流行最盛。因此明时异本甚多。但是此书真本的流传很少,一般的版本的疏漏讹夺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出现。黄裳在《来燕榭书跋》中认为:“草堂诗余所获凡五六本。嘉靖本有两种,俱不全。”〔3〕可知王鹏运所依据的明嘉靖本并不是很好的版本,王鹏运自己也认识到这一问题,他在跋言中提到:“右草堂诗余二卷,明嘉靖戊戌刻本……此本抄自四明天一阁,分类编列与毛闵诸刻体例迥殊,始知以字数为次者,乃明人羼乱之本,非本然也。末附词话,虽征引未能博洽,亦颇足资发明,惟题号凌杂注解芜陋是其一病。以足征草堂真本且世少流传,遂附入所刻词中。”

(十八)《清真集及集外词》的底本是元巾箱本。王鹏运对其版本有详细考证。王鹏运跋云:“美成词传世者以汲古毛氏片玉词为最著,递仁和丁氏《西泠词萃》所刻即汲古本。此本二卷,百二十七阕,为余家所藏,末有盟鸥主人志语,盖明抄元本也。编次体例与片玉词迥别,而调名字句亦多不同。陈振孙《书录解题》云:清真集二卷后集一卷。又毛子晋《片玉词》跋:《美成词》一名《清真集》,一名《美成长短句》。皆不满百阕,与此均不合。”

(十九)《明秀集》的底本是金元椠本。本有六卷,而所采用的金元椠本缺少四到六卷。虽缺三卷,但是已是当时很好的版本了,因为自元明时期以来,《明秀集》几乎没有传本,诸家选集也很少收录。道光甲申四年张蓉镜抄得此书,在所作的跋言中对这一版本推崇备至:“元明以来久无传本,此三卷陈君子准得之郡城周氏金源椠本,古色盎然,一时诧为奇秘。月霄以巨资倩名手影抄,行间小楷毫发不差。余更从爱日精庐假归摹写,精益求精,不觉青过于蓝。惟其中尧恭等字,俱系金讳,刊板并缺末笔,今间为抄者添补,稍失本来面目耳。”

综上所述,王鹏运在选择底本时,总是选择在当时的认知条件下所能接触到的最大的范围内认为的最好的版本。有的书由于后来见到了更好的版本,他并不是视而不见选择忽略,而是又重加校订、增添补遗、补钞等作为对前刻的补充。这是对所选底本的一种态度,也是刻书家都应该具备的认真的学术态度。

选择了较好的版本,进行了恰当的校勘,《四印斋所刻词》才能够成就斐然。缪荃孙称其“洵足使汲古逊其精,享帚输其富者矣”,朱祖谋称其“比于虞山毛氏、江都秦氏,角逐精富、犹实过之”,况周颐道:“所刻词旁搜博采,精采绝伦,虽虞山毛氏弗逮也。”龙榆生前引文以“自鹏运以大词人从事于此,而后词家有校勘之学,而后词集有可读之本”盛赞之。〔4〕这些赞美之言虽有过誉之嫌,但也是对王鹏运的肯定。

《四印斋所刻词》并非完美,也存在一些不足和缺点,比如对贺铸词的处理方面。但瑕不掩瑜,《四印斋所刻词》在词集的刊刻和对词的流传上都有重要影响。他将一些不常见的词的版本刊刻出来,有利于这些少见的词的流传;还刊刻了一些名家的少见词本,有利于对这些词名家的研究。

文献学家王叔岷说:“校书虽为愚事,而实治学之本也。……字句未正,是非未定,恶足以言至论之旨哉?”王鹏运进行的校勘正是为了正字句,定是非。他在词的校勘刊刻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对后来的词集的刊刻有很深的影响。

注释

〔1〕〔3〕黄裳 .来燕谢书跋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5:105;193

〔2〕王欣夫.蛾术轩箧存善本书录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2:354

〔4〕刘石.论《四印斋所刻词》和《校辑宋金元人词》,“二十世纪词学研究史”阶段成果之一

〔1〕黄裳.来燕谢书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5

〔2〕王欣夫.蛾术轩箧存善本书录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2

〔3〕陈振孙 .直斋书录解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2

〔4〕郑振铎.西谛书跋.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12

〔5〕刘石 .论 《四印斋所刻词》和《校辑宋金元人词》.http://www.bjpopss.gov.cn/bjpssweb/

〔6〕白汝斌 .《东坡词》版本源流略论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1999(4)

〔7〕辛更儒 .《稼轩词》版本源流再探索 .中国典籍与文化,2005(3)

〔8〕任德魁.朱淑真《断肠词》版本考述与作品辨伪 .文学遗产,1998(1)

〔9〕夏承焘.白石词版本考 .见(宋)姜夔著;夏承焘校注.姜白石词编年笺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猜你喜欢

底本乐府刻本
郑之珍《劝善记》明清刻本流变再论
“南橘北枳”:江南制造局兵学译著《行军指要》及其底本研究
《乐府新声》2021年(第39卷)总目录
品读乐府
也谈哈斯宝《新译红楼梦》翻译底本问题
杨宪益-戴乃迭《红楼梦》英译本后四十回底本考证
未刊布的西夏文刻本《碎金》考论
《乐府三首》
《传奇汇考》《乐府考略》述考
山西发现北宋刻本《崇宁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