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故宫遗藏珍贵文献的流散与回归*

2010-03-22张洪钢永强

图书馆学刊 2010年12期
关键词:溥仪国宝故宫博物院

张洪钢 胡 永强

(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034)

在故宫院内数千间宫室中,收藏有上百万件的典籍、书画和奇珍异宝,所藏的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一个辛酸、曲折、离奇的故事。这些典籍、书画流散与回归的轨迹也标示着一个国家几个朝代国运兴衰的历史足迹。其中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所导演的故宫文物流散悲剧,为中华民族文化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

1 故宫的文物积累

故宫即指紫禁城。紫禁城为明朝皇帝朱棣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十八年(1420年)基本竣工。经历了明、清两个朝代24位皇帝,1925年以后紫禁城才被称为“故宫”。在明清宫廷500多年的历史中,包含了典籍画卷的收藏聚散史。最初进入这座皇城的书画来自元代宫廷旧藏。明朝建立,接管了属于前代王朝的一切遗物。由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对这些前代遗留书画不感兴趣,所以,整个明朝宫廷基本上没有什么积极的书画收藏活动。清朝建立,这些元代宫廷保管的珍贵书画,被新主人钤上了新的印章,就成为清王朝的文化珍宝。后来,弘历皇帝以其酷爱书画的风雅情趣引发了一次历史空前的书画大聚集。几乎所有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典籍书画作品,都在他在位的60年间,进入了紫禁城。在乾隆皇帝当政的半个多世纪里,他将这座皇家宫殿变成了中国最大的书画博物馆。

在紫禁城宫院内数千间宫室中,积累了大量珍贵典籍、书画和奇珍异宝,据统计总数达1052653件之多,统称有文物100万件,占全国文物总数的1/6。截至2005年12月31日,中国文物系统文物收藏单位馆藏一级文物的总数已达109197件,现已全部在国家文物局建档备案。在全国保存一级文物的1330个收藏单位中,故宫博物院以8273件(套)高居榜首,并收有很多绝无仅有的国宝。这是中国数千年文明积累的结晶,凝结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心血。

2 故宫遗藏的离乱溃散

2.1 清王室遗老及太监的偷盗

到了20世纪初年,明清两代几百年帝王搜刮来的宝物,除了两次被外国兵掠走的之外,大部分还存放在宫里。在故宫院内的100余万件典籍书画珍宝大部分都没有书目,少部分有书目的也没有人去检查,亦无人过问。这就给内府偷盗者提供了可乘之机。随着清朝的没落,局势的动荡,年幼的末代皇帝不懂得管理,故宫里的宝物每天都在流失。参加偷盗行径的就是内务府里“从上而下,人人在内。换言之,凡是一切有机会偷的人,是无一不偷,而且尽可放胆地偷。偷盗的方式也各不同,有拨门撬锁秘密地偷,有根据合法手续,明目张胆地偷。太监大都采用前一种方式,大臣和官员们则采用办理抵押、标卖或借出鉴赏,以及请求赏赐等等,即后一种方式。”整个皇宫里已盗患成灾。

溥仪的师傅庄士敦曾告诉溥仪,当时在他住的地安门大街两旁,许多家古董铺陆续开张。据说有的是太监开的,有的是内务府官员或者官员的亲戚开的,许多待出售的珍宝都是出自宫内。鉴于此,溥仪接受师傅的建议,决定加以清点。这样一来适得其反,盗案更多了。溥仪为了追查盗案,甚至动了刑,但是无论是刑讯还是重金悬赏,都未奏效。不但如此,建福宫的清点刚开始便突然着起大火,清点的和未清点的全部烧个精光。从20世纪初到抗战爆发前的30多年时间里,清王室的遗老及太监从皇宫里陆续偷出的书画文物都拿到市场上变卖,北京琉璃厂的古玩市场就是在这段时间形成并壮大起来的。

2.2 末代皇帝溥仪的监守自盗

清逊帝溥仪4岁继皇位,仅做了3年傀儡,宣统王朝便土崩瓦解。辛亥革命后,溥仪知道不会久住皇宫,在没出宫时就用心把便于携带、值钱的书画据为己有。因此,从1909至1924年11月溥仪出宫,这15年的宣统时期,他看到别人都在偷盗宫中的财物,也没有等闲视之。为给复兴帝业积累资金,溥仪就想了一个以“赏赐”为名的计谋,让皇弟溥杰、堂弟溥佳“携带”出宫。同时,溥仪身边的师傅、近侍、政客等人以各种手段迫使溥仪被动赏赐。宫廷中的大量书籍、字画等珍宝便在这一时期流失宫外,数目无法统计。

溥仪的“赏赐”是一起有预谋、有计划的盗窃活动。其活动是从1922年开始的,每天一包,连偷半年。先是一些宋元善本,后来就是历代名人字画。盗出去的书画,由溥佳的父亲载涛转运到天津英租界13号路购买的一所楼房(张园)来收藏,以备溥仪不时之需。溥仪出宫前,清室善后委员会在点查毓庆宫的时候,发现了“赏溥杰单”,付印公布,其中说赏溥杰的东西皆属琳琅秘籍,缥细精品。但在“赏溥杰单”被发现后,清室善后委员会却没有促使政府追讨被溥仪盗运的故宫旧藏。因而溥仪始终没有停止偷盗宫中珍宝的行动。

1924年冬天,冯玉祥打到紫禁城,责令溥仪立即出宫。溥仪出宫后不久就躲进了日本公使馆。1925年2月,溥仪在日本人的监护下来到天津法租界的张园,陪伴着秘密转移至天津的大量珍宝书画在天津度过了7年多的时光。据当时在津专门管理这批珍宝的严振文在1952年初回忆:由张园迁入静园的书法名画手卷约30箱,内装1300件;书法名画册页4箱,内装计40件;书画挂轴一箱,内装21件;宋、元版书31箱,内装200部;殿版书3箱,内装部册不详;大金库两个,内装皮匣两个、手提小金库30余个(运往长春19个,余留津)。

1932年3月,溥仪在侵华日军的操纵下,带着家眷从天津迁往长春光复路上的一幢二层小白楼,即溥仪的伪皇宫,就任伪满洲国皇帝。他从北京皇宫偷盗出来的许多宋、元、明、清版古籍及各种珍宝不下2400余件,前后共装了3尺多长的木箱约100箱,由关东军协助从天津押运到长春,封存在长春伪皇宫长达13年。这些伪满宫廷图书,大约分为三部分:内廷藏书,为溥仪私有;宫内府藏书,为数很多;尚书府藏书,数量很少。溥仪内廷藏书有藏书《书籍簿》4册;有字画类《御笔手卷册页挂轴簿》1册;《新旧手卷册页挂轴簿》1册等。书目所列古书共计820余种,34500余册。这批被溥仪偷盗出宫而后带到东北最终不幸散失的书画件件堪称国宝,这就是文物界赫赫有名的“东北货”。

2.3 “东北货”的悲惨溃散

抗战期间,溥仪一直住在长春的伪皇宫里。1945年8月日本溃败后,伪满垮台,溥仪一行逃往大栗子沟。逃跑前因古书太多无法携带,就挑选了手卷中的精品,将最珍贵的装成57箱,交给了随行侍从全部运往大栗子沟,寄放于该处矿山株式会社矿长住宅内。其余没来得及携带的古书,受到严重损失。没过几天,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溥仪匆忙中只带了120多件书画和一些珠宝准备逃亡日本,结果在沈阳机场被苏联红军俘获,除个别文物散失,其余都被东北民主联军接收,目前收藏在辽宁博物馆。其余留在长春伪皇宫内未开封的黄条封箱,则成了留守士兵的哄抢对象。他们偷的偷,抢的抢,先抢金玉,再抢字画,古籍善本则肆意践踏,分不均匀的就撕成几段。其中北宋大画家李公麟的力作《三马图》在哄抢中被扯为三截,著名的《宫中游乐图》也被撕成5块,毁坏的文物更是不计其数。没过几天伪皇宫小白楼被洗劫一空。

伪满洲国士兵中的王恩庆在小白楼国宝流失过程中表现猖狂,他不但参加了哄抢,还多次从其他士兵手中收购,再随意变卖给古董商。仅从他手中秘密卖给古董店的国宝多达44件,其中有许多珍品最后流失到了国外。参与小白楼书画抢劫的多为东北士兵,他们队伍解散后,有的流落到各地将珍宝变卖;有的潜逃回乡把珍宝秘藏起来;有的害怕罪证暴露而毁灭证据。除了变卖的以外,藏起来的都没有很好地保存下来。

抗战胜利后,在琉璃厂出现不少带有皇宫标志的来源于东北的古籍画卷,这些书画件件是价值连城的稀见珍宝,也即当年在小白楼被哄抢的那批书画开始在这里出售,古董商们把它们称为“东北货”。同时,在溥仪逃往东北的一路上,大栗子沟、长春、沈阳等地的旧货铺、废品堆里到处都有国宝出现。从吉林到沈阳,从北京、天津到上海,“东北货”成了书画界的热门话题。这批“东北货”指的就是末代皇帝溥仪从故宫里盗运出的清王室遗藏,被他带到长春后惨遭流失,这也是我国古籍书画等文物流失史上影响最大、损失最惨重的一次。

“东北货”书画珍品的下落究竟怎样?中国的文物专家找了它们几十年,正如文物专家谢辰生先生所说,有一些我们找到了,有一些我们知道了下落,还有一些,我们不知道的也就永远不知道了。

3 故宫遗藏的流失下落

3.1 故宫遗藏国内流散的回归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就在山海关陷落的第6天,故宫博物院召开理事会,为躲避战火以策安全,决定将故宫文物南迁至内地保存。紧接着,故宫博物院的工作人员分3队人马,带着故宫数十万件国宝沿南、中、北3路运往大后方,开始了长达16年的7次大迁移。从故宫运出的13000多箱国宝在外流离了十几年时间,历经波折,辗转了大半个中国,至解放前夕回归故宫,除一少部分留在南京外,其间没有一件文物丢失或损坏。留在南京的那部分故宫南迁文物,1948年12月,蒋介石下令将其全部运往台湾,到1949年2月,转移南京的2972箱文物到达台湾,这些当年从故宫运出的书画文物从此分藏海峡两岸。虽然这只是故宫南迁文物的1/4,但却都是筛选过的精品。

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溥仪从长春小白楼运往通化大栗子沟的57箱珍品,没有去向信息,估计在伪满洲国全面崩溃的时候大部分都散失了。溥仪逃亡日本匆忙中带走的120多件书画和一些珠宝,在沈阳机场被苏联红军俘获,除个别文物散失,其余都被东北民主联军接收,目前收藏在辽宁博物馆。国民党占领长春时,张嘉璈任东北行营经委会主任委员,曾接收伪皇宫宋版书13箱,现存于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后来,被溥仪留在天津的一部分故宫旧藏归回了故宫。从故宫搬迁至南京的文物中,除有2972箱运到台湾,其余2000多箱也回到故宫。

故宫遗藏被太监等偷盗的部分,溥仪在天津时卖出的部分,溥仪运往通化大栗子沟的部分,溥仪在长春被抢的部分等,基本流向民间和北京琉璃厂。解放后在东北地区,成立了以辽宁省博物馆馆长杨仁凯先生为首的工作委员会,整整忙碌了40年,大多数散失的“东北货”已经回归到故宫。在琉璃厂里出售的“东北货”,不少精品被一些爱国忧民的收藏家所收藏,解放后都无偿捐献给了国家。从1949年至今,大批爱国人士给予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回流工作很大的支持。共有572人次捐赠文物,总数达21875件。这都是清宫流失文物不幸中的万幸。

3.2 故宫遗藏流失海外的去向

故宫遗藏书画流失的“东北货”,根据1925年7月31日国民政府“清室善后委员会”发现的“赏溥杰单”记载是册页68件,字画1285件。但全国解放后,在清理过程中发现事实不仅此数,还有不少隋、唐、宋、元的书画品名根本没登记到清单上。据溥杰回忆携带出宫共有2400件。溥仪在天津时,据当时的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张伯驹考定,遗失作品计1198件,陆续收回800余件,仍有300余件或损毁,或流落海外。清宫遗藏书画在美国、英国、法国、日本、俄罗斯、奥地利、德国、加拿大、意大利、荷兰、新加坡、土耳其、瑞士、瑞典、丹麦、挪威等国的博物馆都有收藏,但具体数字是多少,有待于将来的考证。已知美国至少有6家博物馆藏有“东北货”珍品,其中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收藏17件;普林斯顿大学附属美术馆所藏8件;波士顿博物馆有6件;堪萨斯纳尔逊博物馆有10件;克利弗兰博物馆有5件;梅多鲍利坦美术馆有《吴江舟中诗》等。此外,已知比利时的尤伦斯有《写生珍禽图》等。可以说,故宫遗藏流落海外部分都是无可匹敌的精品。

故宫遗藏流失海外的途径主要是民间收购、私人捐赠、市场竞拍等。一些西方博物馆不惜重金,派人从民间或市场上收购中国古代著名书画。他们的收藏中,有不少是从琉璃厂上得到的故宫遗藏或小白楼流散出去的“东北货”。解放后,国家对故宫流失海外文物的征集就一直不曾间断。1950年,国家的经济还十分落后,在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文化部花6万港币从香港购回了《五牛图》。1951年,经周恩来总理批示,用48万元外汇从香港购回《伯远帖》、《中秋帖》。1995年,故宫博物院以1800万元购回北宋张先的《十咏图》。1996年,故宫博物院从嘉德拍卖会上以473万元人民币购得清石涛《高呼与可图》卷。1997年,出资600多万元收购了沈周《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2002年12月,故宫博物院以2999万元从拍卖会上购入海外征集的米芾的真迹《研山铭帖》。2003年,以2200万元购回了中国现存最早的书画作品隋人书《出师颂》。从建国开始,在国家的统一调配下,故宫的不少遗藏陆续回到了故宫。千百年文化艺术结晶的珍品,将和这座宫殿一起,作为人类共同的财富,留传后世。

4 故宫流失海外文献回归难题

现阶段,对于故宫遗藏流失海外珍宝的回归,中国政府主要采取3种途径:一是一些爱国忧民、具有大眼光大胸襟的收藏家、文人学士的主动无偿捐献;二是私家以善价主动让与故宫收藏,故宫对献文物者给予少量物质奖励,一般按一定比例给予现金奖励;三是政府出资直接从拍卖市场上购入珍贵文物。通过这些途径已经回收了一些流失精品,但尽管如此,回归工作仍然存在诸多难题。

4.1 无偿捐献早已时过境迁

故宫博物院十分希望爱国忧民的文人学士主动无偿捐献,此种现象在解放后到“文革”前屡见不鲜。解放初期,捐赠者出于对政府的热爱和感激,主动捐献家藏珍品,其中文物专家所占的比例较大。如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宣德大王”孙瀛洲、著名学者郑振铎、故宫原院长马衡等,所捐献文物不仅珍贵,而且数目庞大。“文革”时期,捐献者(学者较多)出于保护文物的目的而捐献。“文革”结束落实政策后到目前,部分被查抄的文物重新回到了原主人手中,原主人又将文物捐赠给了故宫。根据故宫院刊《紫禁城》杂志记载:从1925年建院始到2005年2月,80年来共有682人次先后将数万件个人文物藏品捐献给故宫。但具有如此崇高境界的文物持有者毕竟还是少数,靠捐献回流的文献数量实在有限。随着时间的推移,民间真正“无偿捐献”的情况越来越少。

4.2 私家善价出让希望渺茫

对于故宫博物院来说,主动无偿捐献是最好不过,同时也十分希望有收藏家善价出让给政府。所谓善价出让,即以象征性的很低的价格出让给国家,对自家来说不算无偿,对国家来说保证了文物归属不再流失。此种私家善价出让之名家当推国画大师张大千,他将以500两黄金购得的《韩熙载夜宴图》,以极低价格2万美金直接卖给国家。另有翁同龢的后裔翁万戈以450万美元将翁同龢遗藏珍善本低价转让给上海图书馆。私家善价出让的行为也非一般境界,其善举与无偿捐献一样都表现了藏家的爱国精神。但近年来,此种善举已难以预期,希望不大。

4.3 财力不及只能望洋兴叹

近年来,各大拍卖公司的拍品中有30%左右为海外回流品。故宫博物院十分注意把握市场拍卖的机会。2002年以来,国家财政设立了“国家文物征集专项经费”,每年安排5000万元左右。这对于天价的文物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只能有所选择,“买回一件算一件”。正因为经费短缺问题,不少遗藏因故宫出不起那么大的价钱,大部分只能眼睁睁看着被人家买走。乾隆的《大阅图》、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康熙南巡图》等国宝在拍卖行中都与故宫失之交臂。当看到许多故宫流失的书画珍品出现在拍卖行,但因故宫博物院的财力不胜而经常被打下擂台,眼看着外人拿走本属于自家的国宝,感到十分沮丧、悲哀、无可奈何,只能望洋兴叹。

4.4 依法追索路途艰辛遥远

目前,仍有相当数量的国宝沉于民间,据张慈生先生估计,光是书画作品至今下落不明者就有100余件。这些东西,散落海外或永沉民间,随时有可能惊现国内或国外的某个拍卖行卖出天价,也有可能永远不再出现。如果按照这样的方式和价格,故宫大量流失文物将如何收回?因此,所有流失文物都以巨款赎购实乃下下之策。如果过分依靠回购的形式抢救文物,无异于是“再次被掠”。因此除了高价回购之外,政府方面也应该投入精力采取其他办法使国宝回家的路更近更快些。相对于政府讨还回流的官方渠道,故宫博物院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与收藏流失文物的海外机构联系,希望促成文物的回流。但无论是从联合国制定的法律还是世界各藏家的态度来看,能够真正达到依法追索成功的目标还很艰辛,路途十分遥远。

[1]CCTV.《故宫》解说词.[2010-03-25].http://www.fuzhong.sd.cn/lishi/shownews.asp?id=45.

[2] 百度百科.北京故宫.[2010-03-25].http://baike.baidu.com/view/17598.htm.

[3] 爱新觉罗·溥仪.我的前半生[M].北京:群众出版社,1964.[4] 向斯.最后的紫禁城[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7.

[5] 周兵.故宫文物的七次大迁移:从大陆到台湾.http://bbs.online.sh.cn/forum/thread-2949379-1-1.html.

[6] 杨新.故宫博物院50年入藏文物洋洋可观[N].人民日报.海外版,1999-10-13(7).

[7] 杨剑.中国国宝在海外[M].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6.

[8] 潘莹.清宫国宝五十年后重现江湖[N].法制晚报,2004-05-18(B).

猜你喜欢

溥仪国宝故宫博物院
“国宝”竞拍会
毕竟一双小儿女 小朝廷时期的溥仪与婉容、文绣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六站(上)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五站(下)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四站(下)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五站(上)
漫话国宝
你所不知道的末代皇帝溥仪
《绍英日记》中的溥仪大婚
溥仪曾是同性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