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图书馆应用RFID技术前景分析

2010-03-22李世珣

图书馆学刊 2010年12期
关键词:电子标签条形码标签

李世珣

(南京财经大学图书馆,江苏 南京 210046)

1 引言

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利用无线射频通信实现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相较于条形码,RFID标签所具有的可移动识别、非可视识别、存储信息容量大、可重复使用、批量读取等突出优点,使其在未来图书馆的图书管理中有全面取代条形码之势。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全球范围内有越来越多的图书馆认识到了该技术的先进性。在国外,RFID技术已在美国Warren-Newport公共图书馆、新加坡国家图书馆、香港城市大学图书馆等图书现代化管理程度较高的图书馆率先得到了应用[1];在我国,RFID技术也在国家图书馆、深圳图书馆、集美大学图书馆等得到了试点运用。实践表明,RFID技术在图书管理中有其突出的优点,但同时在图书馆应用RFID技术过程中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与阻碍。笔者重点分析在大学图书馆应用RFID技术的必要性与面临的困难,以及拟采用RFID技术应进行的主要分析过程。

2 RFID的技术特点及其应用优势

RFID电子标签由存储信息的电子芯片及内置的无线天线组成,每个标签都有其唯一的编码。条形码的内容只能通过“激光扫描器”近距离接触读取,但RFID标签能够自动或在外力的作用下,把存储的信息主动地通过无线电波发射传输给系统的信号接收机(阅读器)。在图书管理中主要使用无源标签,即该类RFID标签自身并不含有电源,当该类标签接收到信号发射机发来的信号后,利用感应电流所获取的能量将芯片中的信息发送至阅读器,所以这种无源标签也叫被动标签。由于RFID电子标签信息是利用电磁场来传输的,因此对其内容的读取是不必可视的,标签完全可以嵌藏于物品之中。RFID标签可制作得很薄且可弯曲,一般可将其粘贴于书的内封面上。

由于RFID标签的以上工作原理及其技术特点,使得在图书管理中与条形码相比较,RFID标签具有以下几点显著优势:

2.1 非接触、可移动识别

目前图书管理所用RFID系统的通信频率一般为13.56 MHz,当置于小车中的图书移动通过门禁时,允许图书距离阅读器最远超过数米(最佳读取距离约0~1.2m[2]),在图书被遮盖情况下,RFID识别系统仍能够穿透纸张、塑料、木材等非金属材质,进行穿透性通信,而条形码扫描仪只能在光线无遮挡的情况下近距离接触式读取(最远不能超过50cm)。该功能支持“借出”或“重新上架”过程中图书位置的全程动态跟踪和监控。

2.2 支持多物品同时扫描

条形码扫描仪一次只能扫描一个条形码,而RFID阅读器可以每秒50~100次的频率与RFID标签进行通信,且可同时对多个RFID标签进行辨识读取,所以当读者同时借阅或归还几十本图书时处理过程可以快捷完成,且不需要充消磁工作。该功能特别适用于多图书同时归还或要对书架上的图书进行盘点或查找时,效率可以得到极大的提高。例如深圳图书馆通过采用RFID管理系统,仅用3个工作日即完成了11万册图书的清点工作[3]。

2.3 抗恶劣环境

传统条形码一般印于纸张或外包装上,容易受到污染和损坏。而RFID标签的封装材料可防水、油、化学药品等物质,且因为RFID标签一般嵌藏于图书之中,故可以在粉尘、油污等高污染环境和放射性环境下使用。

2.4 具有一定的安全功能

RFID电子标签可设定专用字节来标识“借出”或“在库”状态。当使用者将隐藏于包中但没有办理借阅手续的图书带出时,因书中的RFID电子标签未标记为“借出”状态,则RFID识别系统就会自动报警,从而达到防盗的作用。另外,RFID电子标签不像条形码那样易于伪造,因此也增强了安全性。

2.5 可重复使用

条形码因其印制廉价、信息固定且难以再用,故一旦贴到或印到图书上后其使用往往是一次性的。而RFID电子标签有外封包装,且其内含信息可修改或重新写入,故若出于经济原因,RFID电子标签完全可以多次用于不同的图书。

3 采用RFID技术的主要困难与障碍

如上所述,虽然RFID技术在图书管理中拥有突出的特点及优势,管理者也开始了解该技术的先进性,但在国内大学图书馆的实践应用中真正采用该技术的却凤毛麟角,究其原因,采用RFID技术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与障碍:

3.1 资金投入大

随着RFID电子标签的规模化生产及较广泛地被采用,单片标签的价格已由几年前的几十美分下降到了目前的约10美分,折合人民币每片0.7元左右,但由于图书总量的庞大性及计算机软、硬件系统也需要相应升级置换,所需资金总量对很多高校来说仍然是一个较大的负担。从条形码升级到RFID电子标签,是对借阅效率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对于图书馆图书管理的基本运作模式而言并不是一种革命性的改变,所以对于图书馆管理者来说,既要考虑采用新技术的较大投入,又要考虑采用新系统可能带来的未知风险、人员培训、新旧系统的数据结转、人机磨合等因素,所以在该技术并不普及且投资总额需要较大的情况下,目前大部分决策者主观上并不迫切需要率先采用RFID技术。

3.2 产品标准尚不够统一

目前,在国际上RFID产品在频段、通信、接口等方面尚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行业标准,导致不同生产商生产的RFID产品彼此不能够互相兼容,这些产品所适用的行业差异性也较大。因此,寻找到一家或几家产品适用、价格合理、技术成熟、产品稳定、信誉可靠的产品提供商并不是一件容易完成的任务。

3.3 RFID标签读取可靠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正常的读取距离及使用环境下,RFID标签的读取准确率较为理想。但因为目前RFID技术的局限性,若受到较弱的射频信号强度或特殊材料遮挡物(如金属薄片、锡箔纸等)的影响,单片RFID标签正确读取率约为80%;若采用双标签法,正确读取率可达到96%左右,故在较差的条件下,RFID标签读取的可靠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3.4 易损性

虽然RFID标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防盗的作用,但其易损性也是其软肋。因为其一,RFID芯片仅有几层纸厚,里面的电子线路容易被折叠损坏;其二,RFID标签一般粘贴于书的内封面上,可能会被道德素质低的读者人为撕掉[4]。

4 采用RFID技术的分析过程

大学图书馆区别于社会图书馆的主要特点之一是读者群相对单一,其服务对象主体为本校教师及大学生、研究生等,较高的道德素养基本能避免RFID电子标签的人为损坏,较强的技能素质能保证自助式RFID系统的顺利使用,因此部分资金来源充裕的高校有对图书、情报数字化管理水平提高的迫切需要。从国内已采用RFID技术的集美大学图书馆的成功经验看,若能成功应用RFID技术,确实可以较大地提高馆藏的清点速度,实现自助借还,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人力成本,并且可以为建设智能图书馆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具体到某一大学图书馆,还是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是否采用RFID技术进行具体的利弊分析。笔者认为,该分析过程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4.1 分析是否亟待提高图书管理效率、压缩服务馆员人数

近年来,学校引进高端人才,图书馆成为其配偶的主要安置部门之一,于是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图书管理人员较为充裕,形成了管理效率无需提高的境况。如果存在该种情况,高投资的RFID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就暂时失去了引入的必要性。

4.2 分析现有的人才储备、图书管理水平是否能保证新系统的顺利运行

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管理系统无论是基础信息采集、日常数据管理还是硬件设备维护,其数字化管理的专业化程度均要比条形码技术复杂,这就需要拥有相应的专业人才及较高素质的馆员队伍,如果人才引进及馆员培训难以实施,则暂时不具备引进RFID系统的软件条件及其环境。

4.3 要广泛调研,寻找技术成熟的合作公司

要广泛走访、调研国内采用RFID技术的成功案例,了解、接洽市场能提供该核心技术的资金实力强、技术先进、产品稳定、电子标签及软硬件系统价格合理、服务及时的潜在合作公司,初步做好资金预算。

4.4 做好可行性研究方案,争取获得领导的肯定与支持

根据以上市场调研,结合本馆的实际需要,组织本馆相关人员及校外专家研讨系统升级的可行性方案,报请学校领导研究审批,争取获得学校的肯定与支持。需要向学校强调的是,采用RFID系统,既可以为学校降低较多的人力资源成本,更是学校数字化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4.5 项目的招投标及软硬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如果项目得到学校的核批,要依据可行性研究方案,制定详细的符合技术标准的招标文件,面向社会进行广泛招标,力求以合理的价格获得满意的产品与服务。软硬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是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要加强工程的过程监督,从严验收。经过系统的试运行,要保证新老系统数据的无差错运转及良好衔接。

4.6 系统的正式运行

在做好馆员业务培训及一定时段的试运行后,方可开始新系统的正式投入使用。在正式使用初期,特别要注意读者或用户对新系统的意见反馈,对任何可能导致新系统运转错误的问题,应根查问题的原因,及早发现,及早解决。

5 结语

未来在大学图书馆的图书管理中,RFID电子标签逐渐取代普通条形码将成为一种趋势。因为全球范围内众多成功的案例已经证明,通过使用RFID技术可以使图书馆快速处理借阅流程,提高流通速度,提高归架精确度,实现自助式借阅,提供24小时服务等,从而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提高图书管理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当然,每所高校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状况、数字化管理基础以及资金投入能力等都有所不同,所以还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逐步探寻出提升自身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水平及服务质量的最佳发展之路。

[1] SHAN L.,GARY P. Managing emerging technology and organizationaltransformation: An acculturative analysis [J].Information Management,2008(45): 153-163.

[2] 张猛.RFID 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与发展[J].计算机与网络,2009(3):138-141.

[3] 杨雄标.图书馆馆藏清点工作浅谈[J].深图通讯,2008(1):22-23.

[4] Karen C. Management of RFID in Libraries[J]. The Journal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2005(5):486-489.李世珣女,1967 年生。馆员,研究方向:图书管理。

猜你喜欢

电子标签条形码标签
创意条形码
从条形码到二维码
从条形码到二维码
无惧标签 Alfa Romeo Giulia 200HP
不害怕撕掉标签的人,都活出了真正的漂亮
条形码大变身
适用于高衰减汽车玻璃的电子标签方案与应用
标签化伤害了谁
4项轮胎用射频识别电子标签行业标准即将实施
科学家的标签